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火的影片評價
Deepa Mehta 是加拿大籍印度導演,誕生於阿姆利澤(Amritsar)。《愛火》是她執導的「元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的是在印度教文化背景下的女同性戀亞文化。該片文化細節和暗喻很多,我將在這個影評中給各位從三個角度挖掘解讀一下。1.女同概念是否存在於印度傳統文化中?當Radha和Sita的地下女同基情被Ashok發現後,Radha說道,「There』s no word in our language that can describe what we are.」(在我們的語言中甚至都沒有形容咱們這種關系的詞)。盡管按照電影中的設定,她們的母語應該是Hindi,但在傳統古典印度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之一的梵文中,這或許並不一定是那麼回事。在梵文典籍中,光用來描述女同的詞就不止一種,在caraka saṃhitā中,女同中的tomboy(即男性化的一方,即片中的sita)叫做「nārīṣaṇḍhi」(「連在一起的女人」或「合體女」); 在印度的著名性愛聖經Kāmasūtra中,女同則被冠名為 puruṣarūpiṇī (直譯為『外表男性化的女子「) 或者 svairiṇī (獨立女性)。在這本愛經中有專門提到女女性愛的部分,包括用性愛器具來」互爽「 (K 2.8.11-41)。 可見女同這種東西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婆羅門教」正統「 印度文化中便已經存在了,不過我們在此只能證明它存在於文獻中,而是否在社會中真實有一定程度的practice,就不好說了。至於Radha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我認為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第一,典籍中的記載與社會中的真實存在之間有一定的落差;其次,很明顯,「基情」在印度也顯然是一種亞文化。就像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古籍中讀到斷袖分桃的故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同志們、拉拉們,都還是straight acting的。電影中代表婆羅門正統的人其實有挺多(包括Ashok, 以及他的母親,即那個老太太),這些人很明顯都對Sita和Radha的「基情」非常反感和痛恨。這點與印度的正統婆羅門意識形態是完全吻合的。在馬奴法典(Manusmṛti)中,女同基情是比男同基情更要嚴重的「罪惡」,該法典中對這種行為的懲罰也是很嚴酷的。如果一個virgin把另一位virgin的膜用手捅掉,前者會受到鞭刑。如果一個非virgin把一virgin捅了,這女的則更慘:剃光頭,砍掉兩根手指(仔細想想有點重口啊),還要被扔到一頭驢身上遊街。2. 片中的三個男人Jatin是一個花花公子,而他的哥哥Ashok (源自梵文aśoka,「沒有痛苦」, 同阿育王一個名字) 則是一個苦行者(ascetic),這兩個人都代表了婆羅門教所提倡的生活方式,但卻是經歷了生命之路中不同階段(varṇāśramadharma);此種人生階段的劃分只適用於非首陀羅種姓之外的另外三個高種姓,被統一認定為」dvija」,即-twice born(再生族)。對於一個正統的印度教徒,這四個階段是1,學生(śiṣya); 2, 持家(gṛhastha); 3,住在叢林中的出家階段,即「林棲」( vānaprastha); 4, 徹底的出世階段,或「遁世」(saṃnyāsin);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需要去做符合正統」法(dharma)「所規定的事情也不盡相同。Jatin處於」持家「階段,在該段人生時期主要目的便是繁衍後代,滿足自己對現實方面的慾望(包括性慾kāma,以及對物質類東西的追求artha). 所以Jatin在外找中國妞鬼混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有他們家的小僕人Munn看A片自慰等行為,從電影中的設定來看,都遠不如女同這種行為惡劣。