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劉三姐》,2000字觀後感。
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她唱出來的不僅是山歌,還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唱出了人們心中的愛與恨,喜與悲。劉三姐流落他鄉,但是還是受到了眾鄉親的熱情接待,並把她好好的安頓了下來,招來了五湖四海的鄉親來會歌。從影片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只要自己真心付出,那麼五湖四海皆朋友。她遇事機智勇敢,視同為老百姓人們如親人,對財主敢怒敢言,極惡如仇,心中充滿了反抗精神。想到這里,劉三姐的英雄形象浮於眼前。劉三姐的歌聲清脆,甜美,宏亮有韻,如桂林的江水一樣的透澈澄明,如桂林的山一樣壯美。哪裡有劉三姐,哪裡就有歌聲。劉三姐的歌聲打動了村民,更唱出了村民的心聲,電影一開始,三姐就用自己的歌聲吸引了老漢,在看到阿牛跳下河捉魚,三姐面帶嬌羞的唱歌,從而和阿牛一見鍾情,體現出三姐的小女子情懷。財主知道三姐在漁家落戶,於是派莫管家去搗亂。結果被李老漢一隻山歌譏諷。莫管家問三姐認不認識莫老爺時,回答的歌聲也令我記憶深刻.劉三姐用歌聲諷刺地主,唱盡心中不平事:「不種芝麻他吃油,不種桑田他穿綢,窮人血漢他喝盡,他是人間強盜頭。」這些猶如鋒利的尖刀一般的詞語配合鏗鏘有力的旋律,把劉三姐對財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把地主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丑惡嘴臉表現得入木三分。下一段是三姐等人上山採茶,歌聲歡娛,語調輕快。後來阿牛等一起來對歌,氣氛歡快,就從這件小小插曲中,就看出山中村民的淳樸、對山歌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希望,就幾曲山歌就感到很滿足。卻不想可惡的財主連這一點點幸福就不給予,引得村民悲憤反抗,反抗財主時村民唱的歌曲悲憤疾苦,體現出村民在財主的壓迫下生活的窮困潦倒與艱辛。莫財主為了禁止劉三姐和鄉親們唱山歌,請來秀才相助。三姐的二哥擔心三姐的安危,堅決反對,但是三姐確相信自己能贏,雖然會讓哥哥擔心,但是為了村民和自己能繼續唱山歌,也一定要去。三個秀才狗仗人勢、自以為是、愚鈍自大,劉三姐用犀利的歌曲挫了秀才的銳氣,嘲笑財主,把莫財主氣得跌下河。「唱歌不怕頭落地,閻王殿上唱三年,唱起山歌膽子壯,過了一灘又一灘」劉三姐道出了她的心聲,可以看出劉三姐為了唱歌連死都不怕,唱山歌是劉三姐的追求,也是她表達情感的方式,莫財主在對歌失敗後,心存不甘,又出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勇敢地闖進莫家將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百姓幫助劉三姐逃走。從莫府逃出後, 劉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劉三姐以藤和樹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綉球。」劉三姐用明亮透徹的聲音,大膽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當阿牛接到三姐拋出的綉球後,歌曲的節奏立即變得歡快明朗起來,表達了兩個相愛的人對愛情終始不渝的情感。影片的最後阿牛唱出了他對愛情堅定執著:「風吹雲動天不動水推船移岸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帶領鄉親們用歌聲進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但她繼續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首首山歌,有愛,有恨,有喜,有悲,所有的情結凝聚動聽沁人心底的旋律。對世事的不公的反抗,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讓劉三姐的形象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跡。
Ⅱ 誰能提供劉三姐的電影的詳細劇情阿
