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的少女時代》
這不是一部多麼獨具創新的電影,它的橋段只是將平凡的校園日常揉以了戲劇性的基因,傾訴著一個在青蔥歲月中愛與被愛的故事,但正是這樣的《我的少女時代》,卻令那逝去的青春變的仿若觸手可及,百轉千回中再度邂逅了那個淳樸若朝陽般的美好時代。
以時代為名的《我的少女時代》,它不僅屬於林真心,不僅屬於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群,它屬於每一個經歷過青春成長的我們,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純朴的青春永遠是最好的光影映畫。文/夢里詩書
② 台灣電影
天邊一朵雲
英 文 名:The Wayward Cloud
導 演:蔡明亮 Tsai Ming-Liang
主 演:李康生 陸奕靜 陳湘琪 楊貴媚
類 型:情慾/歌舞
片 長:112分鍾
首 映:2005年2月16日 柏林電影節
中國台灣、中國內地、法國合拍
影片介紹:蔡明亮讓人瞠目結舌的勁爆新作《天邊一朵雲》是一部大膽的情慾電影,描述A片演員李康生的心境與感情世界。盡管尺度突破過去蔡明亮所有作品,但風格上依然延續了他以往電影的一貫風格,全片除了背景聲音外,男主角李康生與女主角陳湘琪間只有一句對白,就是陳湘琪問李康生「你還有在賣手錶嗎」,短短的就這么八個字,而李康生則在近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沒說一句話,又創下蔡明亮電影的新紀錄。通過這句對白,影片延續了《你那邊幾點?》和《天橋不見了》的人物關系,交代陳湘琪自法返台,和李康生再相遇相戀,李康生隱暪AV男星身份,片子結尾前才赫然發現。
全片共有5場歌舞場面,引用的是5、60年代的老歌,洪鍾的《半個月亮》、《奇妙的約會》,葛蘭的《同情心》、姚莉的《愛的開始》、張露的《靜心等》,分別勾勒出李康生、陳湘琪和陸弈靜的心境,最後片尾曲是白光的《天邊一朵雲》。
當然影片目前最讓外界注意的還是情慾畫面,目前送往台灣新聞局電檢的版本中並未露毛,但某些情節已讓新聞局的人員坐立難安,而送柏林影展的版本,露毛已是「小兒科」,此片未來上映時,勢將引發「熱烈討論」。對此蔡明亮再三強調,情慾只是這部電影表象,他希望觀眾能看到情慾底下,他對愛情、對社會價值扭曲所做的探討……
③ 台劇最火的男男劇大尺
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HIStory3》分兩個單元,即《圈套》和《那一天》,《圈套》是台灣CHOCO TV自製劇《HIStory3》的第一單元,由李青蓉執導,徐鈞浩、吳承洋、卞慶華、陳廷軒等主演的同性題材電視劇。
④ 台灣二十部打真軍電影
台灣打真軍電影:
1、《趕屍艷談》
《浪女迷魂記》講述的士司機遇到了艷遇,可事後得知是女鬼采陽捕陰,嚇的司機趕緊求神拜佛的故事。
⑤ 開年大尺度華語片!《緝魂》被群吹,不僅是張震暴瘦24斤剃光頭
開年第一部被業內和觀眾集體稱贊的華語電影, 就是《緝魂》。
很多人都對文藝片男神張震在片中的暴瘦光頭造型,印象深刻,雖然談不上是多麼驚艷的一部電影,但該片目前豆瓣7.2的分數,說明還是比較穩,尤其是尺度挺大。
之前點映,不少人推薦,很多人的感慨大都是覺得尺度頗大,不敢相信是在電影院看的。
那麼,那麼多人追捧和群吹的《緝魂》,到底在追捧它的什麼?