這一點可以很明顯的從代表絕對正統意識形態的老太太之表現體現出來:她吐了口水在Radha臉上,卻可以容忍Munn在她面前看「小電影」SY,以及她兒子Jatin出去找小三(而且還是外國的,這對於許多正統印度教徒也是很難接受的行為)。我認為將老太太作為正統意識的晴雨表這一設定,是電影的一大亮點。每當她手中的鈴鐺一響,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是不符合所謂的婆羅門之「正統」的。至於Jatin的哥哥Ashok,他則是處於「林棲」的出家階段。這一階段,按照dharmasutra規定,當完成了傳宗接代等世俗「任務「後,一家之男便該進入一種對家庭的」退休「狀態,理想化是進入叢林溜達,來想出世的辦法,來擺脫自己對物質及肉體慾望,達到擺脫生死輪回的解脫狀態,但並不完全脫離家庭。但在電影中,我們似乎只看到Ashok加入了一個」組織「,這或許可以被當成是印度傳統文化在接受全球化影響時做出的一種妥協?至少它的精神還在,Ashok不止一次說過慾望這種東西的壞處,如」 Desire brings ruins「,還有 「desire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這些思想都是該人生階段的orthodoxy。Jatin和Ashok無疑都代表了婆羅門的正統生活原則,盡管jatin有些playful,也有點像個womanizer,但他並沒有跳出這個大框框。事實上我認為導演將jatin設定成這樣一個和外國人胡搞的花花公子是一種聰明的設定(他本身已經雙重犯錯),因為這樣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反映出來女同行為對於婆羅門正統意識形態來講是多麼多麼多麼的「罪大惡極」。3. Radha和Sita我們的二位蕾絲邊女主角Radha和Sita ,毫無疑問是影片中的靈魂。她倆打破正統的許多行為導演都是通過隱喻表達出來的,在此我列舉兩個還算明顯的例子。(1)Sita ,Sītā 和 Satī電影中的T號蕾絲邊Sita這個名字絕對不是導演隨便起的。作為片中的Tomboy,她的名字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女主角,Rāma的老婆Sītā,同名。在印度文化中,Sītā是一位最最最模範化標准化的完美妻子,Sītā的這些行為,都是婆羅門教大大力推崇的strīdharma(婦女之道)。需要說明的是,在婆羅門古典文化中,考量一個女子是否忠貞可以通過一種叫做Sati的儀式進行,說白了就是跳進火里,你要是沒掛,你就是清白的,就像羅摩衍那中的Sītā。後來這種行為成了老公死後寡婦的殉難方式,盡管不是非常普遍,但是在孟加拉等地尤其,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存在(據說這兩年還有新聞報道尼泊爾有寡婦去Sati)。而電影中的這位Sita,是對婆羅門教正統的一次宣戰。影片中提及羅摩衍那不止一次,也提到了史詩中Sītā的完美。而我們電影中的Sita,與史詩中的她最明顯的一次平行對比便是電影最後對Sati的隱喻: Ashok傷痛欲絕,暗示他內心已「死」,放了一把火,暗示Sita進入了「Sati模式」,但她卻活了下來,毅然走離了火海。這是電影中相當牛逼的一個橋段! 是對婆羅門正統的一次狠狠踐踏。(2)karva chauth 節還是需要先來一點點背景介紹。印度的已婚女子通常有為自己的丈夫來祈福、或者為自己求聖力(śakti)的行為,在梵文中叫做vrata或saubaghya,完成這個祈福或者求力量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短暫的齋戒. 電影中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演了karva chauth節。這個節日說白了就是一個通過讓婦女齋戒來為老公祈福的那麼一個節日,在日出和月出之間的白天不能吃不能喝,不然她的老公便得不到祈來的福(甚至有可能立馬掛掉【可參考Veervati傳說】)。電影中最後演到Sita在晚上實在忍不住了,想喝水,Radha二話不說便給了她送給神的貢品水——就在祈福即將完成之時! 這毫無疑問是再一次的對正統婆羅門教的一次無情藐視。Sita一腳把她老公的利益踢到一邊, 同時也展現了radha和sita的「濃濃基情「。其實電影中還有好多值得探討的東西,比如radha的不孕,原因僅僅是「不產卵子「(no egg),這多少也有點含沙射影的legitimize她的女同身份。不知不覺似乎寫了很多。這應該是我近段時間來看過的最棒的印度電影了。OST很贊,裡面的文化發掘點非常多,題材也很尖銳,演員也漂亮。毫無疑問給5星啦。
