⑴ 《天空之城》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或電影上的
天空之城是電影【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原本歌曲名叫【伴隨著你】,同時,是電視劇【蘭陵王】的主題曲
⑵ 電影《無主之城》講的是什麼
《上帝之城》(《無主之城》)中的主角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地方。上帝之城是60年代巴西的一個貧民窟,從80年代起這里變成了里約熱內盧最危險的地方。
影片中講述了很多人的故事,但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告訴我們的:布斯卡,一個出生於貧困家庭的黑人小孩,弱小的他害怕成為一個罪犯,滿足於一份低薪的工作。
他生存的環境中充滿了暴力,他沒有任何可以逃離的機會。但是,他觀察和探索社會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他對現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他擁有一雙善於發掘生活的藝術家的眼睛。最後,他成為了一位職業攝影師。
(2)掠奪之城電影中文版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該片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曾經在一次采訪時談及到拍攝本片的危險時說道,如果他知道在里約熱內盧的貧民區拍攝影片會有如此高的危險性,他就不會決定接拍此片。
2、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揭示,觀眾通過氣罐車的保險杠分別看到Alicate、Cabeleira和Marreco的那個鏡頭,實際上是對1976年播出的電視劇《查理的天使》的致敬。
3、影片中為了毒品而戰的場景,一個曾經的奧斯卡獎獲得者製作用很多的屍體壘在一起製作了這個效果。
4、在新聞編輯室的一組場景里,很多攝制組成員都紛紛亮相,包括藝術導演Tule Peak,他扮演的是那個沖著Buscape笑,且年齡稍微大點的那位。
⑶ 掠奪者城堡怎麼找
掠奪者城堡在林地府邸。
《我的世界》掠奪者在1.14版本上線,相信已經有很多的玩家已經見過了掠奪者的真身,掠奪者的誕生可不簡單啊,我的世界官方還專門為掠奪者新增了一個建築,這個建築就是掠奪者前哨站。
當然掠奪者也主要會在這里生成,玩家們可輕易不要去掠奪者前哨站玩耍,不然很可能就會被射成刺蝟,像掠奪者這樣的一個很霸氣的生物,感覺不應該在前哨站中,應該會有一個更加適合掠奪者的建築。
掠奪者待的這個地方就是掠奪者城堡(隨便取的名字),僅僅看這個守衛就知道這里並不簡單,除了站著兩個掠奪者之外,還有兩頭災厄之獸,要知道一頭災厄之獸就很難對付了,更何況是兩頭,不僅如此城樓上還站著四個守衛,相信這樣戒備玩家們是不可能可以溜進去的。
相關:
進去之後,發現門內還有掠奪者只不過拿著的是斧子,旁邊還有書櫃,看來掠奪者也會看書啊,書櫃的旁邊的活板門上還有一個箱子,放著的應該就是掠奪者掠奪過來的東西,不過既然是放在門口的箱子,那麼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好東西,下面還鋪著一層灰色的地毯。
這個地方就很明顯了,是掠奪者種菜的地方同時也是掠奪者的食物來源地,不過這里種的菜不是很多,仔細看的話就可以隱約的看見還有一個工作台放在牆角里,看來這里不僅僅是掠奪者的食物來源地,還是掠奪者工作的合成的地方。
⑷ 求電影[掠食城市]百度雲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是:
提取碼:r9a2
該片講述了在核戰毀掉人類社會文明的幾千年之後,來自倫敦城下層的湯姆和逃犯赫斯特·肖為自己的生存進行斗爭的故事。
⑸ 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精選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愛樂之城》的故事發生在當代的洛杉磯,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愛情喜劇電影。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精選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1.當人們令你失望,你更要勇往直前,因為早晨到來,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
2.一次小小的邂逅,可能就是苦等的機遇。
3.我們追尋的不過是另一個人的愛,一股悸動、一個眼神、一個碰觸、一支舞,凝視一個人的雙眼,點亮一整片天空。
4.我只需要這瘋狂的感覺,與噗通亂跳的心,但願它一直都在。
5.總會有個地方能讓我實現,對自己的期許。
6.就這樣一文不名,我跳上巴士,來到這里,勇敢或瘋狂,未來見分曉。
7.沒人喜歡爵士,連你都不喜歡,因為你,我現在喜歡了。
8.敬那些做夢的人,哪怕他們有點傻,敬那些痛著的心,敬我們製造的混亂。
9.正是那一絲絲瘋狂,讓我們看見新的色彩。
10.人最愛別人傾注熱情的事物。
11.音樂與機械打造的彩色世界,召喚我躍上大銀幕,活在每一個場景中。
12.你為什麼把「浪漫」說得好像很不堪?我不知道,洛杉磯就是這樣,什麼都崇拜,什麼都不重視。
13.你可以自己寫角色,寫跟你一樣有趣的東西。
14.等你拿到這個角色,你必須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這是你的夢想。
15.如果那麼墨守成規,要怎麼當革命者?你緊抓著過去不放,但爵士是放眼未來。
《愛樂之城》:關於La La Land的四個瞬間
<一>
十二月在三番看的La La Land,上映的第一個晚上和兩個朋友一起去看的。結束以後朋友分別打Uber和Lyft走了,我住的比較近就去坐地鐵回家。
走出地鐵站的時候,快午夜了,街上很空,一兩個從對面走來的人,除此以外,只有路燈。雖然這條路我已走過無數遍,幾乎每天下班回家都會走,但是突然,out of nowhere,一種莫名的孤獨從心裡升起來,好像瞬間被拉回了電影里Mia參加完party發現車被拖走只好自己走回家的那個夜晚。
啊,原來我還在電影里沒有出來。
沒有同伴,沒有車,和熱鬧告別以後獨自走的一條的回家的路。路過街邊酒吧的時候,我像電影里一樣,朝酒吧里望一眼,希望能看到一個氣質很好的在彈鋼琴的人。
That someone in the crowed.
