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一些描寫台灣60、70年代的電影或電視劇,誰能提供些,謝謝
<滾滾紅塵>
<少女小漁>-----推薦!
我看的挺好的兩部,希望你喜歡
更老一點我知道的是
:<搭錯車>
就是以前演了無數遍的啞巴的故事.
Ⅱ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台灣老電影:
《搭錯車》1983年
《望海的母親》1986年
《魯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1984年
Ⅲ 老版聊齋電影有哪些
慢慢看吧,不過這也絕不是全部,肯定還有更多——
1.《孝婦羹》(《珊瑚》)1923年中國大陸
(中國第一部「聊齋」題材故事片)
導演:任彭年
主演:汪福慶等
2.《胭脂》(原著同名)1926年中國大陸
導演:黎民偉、黎北海
主演:黎民偉、林楚楚、梁少坡、黎北海
3.《田七郎》(原著同名)1927年中國大陸
導演:張石川
主演:蕭英、張慧沖、王毓清、李麗娜、王夢石
4.《人鬼戀》(又名《冷月香魂》;據《連瑣》改編)1954年香港
導演: 陶秦
主演: 尤敏、吳景平、趙雷、楊志卿
5.《倩女幽魂》(《聶小倩》)1960年港台合拍
導演:李翰祥
主演:樂蒂 趙雷 楊志卿 唐若箐
6.《湖山盟》(《連瑣》)1962年香港
導演:李晨風
主演:張活游 白茵 張純 關良 李鵬飛
7.《三生》(原著同名)1964年香港
導演: 陶秦
主演:陳雲華 尤敏 裘萍 吳家驤 楊志卿 趙雷
8.《畫皮》(原著同名)1965年香港
導演:鮑方
主演:朱虹、高遠、陳娟娟
9.《辛十四娘》(原著同名)1966年香港
導演:李翰祥
主演:汪玲、楊群
10.《連瑣》(原著同名)1967年香港
導演:嚴俊
主演:李麗華、李菁、王俠、井淼
11.《小翠》(原著同名)1969年台灣
導演:廖祥雄
主演:翁倩玉、武家麟
12.《鬼屋麗人》(《書痴》)1970年香港
導演:周旭江
主演:張美瑤、楊麗花、雷鳴、崔福生
13.《喜怒哀樂》1970年台灣
分四個單元,其中《樂》取材於《聊齋志異.王六郎》
導演:白景瑞、胡金銓、李行、李翰祥
主演:甄珍、岳陽、張美瑤、李麗華、楊群、劉明、胡錦、江青
14.《俠女》(原著同名)1971年台灣
導演:胡金銓
主演:徐楓、石雋、白鷹
15.《鬼叫春》(《畫皮》) 1979年香港
導演:李翰祥
主演:胡錦、岳華、焦姣、余莎莉、林洋洋
16.《鬼戀》(?)1981年香港
導演:?
主演:?
拍攝:香港鳳凰影業公司
17.《胭脂》(原著同名)1981年大陸
導演:吳佩蓉、金沙
主演:朱碧雲、夏江南、張志明、龔秋霞、張柏俊、薛淑傑
18.《聶小倩》(原著同名)1981年大陸
導演:傅強
主演:耿曉璐、張柏俊、趙小左
19.《聶小倩》(話劇;原著同名)
導演:?
主演:陳曉旭
20.《精變》(《小翠》)1982年大陸
導演:雷鳴
主演:魏慧麗、徐少華、馬戈 、王雅南 、張少軍
21.《鬼妹》(《小謝秋容》)1985年大陸
導演:孫元勛
主演:郝劫、王苓華、張瑾、馬慧英、譚托
22.《狐緣》(《辛十四娘》)1986年大陸
導演:孫元勛
主演:孔愛萍、盧偉強、趙敏傑、左玲、朱永濤
23.《碧水雙魂》(《晚霞》)1986年大陸
導演:岑范
主演:張小清、何晴、高玉倩、張綺軍、陳希、孟謙、陳紅冰
24.《倩女幽魂》(《聶小倩》)1987年香港
導演:程曉東
主演: 張國榮、王祖賢、午馬
25.《古剎鬼影》(?)1988年大陸
導演:?
