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優秀的挪威電影值得推薦
1.《羅拉快跑》 LoLa rennt
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主要獲獎情況:歐洲電影獎1998最佳電影提名,威尼斯電影節1998金獅獎提名,英國學院獎2000最佳外語片提名等。
影片簡介:據我觀察,這部電影正在越來越多地走入電影教學的課堂。生命的偶然性與荒誕性在勞拉一次次的奔跑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是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鍾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就只有二十分鍾,錢到底在哪裡,如何救命?羅拉開始快跑!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2.《英俊少年》 Heintje, einmal wird die Sonne wieder scheinen
導演:漢斯·海因里希 Hans· Heinrich
影片簡介:德國電影《英俊少年》拍攝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但直到80年代初才在我國上映,但立刻在中國引起了轟動,特別是主人公唱的那首「小小少年沒有煩惱」。英俊少年海因切(Heintje)自幼喪母,與父親卡爾相濡以沫,生活平靜而幸福。海因切的外公實業家貝特霍德因反對卡爾與女兒的婚約而與其父子一刀兩斷。銀行行長的兒子為敲詐貝特霍德,偷走銀行的十二萬元,栽贓到卡爾頭上,而貝特霍德對此不聞不問,卡爾因此被捕入獄。海因切在律師的幫助下,寄養在外公家中。貝特霍德漸漸喜歡上了聰明的海因切,一曲《最後的玫瑰》使他在女兒和外甥間找到了重合的焦點,海因切給陰郁古怪的貝特霍德冰冷的生活帶來了一抹陽光。一次偶然的機會海因切得知事情的真相,在艾倫和警察幫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海因切甜美的歌聲在五光十色的游樂場上空回盪……
3.《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導演: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獲獎情況:2003年第5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
影片簡介:母親是堅定的東德共產黨員,偶然因為心臟病發作而昏迷。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為了不打擊卧病在床的母親,兒子費盡心思製造了一個一切如舊的假象……影片在喜劇的氛圍下,流淌著淡淡的傷感和濃濃的親情。
4.《帝國的毀滅》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獲獎情況: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影片簡介:影片把鏡頭對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與新婚妻子埃娃·布勞恩自殺等歷史事件。
5.《茜茜公主》三部曲:《茜茜公主》(Sissi )《茜茜公主2:年輕的皇後》(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和《茜茜公主3:皇後的命運》(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導演:恩斯特·馬利斯卡
影片簡介:有誰會不羨慕茜茜公主和弗蘭茨國王的浪漫愛情?
《茜茜公主》講的是美麗活潑的巴伐利亞伊麗莎白公主茜茜,在奧地利度假時邂逅年輕英俊的奧地利國王弗蘭茨·約瑟夫,兩人一見鍾情,而此時國王已經與茜茜的姐姐海倫定下婚約,海倫是專制的皇太後蘇菲指定的皇後人選,但國王已經無可救葯的愛上了天真的茜茜,並最終違背母親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為自己未來的皇後,在維也納舉行了隆重的國家婚禮。
《年輕的皇後》講述了茜茜開始了她的皇後生活,倔強的茜茜和專制的皇太後蘇菲之間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兒出生後到達了頂點。蘇菲援引皇家的傳統不讓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而弗蘭茨卻順從了母親的旨意,茜茜一氣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亞,弗蘭茨也追隨而至,他們和好如初。回到奧地利以後發現蘇菲也改變了主意,同意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之後,年輕的國王夫婦訪問了匈牙利,他們在匈牙利人民的歡呼聲中成為了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後。
《皇後的命運》講述的是茜茜證明了自己不僅能出色的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妥善處理與婆婆的關系。但是,當她和安德森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撫不願俯首稱臣的貴族時,蘇菲卻在散布茜茜與伯爵關系不尋常的謠言。茜茜出遊時染上了嚴重的肺病。在母親的幫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復,病癒後,她陪同弗蘭茨訪問奧地利統治下的義大利,盡管那裡的人民強烈的反對奧地利的統治,茜茜還是贏得了那裡人民的心。
6.《索菲-紹爾:希望與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導演:馬克·羅斯曼 Marc Rothemund
獲獎情況: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
影片簡介: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43年慕尼黑的「白玫瑰」組織成員正進行著秘密的反希特勒活動。女大學生索菲·紹爾同哥哥漢斯因散發傳單而被捕處死。索菲在法庭上的義正詞嚴的雄辯,甚至連出庭的納粹軍官也為之折服。
7.《極地重生》As Far As Feet Will Carry Me(英)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德)
導 演:夏迪·馬田斯Hardy Martins
影片簡介:本片改編自JOSEF MARTIN-BAUER暢銷傳記小說。德國軍人基文斯在二次大戰期間淪為戰俘,被放逐在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收改造25年,經過5年的非人生活,他矢志逃離這個人間地獄,孤然一身展開了一萬四千公里的「極地逃亡」。影片情節上雖略有瑕疵,但是主人公那超人的毅力還是感動了所有人,當他歷盡磨難,走回德國的家門口,雪花靜靜飄落到他的發梢、衣領,雖然沒有話語,可是我們一樣能感受到他復雜、澎湃的心情。
8.《何處為家》(何處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
導演:卡羅林·林克Caroline Link
獲獎情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影片簡介:愛情、國家、個人命運,主人公會怎樣處理呢?二次大戰一個跨越兩大洲的愛情故事,近年德國最大製作的電影。本片講述了一段戰時納粹陰影下的生活、一個跨越兩大洲的愛情故事。壯闊的場面、精緻的技術、中規中矩的敘事,從一個通俗劇題材轉變為指揮高度,堪稱是近年德國最大製作的電影。女導演卡羅琳娜·林克聰明地避開了陷入對戰爭思考的麻煩,而在尋訪世外桃源的過程中將漂亮的非洲大陸以及異域文化特色烘托出來。該片是東西德合並後德國第四次獲得奧斯卡提名。1938年,一個猶太家庭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逃亡到肯亞的一個偏遠農場,剛開始,妻子潔蒂很不適應肯亞落後的生活,時時刻刻想返回故國;丈夫華特雖然對德國死心,但是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一切。只有他們的小女兒芮吉娜對當地的生活處處存著新鮮、好奇,尤其與他家的長工安烏無話不談,相處十分融洽。由於對新生活認知的差距,夫妻間的間隙也逐漸擴在,在此其間潔蒂認識了另一個同胞蘇賓,微妙的感情也就此滋生。二次大戰結束,華特得到了祖國律師的職位,正當他欣喜欲狂地急著返回德國之時,卻發現潔蒂和芮吉娜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的生活,她倆會舍棄這里的一切隨他返回德國嗎?潔蒂和蘇賓的關系又將如何?
