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香蘭說粵語電影版

香蘭說粵語電影版

發布時間:2022-09-05 18:51:36

1. 張學友的《李香蘭〉背景是怎麼樣的呀,講的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

惱春風/我心因何惱春風/說不出/惜酒相送/夜雨凍/雨點透射到/照片中/回頭似是夢無法彈動/迷住凝望你/退色照片中/啊,像花雖未紅……」

張學友的這首歌演繹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一個對於中國百姓多少有些神秘的名字——
李香蘭。40歲以下的人很難感受其中以慢板帶出的既痴情又憂傷的氛圍,因為當時的上海是中國一個在文化感情上從來未曾有過的缺口。蜂擁而至的舶來文化和中國的新文化都在這里碰撞沖擊。然而,透過這位紅極一時的歌手,我們或許可以窺探到當時一些耐人尋味的情境。

生於中國的日本人

為了在上海走紅,李香蘭很早就已經找到並且認定屬於自己的那份閃爍氣質。她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稱她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奉天(今沈陽)附近的北煙台,不久舉家遷往撫順。她的祖父山口博自幼酷愛漢學,仰慕古老的中國文化,所以在明治三十六年(1906年)從故鄉佐賀縣來到中國,並長久地居住下來。她出生之時,偽滿洲國打著「五族協和」的建國旗號成立了,許多日本人都認為一個新的時代即將拉開序幕,可事實卻相反。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名義上是偽滿洲國的元首,實際上卻只是個傀儡,實權則由日本關東軍掌握著,他們虐殺無辜以致民不聊生。目睹著中國大地哀鴻遍野、滿目瘡痍的慘狀,在沈陽鐵路局工作的父親山口文雄和同樣崇拜中國文化的母親石橋愛十分哀痛卻滿是無奈,他們只能把中日友好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出生在中國的女兒身上。他們將她許給當時任沈陽銀行總裁的好友李際春將軍做養女,李香蘭這個名字就是李際春起的,「香蘭」是他自己曾經用過的筆名,後來李香蘭就以此作為自己的藝名。

1943年,年輕幼稚的李香蘭滿懷著對中國和日本的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到北平,以「潘淑華」這個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書。「潘」是她的另一個義父——她父親的結拜兄弟,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政聲的姓;「淑」是源於山口淑子之名;而「華」,則是出生於中國之意。這個名字當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兩國友好共處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學,是一所高、初中完備的女子中學。正是在那裡,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今後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基礎。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蘭傳》中記載了當時學習的情況:「我從東北來投親,作為一個中國人——潘家的乾女兒——上了翊教女子學校,名叫潘淑華……上學時三人同路,放學時有時只剩我一個人。那時候,我常順路去北海公園,在無人的小島上練習漢語發音或查字典,也曾去過遠處的太廟。」

由於她從小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當「李家有女初長成」時,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他們動員她入會,並決定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為侵略政策鼓噪。年幼無知的她心中滿懷對偽「滿洲國」的無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廣播電台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台,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大紅大紫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當時誰都以為她是中國人,這也為她帶來了以後的不幸。

隨著日寇侵華戰爭不斷升級,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英兩國對日宣戰。日本成為世界人民的敵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殺氣騰騰,一面是歌舞昇平,在刀光劍影中,她的歌聲像攙和了迷魂葯的葡萄酒,在撫慰人心靈的同時也消磨其旺盛的鬥志。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期,她在「日本劇場」的演出受到觀眾的熱情捧場,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圍在她身邊,發生了混亂,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崗洋右的長子松崗謙一郎的來信。信上說:「人的價值不能用有無名氣來衡量。人的價值並不表現在人的表面,你應該珍重自己。現在是個人價值被愚弄的時代,你必須更加尊重自己,否則只能被國家時局擺布。希望你永遠自尊自愛。」 這些話是耐人尋味的。在日本歷史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戰後被定為戰犯的松崗外相之子,給一個冒充中國人(或「滿洲人」),為日本的遠東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寫這樣的信。這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由主義的力量,又讓人感受到自由主義的軟弱。它只能作為一種抵制,是不會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驚艷的外貌,以及猶如當時好萊塢玉女紅星黛安娜·杜萍的歐洲聲樂唱腔,完全體現了日本人對於中國女人的理想憧憬。就這樣,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歌者歲月

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雖然她是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拍攝宣傳日本的遠東政策的影片來慰問日軍,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但這些卻不
足以抹殺她在藝術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學生時代,她曾經跟隨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花腔女高音,後來就在廣播電台擔任歌手,這是她的歌壇生涯的起點。她的一生演唱了無數經典情歌,據她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半生》中說,最受聽眾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就如她的幾幅老照片,艷而媚的臉,穿著旗袍,是東方但又不是中國的,眉眼間有一絲曖昧。《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旋律為基礎,參考了美國的愛情歌曲,專門為她編寫的。

《夜來香》恐怕最為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為她譜寫的,但其中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可惜這卻是一首至今沒有開禁的歌,雖然很好聽,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為自己寫的自傳中說:「盡管這首歌很受歡迎,但流行的時間不長,後來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國的軟綿綿的情歌都會使風紀紊亂。」不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這首歌還受到工部局的傳訊。她說:「他們懷疑我唱這首歌是期望

重慶政府或共產黨政府回來。」 直到後半生,她還念念不忘這首歌的詞作者黎錦光。1981年,她特地邀請他訪日,他們在雞尾酒會上登台高唱《夜來香》,一群「夜來香」迷則邊唱邊繞場一圈。