主演:安徽省黃梅劇團
拍攝:安徽電影製片廠
26.《金鴛鴦》(《韋公子》)1988年大陸
導演:張易亨 任人
主演:蓋麗麗 、楊元元 、李連元、 花小青、 桂萍
27.《畫中仙》(《聶小倩》)1988年香港
導演:午馬
主演:元彪、元華、王祖賢、林威、吳啟華
28.《狐仙》(《張鴻漸》)80年代大陸(具體年份不詳)
導演:?
主演:?
29.《風流丈夫俏女人》(《江城》)80年代大陸(具體年份不詳)
導演:王馳濤
主演:韓松、曲雁、楊超英、孫志敏、侯傑
30.《倩女幽魂II人間道》(《聶小倩》)1990年香港
導演:程曉東、徐克
主演: 張國榮、王祖賢、李嘉欣
31.《倩女幽魂III道道道》(《聶小倩》)1991年香港
導演:程曉東、徐克
主演:王祖賢、梁朝偉、張學友、劉兆銘
32.《靈狐》(《長亭》)1991年香港
導演:午馬
主演:王祖賢、午馬、姚煒
33.《古墓荒齋》1991年大陸
(以《連瑣》為基幹,融匯《連瑣》、《嬌娜》、《畫皮》、《聶小倩》四個故事)
導演:謝鐵驪
主演:邢岷山、傅藝偉、周迅、胡天鴿、陳莎莎、朱娜
34.《幽魂奇戀》(《梅女》)1992年大陸
導演:邱麗利
主演:黃國強、董曉燕、徐小健、王志剛、關順田
35.《痴男狂女兩世情》(《魯公女》)1993年大陸
導演:霍庄
主演:黃國強、趙雪芹、王朔、夏宗學、閻懷禮
36.《畫皮之陰陽法王》(《畫皮》)1993年香港
導演:胡金銓
主演:鄭少秋、王祖賢、洪金寶、林正英
37.《鬼狐》(《長亭》)1993年香港
導演:呂小龍
主演:胡慧中、呂小龍、潘光宇
38.《古廟倩魂》(《聶小倩》)1994年大陸
導演:孫滿義
主演:惠娟艷、趙軍文、趙丹紅
39.《青鳳》(原著同名)1995年大陸
導演:?
主演:王洛勇
拍攝:上海電影製片廠電視部
40.《胭脂》(越劇;原著同名)1996年大陸
導演:胡汝慧、楊小青
主演:顏恝、江瑤、邵雁、茅威濤
41.《席方平》(原著同名)1999年大陸
導演:謝鐵驪
主演:沙溢、席與立、馬伊俐、李法曾
42.《陰陽判官》(《陸判》)2003年香港
導演:余立平
主演:午馬、苑瓊丹、張馨、張晶、丹江、林澤銘、李惠
43.《鬼妹》(《小謝秋容》)2005年香港
導演:徐小健
主演:尹天照、午馬、麥家琪、伊春德
44.《連瑣》(原著同名)2006年大陸
導演: 范冬雨
主演: 黃娟、田征、吳樾、王茂蕾
45.《俠女》(原著同名)2006年大陸
導演:游飛
主演:高榕、王曉堂、徐楓
46.《白秋練》(原著同名)2006年大陸
導演: 陳權
主演: 吳晴、李進榮
47.《畫皮》(原著同名)2008年大陸
導演:陳嘉上
主演:周迅、趙薇、陳坤、甄子丹、孫儷、戚玉武
48.《倩女幽魂》2010年大陸
導演:葉偉信
演員表:劉亦菲、余少群、古天樂、惠英紅、樊少皇、王丯丹怡栗
49.《畫壁》2011年大陸
導演:陳嘉上
主演:鄧超、孫儷、閆妮、鄭爽、柳岩、謝楠
Ⅳ 七十年代有哪些電影片
說起看電影,在七十年代那可是相當興奮的事兒。國產電影翻過來調過去演就那麼幾部。國產的象什麼《地道戰》、《地雷戰》、《奇襲》、《打擊侵略者》、《向陽院的故事》、《小螺號》、《閃閃的紅星》、《紅雨》、《阿夏河的秘密》、《烽火少年》,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東海小哨兵》,說到《火紅的年代》、《艷陽天》、《戰洪圖》、《春苗》、《金光大道》、《第二個春天》、《青松嶺》什麼的,是後來的事兒了。還有就是《紅燈記》等樣板戲電影,再有就是記錄片《毛竹》和《台風》也風行一時。但你說少吧,現在想起來還真是記憶猶新。