9.《伯爾尼的奇跡》Das Wunder Von Bern
導演:溫克·沃特曼
影片簡介:一部感人的運動題材電影,德國足球的勝利,震撼著戰後德國每一位百姓的心。是希望通過德國足球的奇跡,來展示戰後德國的經濟同樣開始創造著奇跡,以及德國人在戰爭中受到重創的心正在慢慢得以平復。它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正是這部影片,讓德國總理施羅德在熱淚滿眶的同時又會心一笑。
10.《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德) the Tin Drum(英)
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
獲獎情況:1979年聯邦德國金碗獎,1980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和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簡介:歷史題材影片, 根據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倫勃朗式的田野風景、以及典型的德國街道、人員吵鬧的家庭背景下構建的個人反抗史。小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惡,決心拒絕長大,他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等等。他的反抗是內心式的,於是在他那侏儒的身材上扛著一架鐵皮鼓,整日梆梆的敲著。他不僅具有可以左右自己成長的能力,還可以用他的叫聲擊碎玻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要取下他的鐵皮鼓,他尖叫著,家中的鍾表破碎了。這種能力開始成為他自我……
11.《西柏林戀曲》Herr Lehmann
導演:勒安德·豪斯曼 Leander Haussmann
獲獎情況:德國最佳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
影片簡介:1989年,動盪的風把柏林牆吹得搖搖欲墜,劇變的風也吹入了大牆西邊的紅燈區,也繚亂著不務正業的混混頭目萊曼先生。萊曼先生本名弗蘭克,正所謂三十而立,到這種時候,他是否還要繼續過著充斥著:吸毒、酗酒、同性戀、另類文藝的生活呢?真是多事之秋,百姓亦然:老父老母來訪了,他只能借用死黨卡爾的餐廳裝扮經理,以讓父母對自己的「事業有成」感到欣慰。桃花運開,愛情運來,在他的如花季節又與廚娘卡特琳撞出了愛情的火花。甚至…甚至…就連狗也要招惹他,「粘乎」他。後來奉母之命,回鄉接濟親友,真是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回到柏林,本以為有所解脫,沒想到回到柏林一切都開始改變:柏林圍牆下聚滿示威者,死黨卡爾快要開展覽需要他急切幫忙,最慘是卡特琳在同一時間竟然愛上另一個!
12.《走出寂靜》Jenseits der Stille
導演: 卡洛玲·林克 Caroline Link
獲獎情況: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和德國電影金帶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等。
影片簡介:拉拉住在德國南部小城,自小由聾啞雙親撫養長大。由於拉拉是家中唯一能聽能說的人,八歲時已經是父母與外界的橋梁,處理銀行事務、接聽電話,甚至翻譯教師評語和電視劇給父母聽,處理家中所有的對外聯系工作。一次聖誕節家庭聚會中,拉拉遇見了姑姑克拉麗莎。克拉麗莎美麗熱情,擅長爵士黑管,拉拉非常喜愛這位獨特的姑姑,因而開始學習黑管。父親馬丁眼見妹妹與自己的女兒情誼漸深,心中卻充滿疑慮。因馬丁自小與克拉麗莎不合,她總讓馬丁覺得自卑。但拉拉喜愛她音樂,感受到當中的熱情,堅持不放棄音樂。十年後,拉拉已長成婷婷少女,優異的表現讓教師建議拉拉接受專業音樂教育。克拉麗莎希望拉拉搬到柏林同住,也為拉拉在當地音樂學校注冊。拉拉瞞著父母,但在家族聚會中卻引發一場風暴。馬丁悵然若失,因為拉拉的這個決定等於放棄馬丁而選擇了克拉麗莎。拉拉搬到柏林和姑姑與姑父葛瑞格同住,同時准備音樂學校的入學考試。拉拉遇見湯姆後,了解自己不必生活在陰影中,過去只是一段不尋常的童年。拉拉因母喪回家後,體認到自己對父親的責任,卻也因而倍感沮喪。一場激烈爭吵後,拉拉決定永遠離開這個家,回到柏林。在拉拉入學考試當天,父親出其不意地出現,看著女兒第一次登台。「『聽』和『了解』是不同的」他用手語告訴拉拉。拉拉和父親終於尋得彼此世界的交集。
13.《竊聽風暴》Die Leben der Anderen
導演:弗洛蘭·漢克爾·唐納斯馬克 Florian Henckel-Donners
獲獎情況: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影片,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導演、製作、男主角、男配角、劇本、攝影七項大獎。
影片簡介:令人震撼的影片,又譯《他人的生活》、《別樣人生》等,舉重若輕地將民主德國情報局令人發指而不為人知的大規模竊聽行徑對無辜人士的迫害公布於眾。但作品讓深不可測的黑暗迎來一縷人性的曙光,顛覆了蓋世太保克格勃橫行的「冷血特務濫殺無辜」俗套,不經意間愛上竊聽對象的男主人公,在明白自己截獲的所謂情報不過是一段真摯愛情時,開始反思該行為是否正義,並最終參與到這對無辜鴛鴦的生活中,為保護他們而不吝冒險。
14.《偽鈔製造者》die Fälscher
導演:斯戴芬·盧佐維茨基Stefan Ruzowitzky
獲獎情況:
2007 聖彼得堡國際電影節:觀眾大獎
2007 德國電影獎: 7項提名; Devid Striesow 最佳男配角
2007 瓦拉杜利德國際電影周年日:Kahl Markovics 最佳男主角
2007 比利時根特國際電影節:大獎賽陪審團最佳電影
2008 第80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影片簡介:《偽幣製造者》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936年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中的犯人大量偽造外國貨幣,妄圖以此來破壞英國的經濟。薩利(卡爾·馬克維斯飾)就是參與這起行動的人。納粹期間,他先是柏林過著聲色犬馬的日子,金錢、女人和酒宴。警察督察長Friedrich Herzog(大衛·史崔梭德飾)將他逮捕之後,他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很快就被送到了毛特豪森集中營,薩利在那裡顯示出特殊的才能於是又被轉到了柏林北部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在他來到這個地方的同時,他又再次與Herzog面對面,此人來這兒是為了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的。在所謂的「伯恩哈德行動」(Operation Bernhard)計劃下,精心挑選出他的獨特才能,薩利和一組專家被迫製造外國流通紙幣。在這組人員之中,包括了囚犯阿道夫·博格(奧古斯特·迪赫飾),作為補償安排他們住在高級的兵營里。但是當薩利試圖削弱德軍同盟的反對國家的經濟時,阿道夫則拒絕利用自己的才能為納粹利益效勞,而且為了化解戰爭還想在阻止伯恩哈德行動中做出一些努力。面對道德意義上的進退兩難,薩利必須決定是否要開始這項拖延戰爭的行動,或者是冒著生命危險和同在獄中的其他人並肩作戰,這或許是最正確的選擇。
