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星球大戰》1-6部的劇情
《星球大戰1:幽靈的威脅》:
古老的銀河共和國在偏遠星系開征貿易航線稅,貿易聯盟以此為借口派遣機器人大軍入侵納布星球。受共和國最高議長秘密派遣前來調查的絕地學徒歐比旺·克諾比和他的絕地師父奎剛·金在入侵行動期間救出了女王帕德梅·阿米達拉。在沙漠星球塔圖因受困期間,他們發現了一位九歲的奴隸小孩——阿納金·天行者具備非同一般的原力天賦。在奎剛的幫助下,阿納金贏得了一場刺激的車賽並獲得了自由,得以離開家鄉受訓為絕地武士。英雄們隨後反攻納布,在那裡阿納金和女王面對著大批侵略勢力,而兩位絕地陷入了一場與一位致命敵人達斯·摩爾的對抗。直到那時,他們才意識到這場入侵只是邪惡的西斯黑暗勢力卷土重來的計劃的第一步。
《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
納布戰役十年之後,銀河系正處於內戰邊緣。在一位名叫杜庫伯爵的前絕地的領導下,數千個星系威脅要脫離銀河共和國。當納布前女王、議員帕德梅·阿米達拉遭受一場未遂刺殺之後,二十歲的絕地學徒阿納金·天行者接受了保護她的使命。在執行任務期間,阿納金不僅意識到了自己對帕德梅的愛,也發現了自己更黑暗的一面。不久,帕德梅、阿納金和他的師父歐比旺·克諾比被捲入了分離主義運動的心臟,並見證了克隆人戰爭的爆發。
《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
克隆人戰爭進入到第三年,絕地武士團率領的大共和國軍與獨立星系邦聯陷入了一場席捲整個銀河的苦戰。就在這時,身為共和國最高議長的帕爾帕廷終於揭開了他的西斯真面目,邪惡的西斯在延續千年的陰謀得手之後君臨銀河系,銀河帝國在共和國崩潰後的灰燼中崛起。同時,有無畏英雄之稱的絕地武士阿納金·天行者被原力的黑暗面所誘惑,成為了皇帝的新徒弟——達斯·維德。絕地遭到滅頂之災,但絕地大師歐比旺·克諾比和尤達僥幸逃脫。歐比旺與曾經的徒弟在穆斯塔法星球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最終阿納金遭受重傷,被皇帝救起並改造成外表恐怖的半機器人。銀河系唯一的希望落在了阿納金和帕德梅·阿米達拉的後代——一對隱姓埋名的孿生兄妹身上。
《星球大戰4:新希望》:
殘暴的銀河帝國建立十九年後,為震懾愈演愈烈的叛亂風潮,皇帝下令建造了可摧毀一整個行星的可怕武器「死星」。生活在沙漠星球塔圖因的農家少年盧克·天行者偶然發現了搭載著「死星」設計圖的兩個義軍機器人R2-D2和C-3PO,並通過他們結識了在當地隱居多年的絕地大師歐比旺·克諾比,從而捲入到了義軍同盟對抗帝國的斗爭中。歐比旺開始了對盧克的絕地訓練,他們與走私船「千年隼號」的船長漢·索洛和他的搭檔伍基人丘巴卡一起踏上了將「死星」設計圖送交義軍的危險旅程。在從帝國手中拯救美麗的義軍領袖萊婭公主後,歐比旺在一場同他從前的徒弟、邪惡的西斯尊主達斯·維德的光劍決斗中選擇了了結自己的生命。盧克等人成功攜設計圖抵達了義軍基地雅文4號,但「死星」也尾隨而至。在一場激烈的空戰後,盧克成功駕機擊毀「死星」並證明了原力與他同在。
《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
死星毀滅之後,邪惡的西斯尊主達斯·維德率領銀河帝國的軍隊開始在整個銀河搜尋義軍,終於在冰雪星球霍斯將義軍擊敗。受歐比旺原力英靈的的指點,盧克·天行者前往達戈巴星球尋找自從共和國滅亡便隱居在此的絕地大師尤達,並接受了他的訓練。由於受到帝國艦隊的不斷追殺,「千年隼號」船長漢·索洛、搭檔丘巴卡和萊婭公主不得不逃往雲城貝斯平,卻被城主蘭多·卡瑞辛出賣給了銀河帝國。維德試圖利用他們在雲城布下陷阱,以引誘年輕的天行者投靠黑暗面。在與西斯尊主大戰一場後,盧克驚訝地發現了一個關於自己身世的重大秘密……
《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
為了徹底消滅義軍同盟,銀河帝國准備建造一座威力更大的「死星」。在從赫特人賈巴的宮殿救出被碳凝的漢·索洛後,義軍策劃對建造中的第二顆「死星」發動突襲,試圖幹掉正在其上視察的皇帝帕爾帕廷。為了炸毀保護「死星」的護盾發生器,盧克·天行者、萊婭·奧迦納、索洛和丘巴卡帶領一支義軍特遣隊潛入附近的恩多衛星,並與當地伊沃克人達成同盟對抗帝國。為拯救父親,盧克登上「死星」,但卻被迫在皇帝面前與達斯·維德展開最後的對決。就在皇帝試圖殺害盧克的最後一刻,維德變回阿納金·天行者,把帕爾帕廷扔下深淵,救贖了自己,他選擇放棄原力黑暗面而去世。恩多戰役終以義軍的勝利而告終,銀河系得以重獲自由。
拓展資料:
《星球大戰》(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製作人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2015年的《星球大戰7》開始,迪士尼每年的暑期都將上映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這其中,新系列的《星戰》每隔一年上映一部。而中間的那一年則將上映插曲電影。
B. 想問下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和編劇是誰
