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喜劇老電影系列:(2000年之前的)
《頑皮家族》
《報告班長系列》
《沒卵頭家》
《幽幻道士》
《喜宴》
《追妻三人行》
台灣喜劇新電影系列
《一席之地》
《大灌籃》
《黑狗來了》
《矮仔多情》
《海角七號》
《老王同學會》
《妙探神威》
《一石二鳥》
《國士無雙》
② 尋類似喜宴的電影
斷背山
天佑鮑比
你好,再見。
you'll get over it.
米爾克
美少年之戀
藍宇
My own private Idaho(不羈的天空 也叫我自己的愛達荷)
春光乍泄
③ 求溫馨好看的類似《喜宴》、,《面子》的電影
歐美的行么?
刮痧
推手
甜蜜蜜(黎明)
克萊默夫婦
幸福終點站(湯姆漢克斯)
雨人
……
如果覺得這類可以的話我可以再說些,不行就算了。
④ 像李安的電影《喜宴》一樣同性戀題材的電影還有哪些
說實話樓上說的 背背山 我不是很喜歡
喜宴 比較不錯 不過我覺得這個片子重點是講家庭的愛和包容的
另外上次看了一個 暹羅之戀 很喜歡
這兩天看了 《費城故事》 和 《米克傳》
還想起來以前看的 一個 《藍色大門》
不過這幾個片子 雖然也是同性戀題材的 不過和 喜宴的風格和氣氛是很不一樣的 不知道你是否會喜歡
⑤ 類似《喜宴》的中國人在國外的電影電視
《推手》同是李安的作品,也同是父親三部曲之一
【劇情簡介】
移民美國的北京太極拳師朱師傅在兒子優裕的家庭生活,卻有寂寞之感。原因是美國的兒媳婦瑪莎接受不了這個異國的公公。加上語言的不通,兩代人的鴻溝產生了。老人在寂寞中有一次出外散步時,迷失了。回到家的兒子,見父親不在,出門尋找,幾次失望而回,與妻子產生沖突。老父在餐館里與流氓大打出手後由警察送回家。本來是幸福的家庭生活,由於老父的到來,面臨崩潰的邊緣。兒子在無可選擇下,於是生出驅逐老父的念頭……
朱老先生最後離開了兒子,自己去唐人街的餐館洗碗打工,惟一能給他一點安慰的是一位從台灣來的陳老太。李安通過這兩位老人對故土的懷戀,表達了所有海外移民一種無法遏止的鄉愁。
《喜福會》根據美籍作家譚恩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劇情簡介】
全片以旅美的四對華裔母女為中心,分別描述她們幾個家庭近百年來的遭遇,從而對比出中國女性從受盡辛酸屈辱的祖母輩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和經濟地位的新一代女性。主要情節是溫明娜飾演的瓊原來跟母親有很深的誤會,但當她代替已去世的母親回中國大陸探望兩個當年在抗戰逃難時被遺棄的妹妹時,深深感受到上一代的苦難和割斷不了的親情。
⑥ 香港。 台灣的電影好看的有什麼
李安導演的《喜宴》算是非常不錯的一部,《十七歲的天空》也算小清新;楊丞琳和梁洛施主演的《刺青》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台灣女同志作品;香港的話,印象之中值得一看的就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了;內地的可以一看的有《藍宇》和《東宮西宮》。
請採納。
⑦ 求一個電影名字,好像是女兒兒子都是同性戀,最後母親接受的故事。記得電影名字好像和雙喜臨門有點相似。
台灣有一部電影,名字是《喜宴》,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電影。電影的內容,是在講述同性戀者與父母之間的故事。
⑧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
1、一一(2000)
豆瓣評分:8.9
導演:楊德昌
主演:吳念真/李凱莉/金燕玲/張洋洋/蕭淑慎
類型:劇情/愛情/家庭
侯孝賢曾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這部片子是關於島民的故事,即使不甚了解台灣的那段歷史也能從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悲涼,進而感慨的是人於時間長河中的悲涼。
⑨ 跪求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天台愛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⑩ 台灣同志電影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李安導演的《喜宴》:
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quet
導演: 李安
主演:郎雄 歸亞蕾 趙文瑄 金素梅
類型: 劇情/喜劇/愛情
年份: 1993年
獲獎情況: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第3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
定居美國的高國偉(趙文瑄飾)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飾)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國偉在台灣的父母(郎雄、歸亞蕾飾)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國偉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國偉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顧瑋瑋(金素梅飾),於是Simon出了個主意:讓國偉和瑋瑋結婚。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國偉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瑋瑋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Simon和國偉之間的同居關系。
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復雜的事端,國偉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沖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當然,《喜宴》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中幾位演員稱職的演技。特別是李安的兩位御用老將郎雄和歸亞蕾,他們自然、持重的表演幾乎蓋過了幾位俊男美女的風頭。
作為一個喜歡探討倫理問題的導演,李安的這部影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創作者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沖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復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戀者為何仍自甘藏身衣櫃?同性戀者不敢站出來曝光,除因社會壓力,家庭倫常可要承擔責任?為了自欺欺人而把謊言越滾越大,反叛者及家長究竟孰得孰失?異性戀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傳宗接代"應否繼續被視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異族情侶(尤其同性戀)在所屬文化與傳統的差異之前,該如何對話?
以上這些問題無一不切中多元社會中人際關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沖突高潮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致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這種敘事風格上的特點在其後來執導的《理智和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