每一個剛來到大城市的我們,希望被發現,被賞識,遇到貴人,發掘潛力,證明自己很好,很值得被愛,很充滿希望。
Except you don't always find that someone.
第一個瞬間,是有關在這座城市裡的迷茫與失意的瞬間。
<二>
看完電影回來發了一條短評。
有個朋友看到了問我,所以是想到誰了?
想到誰了呢?想到在劇場里旁邊女孩好看但又不敢多看的側臉,想到深夜醒來突然想到的詩句,想到一個春日的夜晚,在海邊散步拍照閑聊大笑,想到一個秋日的午後,車里放著Jazz,載著喜歡的人緩緩駛過金黃色的三番街頭。
所以我說,並沒有特別想到誰啊,想到很多自己。
非常喜歡的是石頭姐和高司令在山頂散步去找車的那一段,兩個其實已經深深被對方吸引的人,卻都要死死咬定對對方沒感覺,但又對對方的沒感覺表示質疑,充滿了戲劇性。
但這其實是我們這代人愛情的寫照不是么?
「喜歡一個人也不能表現得需求感太強,否則會嚇跑對方」,「在一段關系中,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以空間」,這些現代都市愛情的common sense很多時候讓人們不太表達自己真實的最強烈的情感,或者選擇性地表達。
一個小細節:末了,石頭姐說,啊我的車就在這里了,你的車停的遠么要不要捎你一段?高司令說,哦不用了,我的車就在附近。然後石頭姐開走了。高司令走了很久走回了他們散步剛開始的地方,上了車。
第二個瞬間,是有關這個時代的我們在愛情面前的口是心非。
<三>
看完電影之後的日子裡我開始一遍一遍聽電影的原聲soundtrack。新年的時候在玻利維亞旅行,我感覺要寫點什麼辭舊迎新,想了一想,摘了soundtrack裡面一段的歌詞: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這段歌詞是Mia在試鏡(audition)的時候講述她一個曾經敢於光腳跳入冰冷的河裡的阿姨的故事的時候唱的。
I remember that she told us she jumped in the river once, Barefoot.
She smiled, Leapt, without looking.
And She tumbled into the Seine!
The water was freezing she spent a month sneezing,
But said she would do it, again.
跳入冰冷的河裡當然是一個比喻,這段歌詞真的想講的是,真正敢於追夢的人都是某種程度上非理性的,有那麼一點點的瘋狂,在別人看起來好像很傻。但卻正是生活中那些瘋狂,心痛的時刻讓我們感受到情緒的波盪起伏,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此時此刻在鮮活地活著。
A bit madness is the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 to see.
第三個瞬間,是有關追夢時的鮮活和色彩。
<四>
我覺得La La Land擁有一個絕好的結尾。
已為人妻的Mia和丈夫路過那個曾經由她提議名字的酒吧,坐定,看到昔日的男友重新彈奏一曲。所有的時光回轉,他從第一天起所有的決定都不再一樣,不再有爭吵,不再有分離,他和她一路走下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後曲畢,回到現實,什麼都沒有改變,她看向他,他看向他。劇終。
為什麼不是一個happy ending?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啊,有不完美才有遺憾,有遺憾才有執念,有執念才明白那些道理,才知道原來生活中的美好是如何的。
如果時光再來一遍,你的選擇會不一樣么?
愛樂之城觀後感
在人類幾百萬年的發展史上,歲月無邊遐想的空谷里,那裡埋藏著數如家珍的文化、故事、制度……還有無數人的青春。從間隙傳出的吶喊,無奈聲聲,些許是散藏深埋的愛情,在不為人知的時刻,表現出驚人的生機。我們總在伺機尋找、創造一些永恆的現實,來供我們揣摩,孰知仍舊常常失落。那種永恆,在瓜熟蒂落的一天,我坐在銀河的夢里冥思苦想,或許是愛情,因為唯有愛情,在無邊落葉的深秋,也能散發格外的深沉,蹦出攝人心魄的音符。
在這部電影里,查澤雷導演一直游離在真與假、夢想與現實之間,這不僅體現在歌舞片本身固有的特徵,更在於導演對主題的拮取和意象的選擇,以及對現代科技超然的運用和對過去時代執著的追悼。使電影在音樂和鏡頭雙重作用下,完成了一場甚至好萊塢的新時代的蛻變,男女主角的戀變,也彷彿象徵歌舞片在如今社會的生存狀態。影片更深層次討論愛情與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在理想與現實得到實現時,那麼愛情將何去何從。
影片的開始,兩個人都在為為夢想努力,斯通飾演的米婭、高斯林的塞巴斯汀都把角色的苦鈍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是在不懈的追逐爵士樂的道路上,一個是在奔赴演員的途中,就這樣,兩個人在一家咖啡館相遇,徐志摩曾說: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現實總不是常常讓人滿意,兩個人擦肩而過。此處通過下文我們知道,亦是導演有意為之,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既借用了好萊塢經典故事開頭,又不落於俗套,與整部影片的結構相得益彰,實為大家手筆。
