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中國十七年電影各個階段特徵和作品
1、革命歷史、英雄主義影片(軍事題材影片):20世紀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範輩出的時代,也是英雄電影創作的大好時機,宣揚革命英雄主義的「十七年電影」不勝枚舉,尤以軍事題材居多。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戰》、《中華女兒》、《鋼鐵戰士》、《翠崗紅旗》、《風暴》、《老兵新傳》(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影片)、《紅色娘子軍》、《紅日》、《燎原》、《霓虹燈下的哨兵》、《上甘甘嶺》、《戰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英雄兒女》、《回民支隊》、《海鷹》、《戰上海》、《東進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傳記則有《雷鋒》、《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大夫》,表現歷史人物事跡或歷史事件的有《聶耳》、《林則徐》、《甲午風雲》等。在戰爭敘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場景,是「十七年電影」不少軍事題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如由新中國第一位女電影導演王蘋執導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溫和溫馨。
2、名著改編的影片:這是「十七年電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魯迅原著)、《林家鋪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龍須溝》(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紅旗譜》、《革命家庭》、《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鋪子》是「十七年」諸多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影片傳達原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
3、驚險片:驚險片歷來是中國各時期電影創作最精彩的樣式之一,是當代中國形態較完備的「類型片」,「十七年電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現了《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秘密圖紙》、《跟蹤追擊》、《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51號兵站》、《國慶十點鍾》、《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來客》等一批作品,與現在大量的驚險動作片不同,「十七年電影」中的驚險片少有追逐和格鬥場面,但也出現了少數武術功夫片,如《飛刀華》、《林沖》等。
4、愛情片:這無疑是「十七年電影」中最為優美抒情的一個板塊,與當代愛情片相比,更顯得細膩、精緻、盡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動人,給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間傳說為題材,以喜劇、悲劇或音樂片的樣式出現。比如:集音樂、舞蹈和詩歌於一身的《阿詩碼》(楊麗坤主演)當屬中國愛情電影的巔峰作品之一;《劉三姐(黃婉秋主演)、《畫中人》(李憶蘭主演)等也是詩情畫意的精品之作。同時,一批現實題材的愛情片大量涌現,如《五朵金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5、兒童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兒童形象從不「失真」,既堅強勇敢又天真可愛,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許多的成年人,如:《祖國的花朵》、《小兵張嘎》、《雞毛信》、《小鈴鐺》、《英雄小八路》等。
6、體育片:競技體育的魅力被眾人傾倒,體育電影則藝術地再現了運動員的風采,如《女藍五號》、《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隊員》等。
7、喜劇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喜劇片以輕喜劇和諷刺喜劇居多,演員表演到位,無矯揉造作,幽默詼諧,如《游園驚夢》(侯寶林主演)、《今天我休息》、《喬老爺上轎》、《李雙雙》、《魔術師的奇遇》(中國第一部立體故事片》、《女理發師》《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滿意不滿意》、《哥倆好》、《抓壯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電影」中唯一的內地與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戲曲片:屬中國獨有的影片樣式。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下集)、《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群英會》、《梁山泊與祝英台》(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織女》、《天仙配》、《楊門女將》、《鍘美案》、《花木蘭》、《花為媒》、《劉巧兒》等。其中多部與香港合拍。
9、藝術性紀錄片:這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故事影片樣式,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結合的產物,其大多產生於「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編,並由本人扮演的《黃寶妹》。
10、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中國是一個具有56個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意義,除了具有影視人類學的意義(即紀錄或表現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外,還可以以其奇觀性而具有對非少數民族觀念的娛樂性意義。代表作品有《阿詩瑪》、《劉三姐》、《農奴》、《達吉和她的父親》等。其中,反映===========民主進程的《農奴》,以版畫式的粗獷、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11、其他:舞台藝術片《東方紅》、動畫片《大鬧天空》(上下集》等。
❷ 中國的愛情電影和歐美國家的愛情電影有什麼區別要以這個題材來寫論文的,請問有誰能提供一些資料呢,謝
中國愛情電影的題材都是以生活中的平凡的愛情為主,就像"山楂樹之戀"一樣的純潔而平凡的愛情故事.
或者一個女孩愛上一個帥哥,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奮斗的愛情故事,結局都是甜美的,開心的.
又或者是男女主角本來是冤家,後來相愛的故事.
而歐美國家的愛情電影是宮廷式般的唯美愛情,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愛情一樣,令人感到唯美的同時結局是悲涼的,惋惜的.
