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美國電影名,女主是二婚,帶了前夫的兒子和男主結婚,又生了兩個女
私奔B計劃伊莎貝爾(黛安·克魯格DianeKruger飾)和男友之間維系了一段長達十年的戀情,如今,依舊濃情蜜意的兩人決定結婚。可是,在伊莎貝爾的家族裡,所有女性都遭受著一個「詛咒」的困擾,那就是她們的第一次婚姻註定會以失敗收場,而第二段婚姻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面對不容樂觀的局面,伊莎貝爾想出了一個妙招,她決定遠赴異國,找一個老實的倒霉蛋,閃電結婚後閃電離婚,如此方能和男友幸福的踏入婚姻的殿堂。計劃不如變化,一個重大意外的發生讓伊莎貝爾的計劃幾乎泡湯,幸運的是,一個名叫約翰(丹尼·伯恩DanyBoon飾)的男人及時的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㈡ 80年代著名演員梁丹妮,二婚嫁小八歲馮遠征,66歲無兒無女
01
一九五四年,梁丹妮出生於廣東。
這是一個文藝起點高過很多人的家庭,梁丹妮的父親是一名知名的編劇,創作過很多優秀作品,例如那部家喻戶曉的 《紅色娘子軍》 。
梁丹妮的母親還是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
所以,在這樣一個都是知識分子的家庭條件下,梁丹妮的成長中,就不斷地在與各種各樣的文藝作品和書籍打交道。
梁丹妮的父母對於教育這方面自然是非常重視,知書達理的梁丹妮經常見到父親的很多朋友,開朗活潑的性格很招人喜歡。
1968年,14歲的梁丹妮考進 廣州軍區 文工團,任雜技演員 。
一是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像自己一樣,走文藝的道路,
二是梁丹妮自己從小就對表演很感興趣。
看過了很多父母給的書籍之後,幼小的梁丹妮心中,就有著想要把這些故事呈現出來的想法。
進入文工團之後,等待梁丹妮的,是日常表演學習中的很多艱辛,畢竟雜技演員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再加上樑丹妮年紀比較小,有些吃不下這份苦,漸漸地就跟不上別人的進度,在表演的過程中屢屢出錯。
面對上級領導的批評,梁丹妮只能暗暗發誓努力練習。
幾年之後,梁丹妮被下放到基層農村進行勞動學習,那個時候的她才十多歲,就要承受每天勞作過程中的風吹日曬,這個從前書香門第的孩子,感受著不一樣的磨練。
大家都是被下放來進行勞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沒有人會因為你年紀小就讓你少干點。
梁丹妮挑石頭,擔大糞,什麼都干過,什麼苦都吃過。
02
機會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那個年代的文藝活動是很受重視的,哪怕是下放青年,部隊也會組織表演。
剛好,梁丹妮的部隊當時要排樣板戲 《紅燈記》 。
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演員,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梁丹妮頭上,梁丹妮獲得了「小鐵梅」這個角色。
在辛苦的勞動生活中,能夠擁有一點回歸和接近之前表演生活的機會,梁丹妮非常高興,所以這么一個戲份並不多的角色,梁丹妮做了很多准備。
漸漸地,梁丹妮在部隊里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表演機會,成為了一個小小明星。
電影 《 傲蕾·一蘭 》 確認開拍,在部團里表現亮眼的梁丹妮被注意到了,最終拿下了女主角傲蕾 ·弗蘭晶這個角色。
梁丹妮有些西方化的深邃長相,完美地適合這個角色。
由此開始,梁丹妮正式踏入了演藝圈。
很多人應該都記得《灕江春》里那個青春有活力的「黃莉莎」,這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少女,扮演者也正是梁丹妮。
「黃莉莎」這個角色是一個華僑,梁丹妮將她身上的那種洋氣演得恰到好處,在這部電影里,梁丹妮展現出了自己的演技實力。
一時間,梁丹妮成為了一顆備受矚目的靚麗新星,姣好的長相和文藝的氣質,受到了很多觀眾的熱烈追捧。
市面各種雜志封面上,都有梁丹妮的身影。
03