❷ 盤點上譯廠十大經典譯製片,沒看過可珍藏,看過則權當回憶,都有哪些
《簡·愛》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瑪利亞,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修女,受教經驗僅源於不停製造麻煩的修道院生活,在冒然擔任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時將職務做得有聲有色。
音樂是瑪利亞的靈魂,歌聲像她渴望自由愛恨的心靈,沖破藩籬泯滅界限,讓孩子們像音符一般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失去愛侶的軍人父親重拾溫暖,劇終一家人拋棄家產翻越高山邁向更自由的國度,苦難彷如必經的旅程,一家人都在,音樂還在,已是生命最好的禮物。
對於一部已經蓋棺論定的卓越電影妄圖評說似乎畫蛇添足,而經典之所以久唱不衰往往因為其某些方面仍有生命力。
❸ 好看的電影推薦
愛情片:《這個殺手不太冷》很純潔感人的電影,實在是太催淚,我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只要聽到結尾的歌《shape of my heart》都會哭,呂克貝松經典之作!!強烈推薦
《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的,他也導過《愛麗絲夢遊仙境》《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都有剪刀中的約翰尼德普扮演的,話說約翰尼德普實在是很帥。影片有一些喜劇部分,但還是有悲劇的情調。很感人!
要說經典就不得不提到《亂世佳人》雖然有近四個小時,淡一點也不令人厭煩,可以體會到斯嘉麗的成長,個人認為是費雯麗最優秀的作品,但建議看看原著《飄》非常好的作品!
科幻片:《第五元素》也是呂克貝松導的。科幻與愛情完美的結合啊!
《星球大戰》氣勢恢宏,極度震撼!
《人工智慧》不能完全算科幻吧,很感人!
❹ 有好看的愛情電影嗎
唯美愛情卻遭受一波三折。愛情電影有喜有悲。不是說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幸運的。【人鬼情未了】 http://www.henkuai.com/s?word=%E4%BA%BA%E9%AC%BC%E6%83%85%E6%9C%AA%E4%BA%86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 http://www.henkuai.com/s?word=%E7%81%B0%E5%A7%91%E5%A8%98%E4%B9%8B%E8%88%9E%E5%8A%A8%E5%A5%87%E8%BF%B9 河智苑,車太賢《傻瓜笨蛋》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82%BB%E7%93%9C%E7%AC%A8%E8%9B%8B 【玻璃之城】 http://www.henkuai.com/s?word=%E7%8E%BB%E7%92%83%E4%B9%8B%E5%9F%8E 《星月童話》 http://www.henkuai.com/s?word=%E6%98%9F%E6%9C%88%E7%AB%A5%E8%AF%9D 《愛的蹦極》 http://www.henkuai.com/s?word=%E7%88%B1%E7%9A%84%E8%B9%A6%E6%9E%81 《六年之癢》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85%AD%E5%B9%B4%E4%B9%8B%E7%97%92
採納哦
❺ 人生必看的電影有哪些
值得看的電影:1、阿甘正傳:完美詮釋了「傻人有傻福」,心思越簡單,目標越單一的人越容易成功。2、當幸福來敲門:只要你不放棄,你的努力有一天終究會得到回報。3、風雨哈佛路:無論你的出身如何,你生長的環境如何惡劣,只要你堅持努力、堅持改變,最終會有一個漂亮的人生。女主和她朋友同樣的出身環境,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❻ 有哪些好看了久久不忘的電影
我對於一部電影的好壞評判,有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在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是否會馬上在網上搜索這部電影的影評,尋找在第一遍看過之後可能會漏掉的細節和彩蛋;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在我看完很久之後是否還能回想起來;當我再次看這部電影是否能夠能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有一些不一樣的體會。當然,每個人的觀影感受都不太一樣,同樣一部電影我能可能看的熱淚盈眶你卻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在這里我只推薦我自己認為的讓我久久無法忘懷的電影。
在這里我盡量避開那些已經被人熟知的高分電影,只推薦10部不那麼火卻好看的電影(多圖)
1、《光榮之路》 豆瓣8.5分 高於94%的運動電影
在這最後一部的選擇上,我在《共同警備區》和《大空頭》上糾結了很久,最後我還是決定「follow my heart」選擇了《大空頭》。這部電影和前幾部有著巨大的不同。從題材上來說,金融題材本身就很難吸引大多數人的興趣,電影中還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詞彙,更是讓人頭腦發暈,就像是電影中自己所說的那樣:「為什麼金融界要發明這么多的專業詞彙,就是為了把外行的人搞暈,然後把錢乖乖的交到我們手上。」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專業角度的電影,卻意外地成為了2015年最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電影之一。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瑞恩·高斯林和布拉德·皮特分別飾演了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獲利最大的四組空頭。電影以一種辛辣幽默的態度來回顧歷史,用凌厲快速的剪輯讓故事更精彩激烈,用性格突出的角色反襯大多數人的愚昧。為了讓觀眾更容易地投入劇情,電影還打破攝影機的窗戶紙,讓角色時不時對著鏡頭直接講解。為了幫助觀眾戰勝金融知識壁壘的心理障礙,甚至讓名模、大廚、歌星這樣大家喜聞樂見的「局外人」來講解,拉近了與觀眾距離,讓我們看到:這是一部真誠地想讓你搞懂發生了什麼,而不是故弄玄虛堆砌術語的金融紀實電影。——漢高機械
❼ 請問有哪些以非洲為背景的優秀電影
夢游非洲 I Dreamed of Africa(2000)
導演:
Hugh Hudson
主演:
金·貝辛格 Kim Basinger
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劇情:
