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6翻譯成《盲童》,是義大利影片,可惜找不到原文片名.
這個男孩其實是半盲 可以看到光和影子 片子里很多鏡頭都是通過他的視角來拍的
主要是講一個盲童小提琴天才
他死去的媽媽是小提琴手 爸爸用殘酷的方式訓練這孩子 後來終於帶他去錄音的時候孩子走丟了 他被送到孤兒院 被當作自閉兒童後來一個女老師發現了他的音樂才能....後面記不清了
❷ 看盲童劉浩故事讀後感
今天周六,早晨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看完新聞後,不斷調台,突然看到電影頻道的《彈鋼琴的盲童》,雖然是從中間開始看的,但里邊的故事讓我忍不住繼續看下去。其故事情節令人感動,甚至淚流不止。主人翁的行為讓我敬佩,也讓我汗顏。
首先得說說故事中的幾位人物。一、主人翁:爸爸,工廠鍋爐房的工人,一個月只能回一兩次家;媽媽,是一個下崗女工,為了兒子每天在外接很多的活,還要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劉浩,是一個盲童,意志堅定,堅定地走自己認準的路。二、好心人:以電子琴學教為生的劉老師,賣饅頭包子的女老闆,北京開小飯店的女老闆,賣鋼琴的小夥子和女鋼琴王老師。
我所看的故事的大致情節是這樣的:一天,媽媽為了讓劉浩一個人在家時不孤單、不寂寞,於是買了一個很便宜的玩具電子琴回家。結果是這個玩具電子琴改變了劉浩的一生,沒有這個玩具電子琴,還真差點埋沒了一位鋼琴天才呢,中國很可能缺失一位鋼琴大師。媽媽下班回家,在家門口發現家中響起了音樂的聲音。進門一看,劉浩手拿玩具電子琴。媽媽的潛意識里:劉浩——兒子開過錄音機,並在她進門的那一刻把錄音機關了。於是想當然地批評起劉浩來,叮囑他今後再也不要玩錄音機了,因為怕電到劉浩。劉浩的回答:他並沒有開過錄音機,音樂是自己用玩具電子琴彈出來的。媽媽不敢兒子的話,於是要求劉浩再彈一次,她又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家中會居然會有音樂天才?從來沒有學過電子琴的劉浩既然具有音樂天賦,在電子琴方面能夠無師自通?於是,決定讓他學電子琴,但對於一個從未進過學校大門的盲童來說,其路途會是何等的艱難。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經過多方求助,以電子琴學教為生的劉老師終於答應教這個從來沒有學過音樂而又具有相當水平樂感的劉浩學電子琴,而且是免費的。在往後的日子裡,劉老師不僅教劉浩電子琴,還每天背他上學、回家,盡管在教學時,溝通起來非常有困難。但經過劉老師的因材施教,劉浩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了當地電子琴的金獎。但隨著電視機中傳來鋼琴王子朗朗彈鋼琴的聲音,劉浩又一次改變了自己的選擇,他覺得鋼琴的聲音太美妙了,於是毅然決定從此以後不彈電子琴,改彈鋼琴,不管媽媽如何勸說,劉浩只認定這一條路,而且似「父」的劉老師也認為,劉浩應該去學鋼琴,但只能去北京學。媽媽在說服不了父親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帶兒子上北京求學。
在北京的求學之路,更是艱辛。第一,城市太大,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老師;第二,身上只剩下五十元,不敢住店,只能在開放的公園門口睡覺,吃飯也困難;第三,劉浩不是非常理解媽媽處境。還好世上好人不少:賣早點的女老闆能夠虧本賣給他們包子,開小旅館的女老闆能夠免費讓他們住宿,開鋼琴店的小夥子能夠讓劉浩在店內彈琴,等等。媽媽在北京陪兒子找老師,爸爸在家裡也不閑著,拚命工作,為了孩子把自家的房子賣掉,把錢送至北京,回單位住鍋爐房。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浩的伯樂終於出現了,經過簡單的面試,王老師,估計是位教授吧,她收下了這個從未彈過鋼琴的盲學生。經過王教授的調教,劉浩有了機會與朗朗同台演出。故事告訴我:劉浩是幸運的。當然,他的幸運是來自自己的天賦,加上不懈的努力。
這部電影,應該屬於紀實性的,拍攝起來,也不復雜;經費,也不會需要很多吧。但給人以強大的震撼。但,有「魂」在。它在教育人們,在引導人們;在宣傳友愛、友情。
電影告訴:一是我們國家父愛母愛的偉大:既然養了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養好。教育了我們當代青年,不要對自己的孩子,特別是當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時,都要負起父親母親的責任。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幫助弱者的精髓沒有丟掉:劉老師對劉浩的幫助是巨大的,劉浩的出現,對他的教學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語言不通。有時甚至對牛彈琴,如他告訴劉浩,彈某首曲子時心裡要充滿陽光,劉浩居然毫無反應。還好,事後劉浩問他什麼是陽光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語言有問題。北京的女老闆們,不會因為媽媽沒有錢而瞧不起他們。三是中國兩千年前的優秀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這里得到詮釋:因材施教,就是要求老師對不同的孩子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我國的義務教育卻理解成為因教材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簡直是無鬧。國家的發展,首先是教育的發展。難道劉浩的成長,不值得教育行政部門的老爺們三思嗎?