梁丹妮在自己第三部電影中,就開始嘗試著顛覆自己的戲劇類型。
在那個年代,警匪片還是一個非常稀少的電影類型,所以電影 《第三個被謀殺者》 一經上映,就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在一片懸疑槍戰中,觀眾看到了由梁丹妮所扮演的那個愛憎分明的 「方卉」 。
如果說,二十一世紀證明一個明星受歡迎程度是他的專輯銷量、或者票房號召能力的話,那麼在八十年代就是掛歷的銷售數據。
在那個海報還並不十分流行的年代,能夠被印到掛歷上,說明是有分量的。
印有梁丹妮照片的掛歷,成為了當時所有明星掛歷中最受歡迎的。
可以說在80年代梁丹妮火遍大街小巷,家喻戶曉。
梁丹妮的演藝事業擁有著旁人所沒有的順利,有父親的幫助,梁丹妮在演技上得到了很多指點,父親的名氣也為她帶來了很好的電影資源。
這時的梁丹妮,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這個時候,梁丹妮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此時正是梁丹妮事業最巔峰的時期,她卻不顧名利,毅然而然地走進了婚姻當中。
可惜,最終這段婚姻,讓梁丹妮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與前夫大相徑庭的工作,讓兩個人之間很少有共同話題,再加上樑丹妮需要經常在外地拍攝電影,聚少離多的生活加劇了夫妻感情的裂縫。
十年的婚姻,走到這樣一個失敗的結局,是誰也不想看到的。
04
離婚之後,梁丹妮又重新把重心放回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上。
一九八八年,電影 《豺狼入室》 開拍,選定了剛剛在演藝圈嶄露頭角的馮遠征,女主角自然是梁丹妮。
面對著略顯稚嫩的馮遠征,梁丹妮對他的演技產生了一絲擔心,覺得他無法勝任這個角色。
但是在之後的拍攝中,馮遠征的演技令梁丹妮刮目相看,想不到他看起來瘦弱,但是演戲上卻很有爆發力。
就這一次的接觸,梁丹妮對馮遠征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拍攝過程中,有一件小事的發生,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當時要拍攝一場馮遠征扇梁丹妮耳光的戲,拍攝之前兩個人商量好了借位假打,可等到拍攝時,梁丹妮卻沒有躲開,結結實實地被馮遠征扇了一巴掌。
對此,馮遠征愧疚得不行,梁丹妮還是他的前輩,但梁丹妮卻表示沒關系。
在之後的相處中,馮遠征因為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在片場一直對梁丹妮恭敬又照顧,兩個人之間走得很近。
1991年,迎來了梁丹妮與馮遠征的第二次合作,正是這次合作,讓兩人之間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當時兩人是在拍攝電視劇 《馮白駒將軍》 ,不知為何馮遠征突發水痘,而且很嚴重。
劇組里的人都對馮遠征敬而遠之,唯獨梁丹妮不但沒有避開他,還主動去看望他。
看著馮遠征全身潰爛的水痘,梁丹妮覺得很心疼。
因為一身的水痘,馮遠征連洗頭都不方便,於是梁丹妮主動提出幫他。
馮遠征感受著梁丹妮溫柔的關心,內心覺得非常感動。
05
漸漸地,在工作之外,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別樣的情愫。
隨著互相了解的加深,兩人的感情也逐漸升溫,終於有一天,馮遠征對梁丹妮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面對著這份感情,梁丹妮卻是萬分的糾結,自己不僅離過婚,還比馮遠征大八歲。
於是,梁丹妮拒絕了馮遠征的求婚,
在那個年代,「姐弟戀」是極少人能接受的事情,免不了要聽一些風言風語。
而且離異的身份更是「雪上加霜」。可馮遠征的意志卻很堅決,說自己會一直等下去,直到梁丹妮同意。
最終,馮遠征還是等到了。
雙方的家庭自然是百般阻攔,身份地位的懸殊,以及個人條件的差距,都成為了阻撓兩個人結合的原因。
三十四歲的梁丹妮已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二十六歲的馮遠征還只是個沒有名氣的小演員。
但什麼都沒有阻攔他們走到一起的決心,兩個人就在一片反對意見中,走進了婚姻殿堂。