在接下來的影片發展中,仍舊遵循一貫的好萊塢敘事風格,兩人的愛情得到升華,導演刻意凸顯兩人原生愛情的狹隙,在沖破舊愛情的基礎上引起觀眾對劇情的認可和趨同。這讓人很自然的想起來此前高斯林飾演的《戀戀筆記本》以及電影史上許許多多的經典愛情片,這當然也是致敬的法則一種。有一句話是「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影片在此處將主題止住,是在為下文編織一個更大的局。
音樂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海景,是跌宕起伏的浪濤,是無限的詩意,電影中,音樂是一條透明的線,串聯整個影片的發展,它又像一塊無形的幕,覆蓋在影片的情節之上。在暗處引導著影片的發展,也同樣引導著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和對情節的把握。
歌舞片當中音樂是電影的中心。因此,音樂的好壞決定著電影的勝敗。毋庸置疑,在這部電影當中,音樂的的確確是成功了。他要人物在其中得到了飽滿的形象,也讓故事更加生動而立體,哥,更讓觀眾隨著人物的變化而擁有了喜怒哀樂。
舉影片當中的一例,當高斯林演奏完爵士樂時,背景音樂緩緩響起,那種音樂是落寞的、是凄涼的!是寂寞的、是孤獨的…恰恰表明了人物內心不可言喻的活動。這種表現是無聲無息、是一種淺淺淡淡的轉身式的自然。他不像鏡頭一樣刻意而為之,也不像蒙太奇的組接一樣,稍有用力就顯得格格不入。當斯通聽完他的爵士樂時,這時候的音樂顯得歡快而明亮,這種節奏又恰恰是斯通內心的感受,是准確無誤的表達。
電影因為音樂而增色增彩。它像中國的戲曲一般,誠實地將一切都呈現在舞台上,表現在熒屏上,不加造作、毫不誇張,不加掩飾、更加美麗。
除音樂之外,電影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對一個時代的追憶。歌舞片在漫長的時代發展當中。已經與現在的觀眾產生莫大的距離。也可以說,是欣賞歌舞片的觀眾越來越少。因為現實帶給大家的更多是劇情生動的劇情片、甜蜜擊人的偶像片、生殺掠奪的槍戰片、俠腸義膽的武俠片…在這種現象當中,推出一部歌舞片而成功幾率是相當渺小的,導演反時代潮流而行,其勇氣可嘉。
但脫開勇氣背後。我們更應該看到是影片對新技術的運用。還有就是影片對情懷的把握。在這部電影當中,導演大量的運用過往歌舞片當中經典的情節,比如影片的最後,舞台的實景打造,實際上就是《雨中曲》當中經典的一處鏡頭運用,再比如從電影當中出現的雨傘,更是導演對《瑟堡的雨傘》的致敬……因為這一系列的致敬,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當中,不僅僅局限於當下的鏡頭和畫面,更是產生了多種的聯想,浮現了往昔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
好萊塢的電影發展是需要突破的,從上個世紀的獨立製片人到現在,無一不是都在實踐創新和改革。《愛樂之城》可以說是重新鞏固了好萊塢在影壇上的地位,為好萊塢的發展和導演送上了一顆定心丸。僅僅對往昔的追憶也是不夠的,影片之所以成功,另一個重大的方面就是對新技術的運用,這是史無前例的,這也是唯有在現代才能完成的,電影當中有許多唯美的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可以在電影史上留下燦爛的一筆,比如石頭姐從餐廳跑出來與高斯林見面一段,一直到兩個人執手相舞,在深藍色的背景構圖之下,演繹了一出如夢如幻的鏡像,這在以前的人們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他真真正正地把握住了年輕人的心。也真真正正地把握住了新技術。導演並不拘泥於講故事。他在講故事的同時在對過去進行追憶,又在追憶的同時,加入了現代大量的科技。正是如此種。種的結合。促成了《愛樂之城》影片驚人的成功。相信歌舞片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時代在發展,觀眾的欣賞水平不斷提升,歌舞片會迎來新的輝煌。
愛樂之城觀後感 2
昨天看完這部電影,吃飯,上網,甚至在夢里,City of star和The fools who dream兩首歌就在腦中無間斷交替播放,可謂魔性。在電影里第一次聽時,並沒覺得無比驚艷,像《海洋奇緣》里We Know the Way那樣熱淚盈眶,恨不得立即沖回家去下載。但當電影散場,靜靜走在回家路上時,這些旋律卻逐漸浮上心頭,繞梁三日。因為這兩首歌和這部電影的精神和情感是那樣的密不可分,而這份情感不是氣血沖頭,而是帶著後勁,回味無窮的那種。
影片開頭就來了個超現實的高速公路上的載歌載舞,直接就告訴觀眾,這不是近年常見的好萊塢大片,而更像是幾十年前的老派歌舞片。
《愛樂之城》的確處處有致敬老好萊塢的細節,比如片名和「春夏秋冬」四幕用的字體和畫面質感,比如兩人在晚霞下的山坡上初次鬥嘴,那一套歌舞(Lovely Night Dance),尤其是舞蹈,比如瑞恩高斯林扶著路燈旋轉,那不就是《雨中曲》么?