筆者不是電影評論人員,但筆者覺得當今電影的教育意義缺失得很厲害了,電視也是這樣。目前,媒體也只關心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多少,從沒有見到媒體、甚至電影評論人員關注一部電影的教育意義;電影電視的管理部門也沒有對電影和電視的教育意義進行審查,只關注它們的轟動效應。這是我國電影電視只有轟動效應,而沒有影響力的所在。如《亮劍》,這部電視劇所反映的內容,筆者看過了很多反映戰爭的書,無論在那個戰役都找不到類似的情節。這就是在誤導我們的年輕一代。
為此,筆者呼籲相關的「專家」「學者」們,拿出專家學者特有的精神來評價我們的電影電視,影響我們的電影電視吧;我們國家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的官員們應當既要依法行政,真正履行好的職責,也要有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精神,請你們認真審視我們的電影電視吧!
❸ 雙目失明的小緣是什麼電影
《被拋棄的人》
《被拋棄的人》是1983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由劉欣執導,王珊、李嵐、郝意波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個盲童反復被自己親生父親拋棄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一列客車的硬席車廂內,一個6歲的盲童正熟睡著,或許他還在做著甜夢。可是,他怎能料到自己的親生父親乘他熟睡的時候,已經偷偷地下了車。
如今,這個雙目失明的殘疾兒童小元已經成了被拋棄的人。但是,小元並沒有被社會主義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拋棄。
在車廂里,列車長、乘客、新婚夫婦、小胡、老站長以及旅客們都非常同情他,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大坪火車站客運員任淑芬熱情地把小元帶到自己家中,和退休的媽媽一起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等待查找他的家庭住址。
❹ 尋一部 九十年代拍的一部描寫盲童彈鋼琴的電影 名字也行!!!
我記得是叫盲人神曲,但怎麼也搜不到。希望你是說這個的。裡面有個情節,孩子爸爸去海里撈蛤蜊還是海螺的,應該在下雨,後來去市場賣貨的時候,因為攤位的問題,還和別人吵起來,後來大家被媽媽感動。
❺ 《天堂的顏色》是哪個國家的電影,導演是誰
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又譯《太陽是我的眼睛》)
編劇/導演:馬吉德·馬吉地
主演:侯塞因·馬赫社伯、莫赫森·拉美薩尼
該片細膩地刻畫了一個盲童無色卻多姿的世界。導演是伊朗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上一部作品《小鞋子》在國內曾引起過不小的反響。本片在視聽語言上有頗多煞費心思的精緻之處,尤其是對盲童手的再三表現以及他對天籟之聲的敏感直覺,都傾注了導演的人道主義情懷。本片曾獲得2000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優秀電影作品。
這部影片充滿濃郁的伊朗民族特色,畫面純美如畫,節奏明快流暢,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徐徐有序而又跌盪起伏,在內斂中伸張著人文情懷的張力。影片最感人的情節是奶奶安祥長逝與遠在他方的盲孩子心靈感應的那一場。在昏暗的光色中,奶奶突然眼睛一亮,這時遠方出現了朦朧的山霧,盲孩子站在山埡口,那雙看不見的眼睛彷彿在捕捉著什麼,在幽冥中彷彿劃過一道道智慧的靈光,那是奶奶對他生命的祈禱。詩一樣的電影語言,把這對患難相依的祖孫倆那種聖潔的溫情展現得如此美麗而傷感,的確感人肺腑。
❻ 盲人小神童是什麼電影名字
是電影《大海與天使》。
《大海與天使》是王立君為製片人,張榮生執導,魏巍、蔣雯麗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海軍上尉唐岩與盲校音樂教師喬婭在解救、幫助和教育一位被拐賣的盲童如光期間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6年,電影《大海與天使》全國首映,先後入圍第3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8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先後斬獲第2屆中國佳木斯殘障兒童電影論壇最佳男主角、第16屆平壤國際電影節優秀故事片、首屆中國秦皇島殘障兒童電影周最佳男主角。
