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民間風俗電影

台灣民間風俗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22 03:52:41

⑴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台灣電影

1、一一(2000)

豆瓣評分:8.9

導演:楊德昌

主演:吳念真/李凱莉/金燕玲/張洋洋/蕭淑慎

類型:劇情/愛情/家庭

侯孝賢曾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這部片子是關於島民的故事,即使不甚了解台灣的那段歷史也能從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悲涼,進而感慨的是人於時間長河中的悲涼。

⑵ 其中有一段是在祠堂門口打中國鼓的台灣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陣頭".2012年的電影.導演是馮凱.
這電影的名字是台語直翻的,台灣民間廟宇都會傳承一些中華文化的宗教習俗,
而衍生一些民俗技藝或活動.像媽祖出巡,那可算是一大堆民俗技藝活動的總匯.

⑶ 台灣風情的電影

嘉慶君游台灣

⑷ 台灣有哪些風俗習慣

台灣生活習俗
--------------------------------------------------------------------------------

按台灣「文化資產保護法」定義,民俗是指與居民生活有關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節、娛樂及其他風俗習慣。台灣生活習俗與祖國大陸特別是南方地區基本一致,而且保留著更多的閩粵古風。台灣民間的傳統節慶和大陸大同小異。最重要的節日依次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送灶、除夕等。過節形式也和大陸相仿,如春節有走親訪友的拜年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賽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遠足;除夕闔家團圓等。其中,台灣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觀為台南鹽水鎮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龜」等。

台南鹽水鎮在元宵節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數萬只沖天炮製作而成的鞭炮,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連結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火花四射,聲光齊作,震耳欲聾,蔚為壯觀。「蜂炮」已經成為台灣一個旅遊景點節目。

放天燈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部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狀像一頂孔明帽,而又稱「孔明燈」。相傳在台灣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早期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互報平安的訊號,現在已成為一種娛樂與祈福的活動。

澎湖元霄節的「乞龜」習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節一到,澎湖大小廟宇的供桌上,擺放各種各樣的「龜」,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龜」;有用線面製成的含有「長壽」之意的「面線龜」;有以麵粉與雞蛋等原料製成的「雞蛋糕龜」;有用黃金打制而成的「金龜」等。民眾紛紛前來祭拜,「乞龜」,即通過祈壽獲得神靈的默許後,「乞龜」人向廟方執事報賬,插香,索得所乞之「龜」,以求得神靈的保佑與恩賜。

台灣的婚喪習俗,與大陸也有類似之處,在今天台灣特別是農村仍保持著許多傳統的習俗。同姓不結婚在台灣依舊流行,而且「周、蘇、蓮」、「陳、胡、姚」、「徐、佘、塗」等各三姓,以及「蕭、葉」、「許、柯」等各兩姓,被認為屬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禮儀式雖有改變,方式逐漸多樣化,但仍較重視中國傳統的婚禮。民間喪葬習俗較為繁瑣,充滿迷信,從臨終、發喪、入殮、居喪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傳統的做法。至今,台灣民間仍流行土葬,選擇墓地重風水。台灣民間還有「撿骨」之俗,即俗稱「撿風水」,也稱「二次葬」,即在第一次喪葬時比較簡單,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後再擇吉日開墓,撿拾遺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灣西南沿海,「撿骨」屬於一種專門行業。因此在台灣有所謂「九葬九遷,十葬萬年」的俗語,即改葬次數愈多愈好。不過如今,台灣的喜慶婚喪較流行現代的「花車艷舞」。

台灣還有不少本地特有的節慶活動。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師」(主廟在台北萬華清水岩,這一天台灣有盛大隆重的慶典儀式,以前會連續上演20天的大戲),3月23日前後是規模盛大的「媽祖祭」,7月整月的「盂蘭會期」(各地輪流做普渡)。