不僅是歌舞,兩人夜闖格里菲斯天文台那一段,從用影子來表現兩人鬼鬼祟祟地開門,到這一段的背景音樂的復古調性,再到用逐漸縮小的圓形遮擋鏡頭結束,栩栩如生的五六十年代啊。
但如果你真的因此專門去找來五六十年代的老電影看,卻未必能如此投入。因為《愛樂之城》只是用了老電影的特徵作為點綴,它的真正情感內核無疑是非常現代的,或者是經久不衰的。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並且把重點放在了夢想尚未實現時的酸楚之上。The fools who dream,也就是女主角在最後一次面試上唱的那首歌,情深意切地道出了「追逐夢想的傻子們」心中的痛,闖下的禍,遭受的打擊,Smiling through it,she sad,she do it。
同時,這部電影也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洛杉磯這座城市的愛。白天的燦爛陽光,傍晚的深紅晚霞,面朝大海的小碼頭,格里菲斯天文台前的山坡,高高挺拔的棕櫚樹,年久失修的龜裂的馬路,路邊陳舊簡陋卻有些腔調的房子,隨處可偶遇的明星,無休無止的Party……
《愛樂之城》結尾部分的這段奇幻而美好的影像,喚醒了我記憶深處,電影那最初的美好,最大的魅力。那就是放飛想像,來完全自由地編織影像,讓夢境在熒幕上綻放。LA LA Land,除了「LA」可指洛杉磯(Los Angeles)外,整個詞也意為想像中的、脫離現實的世界。
愛樂之城觀後感 3
看這部電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帶上紙巾,免得哭鼻子時沒紙。結果,這包紙巾根本就沒開封。我期待這部高分電影帶來一個驚喜,結果拆開音樂劇的包裝,只看到一出徹頭徹尾的陳詞濫調。
我能理解為什麼朋友喜歡這部電影。電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想著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洛杉磯贏得世界的關注。相似的心境讓兩人墜入愛河。當事業開始起飛時,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東西。中國觀眾早已熟悉類似的主題,比如「北漂」。不少觀眾可能正經歷類似的遭遇:胸懷夢想而生活拮據,充滿熱情卻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親人質疑時,我們都想沖著屏幕喊:
「走開,別管我們年輕人的事!」
生活出現巨大的裂縫,這本是吹起激昂號角的時候,男女主角的應對卻一點也不主動。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個成功的樂隊,放棄自己對爵士樂的堅持,獲得經濟上的成功。他最終靠著樂隊的收入開了自己夢想的爵士樂吧,但在我眼中,這一成功充滿了諷刺的味道。如果說男主角的成功還能起到點反省作用的話,女主角的奮斗簡直瑪麗蘇到家。她之前的面試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創作的話劇惡評如潮。當然,劇本不敢隨意槍斃女主角,所以還是生硬地安排一個星探「發現」女主角的才能,給了女主角一個面試的機會。面試的題目是講一個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開始講:
「我的阿姨跳進了塞納河……」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女主角接下來絮叨了一堆關於夢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謂的夢想就是做跳入塞納河這樣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沒關系,電影里的女主角還是因此獲得機會,並成為大明星。
整個電影就像女主角講的故事一樣,看起來飽含深情,細想起來卻沒什麼道理。男女主角的愛情也是如此。兩個「北漂」的愛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題材。電影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你最初愛上我,或許是因為我那時的落魄,能讓你對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當時以為電影會以此為契機,探索更深刻的麵包與愛情的道理,沒想到電影接著在世俗故事裡無法自拔,再不願深入討論。電影的最後,女主角成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來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著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這原本是升華電影主題的一個好機會。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兩人的愛情繼續依然要建立在物質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沒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劇作家,我大概會把幻想的橋段換做兩人在貧賤生活中相濡以沫。畢竟,那才能襯托出所謂成功的本質。
但導演一定不想這樣。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載歌載舞的勵志MV。
愛樂之城觀後感 4
「人生沒有一樁幸福不要付代價的。東邊佔了便宜,西邊就得吃虧些。」
這電影給了我一些「意料之中的觸動」,它所描寫的只不過是生活本身,其中大多是艱難的選擇,和長久的無奈。
生活迫使我們做出選擇,做選擇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這選擇會指向何種結果,而我們貪婪的天性又註定讓我們在日後對當初作為代價犧牲了的,長久的懷念。
就這樣某些人和事便成為了人生中的執念,whatif這個問題會在數個酒醉寂寞的午夜被重復提出。如果當時是另一種選擇,如果對的人沒有出現在錯的時間,如果當時沖動一些,如果當時不顧一切,那人生是不是就沒有遺憾,那這樣的午夜是不是就不會傷感。
把這樣的選擇和執念抽象成一個二選一的簡單選擇題,就是電影里表達的生活。兩個選項是理想和愛情,二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想,於是未盡的愛情便成為了執念,這執念在多年後尚可令兩人在一首曲子的時間里傷感而流淚。
如果他沒有成名那麼早,如果她的舞台劇大獲成功,如果他追隨她去巴黎,如果她為他留下,是不是就會獲得想像的錄影帶里播出的大團圓而沒有遺憾的生活?我對這答案並不樂觀-這彷彿在問當年選擇的紅玫瑰是否會變成胸口的硃砂痣,亦或是選擇的白玫瑰是否會變成床前明月光。
