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在陌生的城市台灣電影

在陌生的城市台灣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17 04:54:19

『壹』 台灣喜劇電影 爆笑老片,兩個年輕男女闖城市。

1986年台灣電影《頑皮家族》
劇情簡介
胡狗蛋和藍阿妹是鄉下的鄰居。狗蛋的父親及阿妹的母親同是功夫世家,但兩家水火不容,終日爭吵不斷。狗蛋和阿妹不約而同被父母年所迫到城裡去各自尋找失
散多年的父母,進城後兩人的錢包被偷走,又遇上飛車黨,混亂中兩人被帶上警署,原來狗蛋的母親已嫁與阿妹的父親藍老,兩人同往警署保釋兒女。藍老開了一間體育用品店,生意興隆,,但三年前,受到來自日本 的一間「一番」公司挑戰,生意大受影響。狗蛋與阿妹決定幫助父母,接受一番董事長的挑戰,結果兩人歷經辛苦險勝了「一番公司」又另出詭計……在線觀看
頑皮家族以上內容來自於

『貳』 台灣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嘛

搭錯車
歡顏
魯冰花
媽媽再愛我一次
家在台北
悲情城市(台灣電影首次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重量級作品)

『叄』 有哪些小清新電影推薦一下

《台北星期天》馬諾奧與迪愛斯是在台北工作的的菲律賓外勞。年輕單身的馬諾奧, 一直想追求美麗的菲佣瑟西麗,而在同一工廠上班的好友迪愛斯,個性較沉穩內斂,不時思念著遠在家鄉的妻小,卻又和同在台灣工作的安娜有著難以釐清的情感。這個星期天,兩人和往常一樣從郊區工廠宿舍搭車到台北的教堂聚會,離開前,警衛還特別提醒他們星期天別玩過頭,以免過了門禁時間,將失去繼續在台灣工作的機會。沒想到這會兒在路邊,他們發現了一張被遺棄的紅色皮製沙發,光想像舒適地躺靠在上面,就讓兩人興奮得不得了,根本忘了還有門禁、追不到的女朋友、看不到的遠方親人等等煩惱,對著沙發,他們開始覺得這個星期天有了新的希望。就這樣,馬諾奧與迪愛斯,帶著被他們賦予夢想的沙發椅,一起穿過大街小巷,展開這段難忘的異鄉城市之旅 。

『肆』 在陌生的城市的介紹

《在陌生的城市》是中國台灣在1996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影片由尹祺等人導演,由趙文瑄、楊貴媚等人領銜主演。

『伍』 悲傷的歌有哪些求推薦。

值得推薦的悲傷歌曲有:《遙遠的她》、《白色戀人》、《秋天不回來》、《分手在那個秋天》、《悲傷的雙曲線》等。

1、遙遠的她

《遙遠的她》是由谷村新司譜曲,潘源良填詞,盧東尼編曲,張學友演唱的歌曲。原歌詞表達的是作者獨自徘徊在一個不知名的火車站的站台,看著紛飛的大雪,由鐵路左右邊引發的思考,與愛情無關,而粵語版則由香港填詞人潘源良填詞後,演繹出了別樣的味道,賦予了歌曲一個傷感的愛情故事,也給予了歌曲新的靈魂。

4、分手在那個秋天

《分手在那個秋天》是浩瀚發行的國語專輯,共收錄曲目15首。在2005年,一首《分手在那個秋天》凄美了所有為情所困的深情男女,那些陷入太深的戀人,等不到走出圍城,歌聲中早已淚眼迷離。

浩瀚的大部分作品以傷感為主題,旋律極盡優美,聲音催人淚下,所表現出的一些愛情觀念跟時代切合,反映了絕大多數人的心聲。浩瀚的歌聲唱出了感情最隱秘、最真摯、最動人的那一部分,正因為此,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5、悲傷的雙曲線

王淵超於1995年讀高中時創作了這首歌曲。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堂解析幾何課,當時老師正在論證講解「雙曲線與漸近線只能無限接近不能達到」,而正是這點給王淵超帶來了創作動機,並在筆記本上把歌詞一揮而就。課後,他在家中,撥動著吉他,旋律順著六弦琴的和弦轉換暢然而出,《悲傷的雙曲線》就此誕生。

『陸』 有哪些推薦的台灣電影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揭曉心中的謎底。

5、《卧虎藏龍》

豆瓣8.0分,將近20萬人標記。李安導演帶領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才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無法化解的內心掙扎,李安卻表達得風度翩翩、意境圓融。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台詞: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凶,人情里何嘗不是?