在自傳中,她還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責為「頹廢且挫傷士氣的敵國音樂」而被禁的歌曲——《離別的布魯斯》。這首歌深受日軍士兵的歡迎,當演員應要求演唱這首歌時,軍官雖假裝有事離開會場,卻也流著淚,躲在一邊悄悄欣賞。她的《三年》、《一夜風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時》更是令歌迷聽後眷戀不已。1945年6月,當她在上海演唱會表演此曲時,處於戰爭對立狀態下的中、日歌迷都對她如痴如狂。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上海的公開演出,兩個月之後,大戰結束,她就因「勾結日軍」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還曾經在偽「滿映」、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攝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親自挑選了自己拍攝的七部影片,參加香港電影節展映。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賽昂的鍾》、《我的夜鶯》、《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在拂曉里出逃》、《丑聞》、《白夫人之妖戀》。其中,《我的夜鶯》是她在偽「滿映」時代拍攝的片子,這部影片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拍成,耗資25萬日元,相當於一般電影投資的五倍。影片描寫的是父女二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她自己認為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片,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樂片。」《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是她於戰後回到日本後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攝制,描寫一個舞女愛上了殺死她父親的仇人,曾被評選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曉里出逃》是由黑澤明編劇的一出愛情悲劇,曾被評為當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戀》則是根據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改編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給觀眾的印象則是一個美艷的中國女性及其甜美的歌聲。

她的歌聲給人們以夢想,她出演的電影也轟動一時。她拍攝了《木蘭從軍》與《萬世流芳》,在《萬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中國影壇。她對這兩部電影有不同的解釋,她認為它們完全可以被中國觀眾從愛國抗敵——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說這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電影。不過,她真正的紅火卻是上世紀50年代繼演出好萊塢電影及百老匯歌劇後,應香港電影公司之邀拍攝的幾部電影,有《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親自演繹並灌成唱片。雖然有人指責她出演的電影充滿日本軍國主義色彩,但是,藝術不可能完全成為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此外,她還參與拍攝了「紀實性藝術片」《黃河》和俄羅斯風格的音樂片《我的黃鶯》,並因後者而被蘇、日兩國的間諜跟蹤調查。對於這些,她說:「日本肯定戰敗,但正因為戰敗,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藝術電影。當美軍佔領日本時,可以證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戰爭影片,也拍了不亞於歐美名片的優秀的藝術影片……」

愛情和友情

在一次為由日本人扶持的一份文學刊物《雜志》舉辦的納涼晚會上,李香蘭與張愛玲曾有過這樣一段交談。張愛玲說:「您就是到了30歲,一定還像個小女孩那樣活潑吧!」她
說:「也是啊,這些年老演淺薄的純情戲實在沒多大意思,我倒想演點不平凡的激情戲!」於是,張愛玲後來說道:「她不要那種太平凡的、公式化的愛,而要『激情』的。」

據陳歌辛的兒子陳鋼回憶,她與他的父親或許曾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充滿激情的上海之戀。陳歌辛為她創作了大量歌曲,如《夜》、《黎明》、《小溪》、《湖上》、《漁家女》、《恨不相逢未嫁時》、《忘憂草》及專為她寫的花腔女高音獨唱曲《海燕》等。當時, 上海交響樂團負責人草刈義夫先生和日本電視台訪問上海時,她曾告訴電視台的記者,當年她差一點嫁給了陳歌辛。而當記者問她為何在出版的自傳中隻字未提時,她笑道:「最重要的事是不能寫在書上的。」
1992年,當她再次來到上海時,陳歌辛已經去世。她一見陳鋼的面就迫切地詢問陳歌辛在世時的情況,追憶他們47年前深深的情意。臨別時,她對著陳鋼哽咽道:「我和你爸爸很好啊……」後來在東京再次見到陳鋼時,她還對他說:「你爸爸是個美男子,要不是因為有了你媽媽和你們,我就嫁給他了……」她一遍一遍地輕輕哼唱著陳歌辛為她寫的《忘憂草》:「愛人喲,天上疏星零落,有你在身邊,我便不知道寂寞。愛人喲,世界已經入夢,有你在身邊,我就不覺得空虛。我在泥中默念你的名字,忘去這煩憂的日子。愛人喲,雖然那似水流年無情,有你在夢里我的葉便長青。」

不管怎樣,出生在充斥日本侵略野心的偽滿洲國,以中國女演員之姿向日本表示恭順的她,絕對不可能成為愛情的詠嘆調。1952年回到日本後,她嫁給一位比她大15歲的美籍雕刻家諾古其,4年後分手。談到分手的原因,她說:「既不是因為第三者的問題,也沒有經濟問題,只是時間老不能湊在一起,才導致性格方面的分歧。」其實,他們在結婚前就約定了所謂的「離婚條件」:互相尊重對方,不影響對方的工作,一旦發生矛盾時,像朋友那樣和睦地分手。而結婚的四年裡,他們實際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不足一年。

和諾古其離婚後,她應邀赴紐約演出歌劇《香格里拉》。在演出期間,她結識了日本派往聯合國工作的青年外交官大鷹弘。這位年僅28歲的日本青年每天都給她送一束鮮艷的玫瑰,還接連數次到後台來看望她。在如此大膽、熱烈的求愛下,他們很快就雙雙墮入愛河,最終結為佳偶。為珍惜這份難得的感情,和大鷹弘結婚後,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大鷹淑子。不久,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退出影壇,成為日本國會議員(自民黨參議員),並連任18年之久。

雖然感情生活幾經波折,但難能可貴的是,她始終擁有一份珍貴的友誼。10歲時,在撫順小學讀三年級的她,在去沈陽秋遊的火車上,結識了一位與她同歲的、住在沈陽的俄羅斯猶太裔的少女——柳芭。她十分重視這個朋友,她說:「柳芭是我最珍貴的朋友。我之所以成為歌唱的李香蘭,是因為有了柳芭;我之所以成為活著的李香蘭,也是因為有了柳芭。柳芭像是神安排在我生活中的護身符,有時像太陽,有時像月亮,她永遠伴隨著我。」在柳芭的幫助下,她開始向蘇聯大劇院的著名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也是柳芭家的朋友,學習花腔女高音。正由於波多列索夫夫人每年秋天在大和旅館舉行獨唱音樂會,「奉天廣播電台」的科長東敬三才發現了她,將她錄用為電台新節目的專職歌手,使她從此走上了演藝道路。回顧這一切,她感慨萬分地說:「不是嗎? 沒有柳芭,我不會去學唱,也就沒有唱歌的李香蘭!」不僅如此,柳芭對她還有救命之恩。在得知李香蘭被囚禁且即將被槍斃後,柳芭回到她北平家中,為她弄來了屬於山口家的日本戶籍證明,才使她免去了漢奸罪。