還有一些:
台灣文化盛會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跡。

--------------------------------------------------------------------------------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除了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富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如:板橋林家花園),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分為: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進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⑸ 關於台灣的,風俗民情

你好,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下面是台灣的風俗,希望能幫到你

飲食習俗:

類似閩、粵,但加以變化而有台灣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醬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湯燉煮。風味小吃品種極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魚,基隆豆簽羹、『甜不辣『,桃園石門沙鍋魚頭,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貢丸『,嘉義『四臣湯『和香菇魚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餡麵食),高雄六合夜市貝類海鮮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台灣民俗——布袋戲 :

台灣布袋戲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傳入的,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台灣同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不斷進行改革,使古老的布袋戲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台灣布袋戲以戲路、詞調、樂調不同,分成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南管、北管、潮調、外江和歌仔調等。它們各具特色,相互影響滲透,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色彩且十分精美的民間戲曲藝術深受台灣同胞的喜愛。

人和人之間往來,按國內的習俗都要帶一些禮物,在台灣俗稱「帶伙手」,那麼您知道台灣哪些東西不能作為禮物相贈的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毛巾,從前台灣民間喪家慣例於喪事完畢後送毛巾給吊者,用意在於讓吊喪者與死者斷絕往來。所以台灣俗語有「送巾,斷根」或「送巾,離根」之說,送巾便有永別之意。因此在普通情況,若贈人毛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喪事與斷絕、永別之意。

扇子,扇子價廉易碎,用於夏季扇涼,一到秋深天涼,即有「秋扇見掮」,是為太絕情。意味利用完畢後,再無利用價值,即予狠心拋棄。台灣民間有俗語:「送扇,不相見」,基於此種心理,因此扇子亦萬不可當禮物贈人。

⑹ 台灣的民風民俗

(一)衣食住行

1、衣飾。以往鄉村男女多穿漢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著長衫,或短衣短褲;老年人喜著青黑色衣衫或香雲紗;日本統治時期西裝革履開始流傳到鄉村,幾十年來已相當普及。城市婦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裝。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裝或港衫西褲。鄉村男女則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風日。

2、飲食。台灣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節日喜慶時,多用雞鴨等豐盛酒菜宴請客人。台灣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請客人,必備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際,多以中葯燉煮動物性食品以提神補身。

菜餚多用味精、砂糖等調味。酒樓飯店經營川粵、京、津、蘇、浙、湘、閩等地風味飯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還較低,有些仍以芋頭、甘薯為主食。

3、居住。台灣的房屋造型,大體可分為中、西、日式三種。中式為平房,多是閩南式樣,有一條龍、轆轤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濁水溪為界,農村村落,北部為散居型,南部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處,以避風沙。

西式多是樓房,從前都是磚造,近年來大多改為鋼筋水泥。日式則在平房內鋪以「榻榻米」。市鎮房屋多屬西式,隨著近年來工商業的發展,新式迅速增加,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住房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仍有許多人居住在簡陋斗室。

4、行走。台灣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摩托車。近些年來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的數量增加,比較方便,私人汽車大量增多。普遍於市鎮。有不少的客車備有冷氣。但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區無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喪喜慶

1、婚嫁從前,台灣的婚禮規矩較多,婚嫁有大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別。一般需經議婚、訂婚、完聘、迎親四個階段。結婚年齡,一般男不超過30歲,女不超過25歲。目前已由媒人介紹改為自由戀愛,花轎改為汽車,到法院公證結婚。

但是台灣婚禮的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使許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農村,有部分人樂於集體結婚。高山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時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後常有離婚現象。