『柒』 郭富城愛你的歌詞

愛你的歌詞

小時候我就嚮往舞台

希望我能夠站在上面

幻想著五彩燈光燦爛

讓世界跟我一起轉動

有一天 終於我已長大

用汗水走出自己的路

這時候我才真正知道

這一切

只因有你

日出到日落

白天到黑夜

常常都醒在陌生的城市

青春與淚水

來不及回顧

和時間賽跑

來去都匆忙

因為你的愛使我更堅強

因為每個你給我光和熱

掌聲和鮮花

歡呼和關懷

我把這一切放心底

我所有努力

為你

我所有夢想

是你

今天讓我

再說一次

愛你

愛你

愛你的演唱者郭富城簡介

郭富城,1965年10月26日出生於香港,歌手、演員、舞蹈總監。1984年,考入TVB舞蹈訓練班。1990年,以《光陽機車》廣告走紅台灣,同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2005年,成為首位獲得“香港舞蹈年獎“的藝人。2008年,其舞林正傳演唱會450°旋轉舞台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01年,主演歌舞片《浪漫櫻花》。2005年,憑借電影《三岔口》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06年,憑借電影《三岔口》獲得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9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大使。2013年,憑電影《全民目擊》獲得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16年1月19日,主唱的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題曲《就是孫悟空》MV發布。2016年2月,憑借《踏血尋梅》獲柏林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16年4月3日,憑借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捌』 黃磊《似水年華》獨白完整版文字

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點再少一點,我也希望我的生命短一些再短一些。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很恐懼死亡,大概每個人在少年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對死亡有一種恐懼感。我以前有一個很老式的鬧鍾,是那種上發條的。它走起來聲音很響,kikakika。那一年大概九歲,我躺在家裡的床上聽它kikakika的聲音的時候,從床上跳下去開始寫,一小時等於六十分,一分鍾等於六十秒,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一年有多少個小時,我就算,這一輩子有多少秒。然後心裡就很害怕,我在那個暗夜裡就開始哭泣,我覺得如果把這個數字數完了我就死了。於是我對生命是恐懼的,我覺得它會失去。一九九九年拍了《人間四月天》之後,我得了心臟病,第一次住進醫院醫生跟我講的話我現在依舊記得很清楚,他說你現在就要出院,因為你隨時都有猝死的可能。那年我二十八歲。我沒有想到生與死的概念對於我忽然變得很近。那時候我的心跳在睡眠的時候一分鍾只有三十三次,後來經常有人問我說近來心跳怎麼樣,我說還在跳,就是慢了點。於是我想起徐志摩以前講過一句話說,只要心還跳。

我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少年,我在少年的時候從來不回憶也不幻想,我只是面對每一片奇妙的世界,任何事情對於我都是新奇的,任何地方我都想要去。我那個時候大概是能鑽的地方鑽一遍,能爬的地方爬一遍,然後能做壞的事情就做一遍。我小時候常常讓父母很擔憂的是我沒有什麼志向,人家說你要干嗎我說,不知道。今天我做的這些事情是我預料之外的,明天我要做的事情我今天還是不知道,如果我今天開始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想,大概是我的個性使然。今天我了解它像是一列火車,在很漫長的路程中行駛,我不想坐在車頭,我也不想在旁邊去看什麼,我也不想站到車尾去看我走過的路,我只想坐在車中。因為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什麼,那個東西對於來講沒有引力,我寧願不去看風景,甚至願意作為風景存在在那裡。

我現在開始有點要准備好要面對長大的時候,有點長完了,剩下的就是廢話了。

大概到大學之後我覺得我失去了全部的童年和少年的記憶,我只活在當下,我只是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然後就去想我應該學會哪些,我覺得我應該要長大了,應該要去得到什麼東西,應該要去掙到什麼東西,我應該用一個什麼方式做一個好兒子,做一個好學生,做一個好朋友,做一個好戀人,做一個好的什麼……那個好已經變成了是一種約定,讓你一定要去赴這個約,好像我們註定要為做「好」赴一個約會。

三十歲之後要做什麼,我有天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個設想其實特別容易實現,就是要賺多一點錢,然後就去種地。我們都在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能想,而且我們也確定地知道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答案沒有。我每天都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可我說我是一個整體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我覺得要比整體樂觀的悲觀主義者要好。

我今年三十一歲,我經過很多的瞬間,到我見到現在的女朋友到在一起這么多年准備要過一輩子之後,我去回頭看我覺得那每一段都是美妙的,那每一段都是讓我永遠不會忘懷的,可是那每一段都是模糊不清的,完全地記不住了。可是我就相信那些東西都存在過,存在於我的生命的某一個段落。我不是那個我,我是好多個我,我們只不過是一個殼,裡面換了好幾個我。有小時候的我,有略微長大的我,有喜歡自己的我,有討厭自己的我,有自以為是的我,也有那種開始看待自己的我。