『貳』 陳意涵主演台灣愛情片破6億,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愛情片是哪部
是《我的少女時代》
這不是一部多麼獨具創新的電影,它的橋段只是將平凡的校園日常揉以了戲劇性的基因,傾訴著一個在青蔥歲月中愛與被愛的故事,但正是這樣的《我的少女時代》,卻令那逝去的青春變的仿若觸手可及,百轉千回中再度邂逅了那個淳樸若朝陽般的美好時代。
以時代為名的《我的少女時代》,它不僅屬於林真心,不僅屬於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群,它屬於每一個經歷過青春成長的我們,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純朴的青春永遠是最好的光影映畫。文/夢里詩書
『叄』 《愛之火》原型是什麼
是Anundthip的大女兒,原型緬甸王朝末代王後,與母親一樣為權力不擇手段,嫁給Marnfah。
《愛之火》是由Theerasak Promngern執導,帕德容琶·砂楚、Rattapong Tanapat、吉拉楠·瑪諾查姆等主演的歷史劇。本劇是根據緬甸的最後一位皇後為原型改編的。Ananthip王後為了追逐權利與慾望,展開了一場宮斗大戲。兩輩人的愛恨情仇與權利爭奪,也同時伴隨著國家政權更迭。
詳細介紹:
緬甸末代國王錫袍的皇後素葩遙萊是緬甸王朝最後一位皇後。素葩遙萊的強悍相當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唐朝武則天。素葩遙萊本是錫袍的同父異母妹妹,搶婚嫁給國王,不準國王和姐妹圓房,為了鞏固王權,她幾乎殺光自己的兄弟姐妹。
1925年,素葩遙萊在仰光病逝,英國人為她辦的葬禮極為隆重。作為公主和王後,素葩遙萊非常強悍,可惜生不逢時,沒有趕上太平年代,她再厲害也擋不住英國的侵略,好在丈夫退位後衣食無憂,得了善終。
『肆』 台灣以前的一部電影,關於母愛的;
請採納我的問題
雨中的綿綿情意
下雨了,我又想起了媽媽您,又想起了雨天的那件事……我只想對您歉疚地說一聲:「媽媽,對不起!」
周日該上素描課了,您大老遠從班上趕回來送我。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您費力地蹬著自行車,豆大的雨點落在您的臉上,衣服上,眼鏡上,汗水也悄無聲息地從您臉上滑過,您顧不上擦,仍在使勁地騎著。我把雨傘往您那邊靠靠,您卻關心地說:「別給我打了,你昨天剛拉完肚子,別再著了涼。」我無言以對,只好把傘繼續打在我身上。到了學校,我見四周一個人都沒有,心裡開始慌了:千萬別今天不上課呀!媽媽為了送我,連在班上睡午覺都放棄了,可如果現在還得讓媽媽又把我送回家,這不瞎搗亂嗎?我急忙跳下車,去問守門的大爺。問完之後,我只覺得如五雷轟頂般,差點嚇出「心臟病」。糟糕透了,今天沒有課!我走到您身邊,支支吾吾地小聲說:「對不起,媽媽,今天沒有素描課。」您聽了仍然和顏悅色,沉思了一下,和藹可親地點著我鼻尖說:「我就知道今天可能不上課,可有怕萬一上課耽誤你學習,小糊塗蛋。我再送你回家吧!我聽了趕緊說:「媽,您不是還得上班嗎?我自己走回去吧。」您笑眯眯地說:「你一個小孩兒自己回家,我這個做家長的能放心嗎?快點兒上車吧!」我依言上了車。一路上,路時而平坦,時而坑坑窪窪,我心裡不知怎麼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媽媽。可我的嘴巴跟抹上強力膠水似的,怎麼也張不開,即使張開了,喉嚨卻一點兒聲也發不出來。
到家了,我站在樓門口,看著您漸漸遠去的身影在茫茫雨霧中徹底消失,我突然發覺您是那麼偉大……
還有一篇是:
難忘的火災
火,擁有著美麗的顏色,但同時也令人恐懼。但是在火災面前,媽媽卻毫不退懼。
一天早上,我醒來發現我家的門、樓道的牆邊的黑黑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焦味兒。見此情景我嚇了一跳。後來經過鄰居和媽媽我才了解到昨晚發生的事。
昨夜,一層的電閘突然停了,蹭出了火花。不一會兒,火就燒起來了。大火肆意地燒著,濃煙滾滾。消防車來了,挨家挨戶的敲門,疏散人員。這時,媽媽也醒了,當他發現外面著火了,第一反應就是把熟睡中的我叫醒。可由於我剛上完舞蹈課,很累,因此睡得很沉。媽媽怎麼叫、怎麼推,就是弄不醒我。媽媽想抱著我跑,可是我太沉了,已經遠遠超出了媽媽的承受能力。於是,媽媽橫下一條心,自己也不跑了,就這樣陪著我。媽媽浸濕了兩條毛巾,掩住了我和她自己的口鼻。媽媽就這樣抱著我,毫不為覺得等著活的到來。萬幸的是,消防人員在關鍵時刻把這場大火撲滅了,我和媽媽得救了!