1993年,兩個人就跑到民政局,領了個證,連張結婚照都沒有,也沒有親朋好友的祝福,更沒有酒席。
結婚不久後,丈夫馮遠征的演藝事業有了起色,反倒是梁丹妮因為年紀大了事業開始下滑。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將馮遠征的事業引領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那個想起來至今令人恐懼的 「安嘉和」 成為了多少人的噩夢,演技精湛的馮遠征被人「罵」得狗血淋頭,
但他在第一次梁丹妮的父母面前覺得能夠抬得起頭了。
06
如今,梁丹妮與丈夫馮遠征的婚姻已經走過了將近三十個年頭,這么多年的柴米油鹽和生活瑣碎,都沒將兩人感情影響一絲一毫,反而同舟共濟的歲月讓他們越來越恩愛。
夫妻二人約定好不生孩子做對「丁克」夫婦,所以沒有孩子讓兩個人擁有了更多給對方的時間。
美滿的家庭生活,讓梁丹妮十分滿足,卻在丈夫的鼓勵下,重新嘗試演戲,帶給了觀眾例如 《我們》 這樣的優秀電影,並且獲得了一系列獎項。
幾十年的演戲生涯,在演別人故事的同時,讓梁丹妮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這一個獨特的故事。
㈢ 張瑜張建亞離婚31年後,一個再婚幸福,一個孤身一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叫《廬山戀》的電影風靡全國,
這部電影不僅開啟了國內熒幕史上的「第一吻」,
更是寄託了整整一代人對愛情的美好嚮往,在中國電影史上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飾演女主角「周筠」的張瑜也一炮而紅,成了家喻戶曉的「雙料影後」,
1984年,正值事業巔峰期的張瑜和「第五代導演」張建亞喜結連理。
新婚僅1年後,張瑜就「拋下」丈夫和如火如荼的事業,遠赴美國留學,
臨別前,她對張建亞說:「你等我,學成了一定回來!」
然而,張建亞這一等就是6年,最終卻等來了離婚的結局,
如今31年過去,這對昔日夫妻各自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天差地別,
當年的張瑜為何做出那樣的決定?現在的她有過後悔嗎?
01
1957年,張瑜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高幹家庭,
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優渥的家境也讓張瑜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張瑜從小就能歌善舞,在學校里也是文藝骨幹,經常組織同學們排練演出,
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張瑜一直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來疼愛,
父母沒有那種盼女成鳳的願望,只希望女兒能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因此,他們沒有給張瑜報過任何培訓班,只是讓她參加了一門游泳課,
那時的張瑜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大紅大紫的演員。
1973年,16歲的張瑜在華山中學讀書,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悄然而至,
上海電影製片廠要把小人書《一分之爭》拍成電影,到各個學校尋找合適的小演員,
當劇組來到華山中學時,張瑜對表演不太感興趣,本來沒有打算報名,
但有一位同學有些膽怯又想嘗試,就叫上了張瑜陪她一起去面試,
結果,電影導演在面試了好幾個女生後都不滿意,看到張瑜卻眼前一亮,
張瑜被叫上前去表演才藝,她就跳了一段《草原英雄小姐妹》,
正是這一段舞蹈,讓張瑜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
在進入劇組《一分之爭》後,張瑜出色的表現讓導演贊不絕口,
雖然這部電影最終沒能上映,但張瑜也因此踏上了演藝道路,
中學畢業後,張瑜就進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了一名正式演員,
一開始,沒有表演基礎的張瑜只能跑龍套,飾演一些沒有台詞的小配角,