《緝魂》首先有一個好故事,它改編自江波的科幻小說《移魂有術》,這是獲得了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的作品。
導演程偉豪,也是個鬼才。當年他拍出懸疑類型片氣氛的鬼怪片《紅衣小女孩》,曾引發全網熱議,之後,打破時間限制,碎片化敘事的《目擊者之追凶》在豆瓣獲得8.2高分,至今其拍攝手法仍舊讓觀眾念念不忘。
而這次的華語懸疑刑偵題材新作《緝魂》,在經過點映之後,業界內部廣受好評,如今正式上映,自然值得期待。
首先,故事性和敘事技巧的千變萬化。
《緝魂》的厲害之處,在刑偵懸疑題材里融入了科幻元素,走得前有鬼神,後有 科技 的自我推翻之路,在開篇敘事里用了鬼神之說來增加故事的懸疑感和吸睛度,然後,隨著劇情發展,在中段又全盤推翻了之前鋪墊良久的既定劇情。
這種中途自我否定的路數,在其他劇情構建里是費力不討好,但是唯獨在懸疑題材里,會因為情節的不斷變換方向,和各種未知的可能性,成為讓觀眾永不能滿足好奇心,一直被情節吸引著往下走的動力。
最巧妙的點,來自近未來這個設定,這是一種規避的聰明——既可以跳脫出如今的現實局勢,又可以在科幻和神鬼兩種新舊相沖突的元素里,對撞出特有的韻味。
在構建前期劇情的時候,為了凸顯情節的懸疑感和驚悚感,該片把西方黑色氛圍和本土的文化氣息相結合。
在中國台灣本土電影的傳統里,因為要吸引觀眾矚目,常常會在開篇敘事的時候,大量添加各種元素,使得其前期的劇情鋪墊帶有很強的特色鄉土氣息:降魔杵,嫌疑犯李燕前後人格的變化,前妻唐素貞和兒子所牽扯的神秘儀式,借人還魂的可能性……整個趨勢都在鋪墊是前妻對於後來的小嬌妻李燕,和背棄自己丈夫的復仇。
但是,演著演著這些就全盤推翻了,劇情順流而下,開始進入下一個層面的 探索 。
於是,神怪夾雜著現實,又添加了科幻元素,讓這部電影成了一部懸疑作為外料、犯罪作為針線、軟科幻作為襯里,共同包裹的愛情片。
正是各種元素和滋味,同時吸引了男女觀眾。
其二,敘事角度的變幻不定所產生的懸疑感。
故事用了一個宜古宜今的角度,來展現「借身還魂」的可能性,以及這種可能性所帶來的現實困境,以及最終會帶來的倫理和刑事上面的危險性。
在中國古文化的鬼神之說里,靈魂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達到不斷延續的傳承,可不論是古代的神鬼學說還是現代的意識轉移,這兩者的理論在面對變幻不定的人心的時候,就會爆發出很多種可能。
於是,《緝魂》的中段故事開始 探索 在有了足夠的醫學和 科技 支撐下,意識轉移的倫理性。故事從初期的鬼影幢幢,突然間豁然開朗:原來之前皆為迷障,而看到後來事態的發展,觀眾不由得恍然——人世間所有罪孽,皆為人心?