庫利·高爾曼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隨家人一起前往非洲,她被那美麗的土地及無數的野生動物所深深吸引。成年之後,已經二十五歲的她和丈夫保羅(文森特·佩雷斯飾)及兒子伊曼紐爾(利亞姆·艾肯飾)再次返回非洲,回到那他們夢寐以求的神奇土地。庫利和保羅建起了一座牧場,立志要保護非洲的大象、犀牛這些瀕危動物。對庫利來說,非洲既是個美麗的充滿神奇的土地,但它也處處存在無情的危險和災難。不久保羅因意外事故而去世,庫利獨自一人堅持著留下來,繼續他們的事業,並艱難地承擔起照料伊曼紐爾及未出世孩子的重任。
非洲黑奴 Cobra Verde(1987)
導演:
維爾內納·赫爾措格 Werner Herzog
演員:
克勞斯·金斯基 Klaus Kinski .....Francisco Manoel da Silva
Peter Berling
Fred Maire .....Voice of Francisco Manoel da Silva (voice) (uncredited)
Nana Fe Abodo
King Ampaw .....Taparica
Salvatore Basile .....Captain Fraternidade
國家/地區: 西德
對白語言:德語
劇情
講一個19世紀的巴西人,讓庄園主的三個女兒都懷了孕後,被流放到西部非洲從事販賣奴隸的勾當。他為了達到目的,跟當地人建立交情,甚至推翻了一個瘋狂的君主,自立為王。幾年過去了,他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大膽。
情陷非洲 Nirgendwo in Afrika(2001)
導演:
卡洛琳·林克 Caroline Link
主演:
卡洛琳·伊克斯 Karoline Eckertz
史迪迪·安朱洛 Sidede Onyulo
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
國家/地區: 德國
對白語言:英語/德語/斯瓦希里語
劇情:
1938年,為了逃脫納粹的魔掌,德國猶太人雷德里奇一家來到肯亞,以管理兩個荒涼的農場為生。他們不但要面對完全不熟悉的東非文化,而且還要面對從未有過的貧窮。隨丈夫瓦爾特來到肯亞的傑泰爾開始時拒絕接受現實,堅持不學當地語言,甚至不想打開行李,但最終她明白了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成了一個合格的「非洲主婦」。
作為一家之主的瓦爾特雖然表面上適應得很快,但實際上卻有著最深的心理陰影。這位不虔誠的猶太教徒如果不離開德國,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律師,於是他常常為自己失去的前途而痛苦不已。只有五歲的小女兒在非洲找到了無窮的樂趣和歡笑的玩伴,並且和非洲廚娘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正當一家人的生活步入正軌之時,突然收到遠方的來信,得知祖國猶太親友悲慘的命運,他們的心裡掀起了波瀾。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1985)
導演: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主演: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羅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斯瓦希里語
劇情
根據作者凱倫布里森(Karen Blixen)以筆名伊莎丹尼森(Isak Dinesen)寫成的回憶錄所改編。
故事敘述凱倫(梅莉史翠普)於1913年為了利益嫁給丹麥貴族布利森公爵,而跟著夫婿前往非洲肯亞從事咖啡種植,丈夫風流成性,但凱倫卻為非洲的風情與人民深深著迷,也因著心靈空虛,她愛上了神秘的獵人鄧尼芬(勞勃瑞福),兩人就在非洲的廣大草原上譜出了一段難忘的戀曲。
芭瑪戈 Bamako(2006)
導演: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Abderrahmane Sissako
主演:
丹尼·格洛弗 Danny Glover
阿伊薩·瑪依卡 Aïssa Maïga
Maimouna Hélène Diarra
國家/地區: 美國/法國/馬里
對白語言:法語/曼丁哥語
劇情
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回到馬里首都巴馬科,在故居庭院導演了一出虛構的法庭戲。原告:非洲,被告:國際貨幣基金會組織IMF。各階層馬里人逐一上台作證,時而義正言辭,時而悲歌感嘆, 痛斥外債壓迫下的黎民之苦,而冠冕堂皇的全球化就是眾矢之的。希薩柯巧妙結合虛構與寫實,討伐與調侃並重,歌聲淚影間。自會明白非洲人民和西方政經集團的對決,是一場未知勝負卻無可避免的斗爭。
冬季旅行 Winterreise(2006)
導演:
漢斯·斯特恩比奇 Hans Steinbichler
主演:
約瑟夫·貝爾比奇 Josef Bierbichler
西貝爾·凱基莉 Sibel Kekilli
漢娜·許古拉 Hanna Schygulla
國家/地區: 德國
對白語言:德語
劇情
這是一段歐洲人的非洲之旅,片名來自舒伯特創作的古典音樂,一個看似普通的冒險故事實際上隱含著對不同文化沖突問題的探討。
國王不死 King Is Alive, The(2000)
導演:
Kristian Levring
主演:
詹妮弗·傑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布魯斯·戴維森 Bruce Davison
David Bradley
國家/地區: 瑞典/丹麥/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
一倆旅遊巴士載著十幾名來自西方的遊客穿行在西非南部的大沙漠中,大家都在意猶未盡地談論著自己的見聞,誰也沒想到一場不可知的災難即將降臨在他們身上。等到司機發現因羅盤失靈而使車子行駛方向出現偏差的時候,他們已經處在距預定路線幾百公里的茫茫沙漠之中,更糟糕的是車子的燃料也在這時告罄,沒辦法,他們只好找到一處廢棄的礦井暫時安身。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時,一名來自澳洲的遊客傑克(邁爾斯·安德森)最先認清了形勢,他站出來向眾人講明了所處的困境,然後自告奮勇步行幾百英里前往一個最近的小村莊去尋求援助,在臨行前,深諳野外求生知識的他囑咐其他人,一定要堅強理智地對待一切可能發生的困難,保有一種精神力量是一個人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
目送著傑克的背影消失在天際後,留下來的人們都陷入了漫長的等待中,沙漠中氣候惡劣,白天日光逼人,夜晚又酷寒難耐,再加上幾近絕水絕食,一種焦躁絕望的情緒很快就在遊客中蔓延開來。
這時,一名演員兼劇作家亨利(大衛·布萊德利)憑著記憶默寫出了莎翁名劇《李爾王》的劇本,為了打發時間,更為了能暫時擺脫面對死亡的恐懼,他帶領著大家一起排演起這出劇目。然而時間一點點流逝,得到救援的希望也一點點渺茫,漸漸地,人與人之間本來親密的患難關系開始出現了芥蒂,人性之中最原始最醜陋的陰暗部分紛紛顯現出來,猜疑、恐懼、頹廢的陰影在每個人心中徘徊不去,於是,在這杳無人跡的大漠深處,一群在生與死之間掙扎著的人們上演著一出活劇,每個人都不再只是單純地扮演某個角色,赤裸裸的人性和慾望在各自的角色和現實之間糾纏交錯……
他們能等到傑克回來嗎?如果傑克能順利歸來,他將面對怎樣的一副景象?