或者會是帶有點驚悚的,而又神秘的愛情一樣,如"暮光之城"一樣.男主角是一個吸血鬼,可以說是一種愛的你死我活的境界.
這是我自己親手一個一個字打上去的,打了好久的~希望樓主採納~謝謝.
❸ 香港愛情電影的特徵...
時尚,快節奏的戀愛,還有比較能體現香港特點的東西,就是說香港的愛情電影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在裡面,所以才電影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啊
❹ 中國經典愛情片的特點
中國經典愛情片里的愛情來自於生活。
愛情是永恆的,這是就人類的本性而言,而具體的愛情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受社會影響而具有其特殊的內涵。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電影《廬山戀》《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人生》《芙蓉鎮》《不見不散》《雲水謠》《山楂樹之戀》《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
❺ 《愛情神話》被稱為「高級感」國產愛情片,這種高級感具體體現在哪裡
《愛情神話》這部影片自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劇情精彩,演員演技精湛,台詞功底深厚,圈粉無數。但更多的人是被劇中的劇情所吸引,人物的情感也是十分真實、自然。
《愛情神話》被稱為「高級感」國產愛情片,這種高級感具體體現在哪裡?
青年群體喜歡的每一點似乎都成為了下沉市場中觀眾的排斥點。因此,這種薄膜的性能是非常兩極的。事實上,對於這部電影來說,它可能只是少數幾部好電影,因為它不能打破兩極聲譽的循環。
在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的所有亮點都成了其他人的看點。對電影的評價不僅僅是兩極,甚至是「折疊」。焦點小組中電影的「圈」造成了沉陷中的「斷層」,即使電影的高聲譽也無法彌補這一斷層。
❻ 現代愛情影片的特點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它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出現,成長而成長,變化而變化。在遠古尚未有語言的文字的時代,愛情的表達固無法記載流傳而無以考證。文字出現後,它便被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和流傳。無論是古希臘戲劇,還是荷馬史詩,或是中國的《詩經》,愛情成了無窮無盡的智慧源泉。愛情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它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文學地位。到了近代,電影的出現,愛情便也被搬上熒幕,成為可觀可感的生動畫面,成為老少皆宜的大眾文化。
愛情是永恆的,這是就人類的本性而言,而具體的愛情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受社會影響而具有其特殊的內涵,下面就具體談談現代愛情電影的一些特徵。
首先,現代愛情電影的「亂倫化」。現代人很有個性,個性解放是許多工作為衡量與時俱進的標准,個性解放,當然是解放人的個性,人不再受眾多社會倫理道德的牽絆,「我走我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聽起來似乎很有個性,他們的個性表現在愛情上,就是充分的「愛情情緒化」,想愛誰就愛誰,想干什麼就干什麼,誰也管不著。由此,婚外戀、三角戀、同性戀等等便光明正大地公諸於世,「新銳文人」便把它們載入文字作為「永恆的經典」當作「歷史的典故」以資世人玩味。而那些善於「捕風捉影」的電影藝術家們則把它們演繹成「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精品」,讓這個時代的人傻傻地觀看自己的表演而悲天憫人。
其次,現代愛情電影的「短命化」。愛情雖然是永恆的,但表現愛情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永恆的,就好比烏龜王八能有千壽,而食用烏龜王八的人卻無法享有千壽。愛情入電影,無非是想歌頌贊美它,人類的原始願望在「電影的童年時代,甚至童年以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部都實現了。」《泰坦尼克號》中的愛情不與「豪華的油輪,以至一個時代同沉沒」。至今人們仍對那生離死別的愛情津津樂道,那是愛情最後的純潔年代。它因純潔而高尚而令人難以忘懷而在一代又一代的心裡生死不渝,生生不滅。現代人的愛情是曠野的,像火焰般熱烈,能把人烤焦,但缺乏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缺乏長久的生命力,比如電影《我愛你》中那對吵吵鬧鬧的男女表演,只是現代社會中的一片「愛情小品」,為何而愛,又為何而恨,無愛就無所謂恨,它只是讓人瘋狂一陣之後便心滿意足地沉入夢鄉,醒來後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凈,這樣的愛情充其量只不過是娛樂現代人無知的愛情慾望,給他們一種心理安慰好讓他們安然入睡而已,這樣的電影它能長壽?現代人對愛情的無知,論定了愛情電影的短命。
再次,現代愛情電影的「泛濫化」,作為大眾化的愛情理所當然要表現得盡可能廣泛一些。讓各種層次的不同觀眾都能領略到屬於自己的那種愛情,這是愛情大眾化的一種要求,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形形色色的愛情電影中存在太多良莠不齊的現象,許多愛情電影純粹是在作「愛情秀「,迷惑那些對愛情充滿幻想的觀眾,而且這種電影層出不窮,大有」爭先恐後「之勢,真叫人大失所望。
總之,現代愛情充當了現代人的「愛情殺手」 ,扼殺了愛情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它只是作為一種「商業化愛情」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精神實質是一種「商業精神」,為商業而生,為商業而死。隨著社會的變化,他必將逐漸消亡,終有一天會最終淡出歷史舞台。
❼ 《愛情神話》口碑超《誤殺2》,上映第7天票房破1億,這部電影有何魅力
《愛情神話》這部影片上映後反響熱烈,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劇情精彩,演員演技精湛,台詞功底深厚,同時在拍攝上與預期他的電影與眾不同。可以說,這部電影的質量是很高的。
《愛情神話》口碑超《誤殺2》,上映第7天票房破1億,這部電影有何魅力?
