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世界電影台灣評論

世界電影台灣評論

發布時間:2022-10-19 12:07:24

⑴ 據說最近東京影展上,大陸與台灣雙方又發生爭斗,以至於雙雙退出,情況到底如何雙方內部有何評論

看了些回覆挺難受的 難道大家都忘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是高於一切?江平同志人粗可理不粗

⑵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黑白》

我不清楚現實是否真的那麼赤裸裸,但是能夠拍的這么赤裸裸,而且情節相當不錯,確實很難得!

兩兄弟阿俊和阿平,一黑一白。兩個權貴的子女(議員的兒子,蕭副坐的女兒)一黑一白。法律與權利,黑白顛倒。黑生白,亦克白,反之,白亦如此。阿俊混的是黑社會,為了兄弟情義,誤殺議員兒子,吃了十年牢飯。理解父親的不易,未曾怨恨過父親親手抓他坐牢。

一直都很照顧弟弟,冒死去就弟弟。幫助內向的阿秀等等,他雖是黑道,可在他身上體現更多的是鐵血柔情。對惡勢力的抵抗,對家人的守護。黑與白都在他身上體現出。阿平,可能是純白的代表吧,正直的警察,嫉惡如仇。

可做事少了哥哥阿俊的一些血性,有一些循規蹈矩。一直想打壓惡勢力,可到最後他才知道,黑與白是沒有一條明確的界限的。議員兒子,阿俊說得沒錯,害死他的其實是他的議員爸爸。強奸殺人犯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還繼續做惡,死有餘辜。

副坐的女兒,蚊子姐,其實一開始我也覺得她是個壞女孩,跟男人開房賣淫被抓,街頭打男人刮女孩的耳刮子,滿大街收保護費。可那「被害者」們一點都不怨恨她,反而感謝她,她收的保護費是捐給慈善機構....這部劇的劇情的反轉真的做得挺好的。

一個人的好壞,善惡,黑白,有時候很難界定。你覺得他是黑的,可他也白。你覺得他是應該是善良的,可他確是大魔王(比如督都的反轉)上層建築有黑有白,黑白相生,相剋。絕對的白,絕對的黑,是不存在的,無論以前還是現在。

《黑白》是純台灣自製的正宗黑道電影,由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擔任總監制,戲劇圈資深名導游堅煜擔任總導演,王傳一、李妍瑾、張靜之、竇智孔、施名帥等主演。

因為殺人而入獄的哥哥(竇智孔飾演),在出獄後想要金盆洗手,卻奈何過往恩怨糾纏不放,當警察的弟弟(王傳一飾),在號令之下執行任務,卻將兄弟倆都卷進了黑白兩道之間的斗爭。

⑶ 如何評價台灣恐怖片《咒》

自從2015年《紅衣小女孩》開創新路以來,台灣恐怖電影也開始朝著民俗與鄉野傳奇的風向發展。

無論是後續外傳《人面魚》、彰化沿海送肉粽《粽邪》、校園恐怖景點的《女鬼橋》,或者是台灣東北部龍三角的《噩兆》,不同題材都展現出台式恐怖片的獨特魅力。而這次《咒》也不例外,全片根據真實事件發想改編,給觀眾帶來一段駭人驚悚的體驗。

解析電影《咒》背後的主題,在恐怖劇情中探尋導演動機。

01
咒女主角演員

《咒》由蔡亘晏飾演的女主角若男是一位單親媽媽,在成功治癒困擾她多年的心理疾病之後,把先前暫時待在寄養家庭的女兒朵朵接回家一起住。

面對許久沒有見到的女兒,若男下定決心想當個好媽媽,為朵朵打造一個能夠安心成長的家,並開始拿著攝像機拍攝她們的日常生活,為母女倆留下未來能夠回味的美好回憶。

由於必須記錄跟女兒一同展開的新生活,《咒》主角若男幾乎走到哪裡都會拿著攝像機,不僅就算沒辦法手持也會把它放在旁邊拍攝,也要求女兒朵朵要養成記錄的習慣,連她隨身攜帶的兔子玩偶里也藏著一架攝像機。