《泰坦尼克號》 編劇導演製片---詹姆斯·卡梅隆 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 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苟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 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梅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 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 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無以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無疑,詹姆斯。卡梅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 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 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在說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 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 說明了卡梅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下面關於卡梅隆生平和作品的敘述中,筆者也不免要 將他和斯皮爾伯格進行一些饒有趣味的比較。 就像很多傳記作者喜愛的名人一樣,詹姆斯。卡梅隆的早年生活就不同凡響且充滿預示性。 1954年,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奧蘭多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其父是一個電氣工程師,而母親是一 個藝術家,似乎他一生下來就註定會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面的才華。少年時的卡梅隆就具有非凡 的工程才能和組織能力,曾經帶領小夥伴們製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以及用 一個自製的潛水艇把一隻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在藝術方面,他曾和母親學習過多年的繪畫, 並且曾在家鄉舉辦過畫展,並且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在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被看作是 他的科幻影片《深淵》故事的原型。在卡梅隆14歲的時候,他看到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 2001太空奧德賽》。當時卡梅隆被驚呆了,在電影院里連續看了10遍之多,從此在心靈中萌發了 製作電影的願望,開始用父親的8mm 攝影機拍攝一些簡陋的影片。 中學畢業以後,卡梅隆被一所大學的物理系錄取,他很快就對大學的課程感到失望,跑出校 園闖盪社會。他干過機械修理工,更主要地是給別人開大卡車——有趣的是,直到今天詹姆斯。 卡梅隆看起來還是更像一個卡車司機,而並非一個電影導演。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 斯的經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激動地意識到這就是他想創造的東西。 這使詹姆斯。卡梅隆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並開始為此忙了起來,從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 他開始到處尋找機會接受電影人,熟悉從鏡頭到攝影機導軌的各種電影製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 定了人生第一個拍攝計劃,想要利用手頭的設備和自製的模型製作一部10分鍾的科幻影片! 卡梅隆是幸運的,他的才華很快就得到了好萊塢製片人羅傑。卡曼的賞識,從卡曼那裡得到 了人生第一份電影方面的工作——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 )製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職為這個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Galaxy of Terror)的第二小組導演和電影製作設計師。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設計出身的導演之一, 認識到這一點對理解卡梅隆以及他的作品非常重要。在以後的電影創作中,卡梅隆一向把特技制 作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經常親自參與設計和實施特技的製作。在卡梅隆的電影里,卓 越的特技製作不但總是創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熱血沸騰的視覺效果,而且能夠和情節自然地融為 一體,絲毫沒有生硬和炫耀的感覺,這與卡梅隆的特技師出身是分不開的。但這並不是說,特技 就是卡梅隆電影的全部。卡梅隆不但是個優秀的特技工程人員,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員不具備的 想像力,以及一些別的東西。