2、喪葬葬禮同大陸相近,父母死後,當夜要由兒女守靈,全家舉哀,供飯一碗,焚紙錢,並為死者趕制壽衣,同時走親告友,購進棺木,然後祭祀。

祭罷,子女扶屍就殮,仃柩室內,早飯供奉「孝飯」並輪流啼哭,然後擇日出殯,出葬隊列如長龍,親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謝辭行。然後用貨車運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當普遍。台灣一些地方設有殯儀館、火葬場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婦女生了孩子,必須告訴親友,名為「報喜」。滿月時,則以紅蛋分贈親友、鄰居,以示吉利。孕婦分娩至滿月,稱「做月子」,一月以內多以為副食。外祖父母在滿月、四月、周歲時,必須送衣服禮物給嬰兒。台灣重男輕女比較嚴重。

生男不論彌月、周歲、16歲,都舉行隆重的儀式,而生女則大為簡化甚至不舉行儀式。近30年來,台灣當局推行「家庭節育計劃」,提出的口號是「兩個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樣好」。

4、壽慶台胞喜歡過生日。男女成人後,每逢誕辰,都由家人准備素麵、香燭等舉行簡單慶祝儀式。一般從50歲時起開始稱壽。60歲為下壽,70歲為中壽,80歲為上壽,90歲為耆壽,百歲為期頤。每逢壽期,由子孫發起慶祝,邀請親朋,頗為隆重。

⑺ 台灣鄉村風景電影有什麼

花腰新娘 天上的戀人 那人那山那狗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天浴鄉村愛情123 《那山那人那狗》強烈推薦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關於父子

⑻ 台灣人有什麼傳統習俗

台灣民間習俗與中國大陸特別是南方地區基本一致。

最重要的節日依次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送灶、除夕等。

過節形式也和大陸相仿,如春節有走親訪友的拜年習俗,元宵節吃湯圓、賽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遠足,除夕闔家團圓等。

其中,台南市鹽水區的「鹽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區十分老街的「放天燈」和澎湖縣的「乞龜」等較為知名。

台灣還有不少本地特有的節慶活動,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師」(主廟在台北市萬華區艋舺清水岩。

這一天台灣有盛大隆重的慶典儀式)、3月23日前後規模盛大的「媽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蘭盆會」(全省各地輪流做普渡)等。

燒王船祭典台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

每三年舉行一次,東港燒王船約在農歷9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西港燒王船在農歷4月中旬於台南縣西港鄉慶安宮舉行。

其中東港燒王船場面最為熱鬧盛大,聞名全台,除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更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原住民祭典台灣原住民分為阿美、泰雅、卑南、布農、排灣、達悟、魯凱、鄒族、賽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撒奇萊雅等13大族群,們常常藉由祭典、儀式、歌舞、競技等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

如阿美族的豐年祭、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達悟族飛魚祭等,都極富特色,很具觀光價值。

媽祖遶境台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歷3月媽祖誕辰。

全台各地如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後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台南市大天後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台中縣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8)台灣民間風俗電影擴展閱讀:

台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無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

尾牙。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這一天,台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已絕跡。

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

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送神。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

灶神俗稱「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護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為「九天東廚煙主」。

早期台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於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

灶神並無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門上貼一張灶神神媽。

送灶時,將神媽揭下焚化,並另外焚燒一個用竹蔑扎的紙糊馬兒,做為灶神回天的坐騎,還要准備一點黃豆、於草、做為灶神長途跋涉所需的干糧、草料。

然後焚香、叩首並在灶炕里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哺哺叮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後點燒爆竹,歡送灶神起駕升天。人們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臨別贈言。

送灶的供品多用湯圓、麥牙糖、豬血糕等又甜又粘的東西,無非是要封住灶神爺的嘴,少說壞話。

清屯(大掃除)。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舉行「大掃除」。

台灣人相信,平時家裡的器物都有神靈司掌,神案、神位、香爐都不得擅自移動,只有等諸神返回天界後,才能徹府大掃除。

大掃除當然有除舊迎新之意,在台灣還有句俚諺:「清後才會富」,即只有清掃房屋才有發展。如果家裡在此年中因為有人喪亡,就不能大掃除,據說灰塵會進入死人的眼睛。

做年粿,大掃除完後,就要准備做年粿,而且必須在二十八日前做好。年棵有「甜粿」、「發粿」、「咸粿」、「菜包」等。

台灣有一首年粿歌,生動地概括了年粿的含義:「甜粿過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蘿卜粿(菜頭粿)吃點心。」甜粿是過年最主要的年粿。發粿則要發得好才會發財。

