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與老人與海相關的港台電影
反斗狂奔Midnight Running(2006)
導演:黃頌寧 Songning Huang
演員:
吳嘉龍 Carl Wu
蔡一智 Calvin
洪天明 Timmy Hung
曾國祥 Kwok Cheung Tsang
② 海角七號有沒有看過看過的談談你的感受
《海角七號》觀後感:夢想只要堅持,命運終將報償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出道於娛樂圈,但人生軌跡的轉換讓我這些年一直埋頭於公司事物,已經少有閑情逸致去影院去看電影了,有時難得打開電視也僅僅限於新聞、財經類節目,以至於近來有一部叫《海角七號》的影片紅透了半邊天卻渾然不知,經不住身邊同事好評如潮的推薦,畢竟是家鄉拍的片子,起碼也可以重溫一下鄉情,因此還是忙裡偷閑找來碟片看了看。應該承認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 片中的恆春是台灣南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半島,由於地處熱帶,三面都是湛藍清澈的大海,加上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1982年台灣政府將第一座「國家公園」設立在恆春鎮東邊的墾丁。可即便就是在這么美一個的地方,鄉土與現代,固守與發展之間也如同難以交融的水與油。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鄉土傳統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迷失,年輕人對家鄉情感的淡漠,彷彿是這個時代前行中無法規避的通病,「有錢人買下了飯店,也買下了海,年輕人寧願出去給人家當伙計,也不願意留下來。」 民意代表的一席話道出了老一輩人對本色鄉土日漸式微的憂慮與無奈。 在另一方面,在台北奮斗15年一無所獲的主人公阿嘉,用力將象徵人生夢想的吉他砸碎,載著滿腹的不甘與失落回到故鄉的故事緣起,也真實的反映出當下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人生夢想卻歷盡坎坷,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社會生態。影片故事背景的設置巧妙契合了這個時代(特別是金融風暴背景下)主流人群普遍性的焦慮心態,難怪在兩岸三地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一個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老郵包,一個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的「草台」樂團是影片推進的兩條主線,而影片情節卻簡單到用幾句話就可概括。七封寫於六十年前的老情書以感傷的日語旁白,適時地填充電影里每一個過場。兩條情節主線一喜一悲,讓人很難定義這是部喜劇還是悲劇。 或許,正是這樣的安排才更好的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一切既向前快步發展著卻又難免於失落的惆悵,內心有抗爭同時又在妥協,生活看似絕望但不經意間卻又暗藏了希望,每個受環境操縱疲於奔命人生,夢想卻始終不屈不饒頑強的生長。經過漫長一甲子的等待,老婆婆終於等到了舊情人不辭而別的答案;伴隨著那個塵封已久卻又被重新被發現的地址,阿嘉也找尋到了曾經失落的夢想與新生的愛情;穿越歷史的曲折,那艘曾經一去不返的航船,好象又悄悄開回國境之南的港口;透過泛黃的信箋,兩個無法彼此相守的靈魂,此刻卻又再次重逢…… 的確,現實當中是有太多令人無奈的迂迴和曲折,但人不可能沒有夢想而活,當面對生活的遺憾時候,我們更願意勇敢的相信,只要堅持,夢想終將得到命運的報償。
《海角七號》:七封情書光影留證 青春萬歲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范逸臣飾)從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台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系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台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三代人之間沖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 劇照
在《海角七號》的故事中,阿嘉帶領一群外行人從一個草台班子變成有模有樣樂隊的過程就是內核所在,不過這件事很難被稱為「青春成長事件」,因為除了范逸臣一個人還在青春的尾巴上,樂隊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們只能說他們的精神確實很「青春」。《海角七號》的主旋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無競爭性可言的海選中確定了樂隊的陣容,雖然在排練中屢遭不順,主力也頻頻換人,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竟然變成了貝司手,在演出時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廣告的T恤…… 樂隊的故事當然談不上新鮮,范逸臣和田中千繪的表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不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非常搶戲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揚,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電梯中的一段幾乎沒有台詞的戲完全稱得上驚艷!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勢站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哼著小酸曲「情是什麼玩意,只不過是玩玩而已……」那氣場強悍到無以復加,在此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成為演技派。