我挺喜歡電影的結尾,在短暫的傷感過後,兩人平靜地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堅決而頭也不回地走回各自需要面對的現實,沒有拉扯,沒有猶豫-這是成年人面對生活的正確態度。多年前在理想與愛情間選擇了前者,最後的結果也是求仁得仁,生活已經對其善意相待。最終的結局雖然感人流淚,但這並不是一個傷感的結局-甚至連無奈的結局都算不上-至多是個稍有遺憾的結局。而這種不能兩全其美的遺憾,不過是生活本身罷了。
愛樂之城觀後感5
看完愛樂之城的首映,時隔一天後,頭腦里不斷回味,還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悅感,不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贊嘆,同時也想借著片子,談談一些關於電影的個人理解。
在影迷這個圈子,很多電影都被戲稱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愛之類的標簽,言外之意,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個固定群體的認可,「豆瓣神片」簡單來說,一般都是偏重情節的作品,它們或者劇情有神走向,結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謂有極深刻內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詞等元素有些極強的共鳴。這些,似乎都是通過影片的一個結果,來評判的。我想說的是,其實享受電影,更應該的是享受過程,而愛樂之城,就是這個過程最完美的體驗。
這么說並非貶低愛樂的劇本,但假設把導演換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僅僅成為了所謂的「豆瓣神片」,享受電影的樂趣。不僅僅體現在劇情帶來的情緒中,演員的一個微妙動作,一幀巧妙的構圖,一次有趣的運鏡,都會帶來驚喜,當影片中處處都有這種驚喜時,佳作就誕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電影中,電影同音樂劇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豐富的電影語言,這也成了很多音樂劇,話劇改編成電影最尷尬的地方,鏡頭怎麼參與,怎麼更立體的布景,剪輯的取捨等等都是蠻有難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慘世界,就顯得有些模稜兩可,lalaland好在作為原創,可以自由的設計這些,同時考驗了導演的想像力和場面調度能力,而達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雖然沒有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來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攝影機的運動幾乎沒有停止過,尤其是音樂響起的時候,攝影機毫不吝嗇的推進,拉回,搖動,可能在一次運動後,背景已經變得天馬行空,配合著演員們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樂中感情的充沛,替他們由衷的快樂與傷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緒,心情的宣洩,本片對這一點把握的恰到好處,把情感抒發的淋漓盡致,同時作為電影,沒有泛濫到無聊的曲目數量,適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聽。
達米安真的是太會拍高潮了,同時也不得不贊嘆他的場面調度能力,幾場歌舞戲,無論是男女主單獨還是群戲,都把音樂節奏和攝影機運動,人的運動軌跡,剪輯的節奏。心裡活動和背景結合的滿分!完全就是一種享受,視聽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從頭到尾的復古感,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經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幾分情懷加持。
所以說,過程完美大抵如此,當有人做到了,再拋去一切只說劇情顯然是不公平的。
其實還是要說下劇情,其實這個劇情也很用心,有幾處前後呼應很贊,但就像開頭說的,很可能換個導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話雖如此,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那個結尾的,可以說,這是最壞的結尾,也是最聰明的結尾,作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結局。
如果電影是場夢,我願夢到愛樂之城。
;⑹ 上帝之城哪裡可以看
2002超清1080上帝之城電影完整版免費在線觀看,上帝之城電影電影超清1080p免費觀看在線,電影劇情介紹: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這里是「上帝之城」,更是魔鬼也會嘆息著轉身的地方。阿炮(Alexandre Rodrigues 飾)帶著我們到了這里,他見證了這里二十多年來被殘暴、貪婪、復仇、野心、背叛、掠奪所裹挾的混亂生活以及最終導致的一場災難性的黑幫爭斗。雖...上帝之城是由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卡迪亞·蘭德執導,亞歷桑德雷·羅德里格斯,萊安德魯·菲爾米諾,菲利佩·哈根森,道格拉斯·席爾瓦,喬納森·哈根森,馬修斯·納克加勒,索·豪黑,艾莉絲·布拉加主演的劇情片,在2002上映播出,上帝之城繞滾影視收集了上帝之城電影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並且支持手機看,不需要下載播放器,方便廣大影迷。收藏m.raogun77.com,觀看更多免費的電影
⑺ 什麼是上帝之城
中文片名
上帝之城
原片名
Cidade de Deus
更多中文片名
天主之城
無法無天
無主之城
更多外文片名
City of God
Cité de Dieu, La .....(France)
God's Tow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影片類型
驚悚 / 劇情 / 犯罪
片長
130 min / Canada:135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
美國 法國 巴西
對白語言
葡萄牙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brutal violence, sexuality, drug content and language.