❽ 《走出非洲》:一個女人的史詩
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里,《走出非洲》是一個反諷的故事:一個生活在「我即我所擁有」這一倫理中的富家女,為了男爵夫人的身份,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把傢具從丹麥運到非洲,在那裡建起一個庄園。她的自我定義就是她的所有物,連她的勞工也被稱為她的人,丈夫令她染上梅毒,她也不願意離婚,因為她的身份就是「夫人」,這是由她有一個男爵丈夫界定的。後來她漸漸意識到,你並非你所擁有,你是你自己,當她的情人遇難、庄園燒毀,她聳聳肩,舍棄了丈夫、家園和其他的一切,卻得到了她自己。
半夜讀到麥基的解讀,找出這部電影來看,看完大哭了一場。這幾天一邊聽電影原聲,一邊讀原著,還是很動情,讀到書中作者問「如果我會唱非洲的歌,那麼非洲會唱我的歌嗎」,仍然哽咽不止。麥基兩百字就可以說清楚「你並非你所擁有」,電影兩個小時也能講述,但是生活的壯美和凄婉,卻不是言語能訴盡。
《走出非洲》改編自丹麥女作家凱倫·布里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和原著散文化的筆觸不同,電影堪稱史詩,不僅是非洲大陸的風光從文字到影像所傳達的直觀的壯美,原著里蜻蜓點水的愛情在電影里成了主題,配樂的悠遠也為電影增加視聽享受,最根本的我想應該是,任何一個揮灑熱情傾盡所有去愛的人,都堪稱史詩。
電影的開頭,年邁的凱倫坐在丹麥尤斯特茲城老房子的打字機前,寫她的故事。她說:「我已經寫了所有其他人,並非我不夠愛他們,而是他們較清楚,較容易寫。」很顯然,電影認為愛情是更不容易寫的,它比非洲更難寫。原著作者孜孜不倦地書寫那片熱土:草原、雨林、山巒、天空、落日、雄鷹、獅子、庄園、土著…讀來令人心馳神往。而在丹尼斯出場的那一輯,第一句是:「在絕望之後」,可以想像,走出非洲的多年後,作者在寫這個故事時克制的輕描淡寫里洶涌的深情。在婚姻不幸福、一個人操持庄園的艱難時刻里遇到丹尼斯,那些幸福的片段,為非洲的歲月的永世不忘留下見證。好萊塢將一個「人與大自然」的故事改編為「大自然中的人與人」的故事,無疑更洞悉人心。
電影的開頭,日落草原,一個旁白:「我在非洲曾有一座農場」,聲音蒼茫,令我想起《情人》里杜拉斯的旁白,過去式的回憶帶著歲月的厚重與縹緲,一下子擊中我:「你非你所擁有」——擁有與失去是多麼玄妙的游戲,以至於「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類愛情箴言到處都是。失去荷西的三毛重回西班牙第三次看《走出非洲》,她寫道:「當那場女主角被男主角帶到天上去坐飛機的一刻出來時,當那首主題曲再度平平的滑過我心的時候,當女主角將手在飛機上往後舉起被男主角緊緊握住的那一刻,我第三次在這一霎間受到了再一次的震動。幸福到極致的那種疼痛,透過影片,漫過全身每一個毛孔,釘住銀幕,我不敢看身邊的人。」
《走出非洲》並非只是關於「曾經擁有」的愛情故事,它之所以經典,在於百感交集的人生況味。在凱倫歷數自己所擁有時,丹尼斯對凱倫說「我們並非主人,我們只是過客」;凱倫問丹尼斯帶旅客去狩獵有什麼不同,丹尼斯答:「對動物來說,沒什麼不同。」和凱倫一心建設家園的熱情不同,丹尼斯四處為家、漂泊浪盪,在他飛機遇難死後,凱倫才明白:「他不屬於我們,也不屬於我。」丹尼斯喜歡動物多於人,「動物總是全心全意,只有人類會感到疲倦。」很容易想起梅里爾·斯特里普的另一部電影《廊橋遺夢》里的《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深入大自然的人一無所求來去自由,而人海中人們互相佔有、互相牽絆。電影討論了愛情、婚姻和自由,從「我不會因為一張紙而更愛你」到「我也並不總是知道我要去往哪裡(那我跟你走吧)」。在非洲草原,動物不曾被馴服,熱愛自由的人也不會,但是愛會馴服他們。這當然很打動屏幕外的我們,但是愛之於獨孤的自由常常是兩難困境:「在此之外,充滿猛龍」,「當眾神要懲罰你時,他們應驗你的要求」。
除去愛情,電影仍可以看到很多,有人認為《走出非洲》是「後殖民史,新女性史」:一個虛榮驕縱的白人女性在非洲這片神奇的殖民地上成長為獨立勇敢的新女性。我不想這么看,我只覺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博大曠遠的愛,這份愛會教育你,會給你力量,會幫你創造你的史詩。
女作家凱倫·布里克森深愛那片土地,卻此生未再踏足非洲。「走出非洲」實則是「走不出非洲」:深愛的土地,埋葬著深愛的人,永生難忘。回想麥基所言「你並非你所擁有」,令人感喟:你擁有的,最後都會只剩回憶。寫作是在回憶中唱歌,痛苦、哀傷、幸福、壯美都會譜成曲,唱一支非洲的歌,便能回到掛滿瓊漿的歲月:「我不讓你流逝,除非賜福於我。」
寫作真是賜福。
❾ 【電影賞析】一呼一吸//一部會呼吸的電影,推薦!