並不完美的愛情加上完美的事業和完美的友誼,就這樣,她為自己的前半生畫上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

歸去來兮

歷史常常使人變得尷尬,使人感到一種撕裂身心的痛苦。中途島海戰後,日本節節敗退。隨著日本戰敗日的來臨,日本帝國所操縱的「偽滿洲國」13年虛幻的歷史也隨之落幕,
「偽滿洲國」滅亡,全國上下一時興起了討伐漢奸的行動。李香蘭這位紅極一時的影星、歌星,也被押上了審判台。

1946年2月,作為偽滿洲電影協會的主要演員,她被大家認定有協助日本侵略者作宣傳的罪行。檢察官最後判處她槍決,罪名是「身為中國人,卻和日本人共同拍攝冒充中國的電影,協助日本的大陸政策,背叛了中國」和「使用中日兩國語言,利用朋友關系搞間諜活動」。然而她心裡清楚自己從未從事過間諜活動,更未協助過日本的大陸政策。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在法庭上出示了證明自己日本人身份的文件,法官宣布她無罪釋放。這個令人驚訝的事實使法庭上的人們憤怒了。面對大家的怒吼,她流淚唱起了歌,用歌聲表達對養育自己的中國的一片深情,同時對自己前半生的罪行作了深深的懺悔。歌聲引起共鳴,所有的人也用歌聲告訴她:「讓我們以德報怨。」

追蹤她的一生,人們難以理解為何她僅僅由於不自覺地唱歌和表演就險些被判處死刑。她本人單純善良,希望中日友好,卻被人利用、愚弄,成為日本侵華政策的工具,受到中國人民的仇視。由此看來,她不過是一個歷史的犧牲者,後來的種種遭際,皆因時代所致。「一個被時代、被一種虛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噩夢醒來後,能夠有機會對當時的行為反思,或者加以解釋說明,也是幸福的。」她對偽滿「宮廷掛」兼關東軍參謀長吉崗中將說的這些話,也可以作為她對於自己前半生的說明。

1946年2月29日,她含淚揮別上海乘船返回日本。回到日本後,她開始以日本女演員山口淑子的身份在日本影壇上繼續發展事業,並給自己起了個「香蘭山口」的名字。她自稱這個名字是「中日混合物」,是日本和中國的「精神混血兒」。這期間,她在導演黑澤明的指導下,再創個人影劇事業的新高峰,在美國的電影及音樂劇里扮演多個角色。1974年,她被選為日本的參議員,以政治家的身份活躍於社會舞台。同時她還與新聞撰稿人藤原作彌共同執筆寫作《在中國的日子——李香蘭:我的前半生》。通過這本自傳,她勇敢地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表達了「日中不再戰,我們同是黑發黑眼睛」的和平摯願。作為歷史的犧牲者和歷史的見證人,她還教育日本青少年牢記:「這全都是事實呀!」 1989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推出了據此改編的電視劇《再見,李香蘭》。隨後,淺利慶太先生又成功改編了音樂劇《李香蘭》。自1991年1月在東京的青山劇場首演以來,該音樂劇已經演出了184場,觀眾人數超過18萬。一個17歲的日本高中生高橋雅弘還曾寫信給淺利慶太道:「音樂劇《李香蘭》不僅告訴我歷史上的事件和時代背景,還告訴我戰爭的事實並給我怎樣與鄰國——中國一起開拓未來的啟示。」

1974年到1992年期間,李香蘭連續獲選擔任國會議員,協助日本與中國重修舊好。在「門戶開放政策」的後期思想提出之後,中國政府對她展開了歡迎的雙臂。而隨著她的自傳的發表以及經典專輯的復刻發行,她在新一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又重新獲得了傾睞。

兩個祖國,兩個母親

李香蘭稱日本為祖國,中國為故國。她說,她有兩個母親——一個是日本,一個是中國;她有一顆心——一半在日本,一半在中國。生活、歷史,包括關於中日關系的那一段回
憶,並不因為它的「不幸」、「不愉快」而化為烏有。中國對她有養育之恩,而日本國籍對於她又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特殊的身份使她的心一生都處於矛盾之中。

1937年,她以中國人的身份隨同學到中南海參加一個為紀念「一二·九」死難同胞而舉行的默禱會。會上大家紛紛表決心:有的要到南京去找國民政府,有的要去陝北參加紅軍,還有人表示要留下來戰斗到最後一口氣。當被問及「假如有日本軍侵入北京,該怎麼辦」時,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說:「我,站在北京的城牆上。」對於既愛祖國,又愛自己故國的她,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站在北京的城牆上」或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正如她在自傳中寫的,「我只能這樣說」 。站在城牆上,從外面飛來的是日本炮火,從城牆裡面打來的是中國鉛彈,不管被哪一方打中,雙方的子彈「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個死去。我本能地想,這是我最好的出路。」

這種情緒困擾了她很久,她在自傳中曾描述過面對這種自相矛盾的無能為力和無比痛苦:「中國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騙了中國人。一種罪惡感纏繞著我的心,彷彿走進了一條死胡同,陷入了絕境。」她自己也幾次下決心公布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實,但都沒有勇氣去做。盡管如此,由於從小生活在中國,她對中國的感情還是十分真實的。她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的歷史見證人。她經歷了「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目睹了「平頂山事件」,在一些日本人矢口否認這段罪惡歷史的時候,她敢於在日本右翼的重壓下鄭重而又沉痛地宣告:日本應該向中國人民謝罪!在自傳里,她的語言表達也經常是「要去日本了」、「要回中國了」。