其三,對於每一段感情的鋪墊和完善。
《緝魂》把每一個事態里角色的前因後果,都完整交代了出來,只需要一定程度的梳理,整個人物結構和人物動機都會一目瞭然。
劇情很捨得下狠手,張震飾演的男主角梁文超,一上來就是癌症晚期,而且,妻子阿爆剛剛懷孕。
突然間一個年富力強的男人,要面對自己隨時可能死去的現實,而在自己死後,是妻子和即將出世的孩子以後漫長的人生,他想要在自己死前,給妻子阿爆和孩子留下足夠的生活資源。
阿爆,眼看著自己兢兢業業的生活剛剛有了起色,就要面對即將失去丈夫的痛苦,所以,遇見萬博士的技術,會有自己的私念,然後用自己的職權去某私利,希望拯救丈夫的病體,這種行為邏輯也就理所當然了。
在案件里,圍繞著萬博士的意識轉移技術,以及一份只能隱忍的感情,激發出來的一切 情感 和行為,都符合人性里最自然的邏輯。
人性,在各種考驗之下,有了另外一番面目。
不同於梁文超和阿爆夫妻倆源於愛的相互維護,鋌而走險,王家這一堆人,則是完全被王世聰用各種血緣親情,假借愛的名義捆綁利用……從頭到尾,最為多情,卻也最為薄情。
兩者不斷對比,不斷博弈,於是,有人只能打破常規,在現在既存的道德理念體系之上,創建新的倫理體系,來完成安排所有人的結局。
其四,演員有驚喜,減肥剃頭的張震,還有新生代女演員孫安可。
張震一直是低調的男神級演員,他一邊當演員,一邊考潛水執照、晉級圍棋三段、一年時間拿下八極拳套路表演冠軍……一直被譽為「拍一部電影學一個技能「的張震,是一個捨得為了劇情豁出去的人物。
這一次拍《緝魂》,張震也是為了符合角色形象下了功夫的。
他所飾演的檢察官梁文超身患癌症,為貼近真實癌症患者的形象, 他在三個月內減重12公斤,(從73公斤減到61公斤),暴瘦到頭皮上青筋可見。
片中,他主動以禿頭造型示人(癌症化療造成的大面積脫發),而且也注重在細微之處,因為治療和追查案件雙方面的勞累,造成暫時性體力不支,拖著腳走路的小細節……都在一點點豐富梁文超的人物個性。
一直溫溫柔柔的張鈞甯,為了演出阿爆的干練,剪短了多年保持的長發,以一個短發的造型,完成知性女性向干練火爆角色的轉換。
片中,幾乎素顏的她,哭戲特別打動人。
不僅如此, 《緝魂》這次的青年演員也非常亮眼,尤其是扮演李燕的孫安可。
李燕的角色是整個案件的風暴眼,一切都圍繞著她展開——王天佑指責她想要吞掉遺產;萬博士對她也姿態曖昧,甚至於李燕自己,流露出前後大量行為不一致的精神狀態不穩定的嫌疑……
如果說,張震和張鈞甯主要負責影片最為外顯的部分,孫安可負責的則是影片最為內斂的部分——她用一張面孔,要演活幾種反差極大的人物狀態。
孫安可是98年的女演員,在導演的調教下,擺脫了演偶像劇的浮誇和焦躁,在《緝魂》里不動聲色,演活了李燕外表單純下面的暗流洶涌。
尤其是那個在梳妝鏡前,幾個身形疊加出現的鏡頭,隱喻意味深厚——張鈞甯飾演的阿爆,也在這個位置出現過,也出現過身影疊加的鏡頭,但是她的內心,比多層人格的李燕,要單純很多。
《緝魂》,用「借身還魂」來開篇,然後一點點剝離神鬼傳說,進入科幻范疇,最後還是回到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人心,造就了一出匪夷所思的罪案。
最怕是誅心啊。
⑥ JRS心目中尺度最大的國產電影是哪部
JRS心目中尺度最大的國產電影是哪部?
1.《藍色骨頭》
《藍色骨頭》是中國內地搖滾教父崔健首次參與執導的一部文藝電影,影片真實展現當下年輕人混沌迷惘的情感狀態,對於愛情和性等敏感話題坦然面對從不諱言,而崔健的緋聞女友在劇中赤裸色誘尹昉,錄音室里腿夾吉他,香閨床上裸身相擁,場面火辣極盡挑逗,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2.《色.戒》
《色.戒》上映後,湯唯和梁朝偉全裸激情床戲成為最大的焦點,網上關於兩人是否真戲假做的問題爭議不休,一度超過電影本身,而名不見經傳的內地演員湯唯憑借該戲一夜爆紅,成為當紅不讓的一線影星。
3.《軍中樂園》
《軍中樂園》是台灣導演鈕承澤籌備2年、砸2.5億台幣重金打造電影,除了御用金馬影帝阮經天、陳意涵外,還找到影後苗可麗,以及視帝陳建斌加盟,劇中苗可麗調戲阮經天一把就抓住男方下體,以及陳意涵裸演軍妓性感露臀誘惑陳建斌的激情戲賺足了噱頭。
⑦ 有沒有台灣的同志電影
涉及同性戀、雙性戀與/或跨性別話題的電影,塑造了重要的同志角色和/或把同性戀、雙性戀以及/或跨性別身份或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的劇情
1980年代
《孽子》,台灣(1986)
1990年代
《喜宴》,台灣(1992)
《青少年哪吒》,台灣(1993)
《愛情萬歲》,台灣(1994)
《河流》,台灣(1997)
《美麗少年》(Boys For Beauty),台灣(1999)
2000年代
《夜奔》,台灣(2000)
《雨後的天空》(短片),台灣(2001)
《藍色大門》,台灣(2002)
《跳飛機》(短片),台灣(2002)
《台北朝九晚五》,台灣(2002)
《幸福備忘錄》(Memoranm On Happiness),台灣(2003)
《飛躍情海》(Love Me,If You Can),台灣(2003)
《十七歲的天空》,台灣(2004)
《豔光四射歌舞團》,台灣(2004)
《孤戀花》,台灣(2005)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Scars on Memory),台灣(2005)
《盛夏光年》,台灣(2006)
《當我們同在一起》(GO GO G-Boys),台灣(2006)
《愛麗絲的鏡子》,台灣(2007)
《刺青》,台灣(2007)