《劉三姐》是根據廣西民間傳說改編的一出歌舞劇。相傳在唐中宗時代,有一個會唱山歌,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常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還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表達勞動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被尊稱為「歌仙」,她就是劉三姐。彩調劇《劉三姐》是同題材的文藝作品中在解放後最早成功的版本,1959年由柳州市彩調劇團編演,柳州《劉三姐》創作小組創編,廣西《劉三姐》會演大會改編。
以下是此劇分場簡介(原作載《劇本》):
序幕:清晨,江面上,須眉皓白的老漁翁,載著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劉三姐和她的哥哥劉二。兄妹二人是因為愛到惡勢力的迫害不得不去投靠外婆的。三姐站在船上,放聲歌唱,歌聲表達了她反抗斗爭的精神和對美好自然的熱愛。老漁翁聽著美妙的歌聲,不禁連連誇獎。小船遇到急流,被沖擊得搖晃起來。三姐沒有絲毫畏懼,她唱道:「只要留得長流水,有朝沖倒九重山。」
第一場:投親。劉三姐外婆韋老奶所住村子的江邊碼頭上,惡霸地主莫海仁的狗腿子莫福,狗仗人勢要搶獵人射中的野免,卻被李小牛摔倒在地。老漁翁領著劉三姐和劉二來到人群中,笑看莫福的丑態。這時莫海仁的管家莫進財帶著家丁趕到,為莫福撐腰,要李小牛交出獵物。劉三姐走出來,怒斥莫家狗腿子:「大路不平眾人踩,情理不合眾人抬,橫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還是歪。」眾人稱贊三姐的斗爭行為,說她是個又聰明又大膽的姑娘。當大家得知她就是會唱山歌的劉三姐時,都高興極了。三姐史妹見到了表妹蘭芬,從此就住在外婆家裡。
第二場:護山。一年以後的春天,村裡的姑娘們在山坡上採茶。自從三姐來到這里,她們都學會了好多山歌。茶山上充滿了歡樂的歌聲。李小牛對三姐說要把射到的一隻錦雞送給劉二,結果他愛三姐的心事卻被姑娘們說穿,鬧得小牛很不好意思。老漁翁拿著寫上「莫」字的牌子走來,說莫海仁將牌子插到茶山上了。眾人意識到莫海仁要霸佔茶山,決心一齊同他斗。莫進財帶著家丁上了茶山,並宣布了嚴禁採茶伐林,在山上修築莫家祖墳的命令。大家以劉三姐為首,斥責莫家的強盜行為,揭穿封山是為了霸山的陰謀。莫進財聽到三姐競敢罵莫海仁,說劉三姐是吃了豹子膽。劉三姐卻回答道:「有理敢把皇帝罵,管你老爺不老爺。」眾人一齊響應。莫進財見封山的陰謀被劉三姐帶頭破壞,便又一次威脅劉三姐。
第三場:詭計。地主莫海仁家。莫海仁是個兇狠的惡霸,窮人都叫他「謀害人」。莫進財回來,說劉三姐唆使刁民,不許莫家霸山林。莫海仁望著籠中學舌的鸚鵡,心生一計,要把劉三姐騙過來,讓三姐成為他的「籠中鳥」,再不能領著大夥兒和他斗。
第四場:拒婚。三姐正在為小牛綉箭袋,小牛來找三姐,兩人互相表白了至死不變的愛情:「連就連,我倆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王媒婆奉命帶著莫家聘禮來劉家說親,勸三姐嫁給莫家。媒婆的花言巧語非但打動不了三姐的心,反而被三姐嘲諷了一頓。莫海仁親自來到劉家,見三姐堅決不同意,便以劉二去年治病借銀子沒還為由,要劉二馬上還清,否則就要送官治罪,除非三姐答應親事。三姐機智地提出要結親必先擺歌台,如果莫海仁叫別人替他對歌還唱不贏的話,不但從此不能提婚事,而且再不準霸佔茶山。莫海仁只好答應三姐的條件。
第五場:對歌。莫海仁請來了陶、李、羅三個秀才。秀才裝滿了一船歌書,莫海仁以對歌准贏,心中十分得意。三個酸秀才來到河邊,卻不認識劉三姐,老漁翁假稱劉三姐是劉三妹。韋老奶也說對不過劉三妹就不要找劉三姐。三個秀才就和「劉三妹」對歌。三姐在對歌中處處佔先。等莫海仁帶人來了,三個秀才才知道「劉三妹」就是劉三姐。對歌重新開始。三個秀才輪番出題,都沒難倒三姐。越往下對,秀才們越慌亂,胡亂翻歌書,卻找不到一首能難到劉三姐的歌。莫海仁見勢不妙,耍花招說改日再分勝負,群眾卻不管應。輪到劉三姐出題,三個秀才答得驢唇不對馬嘴,引得大家鬨堂大笑。秀才手忙腳亂,莫海仁氣得說不出話來。
第六場:陰謀。對歌失敗後,莫海仁氣得生病。莫進財向他報告對歌勝利後窮人的歡樂情景,並說窮人晚上要趕歌圩,祝賀三姐對歌勝利,並請劉三姐傳歌。莫海仁定下陰謀,准備面呈官府,說窮人唱反歌,要官府下令禁唱。這一陰謀被家中丫環聽到。
第七場:布陣。趕歌圩的傍晚,到處是歡樂景象。四面八方的群眾紛紛來拜會劉三姐。莫府的丫環找來,講了莫海仁勾結官府今晚要禁歌的事。大家都勸三姐離開此地,劉三姐堅持要唱。最後得到大家一致支持。鄉親們和劉三姐四面擺下山歌陣,准備活活氣死「謀害人」。
第八場:抗禁。當晚,四面八方的歌手聚在歌圩。劉三姐、小牛、劉二等隱藏在人群中。當莫海仁假仁假義地說只要劉三姐不再唱歌,州官面前由他擔待時,三姐從人群中走出,揭穿了莫海仁的假面目。劉三姐和眾人的歌聲,把莫海仁和狗腿子們氣得發昏。小牛一箭射落了禁令,又一箭射落莫海仁的帽子。莫海仁被嚇呆了,而劉三姐已不知去向。群眾齊聲吹呼。
尾聲:傳歌。天空彩霞萬道,大江上金波滾滾。三姐、小牛坐著老漁翁的小船,與鄉親們告別,到五湖四海去傳歌````