菜包因內有包餡,所以能包金。蘿卜粿(菜頭粿),是取其「好彩頭——好兆頭」之意,可當點心之用。喪家是不能隆重過年的,不能做甜粿。由親戚送,受贈者大都以橘子當作回禮。

⑼ 介紹一些台灣的傳統民俗,節日婚嫁之類的

苗栗蹦龍為苗栗縣元宵節主要核心活動,俗寫為苗栗[火旁]龍(蹦俗作[火旁] = ㄅㄤˋ),指客家人在台灣苗栗地區發展出來的傳統元宵客家炸龍活動又為「北天燈、中蹦龍、南蜂炮、東玄壇」之一,或「北天燈、北蹦龍[1]、南蜂炮、東玄壇」之一,其中「蹦龍」即苗栗蹦龍。苗栗市所舉辦『蹦龍』至今2008年,已邁入十周年,陣容一點也不輸鹽水蜂炮
歷史
蹦龍從客語而來,亦稱炸龍,為苗栗傳統客家舞龍活動,採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節那天則進入高潮,在此除中國有「火龍陣」外,但並無「龍」項目,另外苗栗火旁龍是源於苗栗地區的迎龍慶典而演變而來,是一個相當熱鬧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慶典。

蹦龍六部曲
糊龍
祥龍點睛
迎龍
跈龍
蹦龍
化龍返天

鹽水蜂炮是台灣元宵節時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地點在台南縣的鹽水鎮,所謂蜂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

大型發炮台,點燃時萬炮齊發,有如蜂群傾巢而出,故稱「蜂炮」。

曾經繁華一時的月津港,指的就是現今的鹽水鎮,「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道出清朝時期的台灣

四大商港。(於「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後添加「四月津」系鹽水地區文史工作者之說法,此種說法亦

見於台灣其他「古代時為海港」之地區之文史工作者社群中,例如「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笨港」)。

因港成鎮的鹽水,八掌溪與急水溪分別自北與南兩方流經鹽水,透過八掌溪,原為內陸港的鹽水鎮,可經

由布袋通往台灣海峽,貿易的興盛為鹽水帶來了一段風光歲月,也造就的不少知名的貿易商,當時稱往來

於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從事貿易的商人為「郊商」。也證明當時月津港畔繁華一時的景象。不過百年來的沿

海陸化及河道淤積嚴重,港口機能不再,商船航道變成地區排水系統,月津港則成了鹽水鎮家庭廢水的集

水塘。

鹽水鎮靠近海,多住以討海為生的漁民,來自中國福建沿海,蜂炮的活動可能起於清光緒11年,鹽水鎮上

感染瘟疫流行,居民基於民間習俗,向當地的「關聖帝君」(關公)祈求平安,並依占卜結果,在元宵節

晚上,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鎮一晚,後來遂演變為一個傳統,起

初全鎮各村都在元宵節前後為時三天燃放炮竹,後來逐漸改為各村輪流放炮竹的形式。

近日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並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2006年台南縣政府就

將鹽水鎮的三福路設成古炮街,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如竹卷炮、單管復古式煙火等。於2007

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希望挑戰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但因同時點燃五條路線,且途中鞭

炮熄滅一次,致使難以認定長度,因而無法如願創紀錄。

蜂炮爆發瞬間:鹽水中正路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條釘制大型支架,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將沖天炮排滿在

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組成了炮台(或稱炮城)