C. 卡梅隆所有拍過的科幻電影
作為演員 詹姆斯·卡梅隆 曾經演過的電影 共(2)部
《銃夢》2009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2003
作為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曾經拍攝的電影 共(8)部
《阿凡達》 2009
《銃夢》 2009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2003
《泰坦尼克號》 1997
《真實的謊言》 1994
《終結者2》 1991
《深淵》1989
《異形2 》1986
《終結者I》 1984
《食人魚2:繁殖》1981
1981年,卡梅隆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問世。這部名叫《食人魚2:繁殖》(Piranha 2: The Spawning)的影片完全在義大利拍攝,卡梅隆和一口義大利語的工作人員相處得並不愉快,而拍攝完畢後,製片方出於對這個羽翼未豐的導演的輕視,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25歲的卡梅隆一氣之下,用一張信用卡撬開了工作室的門,自己想法學會使用了義大利的剪輯機,用幾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剪輯了整部片子。在這個過程中,卡梅隆下定決心不再為任何人賣命,一定要製作自己的電影。
在義大利期間,卡梅隆備受疾病、飢餓和貧困的折磨。痛苦的經歷使他每晚惡夢纏身,一次他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惡夢:被一個來自未來的機器殺手追殺。他決心不再為任何人拍電影。根據惡夢的內容,卡梅隆寫了一個浸滿其卓越才華的電影劇本《魔鬼終結者》。他把這個劇本以一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製片人高爾·安尼·赫特,條件是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導演這部影片。
高爾答應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終結者》。這部影片的拍攝只花了650萬美元,卻賺得了3600萬美元的國內票房,並贏得了影迷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在《終結者》中已經可以看到之後卡梅隆電影的特點,比如富於創意的劇本、出色的特技製作、特色鮮明的人物,特別是在之後的影片中經常看到的女性英雄的形象。
《終結者》的成功使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1985年,卡梅隆和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一起撰寫了《第一滴血2》的劇本,這部影片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1986年,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異形2》問世。這部影片是著名導演瑞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角鬥士》)的科幻經典《異形》的重拍版。《異形》以渲染幽閉恐怖的感而著稱,在片中表現了一種人面對茫茫宇宙的無助,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虛無主義的氣氛。卡梅隆編導的這部影片的續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復原片的風格,而是把人和異形的戰場從單個的太空船搬到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種動作片的風格重新演繹了發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著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本片的視覺效果也絕對一流,其美工設計給人一種卡梅隆影片所一貫具有的,純粹的(而非形式主義的)機械審美快感,而其特技製作也堪稱達到了電腦生成影像參與電影製作之前的高峰。