1987年,她終於如願以償,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回到上海尋找她那散發著夜來香的中國心和魂系夢牽的故國、故土、故人。1992年11月,她又應邀來華參加在桂林舉行的金雞百花電影節。已經年逾古稀的她雖生活在日本,卻依然說著一口京片子。在北京逗留期間,她尋訪了當年的故居,雖然早已「舊貌變新顏」,但她仍能清楚地辨認出來。她還品嘗了北京的小吃,滿足了自己的濃濃思鄉情。隨後,她回到上海,在花園飯店再次見到了黎錦光,敘述起舊日情誼,兩位老人都淚流不止。會晤完畢後,她小心地攙扶著黎老先生一步步走出飯店。誰知這竟成了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第二年黎先生就謝世了。

同年,為慶祝中日建交20周年,四季劇團的負責人淺利慶太先生也率劇團繼1988年首次訪華後,攜音樂劇《李香蘭》再度訪華。在「李香蘭」故事發生過的地方——北京、長春、沈陽、大連公演15場。這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出面邀請的演出活動受到中日兩國高層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還專程到大連參加《李香蘭》的首演式。四季劇團也派出最佳陣容,在戰爭結束47年後,又將「李香蘭」送回了她的故國。

該劇描寫了她波瀾起伏的一生,活生生地再現了那段日本侵華戰爭史,以此告誡人們莫忘戰爭,在國內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劇團每次演出都受到了觀眾盛贊,累計已經公演了近500場。

2. 電影版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祈祖的女朋友,練習跆拳道的,扮演者是誰,

我給你演員表你自己查下我沒看過不知道你說的康祈祖的女朋友是誰!
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基本信息
影片類型: 喜劇
片長:50分鍾
國家/地區: 廣州
上映 2000年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演職員表
(於2010年7月3日播映第五部,在廣東珠江頻道首播)

劇中的廚房一角
導 演:陸曉光 王崗 劉衛平 楊甲年
責 編:王萍 王丹丹 許丹華
導演:
高志森 Clifton Ko
演員:
龔錦堂 飾 康伯(康而壽)
黃錦裳 飾 康嬸(王玉蓮)
四兄弟
蘇志丹 飾 康祈光
周曉濱 飾 康祈宗(二代)
彭新智 飾 康祈耀
徐若琪 飾 康祈祖
郭 昶(逝世) 飾 康祈宗
四媳婦
丁 玲 飾 常香蘭
虎艷芬 飾 蘇妙嬋

錢 瑩 飾 黃 菲
郝蓮露 飾 黛安娜
劉 濤 飾 胡幸子(三哥前妻)
家庭其它成員
毛 琳 飾 COCO(康而麗)(康伯的小妹)
林星雲 飾 表哥炳(王文炳)
李俊毅 飾 康天庥(阿宗和阿嬋的兒子)
張紋博 飾 康天佑(阿光和香蘭的兒子)
何文茵 飾 康枝子(阿耀與前妻幸子的女兒)
王 辰 飾 康保羅(阿祖與黛安娜的兒子)
親家
盧海潮 飾 阿嬋的爸爸
盧秋萍 飾 阿嬋的媽媽
Hazen MacIntyre 飾 洋岳父 (黛安娜的父親)
陳堅雄 飾 蘇貴元
陳 戈 飾 阿 美(吳多美)
趙世林 飾 阿耀岳父
黃俊英 飾 富川龍(蘇貴元的乾爹)
西關街坊
舒力生 飾 祝師奶(白谷靜)
吳蘇妹 飾 李彩嬌
張和平 飾 作家(陳想妹)

黃菲飾演者錢瑩
陳耀祥 飾 明仔(關坦明)
邵立人 飾 梁伯(梁細蝦)
譚為基 飾 通叔(楊成通)
關 聰 飾 關叔(關義江)
鄺祖樂 飾 冼師奶、洗剪吹(冼剪崔)
李靜 飾 翠紅
林以政 飾 口水威(侯瑞威)
周 寧 飾 八姑
黃慧儀 飾 祝婉玲(祝師奶女兒)
同事朋友
劉效國 飾 趙處
李衛東 飾 牛哥(牛吃草)
禤志紅 飾 唐小姐(唐國敏)
馬小倩 飾 曾由美(幸子表妹,康伯乾女兒)
黃俊淇 飾 阿奇(林德奇)
黃曉華 飾 華女
列家村居民
第五部新增演員
何浩鵬 飾 唐連偶(唐湯堂的老闆)
羅心悅 飾 唐連子(唐連偶的妹妹)
李建龍 飾 列漢球(列家村村長)
黎明明 飾 列小球(列家村村長的兒子)
吳海傑 飾 列有銀(列家村居民)

3. 張學友為什麼會唱<<李香蘭>>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有什麼特殊含義

本是日本人玉置浩二為中日合拍的電視劇《別了,李香蘭!》作的主題曲《不要走》,後來張學友翻唱了粵語版,即這首周禮茂作詞的《李香蘭》。歌詞含糊而曖昧,其意不明,只隱約表達了某種追念。張天王很喜歡這首曲子,在演唱會上作為保留曲目演唱,聲淚俱下。

李香蘭祖籍日本,上世紀30 40年代的著名歌手。日本戰敗後 被誣蔑為間諜。在這首歌中,張學友用自己飽含情感而有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如控訴般,低吟著世界的不公。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她本為日本人,卻被自己人變成了政治工具,這個曾沉迷於十里洋場的女子,在其自傳中表達了中日友好的呼喚,並正面回應了日本侵華戰爭的事實。

2005年李香蘭發表長文,勸誡日本首相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因為「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李香蘭

演唱:張學友

詞:周禮茂

曲:玉置浩二

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

說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凍 雨點透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 無法彈動

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時間裂縫 夜放縱

告知我難尋你芳蹤 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卻深印腦中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4. 外來媳婦本地郎香蘭性情大變是哪一集

