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海角七號講的什麼內容
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講的是以一對男女的相愛故事為背景的台灣南部生活和七封書信穿插兩條線索的電影。拍的很好。
很好看,尤其是配樂我很喜歡。
具體介紹到豆瓣電影去看看吧。那裡很詳盡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貳』 海角七號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海角七號】是台灣片屬於:文藝 愛情 青春
『叄』 《海角七號》講的是什麼
劇情簡介
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鼓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正讀國小大大(麥子飾)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
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基本信息
影片《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台灣愛情電影,由台灣導演魏德聖執導,這也是魏德聖首部劇情長片。范逸臣、田中千繪、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
影片獲得2008年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年度傑出電影、台灣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個獎項。
影片評價
音樂精湛製作
《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出自《新晚報》)
劇情耐人回味
影片以相距六十年的兩場愛情為主線,一個以完美收場,另一個無疑是殘缺的,甚至更加讓人心酸和無奈。如此迥異的結局,在片中交相出現平行發展,讓觀眾不由自主地隨著導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找到已經消失了的「海角七號」,見證那個殘缺愛情的「回歸」,祝福一對年輕人能夠收獲甜蜜的愛情。情節雖然不是跌宕起伏,但產生的共鳴卻是盪氣回腸,讓人持久地回味。(出自《北京晨報》)
人物塑造成功
《海角七號》的成功在於呈現了台灣南部小人物的生活面貌,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真誠地面對觀眾。(出自《青年時報》)
影片讓人振奮的地方是每個角色雖然都卑微地活著,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執著。小人物們也在演出中釋放了自我,體驗了生命的精彩。而《海角七號》里的小人物之所以打動觀眾,是因為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讓觀眾心有戚戚,從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出自《國際在線》)
『肆』 海角七號 代表著什麼意思
《海角七號》:七封情書光影留證 青春萬歲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范逸臣飾)從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台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系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台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三代人之間沖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還在等我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2 Don't Wanna 詞:宮尚義,作曲:范逸臣,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
3 第二封信 / 時代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4 愛你愛到死 詞:嚴雲農,曲:呂聖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楊蕎安
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時愛上你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6 Mainu Sun 哪裡去,你?(丹耐夫之歌) 詞/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
7 第四封信 / 海風啊 為何總是帶來哭聲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8 給女兒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繪
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0 無樂不作(電影Live版) 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應蔚民、民雄、楊蕎安、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
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寫成最後的一封信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13 野玫瑰 詞:周學普,日文詞:近藤朔風,曲:舒伯特,編曲:呂聖斐、駱集益,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繪
14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 - 情書 曲:駱集益,詞:鄔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為1945填詞版)
『伍』 誰能告訴我《海角七號》的故事梗概
海角七號》劇情描述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黑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等人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故事簡介
生命,只有一回!
夢想,不會只有一次!
錯過的愛情,只要肯回頭,還是有找回心靈相印的一天……。