《少年不戴花》(花を掛けない少年、It Seems to Rain),台灣(2007)
《沿海岸線徵友》,台灣(2007)
《漂浪青春》,台灣(2008)
《花吃了那女孩》,台灣(2008)
《艾草》,台灣(2008)
《霓虹心》(Miss Kicki),瑞典/台灣(2009)
《亂青春》,台灣(2009)
《帶我去遠方》,台灣(2009)
2010年代
《小狗情人》,台灣(2010)
《雙》(Pair of Love),台灣(2010)
⑧ 湯唯憑借《色戒》獲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她的表現有多好
湯唯在中國電影屆是一種獨立的存在。從表面上看因為一脫而成名,由一個並不太出名的小明星因為出演了情色尺度非常大的《色戒》而被家喻戶曉。還被廣電總局封殺,可以說湯唯的經歷夠得上傳奇了。
《色戒》說回《色戒》這部電影,電影本身是很有內容的,並不是單純的情s電影,當然會有很多人當做情s電影來看。由李安、張愛玲、梁朝偉這樣的主創陣容做保證,電影的製作質量是上乘的,也深入了剖析了在特殊的戰爭歷史背景下人性堅韌與弱點。
《色戒》本身就是一部不錯的藝術電影,只不過因為大尺度的情色鏡頭被過多關注而忽略了它的整體藝術性。
⑨ 台灣同志電影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李安導演的《喜宴》:
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quet
導演: 李安
主演:郎雄 歸亞蕾 趙文瑄 金素梅
類型: 劇情/喜劇/愛情
年份: 1993年
獲獎情況: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第3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
定居美國的高國偉(趙文瑄飾)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飾)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國偉在台灣的父母(郎雄、歸亞蕾飾)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國偉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國偉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顧瑋瑋(金素梅飾),於是Simon出了個主意:讓國偉和瑋瑋結婚。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國偉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瑋瑋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Simon和國偉之間的同居關系。
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復雜的事端,國偉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沖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當然,《喜宴》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中幾位演員稱職的演技。特別是李安的兩位御用老將郎雄和歸亞蕾,他們自然、持重的表演幾乎蓋過了幾位俊男美女的風頭。
作為一個喜歡探討倫理問題的導演,李安的這部影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創作者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沖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復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戀者為何仍自甘藏身衣櫃?同性戀者不敢站出來曝光,除因社會壓力,家庭倫常可要承擔責任?為了自欺欺人而把謊言越滾越大,反叛者及家長究竟孰得孰失?異性戀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傳宗接代"應否繼續被視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異族情侶(尤其同性戀)在所屬文化與傳統的差異之前,該如何對話?
以上這些問題無一不切中多元社會中人際關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沖突高潮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致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這種敘事風格上的特點在其後來執導的《理智和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⑩ 一部台灣(貌似是)的限制級電影
看劇情貌似是蘇有朋。鄭家榆主演的《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