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萬歲》
三個生活在台北,對未來茫然,生活空虛的年輕人,彼此的命運因緣際會的連結在一起。小康是一名納骨塔的推銷員,阿榮則半夜在路邊擺地攤,阿美為一名房屋中介。一日,小康偷拔某屋主遺忘在門上的鑰匙,而此屋恰巧是阿美尚未售出的空屋。
出於好奇,小康趁無人在家,偷偷潛進屋內,在一間空房間內企圖自殺未遂而偷住了下來。阿美與阿榮在夜晚熱鬧的台北街頭搭訕上彼此,在同樣的那間空屋發生了一夜情。之後,阿榮亦趁阿美不在,潛入屋內房間偷住。一日,小康與阿榮不小心撞見對方,自此兩人成為朋友,一起偷住空屋。三個人的生活命運,因為這間空屋而巧妙地關聯在一起。有一次小康沒來得及出去,阿榮和阿美就進來了,他只好躲在床下面……
片名:《愛情萬歲》
譯名:Vive L'Amour
導演:蔡明亮
主演:陳昭榮 Chao-jung Chen
李康生
陸弈靜
楊貴媚
中國台灣 1994年
片長:118分鍾
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費比西獎,第31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錄音獎,法國南特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
我沒看過,不過覺得是這一部,記住是蔡明亮導演的。
❷ 一部台灣電影<<性丈夫情人>>哪位朋友有收藏,請給發送,謝謝!
人多繼續是的
❸ 台灣有哪些同性電影
推薦幾部給樓主: 小清新的有《少年不戴花》 《帶我去遠方》《渺渺》《霓虹心》
校園題材《盛夏光年》
女同《刺青》《渺渺》
望採納 求好評;
❹ 最近看了一台灣同志愛情片 忘了叫什麼名了……誰能告訴我啊啊啊
應該是蔡明亮導演的《河流》。
請看鏈接: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38&rsp=3&word=%BA%D3%C1%F7%20%B2%CC%C3%F7%C1%C1
❺ 求一部台灣愛情老電影
片名: 春寒
製片: 金愷
導演: 陳俊良
編劇: 林煌坤
攝影: 廖慶松
剪輯: 黃秋貴
音樂: 林家慶
演員: 鳳飛飛, 梁修身, 劉尚謙, 歸亞蕾, 葛香亭, 金石, 丁國勝
出品公司: 樺梁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新亞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http://bbs.yulindayday.com/redirect.php?fid=101&tid=41175&goto=nextoldset
❻ 有一部台灣電影
藍色大門 (台灣)——我看過的最美的純愛電影,一定要推薦啊!呵呵
十七歲的女高中生孟克柔與一同班女同學林月珍是很要好的朋友,她們無所不談。一天林月珍跟孟克柔說她喜歡了一同校的男生張士豪,她每天都作白日夢想著張士豪,告訴小孟她想像到未來丈夫怎樣怎樣像張士豪,夢想自己怎樣怎樣跟張士豪跳舞等……這一切她都毫無保留的與孟克柔分享。
當林月珍對張士豪的想念日益嚴重時,她哀求小孟陪她去偷看經常在游泳池練水的張士豪,並替她向張士豪表白。當小孟厚著臉皮幫月珍向張士豪示愛時,月珍卻害怕得跑掉了,張士豪便誤會了是小孟太害羞而不敢承認是她自己喜歡他。之後,張士豪便常常借故親近小孟,不期然被她憤世嫉俗的個性深深吸引住,同學們都紛紛議論,連月珍都不相信她,對她不停的質問他們是否在拍拖,但小孟還是不斷否認。
所有的聲音包括張士豪在內都在問她張士豪有什麼不好?對,張士豪有什麼不好呢?張士豪有一貫少女所喜歡的特質集於一身—擁有一副英俊的面孔,是一名好動活潑的運動健將。他率性天真,陽光大男孩一名,性格樂觀……對,張士豪有什麼不好呢?孟克柔反復地想。直至月珍對小孟的怒氣升級,不瞅不睬,小孟更強烈感應到她心中有了答案,但這個答案令她感到惶恐,反復的確認,反復的驗證,最終她跟張士豪揭示了這個秘密……
電影清新浪漫,充滿新新人類的偶像劇風格,讓各年齡層的觀眾都感動無比,懷勉青春時光!三個角色在戲里各有各的情感困惑,但是本片反映時下年輕人那種執著及痴傻的愛情觀,詮釋得自然生動。
http://nnv.dl1.btchina.net/download.php?s=681caf3a6b8379b0&attachmentid=425690
http://nnv.dl1.btchina.net/download.php?s=91fa300dc91567e1&attachmentid=425690
http://nnv.dl1.btchina.net/download.php?s=1f9b1700af527e92&attachmentid=472751
❼ 誰還記得一部台灣的愛情電影
我是一片雲 海鷗飛處彩雲飛
我是一片雲的男主角是個記者,女主角與他相遇的時候就是碰了他,把他的稿紙弄得撒了一地,男主角她叫什麼名字的時候,她爽朗地邊笑邊跑開了,說了一句:我叫一片雲
❽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台灣公視播出的。
《公視人生劇展-公寓春光》
導演:蔡登鍬
編劇:蔡登鍬
語言:普通話/國語
上映年度:2008
製片國地區:台灣
簡體中文名:「公視人生劇展」公寓春光
主演:郭彥鈞 楊雅築 張博涵 張克帆
劇情簡介:
陳萬里.大四學生.有個漂亮女朋友嘉美.喜歡在每一書里夾保險套.想要掙錢和女朋友一起去她想去的任何地方.喜歡有個自己的家的感覺.有個漂亮豐滿的女鄰居.早上在樓頂看書的時候會遇見曬衣服的她.會偷偷看她彎下腰時露出的乳溝.不明白女朋友經常的若有所思.只希望兩人能好好在一起.在女朋友說分手的時候,穿著內褲追出大門失聲痛苦的大男孩.