(6)台灣電影盲童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情感真實,催人淚下,贊揚了人與人之間的大愛,讓社會關愛盲童,是一部傳播正能量的主旋律電影,獲得了第2屆中國佳木斯殘障兒童電影論壇和第16屆平壤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認同。
《大海與天使》由著名製片人王立君擔任製片人,張榮生執導,國內電影首次拍攝航空母艦,也是國內電影首次選用(青島盲童學校)群盲學生出演,力求真實,前期溝通是一個極其煎熬的過程。
❼ 電影『彈鋼琴的盲童』是真實的故事么
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是內蒙古赤峰市。從網路搜來的的劇情簡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內蒙古的赤峰市。八年前,一個叫劉浩的孩子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因為早產,在保溫箱里輸氧過多,而導致劉浩自幼雙目失明。三歲那年,母親替他買了一把玩具小琴,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能用它摹仿出麻雀的叫聲。音樂的激情燃燒著劉浩幼小的心靈。他的音樂天賦讓母親震驚,也讓她欣喜萬分。她明白,音樂成了劉浩唯一的快樂。她發誓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快樂帶給這個不幸的孩子……
也許能幫到你,這個電影真的很感人。
❽ 電影《天籟夢想》主要講了什麼
《天籟夢想》劇情介紹:四個藏族盲童,從珠穆朗瑪峰腳下的小村出發。為了一個上電視表演的夢想進行的冒險歷程。他們是盲童,卻用心去看整個世界。不屈從命運,不畏懼艱險,於黑暗中勇敢前行。他們來自於世界第三極,那裡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壯闊多姿的藏地風光。
他們行走在路上,經過曠野,索橋,河流,雪山,
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歷盡坎坷,笑淚交雜,最終在人們的幫助下登上了深圳電視台《天籟夢想》節目的舞台,並接受了援藏醫生實施的復明手術重見光明。
(8)台灣電影盲童擴展閱讀
《天籟夢想》角色介紹:
1,圖丹
10歲,僅右眼可視,是江孜小鎮盲校的一名學生。他如果不盡快手術,也會全部失明。但為了夢想他放棄了手術,帶著格桑,卓瑪,索朗踏上了從家去深圳的路程。
2,格桑
8歲,雙目全盲,是江孜小鎮盲校的一名學生。在收到深圳電視台《天籟夢想》節目的邀請函後,不顧家人和老師的極力反對,堅持要去參加比賽。
3,卓瑪
12歲,歌聲優美,是江孜小鎮盲校的一名學生。
❾ 電影《邊走邊唱》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這部電影是陳凱歌導演所主導的,並且由我們所熟知的黃磊和許晴來進行演繹。(史鐵生的小說)
故事當中真的很讓人震撼,盲童跟著師傅學習,師傅就叫他在你把琴弦彈斷了一根又一根之後,當你談到1000根琴弦之後就會有一道能夠治療,你眼睛的秘方,讓你重新看清眼前的一切。盲童正是由於非常渴望能夠看到光明,所以不斷努力的,彈斷了琴弦,斷了一根有一根。
每次當看到琴弦斷一根又一根的時候這樣的一種場景,然後覺得人生真的是一點一點的努力和累積才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這樣努力奮斗頑強的人生的意義,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❿ 盲人神童是什麼電影
是《大海與天使》。
《大海與天使》是王立君為製片人,張榮生執導,魏巍、蔣雯麗等主演,由山東德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山東電影製片廠、泰安市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海軍上尉唐岩與盲校音樂教師喬婭在解救、幫助和教育一位被拐賣的盲童如光期間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10)台灣電影盲童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大海與天使》情節真實、感人,海軍上尉唐岩意外救助一位被拐賣淪為乞丐的盲童如光並將其送進市盲人學校讀書。唐岩也在盲校做義工的過程中與美麗善良的音樂老師喬婭互生愛慕,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同時,在各界的幫助下,失散多年後,如光母子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