Ⅲ 簡要說說《劉三姐》的故事
劉三姐是壯族的"歌仙";
反映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飄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找尋,好不容易才找到她。於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採茶、打魚為生。
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佔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採茶,還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三名秀才來對歌,但聰明的三姐憑自己的智慧把三個酸秀才斗得狼狽不堪。
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裡進行威迫利誘,三姐毫不屈服。
老漁夫之子阿牛夜闖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摯的愛情,他們用山歌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Ⅳ 誰能提供劉三姐的詳細的電影劇情啊在線等待
講述廣西民間傳說的歌仙劉三姐以山歌為武器帶領窮人戰勝地主老財並與青年阿牛記永結百年之好的故事。
該劇1963年獲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工獎、最佳男主角獎。
劉三姐劇情
在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之間,從靜靜的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歌聲,吸引了正在打魚的老漁夫和他的兒子阿牛。只見從上游漂來的藤筏上站著壯族人民的歌手劉三姐。原來,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來到這里。老漁夫把劉三姐留在家裡。劉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找尋,趕到這里。於是,劉二和劉三姐同老漁夫、阿牛與舟妹住在一起。他們上山採茶,下河打魚,過著勤勞的生活。劉三姐和姑娘們在山上邊採茶邊唱歌。地主莫懷仁霸佔茶山禁止姑娘們採茶,在劉三姐的鼓舞下,鄉親們拔掉禁止採茶的牌子。莫懷仁又妄想禁歌。劉三姐要與莫懷仁對歌並告訴他只要他在對歌中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依仗財勢,請來秀才和劉三姐對歌。四方群眾紛紛前來觀看對歌。劉三姐的山歌像犀利的寶劍向莫懷仁投去,她戰勝了對手。莫懷仁氣急敗壞落下河去,被家人打撈上岸,狼狽逃走。莫懷仁對歌失敗後又施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進行威脅利誘,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連夜深入莫宅把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群眾掩護劉三姐,機智巧妙地愚弄了莫懷仁的家奴。黎明,劉三姐和阿牛來到河邊大樹下,他們用山歌表達了自己的愛情。封建官府為壓制群眾的反抗,下令禁歌,劉三姐和鄉親們用歌聲反抗官府的禁令。在封建黑暗勢力的迫害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了老漁夫家。但她的歌聲並未停止過,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她都用自己熱情戰斗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民眾同封建黑暗勢力做斗爭。 本片主人公劉三姐是個勤勞美麗且善歌的女子,她以山歌為武器,與封建官府、地主老財做斗爭,也以婉轉動聽的山歌,表達內心的愛情。 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相當濃郁,准確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與內心世界。影片中的歌詞富於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學色彩,顯示了劉三姐這位傳說中歌仙的智慧和才華。 這部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編導以獨特、新穎的樣式和風格,讓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和優美抒情、悅耳動聽的音樂、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滿詩情畫意的桂林灕江的山色水影,和諧地融為一體,為古老的傳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Ⅳ 電影《劉三姐》主要內涵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民族情懷
