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台灣節目,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10年前,台灣的綜藝節目還是大陸各大節目,爭相模仿的對象,曾幾何時,現在的台灣綜藝節目,除了《康熙來了》還能保持收視率之外,已經沒有其他可以稱道的節目了,有點類似當年的香港電影,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反觀韓國綜藝節目,可說是不惜工本,製作費之龐大令人難以想像,以超人氣的《Running Man》為例,每集主持連嘉賓就有9到12人,每位主持至少有一位攝影師跟隨,還有額外的攝影師負責拍攝環境,以及搖控直升機拍攝。
但最後剪輯出來的播放時間,卻只有90分鍾,換句話說,每位主持的平均鏡頭,其實只有10分鍾左右,為了爭取更多曝光率,主持之間便存在無形的競爭,各自必須竭盡所能搞笑搏出位,確保節目質量。
看看這些韓國或大陸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如何用心製作,或許是台灣綜藝節目,該好好反省檢討的時刻了。
一、偶像劇:從「類型」到「去類型」
在今天的文化語境中,偶像劇更近似於一種無關痛癢甚至是略帶貶義的類型創作。電視劇首先是以群眾性作為基礎的,其後才有談藝術標準的更多空間,這與電影自發軔之初便具有的多元化創作有本質不同。
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全面浸潤於消費文明之中的國劇創作,也在全方位的解構中尋得了更豐富的闡釋空間。
1998年,第一部國產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轟動一時,觀眾在其中看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視熒屏中少見的浪漫想像,「自由地接納開在彼岸的愛情之花有否在現實土壤中紮根的希望」。從這里開始,國產偶像劇對傳統嚴肅劇集的審美補完催生出了持續的生命力。
二、困境:偶像劇的「身份」焦慮
大多數流通甚至走熱於市場的劇集作品,都呈現出高度偶像化的狀態。這不僅全面侵佔了其他類型劇的創作空間,也大量催生了有如《鳳囚凰》、新版《流星花園》這樣逐漸普遍化的「辣眼睛」神劇。
從個案中或許我們能找到千百種關於「糟糕」的具體解釋,但回到本源,這其實是偶像劇的「身份」焦慮問題——電視劇當然可以是某種程度上的流行文化化身,但它絕不僅僅等同於某一種具體的、單一的流行文化結果。
17年前的《流星花園》締造了那個年代的「F4」專屬審美,因為獨特才有了它的象徵性意義;再看今天的「F4」,他們顯然是今天的「偶像」在顏值和流量強相關的互動基礎上所產出的「大多數」,或許再現了一種偶像審美的時代特質,但並沒有形成更進一步的探索。
所以,當偶像化的敘事已經化作一種主導性的創作力量,這意味著觀眾所能開展的文化審美活動只能變得愈加匱乏、有限。
而這種主流的選擇又是乏於現實意義的,與其他創作要素高度黏合在一起,於是我們更難以尋求到更多具有可能性的突破空間。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偶像冗餘的年代裡 偶像劇衰落了
『貳』 台灣年度邪片《咒》因為太恐怖而被投訴下架,它的劇情有多恐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有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看電影,雖然有很多人知道電影當中的情節和人物都是虛擬的,但是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相信也有很多人能夠覺得十分的興奮。在2022年也上映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恐怖片,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台灣恐怖片《咒》,很多網友對這個恐怖片十分的抵觸,那麼,這部片子到底恐怖嗎?這部片子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很多時候,打敗觀眾的不是劇情有多麼的恐怖,而是整部電影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什麼樣的。觀眾們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為的就是一個興奮和刺激,而不是為了看完電影之後,整個人都覺得十分的晦氣。
『叄』 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好電影和電視劇
在問「為什麼」之前,應該先問「是不是」。
台灣有好看的電影、電視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角七號》《藍色大門》
《七俠五義》《王子變青蛙》《還珠格格》《惡作劇之吻》
『肆』 台灣電影徹底絕跡的原因沒有任何台灣電影的消息,怎麼回事台灣人不拍電影了
台灣的電影市場是對外開放的,然後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給佔領了,老美是佔大頭,而且院線大頭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風格傾向於文藝片,跟市場脫節,全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看的人不多。
『伍』 台灣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再拍古裝片
台灣一直都有在拍古裝片,只是因為地方色彩濃重,沒有輸出到台灣以外。台灣曾經拍過很多經典的古裝劇,比如《倚天屠龍記》、《白娘子傳奇》、《包青天》、《小李飛刀》等,這些古裝片的質量的非常高,而且在大中華地區的影響都非常大(大中華區是指以華人為主的區域,比如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但是在2000年以後,我們幾乎看不到台灣的古裝片了。
在大中華地區,拍攝古裝片肯定繞不開古代,而大中華區古代的活動范圍基本上都是在大陸,這就意味著台灣想要拍攝在中華區內都被接受的古裝片,必然繞不開大陸,因為大陸是大中華區的起源和根。只有發生在大陸的古裝片故事才會被整個是大中華區接受。但是現在大中華區的其他地方都非常注重地方特色,拍攝古裝片都是以本地特色為主,所以這些地方的古裝片就沒有市場了。
『陸』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網上看不到
台灣電影ysxsl這個網站上可以下到很多,其實台灣電影政治性內容很少
『柒』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特別少呢
台灣的電影並不少.只是在我們這里公映或播放的特別少.因為政治上的原因,相當多的台灣電影,我們大陸觀眾都不能看到.
台灣電影年產量和香港相當.可以說並不少.
台灣眾多電影的格調相對低下 就像他們的娛樂節目.不過台灣電影不乏精品.也不乏大師級人物.例如:楊德昌 侯孝賢 李安等.
台灣電影當然有他們特有的文化 有時間用BT下載看看 還是不錯的.
『捌』 為什麼現在出的電影大多數都是香港的,很少看到有台灣的
台灣電影已經沒落了,一年只拍三四部影片。
『玖』 香港和大陸都拍過反清復明殺清妖的電影,為什麼台灣這類的電影幾乎沒有呢
我們和台灣的接觸是近幾年的事,各方面都
不是很成熟,有時台灣換一個領導就得周折
一番,大路導演都很現實所以不如和利益來
的快的香港合作。
『拾』 近幾年來台灣的影視業不是很景氣,張震這樣的電影大咖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
近幾年,台灣的影視業,因為種種的原因,非常的不景氣,整個行業死氣沉沉,毫無活力。這個情況,對於張震等少數的電影大咖,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事業中心,不在台灣。這個情況,只是苦了台灣本土的電影人,他們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甚至無工可開,處於失業的狀態。
真正苦逼的,是那些本土的從業人員。以前有大把的戲拍,有大把的影片要製作,有大把的影片要宣傳發行,有工開有飯吃,生活穩定而幸福。現在想開工沒工開,隨時有可能失業,有的已經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