柏拉圖有一本書叫《理想國》,裡面講到人的思維,有好幾種東西去推動它。有三種,一種是依憑著慾望去行為,一種是依憑著情感去行為,一種依憑著智慧去行為。依憑著慾望的人是貪婪的,依憑著情感的人是滿足的,依憑著智慧的人是幸福的。快樂與擁有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因為根本就沒關系,所以擁有者痛苦,不擁有者也痛苦,所以擁有者快樂,不擁有者也快樂,就是這么簡單。它們之間只在有一個時刻有一個剎那存在過,然後它就變成是叫對快樂的回味,對快樂的嚮往。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去看到一個老人,很老了,坐在他的門口,然後天已經很暗了,有一天也許我就是其中之一。你哪知道他在想什麼,你哪能知道他究竟經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的自以為是,我們的矯情造作,我們都以為是了解和快樂的依據,我不覺得,而且我很不覺得,所以我更要感謝我的生活,我碰到的這些他們都可以去聽或者懂彼此,我也試圖用一種方式去了解她。

我們不小心愛上初戀,我們不小心愛上那美妙的瞬間,我們不小心愛上愛情,不小心愛上有兒子,不小心愛上有家庭,不小心愛上了穩定,不小心,全部都是不小心。全部都不是一個少年預置好的,我覺得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開始,在你准備好的時候就結束了。

《似水年華》是對過往的青春歲月的紀念,我覺得在那段時日裡面我們愛過,而且是真心的熱愛。那個熱愛我不是說的愛一個姑娘,或者是一個人,一個家,不是的。我覺得是對整個歲月的熱愛,就像你早上起來會用你的手捂住嘴,你甚至希望聞到自己清純的味道,哈一口氣,那個味道就會在你的心裏面漾開。

一九九九年的十二月末我到了台北,我在台灣跨這個千年。在飯店的窗口正好遠遠地可以看到台北市政府那邊。那個晚上大概十二點多鍾我從平西放天燈回來以後就一個人在房間里,我站在陌生的城市的窗口,站在一個陌生城市的寂寞的夜裡,然後大家都說一千年要結束了。我看到整個街上都在塞車,那天晚上大家都很快樂,為這一千年就要結束而快樂還是為新的一千年就要開始而快樂,我不得而知。然後我就看到遠遠的那個台北市政府有很多人,大家很雀躍,很歡樂,華燈綻放。我依然站在陌生城市寂寞的夜裡,我還是不知道我應該做的是什麼。

我住進安貞醫院夜晚我就睡不著覺,忽然想在這樣一個二十八歲的年紀,忽然在考慮明天是不是不再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我跑到樓下,醫院裡面有個花園,有個很小的人工的池塘。正好是入秋,柿子樹的葉子都已經變黃了,結了些柿子,我就在那個柿子樹底下坐在那個小池塘邊上抽一支煙。我明知心臟病是不應該抽煙的,然後我就在想,也可能就結束了,可是那個時候我自己還沒有一個確切的領悟覺得我自己應該怎麼去再面對今後的生活。

我希望我得到的東西少一點,然後自己的生命短一些。可能不再希冀的時候,避免不了的痛楚就是相伴的離開。我沒有講那個時代有多糟糕,我覺得今天很美好,我也覺得我們能夠活下來活下去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可是問題是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你的生活。我也以前會希望自己得到的多一點再多一點,當然對生命更有著堅定的執著。

今天我特別想做一件事情就是能夠用一些什麼東西去交換去回到一個特別想回到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個魔法師,那個魔法師就來跟我做一個交換,用我的生命最後十年或者二十年,去換那一刻,我就一定換。我願意把我的生命都換出去,換回一個時刻,和大家坐在一起。而且我希望他們都對我都如此地寬愛,如此地體貼,每個人都是深愛著你,包括有些已經不在的人。

我在一個商場碰到我初戀女友是在我們分開之後的差不多十年。我們在戀愛的時候都一直寫情書,那時候我們兩個人都會把信放在同一個郵筒里,然後郵遞員再把信拿出來分別寄到我們兩家。我們不能夠把信交給對方,因為那是情書,情書一定要寄,一定要有郵票,要有郵戳,要有放進郵筒的一瞬間。十年之後我們在商店碰面的時候,都是在那個收款台付款,我們都是去買信紙。我跟我女朋友講說剛剛我碰到了我初戀的女朋友,她說是吧,我說我們都是去買信紙,她說是吧,我說可是我們永遠不會給對方寫一封情書了,她沒講話,我也沒講話。以前我有她家的電話號碼,我以前堅信這個號碼是我一生不會忘記的號碼,我現在一個號碼都記不住。我以前覺得我們會一生廝守,我們在一起共處了還不到一年,我們把一生想的太簡單了。那時候我每天都可以不睡覺,每天都可以不吃飯,每天可以不做功課,可我不能一刻不想她。今天我每天都要吃,都要睡,都要工作,偏偏就這件事情忽略不見了。