而這項舉動也提供了《咒》這部電影許多素材,讓觀眾得以透過這些主觀視角或在一旁側拍的圖像畫面,清楚看見這對母女倆後續即將經歷的恐怖事件。

02
咒的可怕夢魘

起初,若男和女兒的互動相當正常,即使朵朵幾乎沒有對媽媽的記憶,母女倆也相處得十分融洽,感情逐漸變得緊密。

然而即使《咒》女主角若男極力想要跟女兒過著正常的生活但直到某天,朵朵要媽媽幫忙趕走天花板上的壞壞之後,若男內心深處的創傷陰影又再度襲來,帶著她重回那個最不想回憶起的夢魘。

《咒》採用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在若男跟女兒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她六年前跟男友等人組成專門破除鬧鬼謠言的圖像團隊,前往他家族的神秘禁地拍片探險的過程。

不信邪的她們當時為了揭開儀式的秘密,觸怒了沈睡的邪靈,最終男友當場猝死,其他人也接二連三地死於非命,唯一生還的只有因為受傷而在門口等待的若男。

03
咒的靈異現象

在那之後《咒》女主角若男精神瀕臨崩潰,必須強制接受治療,被迫跟女兒分離。

而6年過去,原本以為若男狀況已經逐漸好轉,爭取到朵朵的撫養權,能夠善盡母親的職責,讓她能夠在正常的家庭環境中安心成長,但如今隨著當年儀式的符號重新出現,女兒成為邪靈找上門詛咒的目標,也使得兩人看似趨於穩定的生活開始急轉直下。

其中從朵朵在夜裡看見躲藏在天花板上的靈

⑷ 台灣電影特點

以文藝片為主,風格比較溫馨 導演:侯孝賢 楊德昌 陳果....

⑸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皇天後土

台灣電影大部分應該是比較客觀冷靜的評價就可以了。

⑹ 台灣怎樣評價戰狼電影

台灣大多都是諷刺的態度。台灣媒體稱《戰狼2》讓大家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台灣媒體的主持人談這些都是激情澎湃的。可是《戰狼2》彰顯出的祖國強大,絕大多數台灣觀眾估計只能通過盜版感受了,因為某些因素,《戰狼2》無法在台灣上映。《戰狼2》無法在台灣上映表面上看是受台灣對內地電影的配額限制影響,一年幾乎只上映10部內地影片,《戰狼2》根本沒機會插上隊,當年《戰狼1》也是沒能在台灣上映。

⑺ 台灣的一部電影不斯皮爾伯格評價為世界最恐怖的電影

雙瞳?