外來媳婦本地郎香蘭性情大變是808集。
香蘭這個角色是由丁玲飾演,在劇中常香蘭是康家大兒子康祈光的妻子,湖南人,是康家的「外來媳婦」。在現實生活中,丁玲生於山東青島。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廣播電視台拍攝的以粵語為主要語言的一部情景喜劇,描述了廣州老城區一個有著四個兒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個外地媳婦,由於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產生了一系列的喜劇故事。這些喜劇故事無一例外都來自於生活,有著鮮活的時代特色,因此,外來媳婦本地郎又可謂是一部緊貼生活、反映時代現狀的情景喜劇。在劇中,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不但適合於表現各年齡層次的故事,同時,由於人物關系的多線條設置,圍繞著康家一批核心人物,又延伸出更多的次主要人物。街坊、到外省乃至外國的親朋、到廣州的新移民、闖盪廣州的外地人,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包。外劇正是有了這樣的延宕性和擴展性,才使得它的故事豐富多彩,使人倍感親切。

5. 求電影《國產007》裡面,周星馳彈鋼琴唱的那首歌的歌名謝謝!

如果你看的是國語版 那就是 秋意濃
粵語版星爺自己唱的就是 李香蘭

6. 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演員表

康嬸--(黃錦裳飾)康伯老伴,六十二歲,家庭婦女,性格厚道,有點兒糊塗,健忘。

扮演者大起底:珠影演員,已退休。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曾參加許多電影和大劇的拍攝,如《情滿珠江》等,生活中的她是個和藹的「老媽子」,每天早上都為劇組成員買來豆漿油條做早餐。
康祈光--(蘇志丹飾)大兒子,三十八歲,合資廠技工,初中畢業,性格老實內向。

扮演者大起底:蘇志丹,省話劇院專業演員,國家二級。現任省話喜劇團團長。參加過許多電視劇演出。是二嫂扮演者虎艷芬的丈夫,兩夫婦幽默詼諧,跟他們交談你可要悠著點、別趴下。
常香蘭--(丁玲飾)大媳婦,二十五歲,河南打工妹,純朴善良,手腳勤快,能忍辱負重,有些自卑感,與祈光戀愛結婚。

扮演者大起底:省話兒童劇院專業演員,參加過許多電視劇、舞台劇演出。有氣質,隨和,是個比較內斂的山東妹子。
康祈宗--(郭旭飾)二兒子,三十六歲,個體戶,裝飾材料店小老闆,高中畢業,能說會道,有些狡猾世故,經常外出與北方人做生意。

扮演者大起底:郭昶,廣東電視台演員,參加過許多電視劇、電影演出,在廣東小有名氣。他聲言,《外》劇見證了他的成長,讓他從滿臉光滑一直拍到臉上滿布可以夾死蒼蠅的皺紋。
康祈宗--(郭旭飾)二兒子,三十六歲,個體戶,裝飾材料店小老闆,高中畢業,能說會道,有些狡猾世故,經常外出與北方人做生意。
蘇妙蟬--(虎艷芬飾)二媳婦,廣州人,三十三歲,精明務實,喜歡在家裡爭寵奪勢,是個王熙鳳式的人物。

扮演者大起底:虎艷芬,省話專業演員,參加許多電視劇、電影演出。1990年獲得「飛天獎」最佳女配角提名。活寶一個,話中有話,與她交談,保證讓你笑得前仰後合。
康祈耀--(彭新智飾)三兒子,三十三歲,某機關科長,電大畢業生,幽默,有點兒官癮,經常在家裡發布一些政府新聞。

扮演者大起底:彭新智,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畢業,曾參與拍攝200多條廣告,在電視劇《綠韻情緣》中扮演主要角色,現為華娛衛視特邀主持人。帥氣,口才好,是廣東不可多得的橫跨廣告、電視劇、主持三領域的本土人才。
康祈祖--(徐若琪)四兒子,二十六歲,大學畢業生,外企白領,一個充滿現代化氣息的青年,交友廣泛(包括女朋友),現代商業城市特徵在他身上表現得最充分。

扮演者大起底:徐若琪,曾在美在花城廣告新星大賽中獲獎,參加許多電影電視劇演出。時尚的外表下有一顆內斂的心,與他交談,他時不時會爆出冷幽默,卻總讓人覺得他是個不苟言笑之人,有點周星星的特質。
黛安娜--(郝蓮露飾)法國人,外企雇員,二十九歲,是康祈祖較為固定的女友,後與康祈祖宣布訂婚。

扮演者大起底:德國人,北大中文系畢業,曾任澳門衛視主持人。
康天庥--(李俊毅飾)康祈宗之子,十歲,小學生,調皮搗蛋,是個被寵壞的孩子。

扮演者大起底:李俊毅,當年的小學生,現在的初中優等生。自信,當年曾在麥當勞與人爭位時高呼:我是明星來的。

7. 看了22年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成員竟然大部分都不是廣東人

提起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很多觀眾都以為真的是外來的媳婦配廣州本地郎,然而其實該劇的演員們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

年輕時曾以為,《外來媳婦本地郎》顧名思義就是外地的女孩嫁給了本地郎,後來才發現外來媳婦真的是外來的,但是本地郎卻沒有幾個是真的本地郎。

最令人意外的就是二佬康祈宗居然是一個東北人扮演的,大家都想不到吧,一個外地人可以說一口那麼溜的粵語,而且他的形象舉手投足間與廣東人沒有任何的差別。

劇中劇情介紹,康伯康而壽有「光宗耀祖」四個兒子,他們一家人住在荔灣區西關大屋,屬於是廣州的土著居民。

康家老大康祈光高中畢業後分配進廠,因為人太老實了,年過三十還沒有結婚,後來遇到了來自河南農村的妹子香蘭,康祈光才告別了單身。

二哥康祈宗比大哥先進,娶了一個來自潮汕的姑娘蘇妙嬋,兩個人還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康天庥。