這是一個關於音樂、夢想、與愛情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幾個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相乾的人,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老郵差茂伯摔斷了腿,於是將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不過阿嘉每天除了把信堆在自己房裡外,什麽都沒做,他在郵件堆中找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郵包,發現裡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寫的,根本看不懂,因此不以為意的他,又將郵包丟到床底下,假裝什麽事都沒發生。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這群小人物發現,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可以上台實現他們音樂夢想的時刻,每個人開始著手練習,問題是阿嘉跟友子之間的火葯味似乎越來越重,也連帶影響樂團的進度。終於,在一場鎮上的婚宴,大家借著酒後吐真言,原來阿嘉跟友子兩人都是孤獨的異鄉人,解開心結的兩人發現了怒氣下所隱藏的情愫,於是發展出了一夜情。
在阿嘉的房裡,友子看到了日本來的郵包,發現那居然是來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她要阿嘉務必要把郵包送到主人手上,然而,日本歌手要來了、郵包上的地址早就不存在、第二首表演樂曲根本還沒著落、而貝斯手茂伯依然不會彈貝斯……。
而友子,在演唱會結束後,也要隨著歌手返回日本,開始新的生活。
阿嘉終於決定打起精神,重整樂團,他們的音樂夢是否能夠實現?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而阿嘉跟友子的戀情,是否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
『陸』 海角七號是 講的是什麼事情
《海角七號》講述了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機車行鼓手水蛙、原住民警察勞馬、老郵差茂伯、正讀國小大大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
這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
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6)海角七號不僅僅是一部愛情電影擴展閱讀:
《海角七號》於2008年8月22日在台灣開映後,首周台北周末票房開出新台幣198萬元,排行當周票房第4名。上映113天的《海角七號》在台灣的總票房達新台幣5.3億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登上台灣電影票房史上排行第2名,僅次於《泰坦尼克號》。
『柒』 海角七號到底是什麼
海角7號是部電影,去年台灣票房有史以來最高的電影~~~~據說招待大陸過去的人都看這部~~~
然後,海角7號這部片子的插曲還是主題曲忘了~~是東來東往唱的一首歌,也叫海角7號~~
應該是個劇本吧~~表現的挺台灣的~~
『捌』 海角7號 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海角7號 海角七號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海角七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角七號 Cape No. 7 《海角七號》電影海報 導演 魏德聖 監制 黃志明、魏德聖 編劇 魏德聖 主演 范逸臣 田中千繪 夾子小應 民雄 麥子 馬念先 林曉培 林宗仁 中孝介 梁文音 音樂 呂聖斐 駱集益 攝影 秦鼎昌 剪接 賴慧娟 牛奶 製片商 果子電影 發行商 博偉 上映日期 台灣 2008年8月22日 香港2008年11月20日 新加坡 2008年11月27日 中國 未定 片長133分鍾 產地 台灣 語言 台語、華語、日語 製片預算 新台幣5000萬元 官方網站 IMDb 信息(英語) 《海角七號》(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1],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本片在台灣於2008年8月22日戲院上映。 《海角七號》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是長期低迷、籌資困難的台灣電影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但無太多宣傳預算,票房相當比例初期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跡[2];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千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海角七號》全台票房目前已突破4億元新台幣,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也是最賣座的台灣國片。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上,一字一句寫下對於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封面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卻也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混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車一路由台北返抵故鄉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由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關說而暫接因為受傷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負責地送信。茂伯在交接時給他一封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在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練習過程中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鏈,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記述作品的情節在此處結束。
『玖』 電影《海角7號》的觀後感
本片涵蓋了音樂、夢想、愛情與大時代的滄桑,素材豐滿。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明白了,《海角七號》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相反卻帶有很大的必然性。