電影《劉三姐》主要內涵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民族情懷?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電影《劉三姐》也實現我們塑造了一個積極樂觀,勤奮勇敢敢於反抗的一個劉三姐的行為下,它是利用山歌作為有力的武器,勇敢地與地主階級進行斗爭,同時也在勇敢地追求自由愛情,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壯族女性的代表,同時也能夠蘊含著一些文化品質,同時通過電影《劉三姐》也能夠展現出壯族女性的魅力,而且也能夠將壯族人民在民族發展當中的勤勞善良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種美德其實從過壯族女性身上顯現出來是更加明顯的。
Ⅵ 怎樣評價電影《劉三姐》
《劉三姐》這一部戲曲,我最開始接觸的時候是在高中的課堂上,現在還記憶猶新。當時由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所做的介紹,後來就去網上看了一遍。
這一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精神,同時也承載著一定的政治意義,是一部不錯的電音,值得一看。
Ⅶ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取材於廣西壯族地區一個古老而優美的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勤勞美麗、明喉善歌的奇女子,她以善歌為武器,與封建官府、地主老財作斗爭,也以婉轉動聽的山歌,表達內心的愛情。劉三姐的山歌樸素生動,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相當濃郁,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與內心世界。而歌詞富於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學色彩,顯示了劉三姐這位傳說中歌仙的智慧和才華
Ⅷ 電影劉三姐觀後感
我記事開始,我的母親在家幹活時經常能聽到她唱起電影《劉三姐》中的唱段,從那時起多少對電影中的唱段有一些的耳濡目染;後來上小學後在學校的電影節中觀看了電影《劉三姐》,使我對電影中情節與唱段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今天在音樂作品賞析課上有幸再次觀看到了電影《劉三姐》,雖然其中的唱段、唱腔與21世紀受到西方流行音樂沖擊影響下的現代社會有些不入流,但是個人認為其中的唱段與唱腔才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國粹,毫無修飾的天籟之音應該讓現如今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影片講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維生的劉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斷藤落江想致她於死地,卻不料劉三姐命福,在遇龍河上腳踩葡萄藤,手搖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聲傳揚,被老漁夫和阿牛哥收留。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千百里外的群眾都知道劉三姐住在這里,紛紛長途跋涉趕來見她與她對歌,並邀請她去自己的家鄉安頓生活,可謂百鳥朝鳳。勞動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麼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樣能歌善舞的老百姓還是拜劉三姐為歌仙,劉三姐能達到這樣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劉三姐剛烈的個性,愛憎分明寫在臉上,唱起歌來那不是悠揚婉轉而是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她隨口罵來惡霸,聽得勞作的人民可是解氣。