,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

鹽水蜂炮的路線由鹽水鎮上的武廟前開始,進行繞境全鹽水鎮的活動。原本繞境活動為元宵節當日開始,

為期一天,後因繞境時間過長而將鹽水鎮劃分為幾個區域,並安排為兩天的繞境行程,因此目前的鹽水蜂

炮活動時間為農歷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至隔日元宵節午夜過後方全部結束。在繞境活動當中,神轎

抵達門前後,才會開始推出自家的炮台。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台上「恭祝 關聖帝君 聖誕千秋 弟子某某

某叩謝」等字樣的紅紙,在神明面前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後,便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讓繞境神明點收蜂

炮。

參加蜂炮活動的民眾應准備完整的保護裝備以免受傷,包括全罩式安全帽(頭)、圍巾或毛巾(脖子)、

棉質或牛仔外套長褲、手套及平底鞋或運動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將全身保護完畢後

,再殺進戰場,參加此炮聲隆隆、火光不斷的民俗慶典。由於有多年的遊客受傷經驗,近幾年已經禁止使

用聲光效果十足之塑膠制的沖天炮,並在慶典之後規劃大型的垃圾清掃活動。

八家將於台灣是指八位負責捉邪驅惡的神只,也是種陣頭名稱。
簡介
八家將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較可信的是,該八家將為將其古代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其有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其中兩位與兩位官將重復。

來源
一般學者認為,八家將為五福大帝的部屬。此種說法的五福大帝,其實就是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中瘟史文業等五方瘟神,也有人說五福大帝就是五王爺。

事實上,台灣常見的神明盛會,如城隍,媽祖,關帝君都常常出現此陣頭。

各家將名稱與刑具
八家將人數不一,有少至兩位的官將,也有加上差役,提解的十數位。而通常所稱八家將的八位刑司分別是:

甘柳將軍:甘鵬飛,柳鈺
范謝將軍:謝必安,范無救(七爺,八爺)
四季大神:即春夏秋冬四神,姓氏分別為何、張、徐、曹。負責拷問。
八家將中,四大將軍為主角,四季大神為配角。

影響
在台灣,八家將操演的重點戲系由范、謝將軍(即七爺、八爺)執行捉拿,甘、柳將軍執行刑罰,再由四季大神拷問。

八家將在信仰意義上,具有刑求妖邪的權威,是勇猛威武的陣頭。但近年來有不少的八家將陣頭,已經由不良組織、角頭、黑道操控,更常吸引涉世未深的少年加入,並在廟會之餘,有斗毆、使用毒品等犯罪事項,八家將由傳統藝術文化逐漸質變為犯罪團體,部分台灣黑道組織與廟宇也藉此陣頭擴大組織。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學和藝術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現於明末清初,相傳是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川所創,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 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 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為社稷。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為稷。
陣形
宋江陣的陣形,傳系出自小說《 水滸傳 》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宋江陣的陣形,傳系出自小說《 水滸傳 》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 宋江陣融入金獅、白鶴等瑞獸繁衍出「金獅陣」及「白鶴陣」,三者合稱為「宋江三陣」。宋江陣融入金獅、白鶴等瑞獸繁衍出「金獅陣」及「白鶴陣」,三者合稱為「宋江三陣」。

操演
拜旗拜旗
是指由36將分列兩行,由執旗、斧者率領,所有的兵器高舉晃動、敲擊出聲,陣員高音吶喊,以壯聲勢。是指由36將分列兩行,由執旗、斧者率領,所有的兵器高舉晃動、敲擊出聲,陣員高音吶喊,以壯聲勢。 旗、斧以連續三次的「左青龍、右白虎、踏中宮」動作行禮,這個禮儀通常是用來參拜神明、接駕接陣或者迎接貴賓。旗、斧以連續三次的「左青龍、右白虎、踏中宮」動作行禮,這個禮儀通常是用來參拜神明、接駕接陣或者迎接貴賓。
發彩發彩
拋箍拋箍
采旗作號采旗作號
插角跳內外箍插角跳內外箍
龍卷水龍卷水
穿中心穿中心
個人兵器個人兵器
倒離圈倒離圈
蜈蚣陣蜈蚣陣
蜘蛛結網蜘蛛結網
扛對扛對
白鶴陣白鶴陣
空手連環空手連環
八卦陣八卦陣