媽媽淡淡的敘述著作文的事,好像根本沒把作夜的火災當回事。可這時,在旁邊聽著的我已經受不了了,淚水一下在模糊了我的視線。
剎那間,我感受到了一種暖暖的感覺在我心田淙淙流動。是什麼力量能使媽媽在熊熊大火前毫不畏縮?是什麼力量能讓媽媽面臨著死亡的危險陪我面對大火的來襲?我想這也許就是母愛。樸素卻催人淚下。有句話說,血濃於水,這畢竟不假。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是媽媽在大火前臨危不懼。其實媽媽完全可以放下我,獨自逃命。但是她沒有。在生死攸關的緊急情況下,使媽媽抱著我,給予我力量。逃生是人類的本能,但是在無私的母愛面前,它只能屈服了。母愛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世上只有媽媽好」,這話不假,在你受傷、面臨危險時,媽媽都會張開懷抱,給你力量、給你溫暖。
患難見真情,平時絮叨的媽媽會在烈火前毫不恐懼,這也許就是源於那濃濃的母愛吧!
曾幾何時,我仰著稚嫩的小臉,對母親說:「我要攜著歌聲去浪跡天涯。」母親只是笑而不語,單身駐立在風中,若有所思地望著那飛在天空的白色的蒲公英。 母親告訴我,她知道我的夢在遠方,天上最遠的那顆星永遠是我尋求的歸宿。她說,她會永遠支持我。當時,我的內心深外只是朦朧地感到母親對我的理解,而那時的年幼無知,卻讓我始終沒有覺察到母親說話時的那份不舍與憐惜。
時光拉長了我的身影,長大的我又重新審視了母親的一切:當陽光碟機散夜的殘暮時,當夕陽被朦朧的地平線吞噬時,母親背著農具疾速行走在田間的那條小道上,光明和黑暗都無法阻止她的腳步;當星斗滿天,我和同學在月下嬉戲追逐時,母親正在將她的愛一針一針地織進我的毛衣里;當嚴寒冬曰,我穿著暖暖的羽絨服在火爐旁談笑風生時,母親正在用脹裂的雙手搓洗那寒水中的衣服;……
於是,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被重重地擊痛了,此時此刻,我開始懷疑,我的夢還在遠方嗎?我還能坦然地攜著歌聲去浪跡天涯嗎?
「感恩」!理性的思想向我發出聖命。然而,我是應該廝守在母親身邊,讓她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先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再讓母親安享後半生?
