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0年中期中央電視台播放過的美國科幻老片《2010年》
是《2010太空漫遊記》2001的續集,上海譯文剛出過全套的書克拉克寫的一共4本2001,2010,2061,3001.
片名:2010太空漫遊
譯 名 2010:威震太陽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驚秫/動作/神秘
◎片 長 116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絲·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瑪多林·史密斯·奧斯巴內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簡 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控險隊前往士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影片評價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試。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本片涉及作品介紹:《二○一○: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 下面是書的故事內容和電影故事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沒有什麼改動!除了電影中沒有書中寫的中國的飛船「錢學森」號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本小說也曾拍成電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陽神」。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採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力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㈡ 2010太空漫遊的介紹
《2010太空漫遊》是由彼得·海姆斯執導,羅伊·謝德等人主演的一部科幻片。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時空穿越的故事。
㈢ 找部外國的科幻電影,在探索什麼星球,裡面的飛船上有個會說話的電腦叫霍爾9000
《2010威震太陽神》也叫《2010太空漫遊》,是《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屬於早期科幻中嚴肅題材的,很不錯,《2001》要比《2010》好很多,建議你兩個都看看。
對了,那個 霍爾9000 智能電腦在第一部里謀殺了宇航員。
㈣ 請問大家一部CCTV6以前播出的太空科幻電影
2010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
英文名: 2010
中文名: 2010漫遊太空 | 2010超時空出擊 | 2010威震太陽神
導 演: (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
主 演: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克爾·杜利 Keir Dullea) ( Douglas Rain)
上 映: 1984年12月07日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部電影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里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㈤ 《2001太空漫遊》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2001太空漫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UiQalYV23pbqz86LL9uu_Q
㈥ 求2010太空漫遊電影
電影太空漫遊目前只有兩部
1968年的 《2001:太空漫遊》英文名有Journey Beyond the Stars 、2001:A Space Odyssey 等.
1984年的《2010超時空出擊》(又名2010:威震太陽神)英文名: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小說——「太空漫遊」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世界科幻文學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聖經,更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
㈦ 2010:太空救援by阿瑟.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的小說百度雲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YciFKiVtTUBX5H8a_hNllQ
提取碼:8ubk
《2010:太空救援》那部電影還要復雜。有不同的地方我通常都和影片保持一致;然而,我更注重保持本書內的連續性,並在現在知識水平下力准確。當然,這本書中的故事,將發生在2001年之後了。
㈧ 跪求太空系列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tfVBfQzyoDj0kpUp4EOS1A?pwd=r829
脫衣舞女切麗(羅絲·邁格溫飾)邊跳鋼管舞邊流淚,她厭倦並想著逃離這樣的生活,一切爛透了。另一邊,附近軍事基地在研發一種葯物的過程中發生事故,病毒氣體彌漫出來,附近周圍的人們變成了僵屍,而切麗那賴以為生、修長惹火的右腿也被僵屍扯了下來。還好,她身邊還有男友雷(弗萊迪·羅瑞格茲飾)的存在。
㈨ 一部電影的名字(高分)
2010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
英文名: 2010
中文名: 2010漫遊太空 | 2010超時空出擊 | 2010威震太陽神
導 演: (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
主 演: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克爾·杜利 Keir Dullea) ( Douglas Rain)
上 映: 1984年12月07日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部電影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里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㈩ 2010太空漫遊的影片評價
2013年8月27日,網友「圖賓根木匠」在微博上扒出,拍攝於1984年的科幻片《2010太空漫遊》中竟然出現了印有08年北京奧運會字樣的海報,海報主體正是一個在跨欄的男運動員,而那屆奧運會剛剛打破110米欄世界記錄的劉翔,因右腳跟腱傷復發中途退出比賽,也成為08年北京奧運會最大的遺憾。如此驚人的「預言」巧合也驚呆了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稱不敢相信。
觀察被放大的海報主體,左下角有非常明顯的「BEIJING08」字樣,左上方也有紅色「北京」兩個字。海報上的運動員正在做跨欄的姿勢,讓人不禁聯想到劉翔。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世。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灣科幻文學學者葉李華的「從2001到3001:克拉克的千年敘事詩」,截取該文部分,順帶介紹克拉克這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