這是一個常特殊的電影。電影故事以上海為背景,而且幾乎所有來自上海的演員都扮演主角。愛永不消逝,這部電影講述了上海中產階級的愛情故事和市場生活。它表現了成熟男女之間的愛情,幽默感也相當先進。但是你越深入細節,就越能在電影中找到老吳。作為站在老白身後的「男人」,兩人之間的友誼也令人感動,這讓人感嘆:女人總是難以捉摸,男人是孩子,直到他們死去。
影片中關於愛情的討論,如同老白在街上與鞋匠聊天的「實踐哲學」一樣微妙,人生哲學一樣宏大,有意無意地提升了影片的風格,與單純的狗血愛情保持距離。這樣一部電影值得一起看。這種有價值的情感可以延伸到上海的現實生活中:它可以像火一樣熱情,也可以像水一樣平淡。
❽ 為毛中國這么多寫愛情故事電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總是沒能在一起,為什麼,為什麼導演不能安排好的結局
首先根據你的問題我猜測你應該年紀不超過20歲。
20歲以下的觀影人喜歡看什麼樣的國產愛情電影呢?
沒錯《那些年》、《匆匆那年》、《小時代》等等。
這些電影有個什麼樣的特徵呢?
沒錯,校園愛情片。
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
————————————————————————————————————————
廣電總局規定,凡校園愛情故事片不得出現早戀情結,校園愛情不得出現圓滿結局,否則將被視為引導廣大青少年早戀,將對社會造成惡劣的不良影響。
————————————————————————————————————————
作為一個掌握了投資方幾百上千萬投資,不賺錢就會被弄死的導演,我們應該選擇給男女主角一個happy ending,然後過不了審無法上映導致影片投資付諸東流最後被投資方弄死呢?
還是選擇順應大勢大家一起哭哭笑笑,最後說一句「分手快樂」然後全片完,賺的盆滿缽滿你好我好大家好呢?
————————————————————————————————————————
聰明的小朋友,你猜到了嗎?
❾ 中國電影為什麼以愛情為主是市場原因嗎
有以下原因:
1、從觀眾角度來說,中國接受最高的是動作片,其次就是愛情片,再其次是喜劇、玄幻等。
從票房來說,最高的是動作片,其次是喜劇,再次是玄幻、愛情等
所以,無論是觀眾角度,還是票房角度,愛情是不可或缺的主題
2、從投資來說,動作片、玄幻片一億起步,做的好一點,至少2億以上。而愛情片則最大投資就是演員的工資了。如果是主演當導演又投資,則又可以省很多錢。
所以愛情片投資都不大,一般動作片一億元起步的話;那麼愛情片三千萬就到頂了。
3、從收益來說,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如果三千萬投資,則一億元票房肯定賺錢了(另外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而好一點的劇本和演員,這個要求不難達到;所以中國電影以愛情為主要電影品種
❿ 中國愛情電影的發展
走過四季的國產愛情電影七夕到,鵲搭橋,牛郎織女樂逍遙。這段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如今已經成為愛情經典。在這浪漫的七夕情人之夜,有情人總會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一番。攜手欣賞幾部精彩的愛情電影,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當人們沉浸在被纏綿悱惻的愛情中時,不知是否知道在中國百年電影發展史中,愛情電影曾歷經坎坷。拍攝於1922年的《勞工之愛情》是中國的第一部愛情電影,這部以表達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為主題的影片情節簡潔,詼諧幽默。改行賣水果的鄭木匠與祝郎中的女兒相愛,但未來岳父以「讓祝氏診所生意興隆」作為答應求婚的條件。鄭木匠情急之下,樓上俱樂部的樓梯改成了由他控制的活動樓梯,上樓下樓的人跌傷無數,上門求醫的賭徒絡繹不絕,於是乎他的診所生意火爆,鄭木匠與祝小姐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鄭木匠機智多謀,祝小姐浪漫多情,想不到二十年代的愛情故事竟然如此「羅曼蒂克」。作為中國的第一代導演,張石川拍攝此片時並沒有使用太多技巧或手法,而且還是部短得只有22分鍾的默片,導演的初衷只是為了「博人一樂,尚無主義」。殊不知正是這部定位於取悅大眾的商業影片,從此揭開了中國電影愛情片的序幕,讓愛情通過電影的形式走近了人們的生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馬路天使》是30年代愛情電影中的代表之作,其中的電影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等流傳至今。