周末,看了一部英語電影《breathe》,其實這片沒啥好的,就是把我看哭了。
影片講述的是年輕有為的退役士官羅賓在非洲大陸邂逅了氣質優雅的英國女子黛安娜。一個英俊瀟灑,一個優雅美麗。愛情開始於電光火石之間,兩人迅速結婚,還孕育了新的生命。
開頭5分鍾,與我以往看《戀戀筆記本》有類似的畫面感。同樣是一見鍾情的老梗,同樣是充滿濃濃的復古情懷。
可就在最甜蜜的時刻,上帝與他們開了一個玩笑。兒子還沒出生,羅賓就倒下了。
羅賓感染了小兒麻痹病毒,全身癱瘓,就連呼吸都要靠著呼吸泵,一開始,他甚至無法說話,只有頭部能輕微擺動。
對黛安娜來說,連環打擊是羅賓終身癱瘓,離開呼吸機,只能活2分鍾。最致命一擊是醫生下的診斷書「活不過3個月」。
從天堂到地獄,影片只用10多分鍾。但最為神奇的一幕誕生了,在愛情的陪伴下,羅賓活了36年。
結束時,電影中放映出許多原型主人公的黑白錄影帶和照片。我本以為電影是杜撰的,沒想到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而且,電影的製片人正是羅賓的親生兒子喬納森。
看到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感動之餘甚至有些懷疑,這世上怎麼可能存在「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呢?
把鏡頭拉回到現實思緒中,「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如此純粹的愛情彷彿離得好遙遠,似乎停留在爺爺奶奶那一代。
但是,在這個充滿浮躁的年代,我們似乎習慣了快餐式愛情,草率地在一起,然後一言不合就分手。
所以,電影《breathe》引發我許多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黛安娜不離不棄陪伴羅賓到生命的盡頭?換作是我可以做到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像祖輩那樣一生一世一雙人呢?我帶著問題再看了一遍電影。
影片中有一幕深深打動了我,當所有人告訴黛安娜,羅賓的病不會有任何奇跡,可她依舊不放棄。
「你想回英國嗎?」
「我想生完孩子就回去。」
「那羅賓怎麼辦?」
「他也和我們一起回去。」
簡單的幾句話,黛安娜不帶絲毫猶豫的,透露出「不管羅賓變成什麼樣子,我都要和他在一起」,語氣神情中都帶著堅定。
黛安娜,曾經那個無憂無慮、神采飛揚的少女,一夜之間,彷彿從地獄爬出來的幽靈,眼眶深陷、面色憔悴,一下子從20歲變成40歲的樣子。
……
畢竟,先走的是比較幸福的,留下來的,也並不是強者,可是,在這徹心的苦、切膚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說——為了愛的緣故,這永別的苦杯,還是讓我來喝下吧!
當黛安娜知道羅賓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我猜她的心情跟三毛一樣是痛徹心扉的。對一個懷孕的女人來說,這簡直是天塌下來的大事,而堅韌的黛安娜沒有整天以淚洗面,哭天搶地,也沒有後悔抱怨,很快從「公主」的夢中醒來,獨自喝下這杯苦酒。
要知道小兒麻痹引發的癱瘓,到今天為止,康復率依然為零,更何況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在承擔風險、放手活一次與生不如死、一輩子躺在醫院之間,黛安娜決定帶著羅賓「越獄」。
最讓我感動的鏡頭,無論是兒子喬納森和小狗嬉戲不小心弄掉了呼吸機的電源插頭、還是在西班牙旅途中呼吸機的突然爆炸失靈、又或是晚年黛安娜一次次為羅賓的肺出血做緊急應對。每一次都事關生死,但每一次黛安娜都是歡笑以對!
照顧終身癱瘓的病人,不僅面對病人,更多要面對的是自己,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黛安娜做到了,並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她一定是非常深愛羅賓,不然哪來的動力。
看到影片結尾處,有一幕羅賓對黛安娜說:「你該放手了!」
黛安娜無疑是他最割捨不下的人,卻沒有過多干預他的這個決定,只是無比溫柔地撫摸著羅賓的臉龐。
最後一刻,羅賓無比深情地對黛安娜說:「謝謝你,給了我精彩的一生。」
沒曾想,黛安娜回的一句話,瞬間讓我淚崩。「你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對啊,愛到深處,哪還分你我。
我有些理解又似乎不太理解黛安娜對羅賓的愛,心裡有個聲音不斷質疑:「這個世界真的存在不離不棄,從心動到古稀的愛嗎?」
這讓我想起張學良和趙四的愛情,在台灣幽禁的趙四曾說過一句話:「要不是幽禁,我們早就分離了。」此話我形象深刻,放在黛安娜身上,同樣行得通,「要不是羅賓全身癱瘓,我們早就分離了。」
如果說張帥與趙四的愛情因「幽禁」而增添傳奇色彩,那羅賓和黛安娜的愛情,因「癱瘓」而增加了不少分量。
如果同樣的事情放在我的身上,我會像趙四或黛安娜不離不棄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嗎?我的答案是保留的。
有時在大街上看到滿頭白發的老頭老太太牽著手,步履蹣跚的背影,我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們那樣「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呢?
就如黛安娜對羅賓的愛「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我愛你,愛你生命最初的樣子」。
在最新一期《我家那閨女》中,高亞麟與焦俊艷談起了婚戀觀,似乎讓我找到了答案。他說戀愛跟婚姻有一字的差別,戀愛是分享,婚姻是分擔。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
同樣是女人,我也習慣於把戀愛與婚姻混為一談,覺得它們本質上沒什麼區別,畢竟戀愛是奔著結婚去的,結婚又是以戀愛為基礎的。
但戀愛與婚姻的不同在於: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是兩家子的事情;戀愛時將喜悅與戀人分享,得到的是兩份喜悅;結婚後將憂愁向另一方道出,兩人各承擔了一半的憂愁。
通過高亞麟的話,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真的太年輕,很多問題想得不夠通透。
曾經你愛的翩翩少年,如果有一天他像羅賓一樣全身癱瘓,你會怎麼辦?你是否還如當初那樣愛他、照顧他、陪伴他?