《異形》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內爾·韋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結果獲得了最佳音響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在影迷們等待3年之後,也就是1989年,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三部重量級作品《深淵》問世。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類作品有些不同,雖然其中穿插了很多驚險的打鬥和關於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點還是用一種比較慢的節奏,在一個科幻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關於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觀眾認為這部影片的節奏過慢,使人昏昏欲睡,這使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賣座。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動。在撰寫《深淵》的劇本時,卡梅隆正在經歷和第二任妻子,電影製作人高爾·安妮·赫德經歷感情危機,自然地把自己的經歷帶入了創作之中,自然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糾葛寫得感人至深。另一方面,正牌的科幻影迷們醉心於這部影片在科學上的准確性,以及片中激動人心的特技效果。
在兩個方向上,《深淵》為電影特技的發展樹立了里程碑。首先是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卡梅隆在片中創造性地運用了各種方法表現水下奇觀,它的水下特技啟發了一批電影人,之後的《獵殺紅色十月》《紅潮風暴》以至於《U-571》都受到了這部影片的很大影響,卡梅隆本人後來的《泰坦尼克號》也運用了在《深淵》中實踐過的很多特技手段。
《深淵》中開創的另一個特技技術領域更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那就是它首次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電腦生成影像。這種技術不但解決了利用模型難以拍攝在三維空間運動的生物體的困難,創造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游泳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創造了片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會變形的水柱,這種電腦生成變形物體的技術為卡梅隆的下一部傑作,《終結者2》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1991年,被影迷們盼望已久的《終結者2》終於浮出水面,這部影片震驚了影壇,並且賺得了2億美元的國內票房,獲得了四項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化妝和最佳音效剪輯)。無疑,這部影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那個會變形,腦袋上被霰彈槍打出一個大窟窿能夠很快恢復的液體金屬人T-1000,當觀眾第一次看到「他」在大銀幕上的表現時,無不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終結者》2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人們終於相信,電影表現已經無所不能,唯一的制約只是人們的想像力。從此,電腦生成影像在好萊塢大行其道,恐龍、外星人、龍卷風、小行星紛紛登場,人們看到了一個又以個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神奇畫面。
但《終結者2》的出色之處絕不僅僅在於創造了單個的特技形象,它在電影藝術和技術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傑出的表現。除了變形金屬人的驚人「表演」,本片還安排了打鬥、槍戰、追逐、爆炸等各種刺激性場面,這些場面合理搭配穿插,既滿足了觀眾的感官需要,又成功地避免了堆砌和重復。在每個單個的場面中,卡梅隆也發揮了卓越的導演和剪輯才能,在場面調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時間的控制(太短不過癮,太長又使人厭倦)等方面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終結者2》中,從未接受過正規電影訓練的卡梅隆表現出驚人的成熟和老練。這個相對復雜,多線推進的故事被他講得有條不紊,節奏也被控製得張弛有致,是極好的編導結合的範本。可能正是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緣故吧,卡梅隆沒有什麼理論上的包袱,他廣泛吸收各種類型片的養份,創造了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簡潔、實用的攝影和剪輯方法。