記得《外來媳婦本地郎》開播時,康天庥已經8歲了,那個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光著屁股到處跑的頑皮小男孩。

在第七集的時候,康祈耀迎娶上海姑娘胡幸子,一家人開始為了分屋住而傷腦筋了。

到了200多集的時候,康祈祖迎娶美國美女黛安娜,《外來媳婦本地郎》終於四個兒子都娶媳婦了,而且正好個個都是外來的媳婦。

從2000年開播至2006年,那段時間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的一段輝煌時期。

收視率屢創新高,收視率從15點到20點、30點,後來一度達到了40點,二哥康祈宗郭昶還為此高興得在電視台周邊「裸跑」了一圈,以示慶祝。

可惜的是,花無百日紅,自從2006年康祈宗離開後,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內容急轉直下。

後來的康家還搬離了西關大屋,這部劇漸漸地失去了原有的氣息,變成了雞肋一般,觀眾們食之乏味,劇組與演員們卻又覺得棄之可惜。

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外來媳婦本地郎》飾演康家主要成員的演員分別是哪裡人。

1986年龔錦堂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順意坊》開始為大眾所熟悉,今年他已經是一個84歲的老人了,目前已經退出了劇組。

上世紀90年代,黃錦裳參演過很多影視作品,代表作有《情滿珠江》、《廣州故事》、《省港狂龍》等,目前她也已經退出了劇集。

在上個世紀90年代,蘇志丹就主演過多部電視劇,代表作品《首富人家》,他在劇中飾演一名鄉鎮企業家。

蘇志丹是廣東話劇院的一名演員,曾擔任過領導職務,現在是國家二級演員。他現實中的妻子是二嫂蘇妙嬋的扮演者虎艷芬,兩人還有一個女兒名叫蘇秋妍。

郭昶30歲才開始入行,入行前是廣州 汽車 公司的一名工人,因為喜歡表演從小就立志當一名演員。

他是廣東本土演員中最有喜劇表演天賦的一個「天才式演員」。

一個東北人把一個廣東市井小人物演得活靈活現,令人刮目相看,觀眾們對他的評價非常高。

郭昶現實中的妻子是在《七十二家房客》飾演蘭姨的潘潔,他們有一個女兒,今年已經27歲了。

形象帥氣的彭新智入行前曾經是廣告圈名人,他還進過化工廠當技術員。

說起來,彭新智可以算得上是女明星劉濤的貴人兼恩人,因為是他把新人劉濤推薦加入《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的,後來劉濤大紅大紫也沒有忘記他。

徐若琪憑借參加《美在花城》獲獎而入行,他跟妻子高宇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就相識並相戀。

徐若琪憑借《外來媳婦本地郎》飾演康祈祖而紅遍廣東,並且功成名就,不但有人邀請他拍廣告代言,還搭檔沈騰出演大電影

丁玲現實中的老公名叫張琳,也是山東人,他是國內著名的配音演員,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灰太狼的聲音就是張琳的配音。

1986年虎艷芬考入了廣東話劇院成為了一名演員,在九十年代的廣東本土劇,經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虎艷芬與丈夫蘇志丹兩個人都是廣東話劇院的演員,也都是國家二級演員。

劉濤讀中學時被選進了南京軍區文工團,當文藝兵三年退役後,她自費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習法律專業,為了賺學費她出去兼職模特拍廣告。

很幸運,她在拍廣告時認識了彭新智,後來被推薦參演《外來媳婦本地郎》飾演幸子一角而入行。劉濤的演藝事業發展得最好,離開廣東後她很快便紅遍全國。

錢瑩原本的家鄉在湖北,後來因為三峽工程遷移到了廣東。

大學畢業後,錢瑩做過辦公室文員,還做過公司的前台小姐。形象出眾的錢瑩因參加《美在花城》獲獎而入行,她年輕時還拍攝過很多廣告。

錢瑩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她與《外來媳婦本地郎》劇中飾演阿奇的黃俊淇有過一段七年的婚姻。她的現任丈夫名叫劉璋牧,是國內的一個挺有名氣的導演。

大學畢業後,郝蓮露來中國進修中文專業,還在廣州暨南大學學習粵語。

在現實中,郝蓮露也是嫁給了一個中國男人,她的丈夫名字叫王宏業,曾是北京的一名計程車司機。

兩人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外來媳婦本地郎》劇中飾演她與康祈祖的兒子康保羅的小孩就是她的大兒子。

飾演《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主要成員的演員中,只有三個演員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廣州人,分別是康伯龔錦堂,康嬸黃錦裳與康祈光蘇志丹。

本地郎雖名不符實,但外來媳婦卻真的都是外來的演員演媳婦,大嫂香蘭丁玲來自山東,二嫂蘇妙嬋虎艷芬來自海南,三嫂幸子劉濤來自江西、黃菲錢瑩來自湖北,幺嬸黛安娜郝蓮露來自德國。

《外來媳婦本地郎》一劇只捧出了一個大明星劉濤,其他演員都「闖不出」廣東。就算是放眼全國,大紅大紫的明星中也很少廣東的演員,這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廣東人比較務實吧。

不知不覺,《外來媳婦本地郎》開播至今已經有22年,去年還突破了4000集,已經打破了國內電視連續劇的記錄。

有人認為,廣東本土電視劇這二十多年來只有《外來媳婦本地郎》與《七十二家房客》拿得出手,但是都已經拍了十幾、二十幾年了,漸漸地也讓觀眾提不起太多的興趣了。

不過也有些觀眾認為,《外來媳婦本地郎》用粵語講述廣東人的故事,樹立文化自信,傳承嶺南文化,教會了很多年輕人講粵語,還是挺好的。

廣東的電視台還有值得稱贊的是不像有些台為了追求收視率,不惜製造一些虛假的博眼球的相親、 娛樂 類節目。

廣東台沒有崇尚 娛樂 ,也沒有製作 娛樂 節目造星 ,更沒有誤導青少年追星,這是務實的廣東人樂意看到的好現象。

經常看到一些網友觀眾留言,建議本土的電視節目應該創新,多拍外景,多創作一些新的電視劇,不要老是守著過去的「一畝三分地」,你支持這樣的建議嗎?