但她似乎天生就是干這一行的,對表演的領悟能力非常強,演技提升得很快,
而且張瑜外形姣好、性格開朗,每次拍戲時都能得到劇組一眾導演、演員的好評,
於是在1977年,張瑜得到了謝晉導演的青睞,先後出演了電影《青春》《春苗》《啊!搖籃》,
這些作品進一步磨礪了張瑜的演技,為她之後的大放異彩打下了基礎。
不同於張瑜進入演藝圈的陰差陽錯,張建亞對於表演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張建亞比張瑜大6歲,出生在福建莆田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是科研工作者,母親是教師,張建亞2歲時跟隨父母來到上海生活,
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張建亞的童年過得很孤獨,也養成了內向、靦腆的性格,
中學畢業後,因為高考制度的取消,張建亞沒能如願考上心儀的大學,
但他也被分配到了上海市靜安區房產局工作,捧起了一個令人羨慕的「鐵飯碗」,
雖然生活過得安穩,但張建亞卻不肯安於現狀,他想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東西,
有一天,張建亞在路過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時,被裡面表演的話劇深深吸引了。
張建亞就這樣愛上了表演這門藝術,也對舞台充滿了嚮往和憧憬,
每天下班之後,他都會到工人文化宮觀摩和學習話劇,有時也會上台表演,
1974年,單位得到了一個推薦上大學的指標,領導打算把名額給張建亞,
雖然上大學是張建亞的夢想,但他一聽是 體育 大學就拒絕了,因為和文藝不相干,
第二年,單位又打算推薦張建亞去讀理工大學,學一門技術在當時可是個香饃饃,
但張建亞的想法卻很堅定,除了表演話劇什麼都不感興趣,
父親得知張建亞放棄了這么好的機會,只是為了去當「戲子」,頓時氣急敗壞。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張建亞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終於讓他等來了一份好的機遇,
1975年,他得到了著名導演舒適的賞識,被借調到上影廠話劇團當演員,
雖然是沒有編制的臨時演員,但張建亞對待舞台也一樣嚴謹和認真,
他不僅什麼角色都能演,還會唱京劇、打快板,是團里最多才多藝的人,
性格踏實、工作努力的他在團里也有很好的人緣,大家都很喜歡他,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建亞和張瑜在上影廠里相遇相識,從此開啟了兩人的緣分。
02
雖然張瑜和張建亞都是上影廠的演員,但之前也只是點頭之交,
真正讓兩人熟絡起來的,是一次借書的經歷,
有一天,張瑜想找老前輩焦晃借書,但卻沒有對方的聯系方式,
同事郭凱敏知道張建亞和焦晃關系很好,於是帶張瑜找到了張建亞,
兩人第一次認真對視,張建亞面對眼前的大美女,心裡又仰慕又膽怯,
在把張瑜帶到焦晃家裡借到書後,張建亞又把她送回了家門口,
經過這次接觸,張建亞喜歡上了美麗大方、熱情隨和的張瑜。
當時,張瑜已經拍了好幾部電影,是廠里重點栽培的表演人才,
而張建亞不僅是臨時演員,而且還是個默默無名的跑龍套,
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張瑜,於是只好把這份喜歡藏在心底,
他在心中發誓一定要成為更優秀的人,到那個時候再向張瑜表達愛意,
不久後,張建亞就帶著這份沖勁兒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
但27歲的他年齡超過了表演系的限制,於是就改報了導演系,
有了在話劇團摸爬滾打的經驗,張建亞從1000多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了被錄取的6人之一,和張藝謀、陳凱歌等成為了同班同學。
當張建亞在不斷前進的同時,張瑜也迎來了事業的巔峰時期,
1980年,張瑜和郭凱敏主演了電影《廬山戀》,她飾演女主角「周筠」,
這部電影上映後火遍了大江南北,在票價僅兩毛一張的當時,斬獲了高達1億元的票房,
影片中男女主角美好的愛情,秀麗的廬山風光,都讓無數觀眾心生盪漾,
而且張瑜和郭凱敏還在影片中獻上了中國大熒幕史上的「第一吻」,
雖然只是在臉頰上蜻蜓點水的一吻,但在那個保守年代絕對算是「大尺度」了,