⑻ 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相關評價

金馬獎頒獎典禮前晚曲終人散,但賽果爆冷,《十月圍城》的王學圻意外敗給《艋舺》的阮經天,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唐山大地震》的徐帆大熱倒灶輸給《玩酷青春》的呂麗萍,無緣封後。不少中港電影人批評大會偏幫台灣片,連今屆金馬獎評審寧浩導演也透露開會時火葯味很濃,香港導演張同祖也覺得賽果偏幫台灣電影。
金馬獎可信度依然比金像獎高。中國媒體黑社會式的吹捧馮小剛徐帆不惜報道假新聞,令人生疑。
金馬獎近年屢被指為小圈子游戲,據悉其評選准則也欠權威性,初選僅由5位台灣評審檢閱所有報名影片,進入復選才增至11名台灣評審選出入圍名單,決選再加入2至4名海外評審選出得獎名單,控制權全在台評委手裡。今年大會明顯要熱捧台灣本土電影,所以賽果才會爆冷連連。
曾執導《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也是今屆金馬獎評審之一,他說:「金馬獎是票選制,我們只能投出自己的選擇,其實評審的討論火葯味很濃,比如攝影獎,那怕你不是這塊的權威,一樣有投票權。」寧浩對徐帆失影後獎也很無奈。
11月20日晚第47屆台灣金馬獎頒發,小成本電影繼續受到鼓勵,但影帝阮經天和影後呂麗萍均稱得上冷門。對於影後熱門徐帆的「失利」,馮小剛在微博上稱影片票房好遭人恨,「她是路線斗爭的犧牲品。」對此本屆金馬獎終審評委黃建業回應稱:「評委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選擇。」此外,對於影帝為何頒發給阮經天,是否有意保護台灣本土片等質疑也一一做出回應。
疑問1
徐帆為何輸掉影後?
因表演猛烈不夠討喜
金馬獎揭曉前,徐帆因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出色表演被認為是影後熱門人選,而最後的「失利」讓馮小剛略感不服,頒獎次日晚他在微博上寫道:「『唐』大賣就已鑄成今天的結果,賣了6.6億還把獎給你?恨你還來不及呢。這是生態平衡……她是路線斗爭犧牲品。」徐帆則通過丈夫的微博稱不在乎得失。
對於馮小剛的言論,黃建業稱:「我個人很喜歡徐帆的表演,但評委都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他們的選擇。而且每個演員表演都有正反面意見,徐帆的表演有比較猛烈的部分,可能有些評委不喜歡。」黃建業透露,前兩輪湯唯和徐帆陸續淘汰,就剩下張艾嘉和呂麗萍,「呂麗萍飾演的單親媽媽撐起《玩酷青春》全片,她在遭逢生活上的困難及教養孩子的無奈中,有很強的演繹。由於同是演繹朴實的單親媽媽,出局的徐帆的票數就落到了呂麗萍身上,最終後者以一票之差勝出。」
疑問2
阮經天如何贏老戲骨?
因有所突破以示鼓勵
王學圻在《十月圍城》中的表現一直被看好,但繼年初在香港金像獎上輸給《歲月神偷》的任達華,此番又輸給《艋舺》中的阮經天。黃建業稱阮經天此番摘掉偶像的標簽,得到多數評委看好。來自香港的評委舒琪也認為結果合理,他透露,「我個人投給了阮經天,以他的資歷有這樣的表現很不錯。但王學圻則用一個傳統的手法演繹,反而沒有阮經天突出。」對於王學圻的落敗,黃建業表示:「王學圻在《十月圍城》的戲份被割裂得很嚴重,導致整體戲份偏少。」此外他認為倪大紅在《透析》中的表現也很突出,只是電影氣氛太壓抑,讓其演繹較難表現出來。
疑問3:
台灣本土片受到保護?
絕非評委團主流依據
黃建業告訴記者,在投票過程中,地域是比較少被考慮到的,或許一兩位評委身上會有,但絕對不是主流。對於台灣影片得到保護,拿了最佳影片獎的張作驥導演認為:「保護不來的,要吃漢堡的還是會吃漢堡,有的人卻偏愛小籠包。我只希望《當愛來的時候》票房再好一點。」
【金馬影帝鮮有本土演員】
自1999年柯俊雄憑《一代梟雄:曹操》獲得金馬影帝以來,阮經天是11年來首個獲得影帝的台灣演員。影後方面,除2004年楊貴媚和2005年的舒淇,11年來金馬獎影後全部是大陸、香港演員。 金馬獎對於華語電影工作者來說,是一年的總結,在每年的11月份頒發,之後的12月份沒有重要的獎項開頒,在這個時間點上,金馬獎也算是辭舊迎新了。金馬獎的時間缺陷在於,它會錯過12月份的許多華語大片,因為賀歲檔才是大製作影片的匯集地,所以《十月圍城》這樣在2009年12月份上畫的電影,就只能等到2010年年底才能亮相金馬,有個時間差的遺憾,金馬就不能像香港電影金像獎那樣將賀歲檔的大片一網打盡,或許金馬獎可以考慮像美國奧斯卡那樣,改在每年的2月份舉辦,這樣子或許會使的金馬獎更有看頭,而不是讓去年年底的一些影片來金馬獎爭奪獎項了。
1、 越來越小眾化的金馬獎
台灣電影目前在華語電影圈之內仍然是很尷尬的局面,每年並沒有多少部台灣電影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今年最火的台灣電影就是《艋舺》,阮經天憑借這部影片奪得金馬獎影帝桂冠,為台灣電影新人增添了幾分力量。本屆金馬獎台灣電影大獲全勝,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導演等多個獎項上都是獨占鰲頭,侯孝賢作為金馬獎主席,強推台灣電影也無可厚非,但這樣台灣電影是否真的強到這種地步了嗎?
本屆金馬獎不管是入圍的台灣電影,還是獲獎的台灣電影,都是相對小眾的影片,和去年《不能沒有你》橫掃金馬獎情況一樣,文藝片今年依然是金馬獎的心頭所好,可是這些影片真的擁有廣泛的觀眾群嗎?不要說在內地或者香港,即使在台灣,《當愛來的時候》、《第四張畫》、《父後七日》都不是備受矚目的影片,金馬獎的文藝氣息越來越重,扶持文藝電影是對的,但似乎不要一條道上走到黑,台灣電影連年低谷,不也是因為台灣商業電影的極度匱乏嗎?現在金馬獎難道要和台灣電影一樣走向同樣的低谷嗎?
2、 難以捉摸的金馬獎
曾國祥和尹志文執導的《戀人絮語》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角逐,這個獎項的頒獎嘉賓是他的爸爸曾志偉和姐姐曾寶儀,在之前外界看來,曾國祥此次獲獎的幾率很大,大家都想看到一個全家在頒獎台上團圓的景象,但是,這幅美景最終沒有出現。獎項的角逐對於入圍來說,是四分之一的機會,所以提名人都有機會得獎,曾國祥沒能獲獎,或許也是彰顯了金馬獎的公正吧。