級別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Germany:16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Italy:T Japan:R-15 Spain:18 UK:18 Australia:R Singapore:R21 New Zealand:R18 Brazil:16 France:-16 Netherlands:16 Peru:18 Singapore:R Argentina:16 Singapore:M18 Portugal:M/16 Switzerland:16 Philippines:R-18
製作成本
,3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02 Filmes Curtos Ltda e Hank Levine Film GmbH
演職員表
導演
費爾南多·梅里爾斯 Fernando Meirelles
卡迪亞·蘭德 Kátia Lund .....9 (co-director)
編劇
Paulo Lins .....novel
Bráulio Mantovani .....screenplay
演員
亞歷山大·羅德里格斯 Alexandre Rodrigues .....Buscapé - Rocket
Matheus Nachtergaele .....Sandro Cenoura - Carrot
Leandro Firmino .....Zé Pequeno - Li'l Zé (as Leandro Firmino da Hora)
Phellipe Haagensen .....Bené - Benny
道格拉斯·西爾瓦 Douglas Silva .....Dadinho - Li'l Dice
Jonathan Haagensen .....Cabeleira - Shaggy
Seu Jorge .....Mané Galinha - Knockout Ned
Jefechander Suplino .....Alicate - Clipper
艾莉絲·布拉加 Alice Braga .....Angélica
製作人
Andrea Barata Ribeiro .....procer
Marc Beauchamps .....co-procer
Daniel Filho .....co-procer
Hank Levine .....co-procer
Vincent Maraval .....co-procer
Mauricio Andrade Ramos .....procer
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16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557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O2 Filmes [巴西]
VideoFilmes [巴西]
發行公司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 (2003) (Argentina)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英國] ..... (2003) (UK) (theatrical)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Constantin Film [德國] ..... (2003) (Germany) (theatrical)
Frenetic Films [瑞士] ..... (2003) (Switzerland)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 (2003) (Argentina) (DVD)
Highlight Film [德國] ..... (2003) (Germany) (DVD)
Imagem Filmes [巴西] ..... (Brazil) (DVD)
Lighthouse Pictures [新加坡] ..... (Singapore)
Mars Distribution [法國] ..... (2006) (France) (theatrical)
MegaCom Film (MCF) ..... (Yugoslavia) (all media)
Mikado [義大利] ..... (Yugoslavia) (all media)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Miramax Films [美國] ..... (2003)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New Age Entertainment [葡萄牙] ..... (2003) (Portugal) (all media)
Paradiso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 (2003) (Portugal) (all media)
With Cinema [韓國] ..... (Korea)
特技製作公司
M.M. Artes Tecnicas [巴西] ..... (special effects)
其它公司
Marcão Alimentação [巴西] ..... catering
Milan Records ..... soundtrack released by
上映日期
巴西
Brazil
2002年8月30日
英國
UK
2003年1月3日
美國
USA
2003年1月17日 ..... (limited)
西班牙
Spain
2003年1月31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3年2月6日
法國
France
2003年3月12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3年3月13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3年3月13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3年3月20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3年3月21日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5月1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5月8日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5月8日
義大利
Italy
2003年5月9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3年6月26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7月10日
丹麥
Denmark
2003年7月11日
土耳其
Turkey
2003年7月18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2003年8月14日
瑞典
Sweden
2003年10月17日
俄羅斯
Russia
2004年2月5日 ..... (limited)
劇情介紹
《神之城》中的主角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地方。神之城是60年代巴西的一個貧民窟,從80年代起這里變成了里約熱內盧最危險的地方。
影片中講述了很多人的故事,但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告訴我們的:布斯卡,一個出生於貧困家庭的黑人小孩,弱小的他害怕成為一個罪犯,滿足於一份低薪的工作。
他生存的環境中充滿了暴力,他沒有任何可以逃離的機會。但是,他觀察和探索社會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他對現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他擁有一雙善於發掘生活的藝術家的眼睛。最後,他成為了一位職業攝影師。這也許是他的救贖……
布斯卡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影片的情節發展也並不是以他為主線。但是他的生活被捲入了這個故事,而且通過他對生活的觀察我們也看出了影片對人性墮落和無盡暴力的譴責。
影片分為三個階段:
20世紀60年代後期
布斯卡是神之城的一個11歲男孩,所謂神之城,是指里約熱內盧遠郊一個貧困的城鎮。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個正在工作的攝影師,從那時起,他就決定以此作為謀生的職業。
Dadinho搬到了神之城,也是一個11歲的男孩,他的夢想是成為里約熱內盧最危險的罪犯。他邪惡的天性在其很小的時候就已暴露無遺。不久,Dadinho成為當地犯罪分子中的一員。他所崇拜的是卡貝爾雷拉和他的幫伙,而他們所乾的是攔截煤氣卡車和兼並其他二流武裝團伙的勾當。是卡貝爾雷拉給了Dadinho第一次殺人的機會,長大後的他更是將殺人當成了家常便飯。
20世紀70年代
兩個人的故事仍在繼續,布斯卡上學了,偶爾會打一些零工。這時的他似乎成了一位邊緣少年,徘徊在墮落和「正常」的生活之間。
Dadinho的手已經沾滿了血腥,手中握著許多條人命。這時的他,已經成了一個小幫伙的頭目。當然,他沒有忘記自己年少時的夢想。不久後他發現了一條捷徑,販賣可卡因和大麻遠比搶劫好的多,也是成為一個黑道巨頭的必經之路。於是,他開始著手建立他的「事業」。
20世紀80年代早期
幾次失敗的持械搶劫後,布斯卡終於擁有了一台相機,成了一名攝影師。圓了他兒時的夢想。
Dadinho也實現了他的夢想:在18歲的時候,他改名為Pequeno,成為了里約熱內盧最令人恐懼和敬畏的毒品商。在神之城,他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法律。兒時的玩伴成了他的幫伙成員,為了壯大了自己的幫伙,一些9-14歲的男孩成了他的手下。沒有人敢挑戰他的位置,直到曼·嘉林哈的出現。他是一個公共汽車售票員,因為親眼看到女朋友被強暴,所以發誓不惜任何代價殺死Pequeno,為女朋友報仇。此宣言一經傳出,一支兒童武裝隊伍幾乎在一夜間形成。他們有著同樣的信念--殺死Pequeno。神之城即將面臨一場戰爭。
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Fight and you'll never survive..... Run and you'll never escape.
15 miles from paradise...one man will do anything to tell the world everything.
Based on a true story.
Drugs Guns Music Love
If you run it will get you. If you stay it will eat you.
