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鄉人是何意
您好!
「原鄉人」,原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台灣同胞對中國大陸同胞的稱呼。
「原鄉」,即祖居地。台灣鄉土文學的奠基人鍾理和著有小說《原鄉人》,台灣導演李行在1980年拍了鍾理和的傳記片,取名《原鄉人》,揭示了主人公對原鄉(祖國)的依戀與認同。今天,用「原鄉人」一詞,往往表達為了理想奔走卻不忘故土之意。
。。。希望您滿意。。。
88年暑假國內曾經反映過一部亂步的作品改編的電影,片名叫《藍骷髏》。百分之百中國大陸的製品廠拍攝的,只不過故事背景不是日本而是在東南亞某地,故事情節幾乎一模一樣,非常好看。此片放映了幾天就不見了蹤影,可能是涉及到版權問題。當時還不知道是亂步的作品改變的,多年以後讀了亂步的書才知道。講的是一個著名的私家偵探受無能**的委託去偵破一樁綁架案,最後真凶竟然是他本人和他妹妹(電影是妹妹,小說可能是弟弟,記不清了)!死之十字路(1956)
黑蜥蜴(1962)
黑蜥蜴(1968)
盲獸(1969)
江戶川亂步全集:恐怖畸形人間(1969)
江戶川亂步獵奇館:屋脊里的散步者 (1976)
亂步謎案(1994)
D坂殺人事件(1998)
雙生兒(1999
盲獸VS一寸法師 (2001)
亂步地獄(2005)
人間椅子(2007)
屋脊里的散步者(2007)
C. 台灣言情小說哪些拍成了電影
目前我只知道席絹的作品被改變成電視劇
1、《上錯花轎嫁對郎》和《請你將就一下》改成《上錯花轎嫁對郎》
2、《珠玉在側》改成《敲敲愛上你》
D. 老版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以誰的小說改編的
1988年台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由導演陳朱煌執導,是台灣獨立製片富祥公司於1988年攝制的低成本倫理悲劇片,故事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它是台、港通俗影視產品中最典型的家庭倫理大悲劇。
E. 1938年上映的電影什麼改編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說
1938年上映的電影《城南舊事》是一部改編自女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說的中國劇情片,由著名吳貽弓導演。
影片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而成。《城南舊事》首先由北影廠的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刪去了「蘭姨娘」的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
「惠安館傳奇」保持基本完整成為影片的上篇;而「我們看海去」和「驢打滾兒」的前半部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則糅在一起成為一個仍有兩段的下篇。
林海音的同名小說創作背景: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說的初衷。
F. 1983年上映的電影,改編自林海叫什麼名字
《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
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
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尋找爸爸。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於火車下。英子發著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
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
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6)以台灣文學改編的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而成。《城南舊事》首先由北影廠的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刪去了「蘭姨娘」的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
「惠安館傳奇」保持基本完整成為影片的上篇;而「我們看海去」和「驢打滾兒」的前半部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則糅在一起成為一個仍有兩段的下篇。
作品主題
《城南舊事》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後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
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該小說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以現實的角度來觀察,《城南舊事》中所描繪的事件大多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各有各的痛楚。封建倫理道德逼瘋了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然而從整個文本來說,其主旨並非是對舊制度的控訴,而是以一個純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
文章極力淡化善惡標准,以歡樂的童心對待現實的醜陋,在沉重的現實中保留一片自由快樂的天空。可以說,小英子打開了成人世界所忽視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以質朴、單純、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這些視角本來為我們所共有,卻在世俗陳規的劫持下慢慢遺忘、丟失。
小說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現實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與熟悉感沖淡了對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純真的年代,令人感嘆良多。整部作品始終貫穿著對成長內涵的詮釋,對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戀卻敵不過現實的變化。
G. 台灣小說改編的台灣電影有哪些,要台灣作者和台灣導演的,上映時間無所謂,謝謝
海角一號,藍色大門,夢里花落知多少,會有天使替我愛你,瓶中信很好看雖然不是台灣的
H. 電影城南舊事的小女孩叫什麼她長大了什麼樣
英子。電影中沒有長大後的劇情。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 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 ,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8)以台灣文學改編的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而成。《城南舊事》首先由北影廠的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
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刪去了「蘭姨娘」的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惠安館傳奇」保持基本完整成為影片的上篇;而「我們看海去」和「驢打滾兒」的前半部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則糅在一起成為一個仍有兩段的下篇。
I. 《雲水謠》這部電影好看么
《雲水謠》,是根據《台灣往事》的原作者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由劉恆擔任編劇。該片是由中影集團、台灣龍祥公司以及香港英皇公司聯合投資3000萬元,橫跨西藏、福建、遼寧、上海等5地拍攝,堪稱近年來投資最大的一部國產愛情題材影片。影片跟隨著男女主角陳秋水、王碧雲、王金娣三人三條愛情主線,講述了一段跨越海峽、歷經60年大時代動盪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故事。
還不錯的,值得看一看
J. 1983年上映的電影什麼改編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說
《城南舊事》是一部改編自女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說的中國劇情片,由著名吳貽弓導演。
影片1982年公映後,在海內外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以及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等獎項,該片是「文革」結束後中國內地第一次在國際影展中獲得大獎的影片。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而成。《城南舊事》首先由北影廠的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刪去了「蘭姨娘」的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
「惠安館傳奇」保持基本完整成為影片的上篇;而「我們看海去」和「驢打滾兒」的前半部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則糅在一起成為一個仍有兩段的下篇 。
(10)以台灣文學改編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20世紀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
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