與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個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的暴躁老人,當他發現自己確實不能勝任貝司手的時候便主動推薦了馬拉桑,當大家同意這個意見時,茂伯卻發火了:「干!要回答地這么快嗎?不考慮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鐵打的,我也會傷心的!」最後茂伯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搖鈴手的位置,不過他卻在排練的時候大發脾氣,還企圖當主唱,在最後關頭甚至還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寶貝,惹得起嗎」? 愛情 愛情當然是每部青春電影難以迴避的元素,因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最美好的,說白了就是最好騙人眼淚的部分。《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 不過現實的愛情發生得太突兀,剛剛還在別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覺醒來阿嘉與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讓人受不了的則是阿嘉的表白,沖上去抱著友子就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海景。說來說去還是怪兩位主角演技尚嫩,沒有流暢表現出情感的起承轉合。反而是虛幻的愛情,成了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配合著輕柔的音樂,七封情書用男中音娓娓讀來,時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現,時而應和的是當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封——「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獨地站著,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錢才買的白色針織帽,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當離別的情形再現,當一雙顫抖的手展開信紙的時候,沒有人不流淚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書都是導演魏德聖自己撰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人為之嘆息悲傷,其優雅與綿長的氣質正是網路時代快餐文化時代所欠缺的,尤顯珍貴。 打架 可以這樣說,沒有打架的內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為不打架不足以成長。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戲,腦海里閃現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那轟轟烈烈,彌漫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場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的打架戲顯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這部戲里女人的粗魯,其中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掌摑「怪伯伯」。在一場熱鬧而嘈雜的露天婚禮上,友子因為樂隊的事正悶悶不樂,旁邊的怪伯伯卻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邊喊還一邊搖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隨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對方卻借著酒膽繼續作惡。「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怪伯伯拍倒在地!這場打架戲發生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是如此乾脆,令觀影者跟片中人一樣措施不及,極具帶入感。半秒之後你會發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絕的是,畫面接下來立刻切到婚禮表演的舞台上,兩個火爆而鮮艷的泳裝女郎彷彿救場般地唱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兩個畫面反差如此強烈,讓人哭笑不得。接下來,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潑般脫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罵! 音樂 沒有哪個青春期的人不會嚎上兩嗓子。於是,《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劉德華的《紅顏自閉》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單曲《各自啟程》。 總的說來,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不過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出現情書朗讀時的配樂,做出了在雨中低語和傾聽的效果,實在不俗。建議聽這七封信的原聲音樂,有可能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意義上的疏離可能更讓人貼近情感的真實。
③ 台灣 拍攝在海邊的一部電影 電影名字5個字
帶我去遠方 (2009)
導演: 傅天余
編劇: 傅天余
主演: 林柏宏 / 游昕 / Wasir / 李芸妘 / 梅芳 / 林美秀
類型: 劇情 / 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閩南語