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託在山歌上,劉三姐到了哪兒,她的精神隨歌傳播到哪兒,整一個成為農民反抗強權的領袖,是任何地方惡霸的眼中釘。於是當地的莫地主開始想方設法不讓劉三姐唱歌,又不敢對她明槍明刀,怕的就是群眾的暴動。所以便有了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一出絕妙好戲,原來地主是不會唱歌的,那些讀之乎者也的書生只會搖頭晃腦,背著歌書,而你看劉三姐卻張口就來,毫不思索,傲氣俏皮,她的歌聲、她的智慧全在艱辛的勞作和大自然的靈氣中渾然天成。地主和秀才們斗不過歌,丑態畢露,民眾得了勝。地主不甘心設計抓了劉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劉三姐的歌迷,出謀劃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眾們設局相救,劉三姐終於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灕江,四處傳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樹下,劉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綉球,情意綿綿的定情之歌《纏藤樹》就這樣誕生了……「劉:山中只見纏藤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你收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牛:連就連,我倆結交訂百年,那個九十九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好一個奈何橋上等三年。生死沒有爭個你先我後,對於九死一生的劉三姐,對於生死毫不知命數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灕江山河為家,以歌為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或許劉三姐並不想當什麼領袖,她只是擁有更為本真的銳氣,可這銳氣勢不可當,歌聲傳遍天涯時,民眾的心就更為堅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於廣西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而且繼續不斷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Ⅸ 求電影<劉三姐>的賞析
風景如畫的桂林,壯族群眾劉二劉三姐兄妹,與老漁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親如一家,過著勤勞幸福的生活。劉三姐和姑娘們喜歡在山上邊採茶邊唱歌。地主莫懷仁霸佔茶山禁止百姓採茶,但鄉親們在劉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採茶的牌子。莫懷仁氣急敗壞,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劉三姐與莫懷仁打賭,只要他在對歌中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請來秀才與劉三姐對歌。百姓紛紛前來觀看。劉三姐機敏過人,用山歌戰勝了對手,莫懷仁狼狽逃走。但他不甘失敗,又出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勇敢地闖進莫家將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百姓幫助劉三姐逃走。劉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帶領鄉親們用歌聲進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但她繼續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Ⅹ 影評:電影《劉三姐》