但阮經天戰勝王學圻,《當愛來的時候》戰勝《十月圍城》,多少還是讓人感到意外,最佳導演的角逐上,鍾孟宏的脫穎而出也是堪稱黑馬,種種結果都讓人看到了台灣電影的絕對優勢,這樣看來,金馬獎似乎又不是那麼公正和令人信服。金馬獎既然是把兩岸三地的優秀電影和電影人都匯聚一堂,那麼為什麼會造成台灣電影大獲全勝這樣的局面呢?況且是在有《十月圍城》這樣出色作品參與的情況下,金馬獎不應該成為一個地域色彩越來越濃烈的獎項。
3、 能否激勵台灣電影的金馬獎
金馬獎今晚讓台灣電影揚眉吐氣,張作驥在2002年憑借《美麗時光》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後,今年又憑借《當愛來的時候》又一度捧得金馬獎,兩度將金馬獎最佳影片收入囊中,這樣的成就連金馬獎現任主席侯孝賢都未能達到,侯孝賢目前為止還未能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大獎,這在台灣影壇也算是怪事一件。現在侯孝賢擔任金馬獎主席,對文藝類電影也展現出了偏愛。但文藝片始終不是市場的主流,金馬獎評委不跟隨大眾的腳步,一心一意支持文藝電影,精神可嘉,但對於市場而言,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從目前台灣電影的生存現狀來看,或許就像鈕承澤的電影片名和內容一樣——《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台灣電影人就是在夾縫求生,立足於台灣的金馬獎是面向整個華語電影圈的,台灣電影本身不給力,也導致了金馬獎的營養不良。本屆金馬獎的獲獎影片即使在藝術質量上過關,但影響力較小也導致了金馬獎自身的影響力削弱,這勢必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從長遠來看,台灣電影和金馬獎都需要能夠造成良好市場反響的藝術佳作來增添活力,魏德聖明年正在製作的大片《賽德克·巴萊》,或許能給台灣電影帶來一些全新的改變。
金馬獎自1996年開始改革為面向全球華語片(包括內地、美、加、新加坡等地,而改革後的首屆便是由內地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等)的電影獎,並為了保障本土電影及電影從業者而次年增設評審團大獎(獎勵台灣電影)及評審團特別獎(獎勵台灣電影人員)。不過,在金馬獎的四十七屆歷史里,絕大部分時候還是由台灣本土電影獲得金馬獎的主要獎項,無論是台灣電影沒落的九十年代末還是隨著「超過世代」崛起的今天。
而本屆金馬獎,整體上又是一次對「超過世代」的肯定:獲得台灣傑出電影的《第四張畫》,其導演鍾孟宏的導演處女作《停車》便是超過世代的代表作,憑《艋舺》獲得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李烈,在當年也曾監制影片《囧男孩》成為當年超過世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另外則是《海角七號》、《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九降風》等),而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的《父後七日》的導演王育麟與劉梓潔,也可以歸入到超過世代……
另外,本土化還包含了另一層意思,即這些獲獎的台灣電影往往帶有著比較濃厚的本土生活氣息與色彩,如《艋舺》,表現出八九十年代台灣艋舺地區的血與淚及復雜的情緒,而《父後七日》充滿著濃厚的鄉土人情風俗,《第四幅畫》則通過兒童的眼光構成一幅現代社會的浮世繪。
平衡化:
既然金馬獎是一個面向全球華語電影的獎項,評審團還是在本土化的基礎上盡量的尋求平衡,包括台灣本土以外地區的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去年只有三部香港電影入圍五個獎項遭遇了不少人的詬病,今年則有《十月圍城》、《月滿軒尼詩》、《葉問2》等九部影片入圍,並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等獎項,但比較特別的是,《狄仁傑》、《十月圍城》、《葉問2》各自獲得一個獎項,帶有些分豬肉的味道。如果再加上菲律賓影片《台北星期天》,內地電影《透析》、《玩酷青春》等都僅是獲得一個獎項時,這種分豬肉的意味更加明顯。
相比於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比較注重於商業性與電影工業的影響,內地金雞百花電影獎的注重於主旋律影片,金馬獎則側重於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即使是在這商業化流行的時期,金馬獎還是堅持著努力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系。如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的《葉問2》、最佳造型設計的《十月圍城》都是商業性比較濃的影片,但在其它的技術性獎項里,同樣有《艋舺》的最佳音效、《當愛來的時候》的最佳攝影等平衡;而呂麗萍憑借《玩酷青春》獲得最佳女主角,也有平衡的意味。
縱觀本屆金馬獎的獲獎結果,過度保護本土電影及分豬肉這兩點,可能會成為影迷群體的詬病之處,倒是如今的金馬獎相比金像獎、金雞百花獎等,更加的敢於、勇於不斷的改革改進,被台灣影評人黃仁贊為是「雖然每年風波不少,卻是當今全球唯一力求改進的華人影展」。
何況,實行輪替制的金馬獎主席及不斷變動的評審團成員(每年都在20名左右),也使得金馬獎既帶有專業性(評獎過程有所類似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等,評審團成員集體討論再表決出各項獎項),又有變化(如前幾年時金馬獎更側重於商業性作品與香港電影,這兩年再度側重本土化製作)。