上映日期: 2009-09-11
片長: 96分鍾
又名: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④ 台灣的電影,講的是一位潛海捕魚的父親,為了能讓自己領養的孩子可以上學,而四處奔波的電影。
【不能沒有你】
《不能沒有你》是由戴立忍自編自導,陳文彬、趙祐萱、林志儒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描述了一個在港邊討生活的男子,和他親生卻並不「合法」的七歲女兒之間,無法被分離的感人故事。影片於2009年8月14日上映。
⑤ 求幾部反映海峽兩岸關系的電影
《代號美洲豹》
1988年9月,在台灣商、政兩界頗有名望的環洋公司董事長屈孝真乘坐的專機在飛往漢城途中,被「亞洲黑色特別行動小組」恐怖分子劫持,迫降在大陸四號地區,他們要求台灣當局,釋放在台被捕的其小組組長劉庭君,否則炸機殺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反劫機突擊隊在隊長梁壯率領下,包圍了客機,並封鎖了現場。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此情況馬上通知台北。台灣高層得此通知後立即召開會議,確定決不向恐怖分子妥協的立場。雙方基於人道主義和反恐怖主義的共同立場。決定進行合作,此次行動代號「美洲豹」。 一架載有台灣反恐怖突擊隊隊長黃敬儒及隊員的直升機,降落在劫機現場。劫機犯還試圖強奸兩名女乘客,連續三次的反劫機行動,都由於恐怖分子的狡猾而告失敗。這迫使台灣上層決定對恐怖分子讓步,但雙方現場指揮官堅持利用最後的機會,再進行一次努力。北京與台北指揮部經過慎重研究,批准了這次行動。在雙方反劫機突擊隊員的努力下,擊斃了所有恐怖分子,人質得以安全脫險,但梁壯在這次行動中壯烈犧牲。黎明,太陽升起,雙方隊員依依惜別,海峽兩岸的同胞之誼化作滿天朝霞。
⑥ 海角七號是在台灣哪裡拍的電影里的海在現實真有那麼美嘛
電影《海角七號》紅透半邊天,不但票房已突破四億,也讓電影拍攝地點屏東恆春一夕成名,每逢假期恆春小鎮街道上塞滿前來找尋電影情節地標的影迷。
恆春古地名「琅嶠」「琅嶠」,直到清朝以後,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已列為台灣二級古跡,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遊圈,遊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後宮、猴洞山、南門,繼而轉向東門,可登上遠眺恆春鎮全景。
建築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間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謂的「一條龍」。一條龍式的屋舍沿著主要街道毗鄰排列,呈帶狀發展,是恆春常見的景觀;後因家丁繁衍而增建護龍,再形成「轆轤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論何種型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寬敞的前埕,除了作為農漁時的工作場所外,亦是孩童嬉戲、家人休憩及聯絡鄰里的重要場所。
隨著村落的發展,新的屋舍層疊錯落在主街道後方,各住戶間有巷道相連,並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間,這些空間由於阻擋了強風,且因接鄰各住家而成了閑話家常、聯絡感情的地方。對造訪的遊客而言,這也成了走訪古聚落風情的最佳漫步途徑,目前在恆春萬里桐一帶仍保留相當完整,走進巷弄間,恆春的強風熾日頓時隔絕於外,另有一番悠閑感受。
恆春每逢秋冬便會吹起強大的落山風,因此建築上也可看到不少防風措施,形成恆春古厝的重要特徵。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內外兩堵外牆,兼具防風隔熱的功用;為防強風掀頂,此地的出詹短而窄,並多於其上砌一短牆,稱為「女兒牆」;「兔耳」的設計,則是為了懸掛木板,提供門窗又一層的保護;此外,屋頂、牆體也因防風而砌得厚實牢靠,雖看不到飛詹走壁之精美,卻另有一番朴實的風味。
目前恆春保存較完整的古聚落,以恆春鎮的萬里桐和大光最具代表,而萬里桐韓宅、大光吳宅、白砂陳宅,以及車城鄉的射寮清河堂、後灣許宅和滿州鄉的尤宅等,是其中最值得探訪的古宅。
恆春東門外約100公尺處的出火橋畔,可觀看該處地面冒出火焰的現象,這是因為地下天然氣冒出而日夜燃燒所致。
⑦ 台灣電影:海島驚艷簡介
最近在看電視劇版的《光陰的故事》,講70/80年代的台灣生活的,因為剛看完《我們台灣這些年》這本書,再看這個電視劇挺有共鳴,家長里短的,講述了台灣外省人的艱辛以及和台灣當地人的融合與互助,很溫暖的一部電視劇
⑧ 電影《澎湖海戰》講述怎樣得故事
澎湖海戰是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澎湖、台灣,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澎湖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希望大家喜歡!
澎湖海戰經過澎湖海戰是指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台灣、澎湖,從而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那麼,澎湖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兵從銅山島出發,姚啟聖也撥三千人同施琅出征。十五日鄭軍哨船發現清軍隊已到貓嶼、花嶼一帶,迅速回報劉國軒。十六日施琅攻入娘媽宮,以鳥船當作先鋒。劉國軒讓邱輝為先鋒,自己在娘媽宮港口督戰。澎湖海戰經過中,由於風勢阻擾,清軍不敢冒進,只有以藍理為首的七支艦隊攻入。
施琅繼而派出第二波鳥船部隊,部分清軍船隻因漲潮被沖向岸邊,鄭軍趁勢將艦隊分成兩翼,意圖包圍清軍。施琅見狀迅速突入鄭軍,欲解救被圍困的船隻,卻被林升率軍包圍。其本人在交戰中被火銃射傷右眼。林升也在戰爭中負傷,
⑨ 電影海角七號講的什麼內容
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講的是以一對男女的相愛故事為背景的台灣南部生活和七封書信穿插兩條線索的電影。拍的很好。
很好看,尤其是配樂我很喜歡。
具體介紹到豆瓣電影去看看吧。那裡很詳盡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