發展
台灣廟宇香火鼎盛,宋江陣大都流傳於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村,並以台南 、 高雄兩縣市最多,早期屬於農閑時期農村子弟學習武藝的活動, 日治時代 ,因高壓統治,取而代之成為宗教活動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 台灣廟宇香火鼎盛,宋江陣大都流傳於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村,並以台南 、 高雄兩縣市最多,早期屬於農閑時期農村子弟學習武藝的活動, 日治時代 ,因高壓統治,取而代之成為宗教活動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 宋江陣通常附著於寺廟,成為神佛駕前的藝陣,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縣內門鄉宋江陣,內門鄉內有「內門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宋江陣通常附著於寺廟,成為神佛駕前的藝陣,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縣內門鄉宋江陣,內門鄉內有「內門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 宋江陣的發源地在中國大陸,但大陸目前似乎是不開放民間聚眾演練。宋江陣的發源地在中國大陸,但大陸目前似乎是不開放民間聚眾演練。

台灣端午漫談
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劃龍舟原是民間祭祀水神的一種儀式,目的是為了消災祈福,後來附會到屈原的故事,說是百姓撐船尋找屈原。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下水,「開光」就是在五月初一請地方首長拜祭水神,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晴。初五龍舟下水前,人們敲鑼打鼓,抬著龍舟走向河岸,沿途民眾燒香禮拜,鳴放鞭炮。經過一番巡行,龍舟便下水比賽。競賽開始,只見龍舟上的選手在咚咚的鼓聲中,以劃一的動作奮力往前劃。河道終點處,中央插有錦標,哪一隊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者,勝負往往只在一瞬間。動人心弦的比賽,吸引著許多民眾在岸邊一邊盡情觀賞,一邊為選手加油。在古代許多傳統活動漸漸式微之後,龍舟競渡成了端午節最有群眾性和代表性的節日活動。