清晨的朝陽已緩緩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了。我重整思緒,理智問我:「你沒有堅實的臂膀,如何報恩?你沒有生存的能力,何敢言報恩?你沒有任何資本,拿什麼償還母親的恩情……?」我仍不能釋懷,為年幼時不懂報恩而慚愧,更為現在懂得了報恩卻不知如何感恩而迷惘。
此時,母親說,她希望我鑄煉一雙堅硬的翅膀,造就一身獨闖天涯的勇氣,然後去打造自己的未來,這是她最大的欣慰。她說她會為我守一片平靜的港灣,那裡有一股長流的愛的源泉,無論何時,我都是她永久的牽掛。
我豁然開朗,感恩像聖命,激勵著我去浪跡天涯,打造自己的一方新天地。我會攜著聖命去獨創未來,像遠飛的蒲公英種子,載著母親的愛與恩情,飛向天空的盡頭,落地、生根、發芽、開花。那時,我會含著淚水捧給母親一片新天地,她定會露出天下最動人的笑容。(希望對你有用,還有一篇在下面)
母愛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帶給子女;母愛是一團爐火,讓溫暖填滿心田;母愛是一段蠟燭,把美好無私奉獻……每當我細品那至深至切的母愛時,我便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母親,想起那張慈祥的面孔,想起那段生動曲折的幼時往事。
母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母愛是無私、偉大的。我用心去體會,去感覺才能有資格接受這份愛,這份無價的愛。而今年的母親節,我又想起一位哲人說的花:母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啊,母親給予的愛,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有一種愛,是世間最無私的愛;有一種付出,是世間最真誠的付出;有一種關懷,是世間最永久的關懷,這便是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母親的愛是無聲的;母親的愛是細膩的;母親的愛是偉大的;母親的愛是恆久的。
每個人都經過母親的懷胎十月來到世上。從孕育小生命開始,母親的責任便顯得如此沉重,她肩負著生命的成長和延續。有些初為人母的孕婦在妊娠期間反映特厲害,甚至出現嘔吐,吃不進東西,但是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們還的硬撐下去。當躺在產床上的時候,那種心情我不知道該是怎樣的,但我猜想,一定是期盼伴隨著痛苦吧,這一切或許只有作為母親的人才有資格來論述。十月的煎熬隨著嬰兒的一聲啼哭,這所有的痛苦便顯得如此的淡薄,也瞬時間化痛苦為幸福,也許由於母性的緣故吧,她們精心的呵護就像對待溫室里的花草一樣,每一次的撫摩是那樣的柔和。孩子的成長的道路上更離不開母親的呵護與關愛。她們為了孩子吃好,穿好,甚至可以對自己吝嗇,但決不虧待孩子。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母親的道路是艱辛的,但母親面對困難時卻從未退讓過。她把一生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孩子。但作為年幼的我,總覺得在我們姊妹幾個當中,母親最不喜歡的便是我,所以心中難免對母親有些怨恨,不理解,時常有意無意的傷害著母親。直到長大成人,離開家鄉,想念母親,回憶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才讓我感到原來母親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每一次接到母親的電話,我都感到一種來自內心的親切溫暖,給予我這種感覺的除了母親,我想很難再找到其他人。也許只有遠離親人,思念親人,才更加懂得珍惜親情吧。每一次回家看望父母,都覺得時間是那樣的匆匆,與父母相處的日子是那樣的短暫。正因為感覺到了時間的匆忙,所以我會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聽母親訴說家中的近況,是我每次回家的必須聽到的。而母親必須問我的問題,我也有了歸納和總結:第一:上班忙不忙?累不累?第二:個人的問題。我知道母親的心意,希望我早日有個好的歸宿,也好了結她二老的心願。就算為了父母,我也要盡可能的早日找到屬於我的那一份幸福。母親現在年紀大了,臉上出現了皺紋,頭上的黑發也逐漸變成了銀絲,我知道那是母親歷經滄桑歲月蹉跎的見證,那是母親含辛茹苦的見證。盡管我們已經長大,但在母親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長不大的孩子,她給予我們依然是無盡的關懷。
母親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生命,重要的是養育之恩,那份偉大的愛,我想我用一生都難以報答的,也更是無以回報的 。我知道形容母親的詞語有很多,形容母愛的詞語也有很多,像偉大、寬廣、善良、慈祥等等,所以我也找不出比這些更為准確的詞語來形容母親,但是我懂得「烏鴉反哺」和「羔羊跪乳」的道理,所以我會盡可能的來回報母親給予我的溫暖與關懷。也希望全天下的兒女都能夠善待老人,善待母親