8. 《金陵十三釵》里,豆蔻跟香蘭回窯子拿耳環跟琴弦的這情節怎麼這么扯外面那麼危險怎麼還要去太扯了

這部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因為沒有看過原著,所以觀點可能不太准。依我淺見,我覺得香蘭會去取耳墜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香蘭擔心豆蔻一人回去遭遇危險,所以陪她一起回去,這一點是有的,從香蘭口吐鮮血還要絆住日本鬼的行為可以看出。

其二,香蘭雖為一名風塵女子,但她不只為男人而美,她追求的美是時刻為自己的,這反應的是一種精緻女人的內心。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當中會讓香蘭以取耳墜為理由回去。

《金陵十三釵》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zypKlqI6poNYx5v2Kc5Kwg

?pwd=dlj0 提取碼:dlj0

9. 任冰兒的個人作品

早在四十年代她便參演電影,處女作《好女兩頭瞞》(1948)是她從影以來僅有的兩部時裝片之一(另一部為1964年的《香城九鳳》)。與舞台上一樣,她在電影里亦總是當副車,主要演出古裝歌唱及戲曲片。如《十三妹大鬧能仁寺》(1948),《九天玄女》(1959),《紫釵記》(1959),《無情寶劍有情天》(1963)等。她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是粵語片大製作《李後主》(1968)。她最喜歡及演出成功的是「丫鬟」角色,,而《無情寶劍有情天》里的寡情姐姐一角,心理之復雜卻能給她最大的發揮。
鬼俠 (2002)
花開富貴錦城春 (1964) … 羅小鸞
一彎眉月伴寒衾 (1964) … 郡主
香城九鳳 (1964) … 任冰兒
霹靂薔薇-上集 (1964) … 冷如冰
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1948) 無情寶劍有情天 (1964) … 桂玉嫦
半壁江山一美人 (1964) … 鄭旦
春鶯戲鳳凰 (1964) … 秋雁
十二欄桿十二釵 (1963)
天降福星 (1963)
大俠金葫蘆 (1963) … 龍桂香
芬芳香艷喜迎春 (1963) … 艷紅
春風得意鳳和鳴 (1963) … 秋桐
雙雄震九洲 (1963) … 區笑蓮
七手八臂觀世音 (1963) … 二公主
妙賊 (1963) … 表妹慕容素薇
烽火恩仇十六年 (1963) … 王妃
猿女復仇記 (1963) … 萬丈青
還我山河還我妻 (1963) … 畢的妻子
虎將爭妻 (1962) … 彩燕公主
探花夫婿狀元妻 (1962)
金鳳銀龍雙掛帥 (1962)
七鳳斗魔龍 (1962) … 二宮主幽蘭
鬼俠 (1962) … 仇麗嫦
仕林祭塔 (1962) … 小青
千里送皇姑 (1962) … 正宮
狄青五虎平西 (1962) … 美蓮
秦漢三盜攝魂鈴 (1962) … 薛金蓮
銀合太子乞食告御狀 (1962) … 玉燕宮娥
蘭貞鬧嚴府 (1962) … 趙婉玉
皇陵會愛妻 (1962)
薛門七女將 (1962) … 四夫人
一樓風雪夜歸人 (1962) … 楚雲
仗義還妻-上集 (1962)
仗義還妻-下集 (1962) … 趙碧梅
侯門怨 (1961) … 小荷
步步高升 (1961) … 靈鳳
芙蓉帳暖度春宵 (1961) … 宮女清儀
夫證妻凶 (1961) … 楊冰嬌
富貴花開鳳凰台 (1961) … 周潔萍
還珠淚 (1961)
雙飛蝴蝶 (1961) … 醜女
俠侶恩仇 (1961) … 柳眉兒
金鳳斬蛟龍 (1961) … 金五鳳
挖目保山河 (1961) … 紫薇郡主
花蝴蝶三氣飛天貓 (1961) … 陸月花
抬轎姑爺 (1961) … 雪兒
紅爐火 (1961) … 萬香
寒江關 (1961) … 薛陳氏
金蘭花-下集 (1961) … 阿嬌
萬里烽煙尋妹喜 (1961) … 王燕
漢宮秋月 (1961) … 張嫣蘭
一張白紙告親夫 (1961)
任冰兒游龍情俠 (1961) … 宮女翠兒
傻俠勤王 (1961) … 陸艷華
一命難填九命冤 (1961)
金蘭花-上集 (1961) … 阿嬌
怪俠金絲貓 (1961) … 曹靄玲
狄青 (1961) … 美蓮
百鳥朝凰 (1961) … 蓮花宮女
八美審狀元 (1961) … 楊春娥
雷電雙屍救太子 (1961)
教子逆君皇 (1961) … 宮主
彩菱艷 (1961) … 晚紅
風塵俠侶 (1961) … 趙鳳仙
佛前花送狀元歸 (1960) … 宮主
玉郎戲鳳賀春宵 (1960) … 香蘭
西施 (1960) … 越王後
扎腳樊梨花 (1960) … 百花仙
花燈記 (1960) … 巧兒
附薦何文秀 (1960) … 冬梅
三十年胭脂淚 (1960) … 林妙香
月下奇逢 (1960) … 翠霞
蠻女賣相思 (1960) … 春香
鳳笛雲歌-上集 (1960) … 小鶯
鳳笛雲歌-下集 (1960) … 小鶯
七彩金葉菊 (1960) … 周玉仙
琴挑誤-上集 (1960) … 小桃
非夢奇緣 (1960) … 張妙瓊
琴挑誤-下集 (1960) … 小桃
可憐駙馬可憐妻 (1960)
人頭審皇帝 (1960) … 二公主
李仙傳 (1960)
龍虎關前烈女魂 (1960) … 徐雪兒
孝感動天-上集 (1960) … 唐秀娥