高山族的托球舞
台灣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麗的民族服飾,齊集在「日月潭」邊,在銀輝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戲。
相傳古代,大清溪邊有對青年夫婦,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魚度日。一天,太陽和月亮突然都不見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長,蟲鳥哭泣。大尖和水花決定要把太陽和月亮找回來。他倆在白發老婆婆指點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陽的公龍;又用金剪刀殺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龍。他們還拿了大棕櫚樹枝,把太陽和月亮托上天空。為了征服惡龍,他們永遠守在潭邊,變成了大尖和水花兩座大山。這個大潭,人們就稱它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婦的獻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邊來模仿他們夫婦托太陽、月亮的綵球,不讓綵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台灣民間婚禮
中國古代婚禮為「六禮」,台灣合並為「四禮」,都是從閩南傳承過去的。今天,台灣民間還保留這種風俗,並有獨特的習俗慣例。
新娘出嫁當天,要穿白布短衫白布裙貼身衣,以表示貞潔。腹部掛肚袋,袋內裝放鉛錢(「鉛」與「緣」閩南話同音,取意姻緣)、糖(甜蜜意)、五穀、豬心(意夫婦同心)等物品。此外,要穿男家送來的盤頭裘裙,頭插鐵彩金箭以為驅邪。迎娶方式,禮俗繁雜。新轎有兩種,一種是新郎不必到女家親迎,由媒人領新娘轎到女家迎娶,稱「單頂娶」;另一種是男家備女婿轎、新娘轎雙座,新郎親自到女家親迎,稱「雙頂娶」。
迎親隊伍行列是有規矩的,走在最前面是由一人拖著竹蓑(青竹帶根梢竹枝),俗謂「透腳青」,表示新娘嫁到夫家後,合家康健的吉意。接著是媒人轎、舅爺轎(新娘之弟)(轎外系一盞紅布宮燈,稱舅仔燈)叔爺轎(新郎弟弟)、嫁妝(視貧富而定),連後是新娘轎(又稱??仔轎),跟著是子孫桶、鼓吹。新娘花轎停靠男家門口,待擇定的吉時,方由新郎出迎。由男家小孩棒柑桔兩粒,以示夫婦圓滿吉祥。這時,新郎用扇子打三下新娘轎頂,用腳「??轎門」三次。新娘才把鎖匙托媒人交付新郎,以示見於天。新郎拉著攜在新娘手上的紅綢布到新娘房。在婚禮過程中,有許多念四句吉祥話。象挑子孫桶的挑夫,把子孫桶挑進新娘房,念到「子孫桶」、過門檻、夫妻家和,萬事成。」「子孫桶,掃八房,百年偕老,心和同。」挑者由此會得到小紅包。開新娘轎時,轎夫念四句:「今要轎門兩旁開,金銀財寶做一堆,新娘新婿入房內,生子生孫進秀才。」他也會得一個小紅包。
客人吃喜酒,由父母雙全,兒子多的友人先動用筷於,念喜旬:「食雞,才會起家(興家);食就魚,生於好育飼。食鹿,全家壽福祿。食豬肚,子孫大地步(有出色)。食肉圓,萬事圓。食魚頷腮,快做老爺。食魚尾叉,快做幹家。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食紅棗,年年好。」隨後,鬧新娘。以上許多「念四句」,除了表示祝賀意,均有期望新婚之家吉樣的常規色彩。

⑽ 《紅衣小女孩2》是「一部反映台灣民俗文化瑰寶的佳作」為什麼會有人這么說

林美華是一個單親母親,一個人把林詠晴養大,一個女人養大一個孩子,可以想像出這有多困難,一邊要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小孩,就算再懂事的小孩,也會各種無理取鬧,養小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單親母親對孩子的愛啊,其實要比普通母親更要深厚。這樣愛女兒的林美華,卻在帶女兒去游樂園時,發生了意外,那麼可愛的女兒剎那間就要和她天人永隔,這是多麼錐心的痛啊!

那麼年輕,而且是一個人,李淑芬必然不知道怎麼做一個好媽媽。她每天要上班賺錢,還要照顧李雅婷,所以難免會有很多地方照顧不到。而且因為她一個人的原因,她對孩子也格外嚴格,李雅婷便覺得她不愛自己,其實啊,天底下的母親,哪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啊?只是她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媽媽,她的方法不對,但她是很愛你的。聽到你一個中學生懷孕,害怕你的人生就此完蛋,所以便要帶你去打胎,這也是為了你好啊!

閱讀全文

與台灣民間風俗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約翰塞納成龍合作電影 瀏覽:558
大樂師電影粵語中字 瀏覽:322
鈴木一徹電影名字有哪些 瀏覽:668
36o微電影大全下載 瀏覽:26
鬼玩人1981電影演員表 瀏覽:403
勒死電影完整版 瀏覽:952
初一能看懂的英文電影 瀏覽:881
電影大嘴女人圖片 瀏覽:288
賽羅大電影終極之戰免費觀看 瀏覽:822
東北話法國電影難兄難弟 瀏覽:387
關於愛情的故事日本電影 瀏覽:8
成龍和麥嘉電影 瀏覽:123
電影拍攝場面大全 瀏覽:552
電影院內網女妖男 瀏覽:236
非誠勿擾2電影最後音樂 瀏覽:536
發財有道電影演員表 瀏覽:137
陳佩斯電影大全完整版喜劇 瀏覽:139
具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英語作文 瀏覽:502
女演員宋寧電影 瀏覽:540
法國電影完美男人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