Ⅳ 台灣70~80年代電影
我來幫你解決問題,無聊電影
Ⅵ 一代女皇武則天扮演者
一代女皇武則天扮演者:潘迎紫。
武媚娘:簡介 武則天,一代女皇武媚娘。
《一代女皇武則天》劇情簡介:
唐朝貞觀九年利州都督武士鑊得了一名千金取名武媚。14歲時的武媚娘(潘迎紫飾)被召入宮中服侍太宗(梁修身飾)更衣,與淡泊名利的九皇子晉王李治(樊日行飾)日久生情。太子被廢後,媚娘揭發四皇子李泰(丁華寵飾)罪行使得李治當上太子順利繼承帝位,可是媚娘卻不得不奉太宗遺詔,削發為尼進入感業寺修行,幸得智空和尚相助得以回宮。回宮後的媚娘與王皇後(陳佩伶飾)和蕭淑妃(龔蓮華 飾)勾心鬥角,使出渾身解數的媚娘終於被立為皇後。武後為竭盡心力輔佐朝政,招來舊相識程南英(許家榮飾)與明學文(崔浩然飾)為智囊,又請來胞姐賀蘭夫人撫養孩子。李治身體日漸衰竭,與皇帝同時聽政的武後漸漸忽略了丈夫和兒子,變得專橫獨斷。在經歷了兒子李賢謀反、廢帝重立、徐敬業揭竿起義之後,武後終於自立為皇帝,同時也開始了眾叛親離的後半生。
潘迎紫,1949年6月5日出生於江蘇蘇州,華語影視女演員。
1953年隨父母遷居香港,二十世紀60年代初以香港邵氏電影公司童星出道,曾應邀到泰國國王御前表演歌舞。二十世紀70年代潘迎紫參演了《獨臂刀》、《狼吻》等多部影視作品而在影壇嶄露頭角。1984年前往台灣發展的潘迎紫憑借武俠電視劇《神鵰俠侶》而廣受關注。1985年,潘迎紫主演的《一代女皇》在台灣播出收視率一度超過60%。此後,她又三次獲得台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92年,主演古裝偶像劇《一代皇後大玉兒》。2011年息影多年的潘迎紫復出,主演古裝偶像劇《傾城絕戀》,在劇中飾演孝庄太皇太後。
早年經歷:潘迎紫祖籍蘇州,1949年出生於蘇州[1] ,1953年隨父母遷居香港。其家族自清朝初年起世居蘇州,與狀元宰相潘世恩、收藏家潘祖蔭等都是同宗,潘迎紫高祖父潘霨、曾祖父潘志恂曾任巡撫、知府等職,其親潘家望解放後遷居香港。潘迎紫是家中三兄妹的老二,哥哥潘迎曙、妹妹潘迎芬。
演藝經歷:
青澀出道
1963年,潘迎紫考入邵氏南國實驗劇團二期培訓班,畢業後成為邵氏公司演員出道,因能歌善舞曾應邀到泰國國王御前表演歌舞,並出演很多邵氏電影公司的歌舞片電影。同年參演了李翰祥執導、樂蒂和凌波主演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參演了方盈、凌波主演的電影《七仙女》飾演七仙女中的三姐。
1965年參演陶秦執導的喜劇電影《心花朵朵開》;出演高立執導的電影《魚美人》,反串飾演牛郎。
1966年參演羅臻導演歌舞片電影《歡樂青春》;參演胡金銓執導,鄭佩佩、岳華主演的武俠電影《大醉俠》、鄭佩佩主演的《鐵扇公主》、張徹執導的《邊城三俠》等多部電影。潘迎紫與胡燕妮、何莉莉、林嘉、金霏、趙心妍、沈依、丁茜、祝菁、吳景麗、朱芳、林玉被邵氏公司稱為「新十二金釵」。
嶄露頭角
1967年,潘迎紫相繼參演了《觀世音》、《龍虎溝》等電影作品;並因在張徹執導武俠片《獨臂刀》中飾演刁蠻小姐齊佩一角而在影壇嶄露頭角。
1968年,與井莉、揚帆合作主演陶秦執導的電影《雲泥》,飾演邱彬彬。
1969年,出演吳家驤執導的電影《桃李春風》飾演姚鳳玲;客串出演羅臻執導的電影《欲焰狂流》。
1970年,主演申江執導的武俠電影《江湖三女俠》,飾演曉蓮。