⑼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海吉拉

台灣電影海吉拉的評價:

題材新穎,年輕演員演技出色,一部很棒的愛情台灣電影。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1、海吉拉在烏爾都語中意為「性無能者」,是印度的一個特殊群體,印度人認為沒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都應該成為海吉拉,除了極少數的兩性人和從未有過月經來潮的女性之外,絕大多數海吉拉人由生理條件正常的男性受閹而成。



4、台灣在一定程度上,思想的開放程度是比大陸走在更前沿的,比如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里的片段,在台灣同性戀已合法化。


(9)世界電影台灣評論擴展閱讀:


台灣電影海吉拉的劇情介紹:


1、兩個性格迥異的女性卻意外成了最好的姐妹——何希真、劉宛婷,他們同時喜歡上文棠生。


2、但其實文棠生早就注意到劉宛婷,在好友希真的讓步下,婉婷跟棠生進入交往,三人也形成親密的三角關系,直到一場意外讓宛婷發現原來她具有雙重性徵。


3、而此刻她必須選擇作為其中一個性別活下去。

⑽ 台灣恐怖影片《咒》的口碑為何不高這部劇有哪些槽點

台灣最新恐怖片《咒》在平台播出之後,也是受到了很多喜歡看恐怖片的網友關注。但是這部恐怖片在播出之後,大家對此的評論並不是特別的好,首先第一個令人吐槽的地方就在於有很多晦氣的片段。小編本人對於晦氣的理解可能跟大家有一些不同,在小編看了這部恐怖片之後,覺得是很正常的一部恐怖片,而且在這部恐怖片播出之後的評分是7.5分,從中也可以看出,這部恐怖片受大家喜歡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整部電影的劇情也非常的有意思啊,跟之前的大多數恐怖片都是有一些不同。其實恐怖片的分數能夠這么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部恐怖片的宣傳圖也非常的可怕,小編在找圖片的時候也確實是被這部恐怖片當中,很多高能片段的截圖給嚇到了,大家如果比較喜歡刺激的恐怖片,不妨去看一看。

閱讀全文

與世界電影台灣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星球崛起電影3中文版下載 瀏覽:613
一部西班牙電影華什麼 瀏覽:951
2019年國產十大電影排行榜 瀏覽:810
老師愛情韓國電影在線 瀏覽:764
有關性方面的大尺度床戲電影 瀏覽:876
6080yy新視覺電影 瀏覽:894
望江電影院 瀏覽:881
什麼九號電影 瀏覽:338
語音講故事漁夫大電影 瀏覽:604
鬼姐姐電影泰國劇情介紹 瀏覽:917
優質美劇愛情電影推薦 瀏覽:85
關於泰國島旅遊的電影 瀏覽:842
愛情電影單 瀏覽:332
電影院的k歌 瀏覽:198
兒童版鬼媽媽大電影 瀏覽:399
電影英語動漫搞笑 瀏覽:509
如何將純英文電影加上漢語字幕 瀏覽:711
約翰塞納成龍合作電影 瀏覽:558
大樂師電影粵語中字 瀏覽:322
鈴木一徹電影名字有哪些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