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80年代電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2. 【求影名】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一部青春偶像劇,主演有張雨生、王傑、邰正宵等。這部劇的片名叫什麼
《七匹狼》。是由台灣導演朱延平執導一部劇情片,王傑、張雨生、庹宗華、邰正宵等參與演出。這種演員組合再不會有了。
3. 求一部台灣唯美愛情老電影 講的是一個學校男女老師的愛情故事
可以看下海角七號
4. 80-90年代香港校園電影
1,《逃學威龍2》,上映時間:1992年。
《逃學威龍2》是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朱茵等主演的一部香港喜劇電影,是《逃學威龍》三部曲的第二部。該片講述警察周星星在被貶職為交警後,憤而辭職,私自潛入一所國際學校當卧底,調查國際恐怖份子案件,最後把恐怖份子殲滅的故事。
2,《逃學戰警》,上映時間:1995年。
《逃學戰警》,又名《新紮師兄追女仔》,是1995年由朱延平導演,吳奇隆、金城武、楊采妮、葉全真領銜主演的喜劇動作電影。
3,《學校霸王》,上映時間:1995年。
《學校霸王》又名《校園敢死隊》,是由朱延平執導,林志穎、林心如、金城武等領銜主演的校園青春電影。該片主要講述了校園霸王「烏鴉」和許志皓以及班級其他同學之間由對立到互相幫助的故事。
4,《逃學英雄傳》,上映時間:1992年。
《逃學英雄傳》是由王晶執導,郭富城、邱淑貞、張堅庭、張敏、吳孟達、黃一山主演的喜劇片。影片講述了聖育強中學的頑劣學生、卧底老師之間的搞笑故事。
5,《超級學校霸王》,上映時間:1993年。
《超級學校霸王》是由王晶執導,張衛健、劉德華、張學友、邱淑貞、鄭伊健、任達華、楊采妮等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
該片講述了生活在2043年的「飛龍特警」返回1993年後淪為校園卧底和貼身保鏢,無意中成功保護了未來法官余鐵雄的故事。
5. 推薦80年代在中國有影響的台灣電視劇或電影。
連續劇:
10.珍珠傳奇(1989)
9.追妻三人行(1989)
8.京華煙雲(1987)
7.昨夜星辰(1984)
6.還君明珠(又名亂世情緣)(1987)
5.情義無價(1988)
4.幾度夕陽紅(1985)
3.八月桂花香(1988)
2.一剪梅(1984)
1.星星知我心(1984)
電影:
魯冰花
媽媽再愛我一次
風櫃來的人
童年往事
戀戀風塵
星星月亮太陽
梁山伯與祝英台
養鴨人家
大地兒女
煙雨蒙蒙
6. 【合集】台灣80年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台灣80年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海灘的一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7. 跪求80年代台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80年代台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海灘的一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8. 靈幻先生中那個從罐子里被放出來的女鬼是誰
蕭紅梅
是蕭紅梅客串的,蕭紅梅,台灣女電影演員,與多名香港藝人如苗僑偉、任達華、劉德華等人合作過。婚後移居香港。
中文名:蕭紅梅
出生地:台灣
職業:演員
代表作品:肝膽相照
原名:黃仲謹
血型:A型
影視作品:
鬼出嫁 (1990)
心跳時刻 (1989)
玫瑰百合牽牛花 (1989)
黑皮鞋與白布鞋 (1989)
英雄無膽(1989)
天龍地虎(1989)
老師,有問題 (1988)
校樹青青(1988)
報告班長2 (1988)
靈幻先生(1987)扮演角色:客串女鬼
阿兵歌 (1987)
報告班長(1987)
肝膽相照 (1987)
白色酢漿草(1987)
黑皮與白牙 (1987)
校園檔案 (1985)
排行榜 (1985)
籃球情人夢 (1985)
街頭浪子 (1985)
少年八家將 (1985)
少年阿辛 (1984)
人物經歷:
「蕭紅梅」3個字幾乎是80年代校園電影的代名詞,20年前她在當紅之際急流勇退,嫁給身價超過10億元港幣(約40億元台幣)的香港富商楊集波,從此在家相夫教子,曾讓劉德華(華仔)懷念床戲的她說:「我對演藝圈沒任何留戀,在家陪孩子、老公就是我最快樂的事。」
80年代校園電影風行,蕭紅梅靠著《白色酢漿草》、《校樹青青》等片迅速走紅,成名後她遠赴香港拍片,還曾與華仔合作《肝膽相照》,而被他認為是「最懷念的床戲對象」。獨自在香港發展,讓她有機會認識現在的先生,她回憶:「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不通,遇到1個願意陪你說話的人,很自然就在一起。」她透露,當年老公為了追她,還租直升機載她欣賞香港風景,她開玩笑說:「他追我的時候超浪漫,沒想到婚後就變無趣。」
9. 推薦八十年代校園題材電影
電視劇到挺多,具體的我也忘記了呵呵,你覺得那個時候的少年電影能很多麼?記得有個養狗的,警犬,叫狼牙和公主,不知道算不算
10. 有什麼反映80年代學校、教育這一塊的電影
一個不能少是90年代的,80年代學校的電影有《紅衣少女》和《女大學生宿舍》
女大學生宿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3年,本片根據喻杉所著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其主要劇情為:80年代初,大學中文系的205號女生宿舍,住進了五個剛入校的姑娘。匡亞蘭是個剛強的姑娘,她不願成為養母的負擔,靠打零工勉強讀完了高中。辛甘從小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寵愛,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幹部,她尊師守紀,熱愛勞動,可內心深處缺乏對同志的信任和熱情。夏雨膽小而單純,具有詩人的氣質。來自農村的駱雪梅性格溫和善良。短短的一個學期過去了,205宿舍的五個姑娘終於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紅衣少女 (1985)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准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影片《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圍繞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一個復雜的社會和一場深層次的思想沖突。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影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