但光靠出色的技術——包括特技和編導的技術——並不能造就一部出色的電影,《終結者2》還有靈魂——扎實的主題和豐滿的人物。《終結者2》的故事探討了這樣一個主題:人類能否避免因為自己的愚蠢和貪婪而造成的災難?而這個主題又是建立在一種非常具有預見性的假設的基礎上的——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可能使機器自然地產生自我意識,從而對人類造成災難。在這種思想背景下,卡梅隆著意塑造了幾個特色鮮明的人物,除了琳達·漢彌爾頓的女性英雄主義形象和愛德華·福隆扮演的英姿颯爽的少年英雄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諾德·施瓦辛格演繹的「終結者機器人T-800」。編導成功地挖掘出這位「肌肉明星」身上的表演潛能,把片中那個「變得越來越像人」的殺人機器表現得絲絲入扣,非常令人信服。在一部成功的科幻動作片里,只有思想和人物提供血肉,特技效果的豐富羽翼才能附麗在上面,帶動著觀眾的想像力展翅高飛,《終結者2》正是這樣一部影片。當然,以藝術片的標准衡量,《終結者2》的思想當然比較淺薄,人物也比較平面化,但對於一部強調視聽效果的科幻動作片來說,這樣的思想主題和人物刻劃恰到好處。最後,《終結者2》里那個被子彈頻頻擊中而不倒下的「魔鬼終結者」的形象正好能使人們潛意識中的攻擊和自虐的壓力得到很好地渲泄,這也是很多人看了這部影片大呼過癮的原因之一。
比例平衡的結構、較為深刻的主題、有聲有色的人物、有條不紊的敘事、精確的節奏控制,以及登峰造極的特技效果,能夠滿足觀眾的從感官刺激、理性斥求到潛意識層面的諸多需要,一部影片擁有了這一切,已經可以被稱為經典之作,更何況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超乎想像的驚人創意的基礎上!這也就難怪《終結者2》被眾多的影評人列為二十世紀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更有無數影迷把這部影片奉為聖典,不但在影院里看了又看,甚至手拿錄像搖控器對它進行逐格的研究。
在《終結者2》之後,詹姆斯·卡梅隆於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製作公司「數字領域」,和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分廷抗禮。1994年由「數字領域」製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實的謊言》出爐。這部影片試圖把間諜驚險片和喜劇情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成功地發掘出了動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潛力,但它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結尾那一架「海鷂」式垂直起落戰斗機。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發射「小牛」導彈打中跨海大橋的場面既壯觀華美,又具有軍事演習一樣的真實感;而後來的機翼上的搏殺又呈現出繁復和誇張的卡通風格。作為導演,卡梅隆能夠選中這種獨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並且把它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又一次證明了他對機器美的特殊愛好和感悟力。
《真實的謊言》中也體現了卡梅隆的一種沙文主義思想,他在片中把亞利安人描繪成「英雄」,而把非亞利安人(阿拉伯人和黃種人)描繪成「恐怖分子」,這種沙文主義思想在美國人中間非常普遍,對此我們應當有充分和正確的認識。其實在一部影片中宣揚這樣的思想對其在美國和全世界的發行並沒有太大好處,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卡梅隆性格中固執和專橫和一面。和多數影片把特工人員描繪成冷酷無情的殺人機器相反,《真實的謊言》把他們描繪成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再一次體現了卡梅隆特有的樂觀主義精神。
《真實的謊言》在美國本土的票房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好,只有1億4千6百萬美元,幸好它在國際市場上收入了2億8千萬美元。評論者們認為作為卡梅隆的影片,《真實的謊言》比前幾部作品有所退步。自此,卡梅隆好像對大塊肌肉和重武器不再有以往的興趣,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里,除了寫作了《奇怪的日子》(Strange Days)的劇本,以及把《魔鬼終結者2:三維版》製作完成外,卡梅隆把幾乎全部經力投入到又一部雄心勃勃的大製作中去。