《母愛》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純朴的,母愛是世間最純潔無私的愛。它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耀在我的心田;就像甘甜的乳汁滋潤著我--這棵飢渴的小苗;它就像雨天的一把傘,給了一方無雨的晴空;它就像深夜裡的一盞燈,給了我一份獨享的明亮……世間的每一位慈母,對自己的兒女都是盡心盡意的。
記得剛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夜裡,我突然感到頭痛、惡心,喉嚨像冒火。「咳嗽」得很厲害,媽媽聽見了急忙走過來問:「怎麼了孩子?」「媽媽,我不舒服」我有氣無力地說。媽媽用手一摸我的額頭,「啊,怎麼這么燙?」媽媽便趕緊找來了棉球和酒精。她用棉球蘸著酒精給我擦拭全身,這樣可以降溫。可媽媽這樣擦了好幾遍效果還是不明顯。媽媽見高燒還沒退,便皺起了眉頭,顯得那麼焦急。她連忙叫起正在熟睡的爸爸,倆人一商量決定去白河醫院。爸爸背起我就匆匆忙忙跑向醫院。深夜一兩點鍾,醫院的大夫都已經睡下了,媽媽急切地敲著急診部的門,冒著刺骨的寒風,媽媽好像一點也感覺不到冷,還把自己的棉襖蓋在我身上。我在爸爸的背上,感到爸爸的背是那樣得暖和。經過醫生給我開診斷 、葯方 、打針。不知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醒來,發現媽媽依舊坐在我身邊,雙眼布滿血絲。這時天已經亮了,我知道媽媽肯定一夜沒合眼。她見我醒來,忙問:「睿軒,感覺好些了嗎?餓了吧?想吃什麼,媽給你買去。」我點了點頭。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望著媽媽那遠去的身影,我的眼睛濕潤了。
還有一回,我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我想媽媽一定會責備我的,媽媽最重視我的學習了,平時她對我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稍有差錯都要糾正。這次的試卷我該怎麼想媽媽解釋呢?我心裡像裝了十幾個水桶,七上八下.漫不經心地往家走,只盼晚一點回家少挨批。我感覺今天的路特別短。等我回家後,小心翼翼地對媽媽說:「這次英語沒考好,太粗心了。」媽媽卻語重心長地說:「知道錯在哪就行,這次沒考好不要緊,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的成績很快就提上來了。每當我想起這件事,總忘不了媽媽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睛。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總是那麼辛勤,那麼忙碌,整天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啊!媽媽,我真想對您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 「媽媽,我愛您!」還有哪一句話能比這更簡單而又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呢?
我打了很久,請採納
『伍』 求《愛之火》高清免費在線觀看
免費在線觀看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Rq4h7Q8RHhcBIxho5OpWvQ
『陸』 香港的家庭片火了一部又一部,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家庭片是哪部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家庭片是《兩個爸爸》。講述的是兩位性格不同的單身爸爸撫養一個他們倆曾今愛過的同一個女人拋下的可愛的小女孩唐溫蒂過程中,發生的溫馨有趣的故事。
所以說,《兩個爸爸》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家庭片,它是值得不同年齡的人一遍遍去看的,每次都能從中爆笑和溫馨中發現和學到不同的事情。
『柒』 求 愛恨之火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愛恨之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VXbCxROyxBUV1bpUmSh1w
《情之火焰》是由Phawat Panangkasiri執導,瓦拉塔雅·寧枯哈、施莉達·詹森、帕貢·查博里拉、卡文·英瑪諾泰主演的泰國電視劇[1]。
該劇於2019年9月12日在泰國3台首播[1]。
『捌』 愛之火拽妃為什麼有權
王室血脈。《愛之火》是泰國拍攝的一部關於王室的電影,該電影講述了女主拽妃因其王室的血脈而非常的有權,並且其身上帶著原生王室高傲的氣質,骨子裡的高貴。整部電影情節環環相扣,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