這讓我想起了婚禮上牧師念的那句誓言「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無論健康還是疾病,我都會一直陪你一起度過,一直守護著你,不離不棄,終生相伴,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這句感動了無數人,卻有多少人真正踐行當初的諾言。
當下我們,享受了愛情的美好,卻承受不住婚姻的責任。
影片中,面對生命的無常,羅賓明白了他活著對於黛安娜的意義,所以他頑強地活著,而黛安娜拚命地照顧和料理著一切。他們相互為對方而活,用行動詮釋著愛。
《breathe》翻譯成中文是《一呼一吸》,我覺得翻譯得不錯,不是直接的「呼吸」,而是將「呼」「吸」分開,用「一」字作間隔。讓我一下子就可以體會到呼吸的緩慢,以及身處絕境的羅賓的重生與黛安娜無微不至的照顧正如呼吸一樣是分不開的。
最後,《breathe》不是那種會引發激勵討論的神作,對我來說,卻是一部難得的心靈按摩的愛情片。
❿ 求電影…
1. 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
這部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的戰爭愛情電影,描述亨佛萊鮑嘉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與曾經拋棄他的英格麗褒曼重逢,原來當初褒曼以為丈夫死在集中營,是鮑嘉給了他重生的愛情,不料她的丈夫沒死,還從納粹手中逃出,繼續從事反抗行動,於是她回到丈夫的身邊。如今時空移轉,納粹正在搜捕這名地下領袖,亨佛萊鮑嘉則是唯一能幫助他離開的人,然而幫助了這個男人,他也將再次失去心愛的女人。有人說【北非諜影】最大的成就,是證明了女人可以同時深愛兩個不同的男人;不過美國電影協會諸公們看上的,恐怕是那種大時代命運作弄下的生離痛苦,以及褒曼令人窒息的美,和鮑嘉成全大局的硬漢作風。
2.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
又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的愛情故事,根據瑪格麗特米契爾的小說改編。費雯麗演活了歷經內戰、在愛情上屢敗屢戰、最後仍不能得到所愛的堅強女子郝思嘉,克拉克蓋博則是風流倜儻的白瑞德。本片也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女主角在內得八項金像獎。如果我們把人口、幣值等納入計算的話,這應該是電影史上最受歡迎的作品。
3.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
本片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搬到了現代紐約,兩個對立的幫派,卻出現情投意合的男女主角,然而好夢難圓,最後還是以死亡化解了彼此的爭斗。這原本是百老匯的一出歌舞劇,舞台版的導演、編劇傑若米羅賓斯與電影導演勞勃懷斯一塊執導電影版,獨樹一格的舞蹈形式與較為寫實的場面調度,對日後歌舞片有一定的影響。本片也獲得了十項奧斯卡。
4. 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1953)
奧黛莉赫本飾演的公主在羅馬進行訪問時,偷溜出去享受平民的自由滋味,卻與美國來的記者葛雷哥萊畢克發生一段短暫但勢必無法結合的愛情。本片奠定了奧黛莉赫本的巨星形象,除了讓她得到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的發型也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潮流。
5. 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1957)
(卡萊葛倫、德博拉蔻兒),相約六個月後在帝國大廈的頂樓重聚,然而女主角卻失約了,悶悶不樂的男主角以為愛人變心,最後才了解當天她依約前往,卻發生了不幸的意外,而不願意讓他知道,結局總算誤會冰釋,有情人終成眷屬。【金玉盟】本來就是舊片重拍,但1994年華倫比提、安娜特貝南夫妻檔又重演了本片,片名是【愛你想你戀你】。
6. 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1973)
芭芭拉史翠珊是一個激進的前衛女性,勞勃瑞福則是英俊瀟灑的文壇才子,兩人真心相愛,卻因為彼此觀念的背離,終究還是走上分手一途。這是一部試圖與美國歷史社會氣氛結合的愛情片,無奈地指出即使相愛,思想與時代的沖突,仍能讓人走不下去。不過許多影迷懷念的恐怕是當年帥到不行的勞勃瑞福,以及芭芭拉史翠珊盪氣回腸的歌聲。
7. 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1965)
這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位莫斯科醫生被迫離開愛人,並在共黨殘暴統治下苟且生存的故事。許多人都以為這部作品並不在導演戴維連的最佳之列,但是就一部愛情片來看,確有其令人懷念之處,尤其是齊瓦哥醫生在電車上彷佛看到舊情人而下車追趕、終至倒地暴斃還是未能見上一面的調度手法,十分精彩。雖說不是戴維連的完美表現,但還是拿了最佳改編劇本等五座奧斯卡。
8. 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老實說【風雲人物】被算成愛情片,讓我感到十分意外。這部作品描述一個走投無路的好好先生,原本打算一死,用保險理賠解決問題,不料守護天使下凡待他去見識沒有他的世界適合等光景;他的弟弟將死於非命,他的妻子將成為孤僻的老處女,小鎮人人自私自利,這才讓他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打消自殺念頭。當他回到家裡,所有過往受過他幫助的人都來回報他,這是一個偉大的聖誕電影,標準的美式喜劇,但愛情嘛!導演卡普拉實在有比本片更適合的作品。
9. 愛的故事LOVE STORY(1970)
一個富家公子不顧父親反對,跟一個麵包師的女兒結婚,胼手胝足地完成學業,好不容易取得律師資格時,女主角卻因罹患癌症而去世了。這部以大學生為主角,帶有些許反叛家庭權威味道的通俗愛情故事,現在看起來雖然流俗,卻也證明它曾經掀起一股模仿的風潮。男女主角雷恩歐尼爾、艾莉麥克勞也隨本片的轟動,紅極一時過。
10.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老實說這是十大裡面最讓我心服口服的選擇。卓別麟照例飾演一個流浪漢,他愛上了盲眼的賣花女,她卻以為他是富商,他隱瞞一切為她籌錢治療眼睛,自己卻鋃鐺入獄。從流浪漢痴望著賣花女作他的愛情大夢,女孩走過來因為看不道而將水直接倒在流浪漢的頭上,就預告了這場愛情夢幻的熄滅。而最後女孩看著眼前的流浪漢,疑惑當初幫助她的人是否就是他時,其中愛情與道德的煎熬,認知與現實的交戰,更讓這部電影有其它愛情片所沒有的深度,盡管表面上這是一部令人笑個不停的喜劇。
11.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
很多人說這是伍迪艾倫的半自傳作品,影片以自由奔放的手法和知識分子的幽默笑料,來看這名紐約客與女主角安妮霍爾(黛安基頓飾)的分合。沒有俊男美女,確有更深的現實洞察力,相當能反映伍迪艾倫獨特的生命觀,以及他對男女情愛略帶嘲諷的細膩刻畫。這也是奧斯卡極少數出人意料的前衛選擇,一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及女主角獎。
12.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美麗但粗俗的賣花女被脾氣古怪的中年教授訓練成掩人耳目的上流名媛,艷驚社交圈。然而教授與賣花女也發覺了,他們已經習慣彼此的存在與共同生活,這也算是愛吧!蕭伯納的原劇早在1938年就已搬上屏幕,本片則是根據歌舞劇版再度改編,不過當初演紅歌舞劇的茱麗安德魯斯卻被當紅的奧黛莉赫本取代演出電影版的女主角,結果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八項獎,獨缺女主角,而當年抱走女主角的,竟然就是沒演成【窈窕淑女】確以【歡樂滿人間】拿下影後的茱麗安德魯斯。
13.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1985)
梅莉史翠普飾演一名女作家,與丈夫一塊來到非洲,卻在那裡遇見他此生最愛的男人(勞勃瑞福飾)。壯麗的風景與攝影,優美的配樂,為本片提供了浪漫的背景。影迷記得的恐怕不是梅莉史翠普驚人的口音變換表演能力,而是勞勃瑞福溫柔地替她洗發,以及兩人共乘小飛機遨翔非洲大陸,因感動而彼此緊握雙手的時刻吧!