嘉美.喜歡問別人一個問題.你喜歡倫敦,巴黎,羅馬,還是雪梨.可悲的是男朋友不知道她在想什麼.有一天,在萬里的公寓里遇到了萬里的學弟,從他身上終於找到了自己一直尋找的答桉.她問他,你想不想,跟我做愛.終究受不了和萬里分手.
垂哥.一宗綁架桉的逃犯.躲進了萬里所在的公寓.不懂為什麼會有Maggie公寓的鑰匙.家有一母一子.每天白天的時候偷偷進入Maggie的房間睡覺吃東西.晚上躲在樓頂.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失聲痛哭的壯漢.逃脫成功後,最終卻因為在麥當勞幫兒子買套餐而被警察圍捕,中彈身亡.
Maggie.萬里的女鄰居.一個整天盛裝打扮才出門的女人.有一個失去的兒子球球和離她而去的男人.其實就是不斷給自己的電話答錄機留言的吳淑珍.幫人帶孩子.
老房東.一個寂寞又很可愛的歐巴桑.兒子去了美國和洋妞結了婚生了個不會講國語的兒子.愛趁房客不在的時候偷偷用備份鑰匙進屋觀看.偷用Maggie的化妝品,偷穿Maggie的衣服.偷偷幫萬里整理房間洗衣物,把他當自己的兒子般.
學弟.暗戀萬里學長.去找萬里借課本的時候遇到了嘉美.兩人發生關系.想從嘉美的身上找到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地方.幻想自己和嘉美接吻的時候是在和萬里接吻.喜歡法國的感覺.親吻萬里喝過的水杯,偷走萬里的耳麥,把自己的照片偷偷放進萬里和嘉美的相片後面.穿萬里的衣服,幻想自己和萬里的纏綿悱惻.驚喜發現萬里是雙性戀,其實不然.
❾ 男朋友和閨蜜上床的台灣電影叫什麼名字
愛。彭於晏,陳意涵,郭采潔是嗎
❿ 台灣同志電影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李安導演的《喜宴》:
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quet
導演: 李安
主演:郎雄 歸亞蕾 趙文瑄 金素梅
類型: 劇情/喜劇/愛情
年份: 1993年
獲獎情況: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第3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
定居美國的高國偉(趙文瑄飾)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飾)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國偉在台灣的父母(郎雄、歸亞蕾飾)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國偉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國偉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顧瑋瑋(金素梅飾),於是Simon出了個主意:讓國偉和瑋瑋結婚。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國偉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瑋瑋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Simon和國偉之間的同居關系。
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復雜的事端,國偉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沖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當然,《喜宴》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中幾位演員稱職的演技。特別是李安的兩位御用老將郎雄和歸亞蕾,他們自然、持重的表演幾乎蓋過了幾位俊男美女的風頭。
作為一個喜歡探討倫理問題的導演,李安的這部影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創作者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沖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復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戀者為何仍自甘藏身衣櫃?同性戀者不敢站出來曝光,除因社會壓力,家庭倫常可要承擔責任?為了自欺欺人而把謊言越滾越大,反叛者及家長究竟孰得孰失?異性戀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傳宗接代"應否繼續被視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異族情侶(尤其同性戀)在所屬文化與傳統的差異之前,該如何對話?
以上這些問題無一不切中多元社會中人際關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沖突高潮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致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這種敘事風格上的特點在其後來執導的《理智和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