1971年,主演武俠大師蕭逸的小說改編,畢虎執導的武俠電影《黑白傘》;主演白景瑞執導的台灣現代電影《老爺酒店》飾演入住酒店卻遇到鬧鬼事件的新娘;主演根據古龍《絕代雙驕》改編的電影《玉面俠》,飾演謝心嬋(鐵心蘭);與甄珍、王引、謝賢等合作主演了李翰祥執導的台灣電影《緹縈》,飾演緹縈的三姐,此片獲得第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男主角五項大獎。
漸入佳境
1972年,主演董今狐執導的現代愛情電影《難忘初戀情人》飾演一邊打工一邊供養妹妹的女主角孟娜;主演陳小玲執導的現代愛情電影《幾時再回頭》飾演美麗可愛的女護士林心蒂。
1973年,與陳浩、丁佩合作,主演電影《一代歌後》飾演女主角周璇。
1975年,與鄧光榮、沈殿霞等主演電影《狼吻》,飾演女主角張瑩瑩。該片獲得亞洲影展最佳攝影獎。
1978年,客串出演電影《俠骨柔情赤子心》。
1979年,主演陳鴻烈、陳浩執導的動作電影《辣手小子》,並任監制;同年首次出演電視劇,主演古龍武俠劇《名劍風流》,與男主角夏雨成為TVB武俠電視劇的「銀幕情侶」。
1980年,主演根據古龍《天涯明月刀》改編的電影《月夜斬》,飾演卓玉真。
闖盪台灣
1981年,主演王韋嵐執導的動作電影《少林寺傳奇》,飾演女主角應彩鳳;同年開始出演台灣電視劇,主演了台視電視《綜合劇場:十一個女人》中《自己的天空》單元的女主角。
1982年,主演余漢祥執導的動作電影《新火燒紅蓮寺》,飾演女主角,武功高強的江湖女俠逍遙女。
1984年,潘迎紫與孟飛主演改編自金庸小說的武俠電視劇《神鵰俠侶》,飾演女主角小龍女。此劇播出後在台灣收視成績與評價皆優,潘迎紫與孟飛被的屏幕情侶搭檔深入人心,而潘迎紫憑藉此劇在台灣觀眾中贏得關注和好評。
1985年,主演吳宇森執導的喜劇電影《兩只老虎》,飾演家庭教師廖瑪莉。同年,潘迎紫主演電視劇《一代女皇》播出,她在劇中飾演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兩個角色。由於該劇受到台灣觀眾贊賞收視率達到60%以上,隨後中視公司趁熱打鐵推出了《一代公主》,潘迎紫飾女主角太平公主。
1986年,與寇世勛合作主演了李岳峰執導的電視劇《家和萬事興》,劇中潘迎紫嘗試新戲路扮演敢愛敢恨的村姑陳雪,潘迎紫和寇世勛均憑此劇雙雙獲金鍾獎最佳男女主角提名;同年,主演了反映周璇生平的《一代歌後》,飾演周璇。
1987年,主演武俠電視劇《靈山神箭》,飾演白羽霜一角,重奪收視冠軍。1988年,主演家庭喜劇《媽媽吉利小叮當》,飾演撿到一隻靈犬」的單親媽媽華娃娃;同年,與寇世勛合作主演古裝電視劇《貂蟬》,飾演貂蟬。
1990年,與苗僑偉、顧冠忠合作主演的古裝神話劇《浴火鳳凰》,飾演鳳凰神女之女梅吟霜。播出後,連續一星期收視率奪魁。
1991年,主演的現代家庭喜劇《婆媳過招70回》播出,潘迎紫飾演的兒媳與白冰冰飾演的婆婆各種鬥法。
1992年,主演古裝電視劇《一代皇後大玉兒》,飾演敢愛敢恨,才智兼備的女主角大玉兒。成為成為當年觀眾喜愛的十大電視劇之一。
1993年,與焦恩俊、貝心瑜合作主演《超級女巡按》飾演一名穿越到明朝女警,被迫冒名頂替被暗殺女巡按方美君。
1998年,受邀主演八點檔電視劇《游龍驚鳳》,飾演紅拂女。
2001年,潘迎紫在主演了李岳峰導演的《寶斗里長》後淡出影視圈。從事保養品研究和金融投資。
2011年,潘迎紫與李晟、何晟銘等人共同主演電視劇《傾城絕戀》,在劇中飾演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