張瑜憑藉此片成了「國民偶像」,還獲得了第4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同年,張瑜還主演了電影《巴山夜雨》,飾演先進女青年「劉文英」,
這部影片讓她獲得了第1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成為了「雙料影後」,
張瑜徹底大紅大紫,她在電影中穿過的衣服都成了當下最流行的時裝,
每次她出入上影廠和住處,都會被粉絲們圍得水泄不通,因此只好喬裝打扮,
她的郵箱里也塞滿了各種工作邀約,還有許多大佬想請她吃飯的邀請函,
以及從全國各地絡繹不絕寄來的求愛信件。
當時,張瑜拍戲是沒有片酬的,每個月依然只能拿到47元的固定工資,
突如其來的爆紅沒有讓她嘗到太多甜頭,反而是感到了困擾和焦頭爛額,
她形容:「感覺自己就像住在一個透明的監獄里,做什麼事情都被人看著」,
對於張瑜來說,演戲是她的一份事業,她想要踏踏實實地演好每一個角色,
比起名氣,她更想要的是精進自己的演技,學習更多的表演技巧,
張瑜的追求和理想,張建亞非常能夠理解,他是那個最懂她的人。
1982年,張建亞從北電導演系畢業,和謝小晶、田壯壯共同執導了電影《紅象》,
在那之後,張建亞正式踏入了導演行業,逐漸形成了銳意進取的攝影風格,
同年7月,張建亞終於有勇氣向張瑜告白,傾訴了多年的愛慕之情,
對於文藝事業有著共同追求的兩人,頗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原本不打算談戀愛的張瑜也慢慢對張建亞心生好感,兩人走到了一起,
戀愛後的兩人感情非常要好,但也差點因為一場意外而分手。
當時,上海有兩個女孩子在兩本雜志上分別看到了張瑜和汪嘉偉的照片,
汪嘉偉是當時最紅的排球明星,也是無數少女心中的國民男神,
兩個女孩就有了個惡作劇的想法,能不能把這兩個最紅的人聯繫到一起?
於是她們冒充張瑜的口吻寫信寄給汪嘉偉,沒想到對方居然真的相信了,
其實,汪嘉偉身邊已經有了女朋友,是國家女排隊的運動員張潔雲,
雖然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沒想到汪嘉偉的心裡也愛慕著張瑜,
就這樣,汪嘉偉和「假張瑜」開始互傳書信,雙方還交換了定情信物。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國家女排隊的耳邊,眾人都以為是張瑜「插足」別人的感情,
眼看緋聞鬧得沸沸揚揚,張瑜只好趕緊出面澄清,這個寫信的人不是自己,
當時的她隨中國電影團在澳大利亞訪問,行程和信件里提到的完全不一樣,
這下這位「假張瑜」終於露出了馬腳,汪嘉偉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這次的烏龍事件很快過去,好在沒有影響到張瑜和張建亞的感情,
但汪嘉偉和女友的感情卻因此破裂,一時間顏面盡失的他連夜跑到了國外。
03
1984年,張瑜和張建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兩人琴瑟和鳴,
婚後的張瑜依然一心撲在事業上,主演了《清水灣》《雷雨》《明姑娘》等電影,
她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把各種獎項都拿了個大滿貫,
可頭上越是有光環的加持,張瑜就越難滿足於現狀,她還想要再上一個台階,
加上張瑜沒有上過大學,這是她一直以來的遺憾,
於是在結婚剛滿1年的時候,張瑜就報名了北電的明星班,想要繼續提升演技。
可當她來到學校後,校長謝飛笑著和她說:「你演戲都那麼厲害了,這里哪還有老師能教你,你應該去美國好萊塢深造才對」,
張瑜聽完這話後思索了一會,就決定聽從校長的建議,去美國留學,
可當她回家和張建亞商量時,他提出了反對:「我們才剛結婚,難道就要分居兩地?」,
張瑜只好認真地向丈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發誓說:「你等我,學成了一定回來」,
見妻子的態度如此堅定,張建亞選擇了理解並支持她的決定,
1985年,張瑜獨自踏上了前往前往美國的飛機,
她來到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開始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專業。
留美求學的日子並不輕松,張瑜為了節省開銷租住在一間地下室里,