電影中男女主角是一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小陳以吹號為生,小紅則到茶樓酒館賣唱。艱苦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們心中愛情的火焰,小紅一回家就利用鏡子反光給小陳打暗號約會,小陳則時不時給她變魔術逗樂,兩人隔著窗戶用歌聲和琴聲傳遞著綿綿情意。然而好景不長,歌女小紅在茶樓賣唱時被被流氓古成龍看中。面對惡勢力的步步緊逼,誓死維護自己愛情的小陳沒有退縮。在眾多把兄弟的幫助下,順利地把小紅救出魔窟。小陳和小紅分別由當時極富盛名的趙丹和周璇扮演,青春亮麗的電影明星,波瀾起伏的愛情故事讓《馬路天使》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此時的愛情電影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娛樂大眾,它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平民百姓艱難的生活,美好的愛情在亂世里也變得沉重起來。如果說解放前的愛情電影里總離不開憂傷和磨難,那麼解放後的愛情電影里更多的是沖破禁錮和約束。《五朵金花》是那個時代愛情電影的代表作,曾先後在三十五個國家上映,並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雖然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愛情電影,但電影里卻是歌頌新時代人們的美好生活和新型的社會關系。雖然以講述雲南白族青年阿鵬與金花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但電影中兩人談情說愛的情節卻少得可憐。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愛情被擠到了角落。即便如此,這部電影在六十年代還是因為宣揚「愛情至上」被打上「反動電影」的烙印,女主角楊麗坤因遭受殘酷迫害最終精神錯亂,鬱郁而終。嚴峻的政治環境讓愛情變成了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電影人談「愛」而色變,之後多年無人敢越雷池一步。1980年代初,一部以表現男女青年真摯戀情的自然風光片打破了這個人為的樊籠,再一次把愛情電影帶進人們的視野,它就是被稱為「80年代的青春偶像片」——《廬山戀》。影片自發行之初就風行全國,張瑜、郭凱敏成了當時的最佳戀人拍檔。女主角張瑜人氣急升,以無可比擬的優勢當選為當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後」,票數之高至今無人打破紀錄。《廬山戀》講述的是一位國民黨將軍的女兒和一個大陸男子相識、相知、相戀的故事。影片以廬山這個風光旎妮的自然景觀入手,利用以景生情、借景寫情的敘述筆法,觀眾在欣賞清麗妖嬈的自然景觀同時,對男女主角曲折浪漫的愛情故事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演利用電影鏡頭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深入刻畫的手法頗見功力。這部影片最讓人震撼的地方是男女主角的「激情戲」——接吻。雖然只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的臉頰上輕輕親了一下,但這樣的場景在當時卻是石破天驚,後來還被公認為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吻」。據說電影拍攝結束後,張瑜因為親了郭凱敏心裡過意不去,還特意請他吃了一頓飯作為精神補償。這樣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簡直無法想像,當時人們的愛情觀念之封閉由此可見一斑。從此以後,中國愛情電影的創作數量漸漸增多,拍攝手法也日趨多元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87年張藝謀拍攝的《紅高梁》。濃郁的色彩,凝重的構圖,讓人體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男主角狂野粗獷的情感表達讓我瞠目結舌,原來愛情還有這樣一種演繹方式。當「我爺爺」挾起「我奶奶」走向那一片高梁地時,隨之掀起的那一陣陣麥浪體現了生命中固有的野性和不可抑制的情慾張揚。鞏俐和姜文淋漓盡致的表演,直接把中國愛情電影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此後的愛情電影如同脫韁的野馬,創作方式變得更加自由。如今,「愛情」這個美妙的字眼已可以隨意出現,電影也幾乎是「無愛不成戲」,中國愛情電影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