相關影評
★黑暗中的殺戮之城--關於《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由一隻雞的奔命開始。手提攝影機追著一隻雞跑,接連的快速剪接和刺眼的高反差街景 ,以及隨後冒出的兩大幫派,不遠處有些警察,而被這群人圍堵在畫面中央的阿炮,則不知該往哪逃。鏡 頭繞著他轉了360度,好了我們看出他情勢危急,接著鏡頭轉回60年代。就有這種講故事的高手,明知你 已為阿炮心焦,竟然開始細說從頭,這下你不專心也不行。
這其實也該是部史詩巨片,因為故事橫跨了30年和一成串角色,還讓一個名叫「天主之城」的巴西貧 民窟活靈活現起來。但這位導演不僅不自溺、甚至自律甚嚴地硬是把所有會沉緩下腳步的片段全都剪掉, 所以鏡頭動得快速,人物一上場可能不久就中槍陣亡,沒有憐憫,甚至讓你連培養憐憫情緒的時間都沒有 。街頭惡少一批批不斷出現,他們爭地盤,搶著當老大,每出現一個8歲小孩,你還在懷疑他怎能無心無 肝地槍殺別人面不改色時,他已經被另一個7歲小孩殺了。小朋友們拿著可能比他們手臂還粗的槍,他們 還不太認識字,但是知道毒品和槍枝,他們誰也不怕的橫行街頭,燒殺擄掠。
雖然故事時序漫長,角色眾多紛雜,但導演就有辦法把這些人的篇幅都濃縮的恰到好處,每一個靜止 畫面和字幕都有畫龍點睛之效,每一個鏡頭都工於心計到讓我懷疑他到底來回梭尋地剪過多少次,去蕪存 菁外加風格統整,從頭到尾的青少年械鬥暴力,就連偶有的談情說愛也被一群新興的小鬼頭破壞,而導演 竟還不忘幽默的點綴了幾個笑話,黑暗中我們一起見證這座殺戮之城,它反諷地被命名為「天主」,我們 為這些青少年心驚,覺得不能想像的殘酷生活,對他們而言竟是別無選擇,但我們又忍不住這些笑點,竟 還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最後,片頭那隻奔命的雞又出現了,想不到它是本片活的最長久的生物,鏡頭又轉了360度,阿炮還 在幫派對峙的中央,大火拚於焉上演,南美洲熱情的騷薩音樂也跟著響起…你以為這是一個無可言說混亂 復雜到不行的地獄,但我確定編導對這地獄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寸土地,甚至空中飛揚的每一粒塵土都經 過計算,結構完整到令人驚嘆。
英國衛報的影評人說:「用跑的,別用走的去戲院,這就是我能說的。」
幕後製作
影片給人凌厲的視覺沖擊,鏡頭快速的切換如同一把反復磨礪的匕首閃耀出奪目的寒光。乾脆、直接地表現一切值得被表現的事物,絕不拖泥帶水。影片借用了在紀實片中很少涉及的拍攝手法,如MTV式的迷幻色彩、高速閃現和突然定格等。比視覺形象更觸目驚心的,是影片對犯罪場景的直接刻畫。殺人在此片中不具有誇張的批判效果,也沒有遮掩的含蓄,它讓你相信,這座城市原本就是罪犯和劊子手的天堂。無休無止的掠奪、屠殺不僅是他們的樂趣所在,甚至構成了其人生價值的全部內涵。
影片所要表述的並不只是布斯卡和Dadinho的心路歷程,片中真正的主角是:神之城。在這個貧困的地方,發生了幾十個糾纏不清的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從未有人涉獵過的領域。其中一幕幕真實的故事,有愛,有笑,也有爭斗。《神之城》是里約熱內盧的真實寫照,正是這個原因才是它成為了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影片。
一些嘗試描寫巴西現狀的小說並沒有體現其真正的動盪局面。日益加速的社會分裂使暴力犯罪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沒有幾位作者在書中詳盡的描述了如今巴西的政局(巴西的種族隔離政策和發生在貧民區的暴力犯罪)。作者保羅·林斯出生於巴西的貧民區,在《神之城》中他通過一個全新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存在於巴西的政治問題。貧民區中不但毒品交易泛濫,追逐權力的爭斗也充斥其中。影片中的年青演員幾乎都來自里約熱內盧周邊的貧民區,導演梅里拉斯和卡蒂拉與這些孩子相處了六個月。
《神之城》復興了巴西的電影界,同時讓觀眾對巴西混亂形勢的社會根源有了一定的認知。
關於原著
「20年裡,每當我的兒子問我:爸爸,里約熱內盧或其他巴西的大城市是什麼樣子的?我告訴他:你為什麼不讀一讀《神之城》,那裡就有關於它們的描述,懂我的意思嗎?」
——馬萊拉·薩力斯(記錄片演員)
《神之城》改編自小說《God's Town》,作者保羅·林斯花了八年的時間采訪和收集相關毒品交易的資料。小說由Cia. Das Letras 出版後,受到了評論家的高度推崇,很快成為巴西最為暢銷的小說之一。它將被翻譯為6種語言在12個國家上市,其中包括:法國(Gallimard出版社),美國(Strauss & Giroux出版社),義大利(Einaudi出版社),英格蘭(Bloomsbury出版社)。
作者保羅·林斯與《神之城》
1982年,人類學家艾爾巴·莎拉組織了一次關於神之城犯罪的討論,這次討論叫做「社會底層的犯罪」。那次討論,保羅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並采訪了一些人。艾爾巴·莎拉要他寫一篇研究人類學的文章,保羅告訴她自己對文學更感興趣。於是,保羅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後來通過羅伯托·施瓦茲在Novos Estudos Cebrap雜志上刊登了出來。而羅伯托·施瓦茲也一直希望他寫一部小說。1986年,保羅開始創作《神之城》,並於十年後完成了這部反映巴西社會底層暴力的作品。這本書於1997年出版。
保羅說:「我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經常在想也許有一天這部小說將被改編成一部電影搬上銀幕。我喜歡電影,1980到1987我一直是神之城電影俱樂部的成員。這個電影俱樂部常常放映一些政治題材的影片,如:《Crossed Arms》,《Maquinas Paradas》和《They don't used Tuxedos》。我常想,如果將神之城搬上銀幕,很多人都會參與進來。」