我記得那個時候北京天氣特別冷,我們一起看過一場電影,那個電影好長,是個台灣電影,名字我忘了,不好看,而且完全不嚇人。然後她就故作被驚嚇狀把手放在我的手裡,我也好像就若無其事就握著她的手,然後她就說你的手好涼,我說我冷。然後她就在我的右臉頰用嘴唇碰了一下,然後說一個吻等於三十卡熱量。我們在那個飄著雪花的北京的夜晚,路燈是慘白色,可是遠遠的那個龍門口的燈光是暖色的,她的衣服是白色的,她站在當中是金色的。她就回過頭說你怎麼還不走,我用我那時候想像得出來最帥的姿勢站在那個風雪之夜,然後頭昂起來,很高傲,像個貴族,也像萊蒙托夫或者是普希金。我就說我在等,她說等什麼,我說熱量。那個笑容是燦爛的,是你一生見過最燦爛的笑容,那個擁抱是你一生最緊促的擁抱,那個吻也是你一生中最美妙的一個吻。可我就是忘了她家的電話號碼,對,就是這樣。

我記得我們走進女生宿舍的那個樓道,我們荒唐不羈,我們像是一個瘋癲的少年,夏天的風吹著所有的門簾子,那些門簾有粉色藍色紅色綠色,全部被吹了起來,像是一面面招搖的旗幟,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你走過那個女生宿舍的樓道,走向你愛的人的身旁的時候,你什麼都沒有想,就是想,愛。可是,就是失去了。年華就這么逝去了。

北京的樹葉落了滿地的時候,都是那種楊樹葉,清潔得慢了就堆成了山,掃成一堆一堆的。在我童年記憶中大概有三個我那麼高,十個我那麼大的一片。我爸媽把我家門的鑰匙拴一個鞋帶掛在我的脖子上,我下了課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我的一群朋友,狐朋狗黨,竄到那堆樹葉子上摔跤,拳擊,打鬧,等我回到家的時候我打不開我家的門,那串鑰匙不見了。我爸就跟旁邊的人家借了台腳踏車,帶著我,到那片樹葉子里,我們父子二人把這堆樹葉從這個位置挪到了那個位置,沒有找到那串鑰匙,然後我爸就毒打了我,因為我丟了很多把鑰匙,家裡的鎖換來換去的。打完我之後一點也不覺得難過,而且很開心,因為我第一次發現我爸爸會騎車,而且還會帶著我,我就一直幸福地坐在後面抱著他的腰,把臉貼在他的後背上。又快到秋天了樹葉又快要掉了,我不知道哪片樹葉是我記憶中的那片葉子,而且我也不知道那把鑰匙是不是已經化成了泥土,我也不知道我還可不可以有一把鑰匙去打開我快樂的門。

什麼是我的快樂童年是我的快樂,或者說在我不曾去了解我自己的時候,在我不曾去希望了解我自己的時候我是快樂的,在我不曾對自己有任何了解的時候我是快樂的。我小的時候那時候沒有手錶,我會用圓珠筆早晨起來上學之前先畫一塊手錶,然後有表盤,表針,刻度,然後表鏈全部都有。然後就寫一個幾點,畫一個幾點。然後我就會往學校走,背一個書包,然後我就忽然走著走著神經病一樣停下來,一抬袖子看了一眼幾點鍾,可那個分明就是我畫的,然後我就會繼續往前走,這是我對快樂的回憶。

『玖』 台灣80年代電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拾』 求青春類的電影

《初戀這件小事》(泰國
目前正火的《致青春》就不說了吧,以及即將上映的《初戀未滿》
《十七歲的單車》(大陸)
《藍色大門》(台灣)【台灣有一類的純情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辣妹搶銀行》(美國青春喜劇)

備註:日本這一類型的電影太多了,隨便網上都能搜到。

閱讀全文

與在陌生的城市台灣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那個網站免費下電影票 瀏覽:583
賭俠粵語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807
為什麼香港音樂電影情 瀏覽:581
六個法國警察電影喜劇 瀏覽:681
二刷電影是什麼感覺 瀏覽:720
一部女主叫阿雅和娜娜的泰國電影 瀏覽:920
後來的我們電影結局是悲是喜 瀏覽:841
有女王的英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90
找個愛情電影看一看 瀏覽:829
浴血無名川電影觀後感作文 瀏覽:432
微信公眾號免費領取電影票 瀏覽:638
孫紅雷電影大全決戰剎馬鎮 瀏覽:219
一個關於蒼蠅的泰國電影 瀏覽:681
網站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894
阿拉丁電影英文影評 瀏覽:52
電影自畫像完整版 瀏覽:942
新電影五朵金花 瀏覽:342
有什麼方式可以下載vip電影 瀏覽:477
雷傑多奧特曼大電影免費 瀏覽:364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愛情電影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