為了賺夠學費和生活費,她每天上完課後還要去兼職做兩份家教,
不僅忍受著沒有親友的孤獨,還要克服獨自在異鄉的種種不適應,
好在張瑜是個很堅強的女人,這些她都一個人扛了下來,
那6年裡,張瑜和張建亞都只能通過書信聯系,兩人相聚的次數寥寥無幾,
他們一個在國外忙著學業,一個在國內打拚事業,早已沒有了共同的生活,
漸漸地,他們的感情被時間和距離慢慢沖淡,這段婚姻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1991年,兩人沒能經受住異地的考驗,最終選擇了和平離婚,
離婚後的兩人都感到很痛苦,但也都明白這段感情終究是回不去了,
張瑜只好選擇用學習和工作來麻痹自己,一心想要進軍好萊塢,
但好萊塢哪裡是那麼容易闖盪的?尤其是對於她這樣一個沒背景的華人,
好幾次面試的結果都不如意,能接到的角色和劇本也讓她覺得很難發揮,
正當張瑜猶豫要不要回國發展的時候,台灣製作人向她發來了工作邀約,
之後的3年裡,張瑜在台灣拍了《一代名妓李師師》《紅花記》《斬王爺》等電視劇。
1993年,許久沒有聯系的前夫張建亞找到了張瑜,
他說:「我有一部新的故事片想找你來演,你回內地吧,很多觀眾都盼望著你」,
張瑜聽完這話後,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接受了張建亞的邀請,
回國後,張瑜才發現在自己離開的這8年間,國內影視行業已經飛速發展,
無數有實力的新人女演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她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國民偶像」了,
於是在拍完張建亞執導的《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後,
張瑜打算正式轉型製片人、導演,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張建亞的支持和幫助。
雖然兩人已經不再是夫妻,但他們依然是最懂得彼此的好友,
1995年後,張瑜第一次以製片人的身份參與了電影《太陽有耳》,
除了她在美國所學的知識發揮作用,也離不開張建亞在背後的指點,
之後的日子裡,張瑜除了投資和製作電影,還在東南亞開了金礦,
進軍商界的張瑜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女強人,事業也節節高升,
但這么多年以來,她始終沒有再開始新的感情,都是孑然一身,
如今65歲高齡的張瑜膝下無兒無女,一直都是一個人生活。
2000年,張建亞和一位圈外人再婚,夫妻倆在上海定居,
不久後他就升級做了父親,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張建亞也依然活躍在演藝圈裡,事業不斷攀登著新的高峰,
執導出了《大鬧天宮》《緊急迫降》《愛情呼叫轉移》等票房和口碑都很優秀的作品,
近幾年,還參演了《我和我的家鄉》《1921》《我和我的父輩》等爆款電影,
每次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像最好的朋友那樣,向對方伸出援手。
如今,71歲的張建亞和老伴過著平靜而溫馨的生活,
他的孩子也已經長成了懂事孝順的成年人,不需要老兩口操心,
精力充沛的他還在繼續執導和參演電影,從未放下對藝術的追求和喜愛,
而張瑜卻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昔日的一線女星也早已不復當年的光彩,
離婚後單身了31年的她,現在過著一個人旅行、健身的悠閑日子,
兩人那時的婚姻是一個遺憾,但一切都早已隨時間消散在了往事中,
女神固然會老去,不過張瑜一樣可以活得優雅從容,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只是不知道,當張瑜有一天回想起往事,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㈣ 一個法國電影,一個家族的女人都是二婚才幸福的愛情喜劇叫什麼名字,裡面那個妹夫帶耳麥哼的歌是什麼
法語名字叫 un plan parfait, 直接翻叫《完美計劃》。國內譯名好多《私奔B計劃》,《帶我上月球》。這片的偏遠現在越來越少了,好難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