14.非洲皇後THE AFRICAN QUEEN(1951)
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一個沿河做生意的酗酒男人(亨佛萊鮑嘉飾)和一名拘泥的女教士(凱瑟琳赫本飾)因情勢所逼,只好共乘一條船逃難,從彼此看不對眼到成為歡喜冤家,最後甚至用計伏擊了德軍的炮艦,變成最佳拍檔。亨佛萊鮑嘉也以本片終於成為奧斯卡影帝。
15.魂歸離恨天WUTHERING HELGHTS(1939)
「咆哮山莊」這本小說不知被改編過多少次,就連朱麗葉畢若許和雷夫范恩斯都同台演出過這個故事,但美國電影協會從影史一百大影片到一百大愛情片,永遠只挑 1939年這個由威廉惠勒導演,勞倫斯奧利佛、瑪莉奧白朗主演的黑白片版本。勞倫斯奧利佛把從小因被歧視而心理不平衡、長大又因為情變而心生報復念頭的主人翁,詮釋得十分成功,也讓此角成為日後許多英倫男演員樂於挑戰的角色。
16.萬花嬉春SINGIN`IN THE RAIN(1952)
這部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歌舞片,描述一個默片時代的男明星(金凱利飾)面臨有聲片來臨後的挑戰,他與心愛的女孩(黛比雷諾飾)、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唐納奧康諾飾),不僅要想出解決之道,還需連手對付跋扈無理的女明星。影片對明星的戀愛八卦有嘲諷的詮釋,而男女主角面對面說不出愛,只好跑到攝影棚就道具演出來的表達方式,也對好萊塢的「說愛」能力,有一番幽默又聰明的看法。
17.發暈MOONSTRUCK(1987)
以本片在奧斯卡封後的雪兒,在故事中原本是要嫁給男主角尼可拉斯凱吉的哥哥,沒想到反而被這個愛聽歌劇的麵包師傅所吸引。在這個月圓的夜裡,出軌的不只他們,就連她的父親母親都經歷一場情感冒險,大家重新面對自己的內心,而做出最好的選擇。
18.迷魂記VERTIGO(1958)
一名患有懼高症的警探,受朋友所託跟蹤他的妻子,當他情不自禁的愛上她時,她卻在教堂的鍾樓跌下殞命。男主角為此自責不已,卻意外遇到另一個長相酷似的女子,進而發現其中的秘密。這部當年並未特別被推崇的希區考克電影,後來卻成了影史十大影片的常客,片中令人暈眩的循環式圖案與劇情結構,就像女主角金露華對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的吸引力一樣,懸疑、致命又令人發昏。
19.第六感生死戀GHOST(1990)
終於有一部稍微「近代」一點的片子了。【第六感生死戀】描述原本相愛的兩人,因男主角意外死亡而有了改變,他的靈魂還停留在女主角的身邊,而超級搞笑的琥碧戈柏則飾演可以溝通兩界的靈媒,她幫助男女主角了結未盡的情緣,也讓他們找出當初事發的真正兇手。隨著本片的賣座,黛咪摩兒的發型、老歌重用的「Unchained Melody」也流行了好一陣子,男女主角相擁捏陶的調情場面,也成為眾多影片模仿調侃的對象。
20.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這是令一個令我極端訝異的入選影片。本片以珍珠港事變前為背景,描述檀香山軍營里的人性百態,對於軍隊李某些跋扈不公的丑態,有其蒼涼沉痛的描寫。雖然曾獲得奧斯卡八項大獎,但真正能和愛情片扯上關系而且歷久不衰的,恐怕只有士官長畢生的經歷.
鴛夢重溫RANDOM HARVEST(1942) 一次大戰結束後,一個在壕溝中被發現的男人聲稱失去了記憶,但生活並未就此停止,他認識了一個女孩、戀愛、結婚,在鄉間過著恬適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趟單獨的旅程中,一場意外讓他記起了他原本忘記的,但這段期間關於新生活的一切,卻又從記憶中消失。這部電影的宣傳詞很妙:他找到愛-失去愛-又再找到。這個被記憶所苦的男人由羅訥考爾門飾演,本片入圍了七項奧斯卡,但全數杠龜。
.鐵達尼號TITANIC(1997) 20歲以下的觀眾終於等到一部他們趕上可以走進電影院看的作品了。目前仍高距影史賣座第一名的【鐵達尼號】,藉由一場船難刻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凱特溫絲雷跨越階級的生死相許,大概也是銀幕史上最昂貴的戀愛了。本片追平了【賓漢】獲得十一項奧斯卡的紀錄,但它入圍十四項,在帳目上比【賓漢】還猛!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 卡普拉的【一夜風流】是奠定美國瘋狂喜劇重要基礎的經典作,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部拿下大滿貫的電影(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克拉克蓋博飾演一個失意記者,巧遇離家出走的富家千金克勞黛考爾白,影片描述兩人從對立、互相利用到墜入愛河的經過,幽默有趣,影響了日後無數電影如法炮製。
.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本片是【金粉世界】的導演文生明尼利、女主角李絲麗卡儂第一部合作的電影,好萊塢「第二代舞王」金凱利飾演一個在二次戰後留在巴黎畫畫的美國大兵,遇上了一位願意資助他的美國貴婦,但他卻愛上另一個法國女孩。原本在芭蕾舞台上發展的李斯麗卡儂被金凱利邀請參與本片演出,從此成為電影紅星,而金凱利編排演出本片結尾長達十七分鍾半的舞蹈,也讓他獲頒一座奧斯卡榮譽獎。本片還另外得到六座正式的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