以歌智斗 我上了大學之後,認識了很多來自廣西的同學,他們基本上都是能歌善舞的。每年的「三月三」,壯族的同學們都會開展很多別開生面的慶祝活動,跳竹竿舞、拋綉球、撞雞蛋,當然還有對唱山歌。相傳「三月三」就是為了紀念劉三姐而來的,所以又稱為「歌仙節」。在壯族人的心目中,劉三姐就是那個最會唱山歌的人。 影片《劉三姐》就是講述了劉三姐以歌智斗財主的故事。莫老爺是當地的財主,欺壓百姓,亂收苛捐雜稅,無惡不作。劉三姐帶領著百姓用唱山歌的形式與莫老爺做斗爭。莫老爺大為不爽,曾下令殺死劉三姐。想不到劉三姐命大,成功的虎口脫險,而且還繼續帶領百姓與財主做對。 劉三姐在百姓中的威信越來越高,這讓莫老爺坐立不安。他下令,若敢再唱反動山歌,就堅決不允許他們上山採茶。大家一片反對之聲。最後,莫老爺決定用對山歌的方式決一死戰。如果劉三姐唱輸了,就答應再也不唱山歌,而且也不許上山採茶了。其實,以劉三姐的實力,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但莫老爺就不同了,他到處招兵買馬,最後找來三個自命清高的書獃子和一大堆的歌書,以此向劉三姐宣戰。 對歌比賽開始前,莫老爺的三個「秘密武器」就遲到了,氣場就輸了一半。接下來,用歌來互罵,三個書獃子用一成不變的曲調和臨時找來的歌詞草率上場,惹來一堆笑柄。劉三姐則干凈利落,大方得體,嘹亮的歌聲既鼓舞了眾人,又羞辱了敵人。她的歌詞多用比喻和象徵的手法,歌詞中的意向也全都是農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物,當語言變成刀子,殲敵指數相當的高。比如「你會騰雲我會飛,黃蜂歇在烏龜背,你敢伸頭我敢錐」,就用極富幽默感的言辭狠狠的挖苦了一下財主。這場PK賽最終以莫財主落水的狼狽相收場。 莫老爺丟了面子又賠了比賽,豈能善罷甘休。於是他派了殺手,綁架了劉三姐。然後再威逼利誘,企圖想要收買她。但是劉三姐的意志是打不垮的,她又狠狠的罵了一頓財主,讓他難以招架。就在莫老爺決定殺死劉三姐的時候,全村的鄉民都來了,用聲東擊西的方法解救出了劉三姐。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懲惡揚善是劉三姐為百姓做的貢獻,最終百姓也用智慧幫助了劉三姐逃出虎口。 正是因為劉三姐正確的階級立場和她敢為人先的精神,她成為了廣西人心中的精神偶像。2008年,我來到了廣西桂林,在這里還有劉三姐當年與莫財主對歌的對歌台。當電影、傳說和現實融為一體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祖國的民間文化是何其的豐富啊! 以歌傳情 這部電影拍攝於1961年。眾所周知,從建國後到「文革」之前這段時期拍攝的「17年電影」,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而具有了特殊的意義。愛情在電影里幾乎就是禁區。比如《紅色娘子軍》中洪常青和吳瓊花的那段革命感情就被遭到了刪剪。但是,民族政策的寬容使得涉及少數民族的電影作品中的愛情可以適當的保留。所以《阿詩瑪》《五朵金花》等影片中的「阿哥阿妹」式的感情戲碼方才得以呈現在觀眾的面前。不過,即便如此,愛情也都是通過極其含蓄的方式傳遞的,比如唱歌。《劉三姐》中,劉三姐和阿牛的感情只有兩個段落中有所展現,而且加在一起還不到十分鍾。用歌聲來表達愛意,《劉三姐》是較為突出的一部。 阿牛和劉三姐初次見面是在一條小船上,阿牛的父親把劉三姐接上船,豪放的阿牛脫掉衣服躍進了河裡。害羞的劉三姐不忍看赤裸的身體。這算是當時比較大膽的一個鏡頭了,畢竟裸露身體都被看作是羞恥的。對歌比賽結束後,劉三姐和阿牛的妹妹聊天,說到了劉三姐的綉球,妹妹猜是給阿牛的,一向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劉三姐又害羞了。而躲在一邊的阿牛興奮的要命,但怕劉三姐看到他,嚇得趕緊跑開。那是時候的愛情戲大多是男的憨傻,女的含羞,這樣才是絕配的一對。 影片最後,一首《藤纏樹》唱出了兩個人心目中那隱藏依舊的愛意。「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荀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明明愛,卻還要用藤和樹來做個比喻,可見當時中國人的愛情觀還是相當保守和含蓄的,直接表達愛情不是我們的特色,愛是在彼此的試探中產生的。最後,小小的綉球拋到了阿牛的手裡,有情人終成眷屬。好美的結局! 對了,在桂林,我也見到了傳說中阿牛和劉三姐唱情歌的大榕樹,如今的榕樹枝繁葉茂,根深莖粗。 來電指數:劉三姐和阿牛 2星 接吻鏡頭:沒有 愛情箴言:劉三姐:「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荀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阿牛:「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劉三姐:「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