今天的台灣正處於政治混亂和經濟不景的低盪期,每個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些遺憾,一股「遠離台北」的氛圍正逐漸拓大,去年的《練習曲》引發單車環島熱潮其實已有所反映。《海角七號》則將這種「與台北決裂」的態度表達得更鮮明,讓很多北上遊子和不滿現狀者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因而在老百姓中獲得廣泛認同。雖然第一眼看似閑雲野鶴,不著四六,但《海角七號》其實每一個人物都有著非常清晰明確,而且極易被台灣本土觀眾所識別的指向性。請看,這里有著總是抱怨台灣放棄老傳統的老郵差茂伯,有年輕的移民後代阿嘉,還有戰敗後黯然離開台灣島的日本人及其後代,《海角七號》在暗中搞了一次「台灣歷史真人標本展」;同時,電影里既有「30後」的老人,也有「90後」的少女,既有宗教信徒,也有「混不論」的傢伙,可以說在一小塊鄉土中濃縮了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非常容易辯識的人物讓觀眾能夠一下子建立自己和他們之間的情感聯系,從而建立起影片情境和自己生存環境之間的聯系。
換句話說,《海角七號》能讓台灣的多數觀眾一下子就知道「片中人物是誰」,「這部電影是干什麼的」,從而脫離了「不著四六」的感覺,《海角七號》也就脫離了文藝小片的愛巢,開始飛進「大片」的天空。
僅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海角七號》的編導很熟練地把這些人物塞進了一個商業化的套子。「商業化」是個約定俗成,但卻並不準確的稱呼,它的意思其實是久經考驗,屢試不爽,符合大多數人心理需要的故事結構。《海角七號》是一部最典型的勵志片——一個重新振作的天才帶領著一群烏合之眾達到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得到救贖。而這種結構的故事又恰恰符合當今台灣民眾的心理期待———各種文化背景、各個年齡、各種階層的人能夠團結起來,讓低迷的台灣島重新振奮。
一句話,對於台灣觀眾來說,《海角七號》是一部非常「主旋律」,非常「和諧」的電影。為了既表現真實的矛盾沖突,又能達到這種「和諧」的效果,電影編導運用了大量的技巧。其中一種技巧是人物的「灰化」,就是說讓每個人物都不代表極端矛盾的一方。
另外一個技巧是片中所有的矛盾都相當輕微,而且是非本質的。年輕人對老年人的不滿只是因為他不會強貝司,但即使這樣也沒趕他走。《海角七號》雖然暗暗點出了島內各種歷史和現實造成的沖突,可都一筆帶過,沒有一個能在人心頭抓出傷痕,而最終的氣氛就是大傢伙兒一起愛,愛,愛。
『拾』 《海角七號》影評,
海角七號:永遠不能遺失的「勇氣」(作者:愛永)
如果,你曾經有段深感遺憾的愛情,你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想在愛情里找尋堅持下去的勇氣,你也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忘了夢想的模樣,你更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好看的電影,好好感受生活,你絕對會喜歡「海角七號」。
我帶著以上四種復雜的心情去看『海角七號』,在剛結束的墾丁之行後,繼續沉浸在恆春那片海藍藍的世界。我一直很愛海,卻始終離海很遠,我住的城市沒有海,所以它總是只能在我的想像與記憶里,我在『海角七號』中看見似曾相識的風景,似曾相識的感受,讓電影的氛圍顯得份外迷人。它雖然是一部以「情書」為主要背景的愛情電影,然而貫穿整部電影的卻是「幽默」的態度與「堅持」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沖突之後,慢慢感受到每個角色的真性情,在逐漸磨合的過程中,他們變成了和諧的整體,就算不了解,也可以試著體諒,就像他們從原本各彈各調,雜亂無章的個人表演,漸漸成為默契十足,不完美卻能彼此相容的樂團,把自己放低一些,就能看見別人的好。我覺得真正融合在電影里的不只是異國戀情,而是每一顆願意鼓起勇氣去追尋幸福的心,願意改變,且真的去改變,『海角七號』就不再只是遺失的夢想。
【遺憾的愛情:真正遺失的不是住址,而是「勇氣」】
『海角七號』原是一個日據時代的台灣舊址,一個從日本飄洋過海而來的郵包,承載著一段六十年前的愛戀與遺憾。當年,日本男老師(中孝介飾)因故拋下心愛的台灣戀人「友子」(梁文音飾)回到日本,只能將滿腹的思念化為七封寄不出的情書。電影中不斷穿插中孝介用充滿感情的日文讀著一封封哀愁的情書,訴說著內心的悔恨,畫面交疊著昔日戀人等待的美麗身影,彷佛愛情不曾因時間而消逝,不能擁有,因而愛得更深。
我彷佛看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情感狀態,也在動人的氛圍下不斷落淚,但令我落淚的原因並非感動,而是感嘆吧!我在想,再深刻的愛情如果少了在一起的勇氣,究竟還剩下什麼呢?日本老師說著:『我愛你,卻只能放棄你…………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以前,我會為了話語里的深情而動容,但現在這樣的話已不再令我感動,因為,我發現在愛的背後,有更多他拋不開的軟弱,所以他選擇拋下決定跟他遠走高飛的戀人,他蹲在人群里眼睜睜的看著她期盼的眼神逐漸落空,只能把所有的愧疚與不舍化為文字,再用一輩子的思念懲罰自己的懦弱。真正的捨不得,應該是不顧一切想保護心愛的人,而不是轉身離開,要先有那份勇氣,才有可能沖破現實的難關。現在的我認為,愛情最可貴的地方不在於相愛的當下,而在於珍惜相愛,而想永遠相伴的決心,與為了實現永恆所做的努力。拋棄以後,說再多的捨不得,都沒有意義了。所以,當那七封遲了六十年的信終於交到白發蒼蒼的「友子」手中,我們只看到夕陽西下的場景,友子緩緩拿起信的動作,並沒有看到友子的表情,因為,錯過的愛情與緩慢的一生相較,真的不重要了。
【不願遺憾的愛情:『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對比上一輩遺憾的「情書」愛情,阿嘉(范逸臣飾)與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的戀情,則有了重覆或者顛覆的兩種可能結果。一個是失意返鄉的台灣青年,空有滿腹音樂才華卻無法發揮所長,一個是工作與預期差異甚大的日本女孩,兩人都有著對現世不滿的共通點,那股說不出的怨念,讓他們對身邊的人事怎麼看都不順眼,對彼此不同的做事態度更是不爽到極點。
沒想到一場婚宴後,兩人竟意外擦出火花,從水火不容到墜入情網,好像只是轉眼之間的事。話很少,但情緒很多,我想,真正的交流不需要透過太多對話,而是用心去理解,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心。當友子落寞的表明她將返回日本工作時,阿嘉只是以最快的速度為年老的「友子」送上遲來的情書,然後一個人靜靜坐在海邊,只見他沉默的背影與海天自然融合,隱約感覺到一股力量,看似沉靜卻非常有力。之後,他跑到友子身邊,緊緊擁抱她,只說了一句話:『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他一說完,我立刻跟著熱淚盈眶,因為,這句話簡單的話已涵蓋了他所有的感情。他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他不再因恐懼而逃避,他勇敢的面對了自己想要的愛情,等於勇敢的面對了真實的自己,他給自己希望,也給友子希望,他願意勇敢,友子還有什麼好怕的呢?愛情最可貴的地方就是讓人變得勇敢,願意承擔對方,同時也承擔了自己,於是,我們看見愛情帶來的改變,讓他不再憤世嫉俗,喜歡音樂就去努力,與其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如多寫幾首歌,多練幾次團。不想放棄心愛的人就勇敢的去守護,而不是錯過以後一輩子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