孝感動天-下集 (1960)
女黑俠飛鵝嶺救夫 (1960) … 金佩珠
再世奇緣 (1960) … 碧香
孝子鬧天宮 (1960) … 雲英
人頭告御狀 (1960) … 白蘭芝
扎腳十三妹金殿賣人頭 (1960) … 張金鳳
苦兒送米記 (1960) … 雪梅
天倫鏡 (1960)
飛龍太子劈石救銀妃 (1960) … 梅琳儲妃
扎腳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1960) … 張金鳳
正德皇牡丹亭戲鳳 (1960) … 程麗英
西河會妻 (1960) … 趙英娥
錦羅記 (1960) … 黃麗芳
樊梨花掛帥罪子 (1960) … 百花仙
換巢鸞鳳 (1960)
九天玄女 (1959) … 冷艷
血淚洗殘脂 (1959) … 孫蘭楚
妹仔王掛帥平西 (1959) … 蕭飛燕
蛋家公主爭駙馬 (1959) … 劉帶金
枇杷巷口故人來 (1959) … 沈雪英
三年一哭二郎橋 (1959) … 李媚姝
冤枉相思 (1959) … 徐鳳霞
一枝紅艷露凝香 (1959) … 江夢霞
春燈羽扇恨 (1959) … 楊寶珠
有仔萬事足 (1959) … 沈懷芝
神眼東宮認太子-大結局 (1959) … 翩翩
除卻巫山不是雲 (1959) … 素心
白兔會 (1959) … 岳英
燕雙飛 (1959) … 可兒
跨鳳乘龍 (1959) … 孟倩筠
三司會審殺姑案 (1959) … 嬌嬌
三月杜鵑魂 (1959) … 趙淑如
漢武帝夢會衛夫人 (1959) … 平陽公主
平步青雲-上集 (1959) … 秋菊
神眼東宮認太子-上集 (1959) … 翩翩
女鬼嫁狀元-上集 (1959) … 包小鳳
平步青雲-大結局 (1959) … 秋菊
女鬼嫁狀元-下集 (1959) … 包小鳳
楊八妹取金刀 (1959) … 銀娥宮主
漢女貞忠傳 (1959) … 長屏公主
花燈照玉郎 (1959) … 王妙香
紫釵記 (1959) … 浣紗
四郎探母 (1959) … 銀娥宮主
火葬生妲己 (1958) … 姜皇後
蟹仔夜祭蟹美人 (1958)
新肉山藏妲己 (1958) … 姜皇後
花染狀元紅 (1958) … 餘明月
彩鳳喜迎春 (1958) … 艷紅
三王嫁二喬 (1958) … 珊瑚
花債狀元還 (1958) … 方蘭英
扎腳劉金定 (1958) … 嬌嬌
洛陽橋畔姑嫂墳 (1958) … 宮娥翠翠
三審狀元妻 (1958) … 嫣紅
狸貓換太子 (1958)
胭脂井 (1958)
狗飯喂狀元 (1958) … 王妙香
春風帶得歸來燕 (1958)
十萬童屍 (1958) … 程妻
正德皇夜探龍鳳店 (1958) … 李雁
玉堂春 (1958) … 皮氏
插錯美人頭 (1957) … 胡夫人
香羅冢 (1957) … 秦慧梅
唐伯虎點秋香 (1957) … 黑牡丹
大明忠烈傳 (1957) … 民女
畫里天仙 (1957) … 三鳳
狄青三取珍珠旗 (1957) … 飛龍公主
金銀珠寶到門來 (1957) … 阿銀
紅葉仙緣 (1957)
薛仁貴三戲柳金花 (1957)
烽火戲諸侯 (1957) … 皇後
任冰兒作品劇照釵頭鳳 (1957) … 妙月
洛神 (1957) … 梨奴
晨妻暮嫂 (1957) … 宮主
小白菜情困楊乃武 (1956) … 葛三姑
桂枝告狀 (1956)
大鬧三門街 (1956) … 洪錦雲
少林英雄左崧傳 (1956) … 柳小環
高君保私探營房 劉金定力斬四門 (1956) … 春桃
富士山之戀 (1954)
三喜臨門 (1953) … 任冰
徭山奪艷記 (1953) … 蘇莎
天賜黃金 (1952) … 梁紅玉
萬花錦綉 (1952) … 張露冰
酒樓戲鳳 (1952)
女俠黑牡丹 (1951)
帝苑春心化杜鵑 (1951)
百戰神弓 (1951)
倫文敘賣菜 (1949)
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1948)
好女兩頭瞞 (1948)
百戰神弓 (1951) … 演唱
徭山奪艷記 (1953)

閱讀全文

與香蘭說粵語電影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葯師琉璃光如來佛電影 瀏覽:527
支付寶電影票沒去會顯示什麼 瀏覽:726
韓劇玩騎馬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79
古力娜扎的電影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140
我們永不言電影觀後感 瀏覽:968
虐主愛情電影 瀏覽:840
導演電影票房排行榜2015 瀏覽:300
最新章節第205章恐龍大電影一 瀏覽:353
農家電影大全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21
修車工開賓利泡到女車主是什麼電影 瀏覽:71
法國電影方言 瀏覽:302
走到盡頭韓國電影國語完整版 瀏覽:960
成龍鬼片電影大全 瀏覽:870
大尺度有男體裸露的電影 瀏覽:623
講日本軍官愛上泰國女孩的電影 瀏覽:226
聖徒電影結局 瀏覽:497
雲南芒市在拍什麼電影 瀏覽:945
2015年未來中國電影大全 瀏覽:960
起跑線電影宣傳圖片 瀏覽:53
有一部電影一個女人中了獎去三亞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