2017年,潘迎紫參演古裝電視劇《贏天下》,在劇中飾演雍容華貴的華陽太後一角。
個人生活
潘迎紫與陳鴻烈交往多年後於1974年結婚,婚後潘迎紫以家庭為重心淡出影視圈。但這段婚姻只維護了三年,兩人在1979年8月簽字離婚。兩人離婚一年後,陳鴻烈曾主動提出復婚,但潘迎紫不同意復婚。離婚後,潘迎紫一直獨身,也因受此次失敗婚姻的打擊而離開香港,前往台灣發展。前夫於2009年11月24日心臟病發猝逝,享年66歲。
潘迎紫雖然於1960年代就已經出道,但對自己的實際年齡一直諱莫如深,且於屏幕上經常有跨年齡的演出,外人均猜不透她的年齡。尤其是在《一代女皇》、《一代皇後大玉兒》中,由女主角小時候直演到老的表現,受到佳評。也因為她能以數十歲的年齡演出青春少女,而有「娃娃」的封號。
潘迎紫接受電視節目專訪時,曾透露自己保養秘訣是長期運動與食用蔬果,並稱要保持開朗的心態,雖然人生常有起落,只要保持赤子之心,就會年輕。
Ⅶ 誰知道一部台灣電影叫什麼,大概70年代的背景,講2個男學生綁架一個女明星,後來警察吧學生打死了
我也想知道,可是忘了男演員叫什麼名了,找了整整兩天沒找到。後來忘了在哪部動作片見到他跑龍套。
----以下引自「蜀釣寒江」在MTIME的日誌
影片背景大概是台灣70,80年代,主角是兩個個性不同的好朋友。一個學習刻苦就是A,一個叛逆不羈就是B吧。A很刻苦,但是那時台灣教育很刻板,老師課下還要辦輔導班,A的家庭條件不好,就沒上輔導班,經過自己的努力在考試中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老師在課堂上拿他當反面教材,貶中蘊褒的把那些上補習班的學生批了一通,A很不服氣,和老師吵了起來,繼而憤然離開。
當A對自己的生活很不滿時,B卻春風得意,B早早離開了學校,開始混跡社會,所以也小有成就。一次,A在家和父親大吵一架後去B的公寓找他,只見B驚恐的躲在角落裡,手裡緊緊的攥著一把手槍!原來B去做了黑社會,因為案發所以緊張的躲在公寓,A好心勸B去自首,但是A死活不肯,就在二人爭執之時一個郵差恰好經過,驚魂未定的B遂開槍打死了郵差,被逼無奈的A只好和B開始了不歸路。
B為了逃離台灣,就策劃把當紅女影星綁架以求贖金,但萬萬沒想到,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女星根本不關心自己的安全,在她看來這只不過是兩個孩子的惡作劇。事情一天比一天遭,遲遲拿不到贖金的B心生歹意,A卻只想朋友不要一錯再錯,在二人爭執過程中,手槍不幸走火打死了B。A懊惱至極,遂帶著女星繼續逃跑,就在這朝夕相處間A漸漸走近了女星的生活,他們開始像情侶一樣亡命,可是好景不長警察發現了A的行蹤,在與警察對峙中A變得越發瘋狂,女星苦苦相勸,就在A決定放棄面對現實時,A卻被警察無情的射殺了。
Ⅷ 跪求70年代台灣武俠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70年代台灣武俠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保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Ⅸ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Ⅹ 反映台灣60 70年代的電影有哪些
台灣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