聽起來難以致信,卡梅隆想要再現世紀初的那場震驚世界的海難事故。觀眾已經看了太多的災難片,很難說會對這樣一個題材感興趣。於是卡梅隆的對頭們開始「提前」興災樂禍——這個傢伙也該嘗嘗栽跟頭的滋味了。卡梅隆開始瘋狂地查資料、跑資金、找演員、做道具、開發特技用軟硬體,每天都在體力透機的邊緣工作著,與此同時,在卡梅隆的導演生涯中一直伴隨著他的種種問題也來了一個「總爆發」。
首先是感情問題,在拍攝《泰坦尼克號》時,卡梅隆和女友,演員琳達·漢彌爾頓的關系出現了裂痕,開始和劇組的演員,扮演老年露絲的孫女的蘇茜·埃米斯頻頻約會。在此之前,卡梅隆已經經歷了三次不成功的婚姻。卡梅隆在拍攝《終結者》系列片的進修和女主角扮演者琳達·漢彌爾頓相愛,兩人同居了很長時間,並且生有一個女兒。媒體對這對電影情侶投以關注的目光,希望他們能夠幸福。但琳達總是不肯和卡梅隆正式結合,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丈夫,卡梅隆可能是最糟糕的。在生活中,卡梅隆有著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橫固執和不敏感,但沒有他們穩定和可靠的優點,而且他的脾氣非常易怒,被人稱作「暴君」。另一方面,作為天才的卡梅隆整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外人很難理解他的想法,這也是他和每一任妻子都不能保持長久關系的根本原因。1997年7月,猶豫了很長時間的琳達·漢彌爾頓終於和卡梅隆正式結婚,但1998年5月兩人即告分手。2000年6月4日,卡梅隆和蘇茜·埃米斯結婚,外界對這次婚姻也不持樂觀態度。
作為一個以事業為生命的大導演,個人生活的問題並不是最主要的,卡梅隆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資金的緊缺。卡梅隆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了。1990年,《終結者2》的投資輪翻上升,最終達到了一億美元,創造了當時的最高紀錄,超出了它的製作公司「Carolco」的承受限度,導致這家公司破產。 《終結者2》上映後,卡梅隆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光風暴」,福克斯公司隨即和「光風暴」簽訂了為時5年的合同,答應為該司出品的電影投資並代理發行。但卡梅隆為福克斯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的投資《真實的謊言》即大大超出了公司6000萬美元的預算,達到了1億2千萬美元。結果福克斯公司接管了「光風暴」的所有業務,卡梅隆自己的製作公司已經名存實亡。
實際上,卡梅隆並不是不能用比較少的成本拍出出色的影片,正相反,他非常善於因地制宜採取一些簡單的方法取得不錯的效果。卡梅隆拍攝的傑作《終結者》和《異形2》分別耗資650萬和1850萬美元,都稱不上是大投資,而卡梅隆有了更大的許可權之後,卻因為花錢大方而聞名於世。和「花花公子」凱文·科斯特納因為講究生活排場和安排不周造成投資超出預算不同,卡梅隆把幾乎每一分錢都花在了電影製作本身上,經費的超支實在是他追求完美的所造成的結果。這種精雕細刻的結果是《泰坦尼克號》最終的投資達到了駭人聽聞的2億美元,為此投資方福克斯、派拉蒙和導演卡梅隆三方幾乎撕破了臉皮。
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大師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他不但是一個偉大的導演,也是一個精明的製片家。他製片的科幻和動作類電影,從《侏羅紀公園》《天地大碰撞》到《拯救大兵瑞恩》,每一部的投資都精確地控制在5000萬到7500萬美元之間,既達到了大投資的氣勢,又減少了賠本的風險。他掌舵的「夢工場」電影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來,經營狀態一直相當不錯,今年尤其大出風頭,推出了從超級大片《角鬥士》到另類佳作《幾近成名》在內的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使同行感到很大的壓力。在這些方面,詹姆斯·卡梅隆只能自愧不如。有趣的是,雖然斯皮爾伯格為人精明,處事圓滑,但他的影片卻以孩子氣而聞名於世;卡梅隆的影片更多地體現了成人化的幻想,但他的為人卻非常地孩子氣。
這種「孩子氣」更多體現在一些積極的方面:一種不顧任何世俗的限制,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標的精神。這種類似偏執狂的性格在《泰坦尼克號》中得到了最高的體現,他親自操辦了幾乎每一件事,從給特技人員畫受力分析圖講解大船沉沒的原理,到為片中的傑克操刀畫素描,並且要求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做到最好。卡梅隆對演職員的苟刻在圈子裡非常出名,在拍攝《深淵》的時候,長期的水中作業原本就使人精疲力竭,加上卡梅隆的生硬要求,使硬漢子艾德·哈里斯在回家的路上失聲痛哭,在《泰坦尼克號》的拍攝中,這種苟求更是變本加厲。投資方的冷言冷語、手下的怨聲載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想像的困難,這一切使卡梅隆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他仍然堅持著,並且喊出了近乎悲壯的豪言壯語:「『泰坦尼克號』可沉,《泰坦尼克號》不可沉!」