當弗里南多·梅里勒斯有些狂熱的告訴保羅他想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激動極了。在1997年保羅將原著版權賣給了路易斯·施瓦茲。弗里南多和布勞里奧·曼托芬尼開始著手改編劇本。「我和布勞里奧的第一次接觸是討論影片的背景年代和所用的語言,那時他正在寫開始的三份手稿。2年後,我又當了一次顧問,但這次是為了卡蒂拉·朗德。她開始加盟劇本的製作並希望更深層的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時影片已經在里約熱內盧開拍了。早在拍攝記錄片《News from a Private War》和」O Rappa「樂隊的短片A Minha Alma (My Soul)時我和卡蒂拉就合作過,所以我可以肯定演員的人選將遵循現實主義風格來選擇。」
拍攝工作開始於2001年6月,保羅被邀請協助探討影片中的一些問題,如:歷史背景,服裝和音樂。保羅也試著參與到拍攝當中。在片場,弗里南多和卡蒂拉也經常採納他的一些建議。保羅對影片十分滿意,他對演員們那種自然的演繹風格十分吃驚。
保羅說:「我很高興《神之城》被翻譯成義大利語、法語、加泰羅尼亞語、瑞典語和丹麥語,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將被翻譯成英語。令我更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這部電影來了解《神之城》,他們會對發生在巴西這塊土地上的暴力、遺棄、教育和貧困現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導演弗里南多·梅里拉斯談《神之城》
讀《神之城》就像是在讀一部啟示錄,一部關於我祖國另一面的啟示錄。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對存在於巴西社會的種族隔離有很深的了解。讀完這部書之後,我才意識到我們這些來自中等階級的人有時看不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所謂的國家、法律、公民、教育、前途和未來等等一切都是抽象的概念。
我決定拍攝一部忠實於原著的電影,一部反映貧民區生活而且毫無演技可言的電影。片中沒有固定的情節,甚至沒有職業演員的加盟。有的只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孩子。我很幸運每一個演員都像我一樣對影片有著極大的熱情。
《神之城》中所反映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巴西,也存在於整個世界。暴力滋生於我們這個文明的世界。第一世界的富足,卻無法在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中出現。也可以這么說,他們掙扎於痛苦的邊緣。
攝影師愷撒·卡隆
「……Pequeno毫無憐憫的毒打九歲的Bigolinha,直到他昏了過去。Pequeno認為他是在裝死,所以他並沒有停手。之後,Pequeno狂笑著將子彈射入Bigolinha停止抽搐的身體……」
「……他加快了腳步,拐進一個街角,屏住呼吸看著他的傷口。他將臉頰靠在牆上,想確定是否有人尾隨。卻在瞬間被一顆子彈擊中了眉心,Pequeno出現了……」
攝影師愷撒·卡隆將上述段落從原著中抄了下來貼到了門上,這樣每次看到它我都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人物形象。我和弗里南多談論有關電影的定位及總體的大方向,他希望忠實於原著來拍攝這部影片。保羅書中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他的觀察視角很獨特,但是我們還是試著盡可能的將影片拍的原汁原味。
當愷撒著手設計拍攝進程時,弗里南多已經決定採用真正生活在貧民區環境下的群眾演員代替職業演員拍攝此片。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使影片看起來更為「真實」,但這也給攝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容易將片子拍成一部記錄片。演員們對光線等基本要素沒有概念,有些人(尤其時一些孩子)甚至無法區分小說和現實。
拍攝伊始,愷撒認為這不過是一部動作戲。他們擁有各種各樣的可供利用的暴力電影素材,可以輕易的從「素材庫」中找到數之不盡的「夢幻」素材,製造出一部很炫的動作影片。但當愷撒和他的助手們仔細讀完《神之城》之後,在攝制組成員眼中,所有的素材都化為虛無。小說將他們拉回到現實當中,所有花哨的情節都不可能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一切的一切對愷撒 影片改編自巴西作家帕洛林(Paolo lins)長達600頁的同名小說,精彩呈現了跨越1960年到1980年,位於巴西城市裡約(Rio)衛星市鎮天主之城(City of God)貧民區的黑街幫派犯罪實錄,帕洛林從小生長在天主之城(City of God)的大街上,書裡面的每個鮮活角色,全都是他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
⑻ 英雄之城騰訊版中掠奪和圍城有什麼區別
掠奪只是正對對方的資源去,圍城如果圍的是分城的話,等對方城堡的耐久度降到0的時候,這個分城就屬於你了。希望這個答案能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謝謝採納,祝你游戲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