這一切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在《泰坦尼克號》推出3個月後,國內收入已經達到了4億7千萬美元,破了以往所有影片的紀錄;而國際票房更是超過了13億,使這部影片成為了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影片。這部影片更是獲得了14個奧斯卡獎的提名並獲得了其中的11個,平了《賓虛》的紀錄,並列成為有史以來獲此獎項最多的影片。在頒獎晚會上,卡梅隆近乎瘋狂地舉起奧斯卡獎,大聲說出片中的著名台詞:「我是世界之王!」
關於《泰坦尼克號》已經說得太多太多了,我們曾經讀到過關於它的各種評論,從捧得天花亂墜到罵得狗血噴頭什麼樣得都有。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這部影片實在太紅,論者也不免頭腦發熱。現在看起來,這部影片既不像有些人說得那麼好,也絕對不是一部糟糕的影片。它保持了卡梅隆一貫水準——比例精當,敘事熟練,情節抓人,而且特技製作出神入化。但它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體現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大船沉沒之前,導演想用一種文藝片的方法交待人物,鋪墊感情。但卡梅隆實在不是一個文藝片的高手,他善於在極度緊張的環境下凸現人物的魅力,但卻不善於用無意流露的細節來表現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東西。其實片中傑克手中的,實際上是卡梅隆自己繪制的素描已經道出了一切——學過繪畫的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設計人員的素描,它准確、清晰但卻完全缺乏逸動的靈性。雖然如此,但憑著卡梅隆對整體的把握能力,《泰坦尼克號》的劇本總地來說還是不錯的,卡梅隆給這部影片設計了足夠多的細節,而且很扎實地突出了每一個情節的轉折點,使人今天仍然能夠對它的故事留有深刻的印象。
《泰坦尼克號》還體現了卡梅隆的很多特點。這部影片雖然安排了一條「自高自大的人類文明在自然面前顯得不堪一擊」這條副線,但從片中的表現手法(比如重彩渲染的「泰坦尼克號」上隆隆運轉的蒸氣機)來看,導演更像地在歌頌機械文明,這也符合卡梅隆對機器的一貫喜愛。另外在大船觸礁之後,卡梅隆還是用一種樂觀主義的情緒還處理情節的發展,我們看到主人公在危險的環境里到處跑來跑去,最後雙雙安然無恙地跳到了水裡,感覺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動作片。但無論如何,兩個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還是感動了無數人,而且兩個主演成為了當年最紅的青春偶像,這無疑是這部機械味很濃的影片的最大勝利。
至於《泰坦尼克號》獲得的眾多奧斯卡獎,似乎可以這樣解釋,奧斯卡評委把眾多獎項投給這部不是那麼完美的影片,是在補償這位傑出導演失落的榮譽。眾所周知,卡梅隆對美國影片的最大貢獻在於其拍攝的純商業性質的科幻片和動作片,但奧斯卡一向不把主要獎項投給這類電影。而《泰坦尼克號》剛好符合奧斯卡獎的條件,所以評委們把能給的獎項全部給了它,算是對卡梅隆以往成績的一種遲到的肯定。要知道,奧斯卡評獎肩負著宏揚美國電影文化的重任,如果卡梅隆這樣的導演一生都沒有獲得過它頒發的導演獎,便是奧斯卡最大的失敗!
雖然《泰坦尼克號》使卡梅隆名利雙收,但這並沒有使他加快事業的腳步。一方面因為他本人對片子非常挑剔,另一方面敢於投資給這位「燒錢導演」的製片人還是不多。目前卡梅隆確定要拍的只有一部關於火星的立體電影。從1997年開始,影迷們就在翹首以待卡梅隆的新作出籠,不知道大家還要再等多久。
像詹姆斯·卡梅隆這樣導演的是好萊塢真正的財富,也是美國電影得以長久稱霸世界的基石。他從不為了票房曲意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不顧一切地想要製作出心目中理想的電影,而幸運的是,他的想法碰巧和最廣大觀眾的口味是一致的。在卡梅隆看來,只要勇於追求,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你嚇不倒我,因為我在為詹姆斯·卡梅隆工作。」這句印在卡梅隆劇組工作人員T恤衫上的半開玩笑的話,正是卡梅隆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絕妙體現。人們喜愛卡梅隆的片子,不但因為其中包含有無以倫比的特技效果,更因為在片子里體現的一種勇敢和樂觀的精神:正像琳達·漢彌爾頓在《終結者2》中刻在桌子上的字「No Fate」所表達的——命無定數,強者終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