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90年代台灣電影舞會

90年代台灣電影舞會

發布時間:2022-09-01 00:10:48

A. 電影名稱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
這是一個現代版的灰姑娘故事。年輕漂亮的女孩珊姆遭到繼母費奧娜的虐待,被迫整日在餐館里打工。在一次萬聖節前夜的化裝舞會上,珊姆與英俊富有的「白馬王子」相遇,臨別時卻不慎丟掉了自己的手機……
作為電影的黃金調味品,愛情的主題永遠不會過氣落伍。而灰姑娘又作為愛情故事們屢試不爽的頭牌被此起彼伏的編劇們一直保持著應有的激情與活力。
楚楚可人的高中女生薩姆·蒙哥馬利(希拉里·達芙飾)給人的感覺不完全是可人那麼直接,其生活的痕跡中顯然可憐的成分佔據著更多的比重。她同苛刻的繼母菲奧納(珍妮佛·柯立芝飾)以及刁鑽無理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生活在一起。這個外人看來也算人丁齊整的家庭對薩姆而言並沒有幸福可言,她更像是一個奴僕而不是成員那樣疲於奔命地活著,名目則是為了讓已故父親的小飯店繼續維持下去。
無依無靠的薩姆喜歡網路。這種挑戰傳統的交流方式也使薩姆找到了異性的伴侶、投緣的傾訴對象。逐漸的知己相交使兩人決心在一次聚會中把彼此從虛擬世界重新拉回到現實中來。原本滿懷憧憬的薩姆在約會當天竟然意外地發現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原來竟是學校中頗受女孩子追捧的橄欖球四分衛奧斯汀·艾姆斯(查德·邁克爾·墨瑞飾)。自卑心作祟的薩姆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無助,她拒絕了直接面對自己的心上人,而是選擇了如同灰姑娘一樣的在午夜鍾聲敲響之前偷偷地溜走。不過心慌意亂的薩姆在匆忙離開時不甚遺忘了自己的手機,這也保存了奧斯汀最後的希望。
薩姆的一廂之情使痴心一片的奧斯汀痛苦不已,他一心想要知曉心愛姑娘的真實想法。是自卑膽怯戰勝了愛情最終使薩姆止步後退,還是鼓足了勇氣的愛情擊潰了薩姆內心的脆弱獲取了幸福?相信華納公司奉獻的暑期愛情片《無線兩心知》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

影片點評
沒有了水晶鞋,不過玫瑰花還是必須的;沒有了王子,不過帥哥也是必不可少的。量產浪漫的人格外傾心於夏季票房。米拉麥克斯公司剛剛出品了的《魔法灰姑娘》,雖然票房遠沒有預料中的那麼出色,但這主要源於劇本而非安妮·海瑟威的問題。華納這回出的牌是更青春逼人、更多才多藝的希拉里·達芙,前車之鑒並不可怕,可怕的失去愛情電影製作的決心與信心。
本片借用了一種比較為美國甚至中國年輕人所接受的陌生人交友方式展開了劇情,它就是網路。沒有鼓勵網戀的傾向,影片的主旨也不在此。戰勝脆弱自卑的心靈陰影,積極正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才是真正的味道。而一個穿著粉紅色運動鞋、手拿cell phone的灰姑娘形象與傳統背道而馳,不過卻與浪漫走得更近了。

B.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舞會上女主角因一連串的意外而殺光了舞會上的所有人的電影是叫什麼名字

好像叫魔女什麼的,我只知道那個女生能憑自己的意志力控制一些物體...

C. 類似於我的少女時代,這種電影有哪些

11誰的青春不迷茫

主演:白敬亭、李弘毅

電影中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准確地詮釋了我們曾經面臨以及現在面臨的各種困惑。很多人在電影院中熱淚盈眶,似乎每個場景都能找到過去的自己,歷歷往事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掠過天際消失於藍天白雲之間。

(3)90年代台灣電影舞會擴展閱讀:

《我的少女時代》是由陳玉珊執導,宋芸樺、王大陸、李玉璽、簡廷芮主演的青春校園愛情電影。該片以90年代的台灣高中為背景,講述了平凡少女林真心和校園老大徐太宇的初戀故事。該片於2015年8月1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並於2015年11月1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D. 老台灣紅羊電影公司的片子都有哪些

紅羊電影公司出品了《金瓶艷史》、《俏女性花開》、《天仙配》、《趕屍艷談》、《倩女銷魂》。

1、《金瓶艷史》:

西門慶(楊群飾)是一個性虐待狂。雖然他有妻子和三個妾,他仍然到處打獵。經過吳大郎的妻子潘金蓮(胡金飾)的描述,西門慶在貪心的夫人口中設計了潘金蓮的鉤,三人同意了毒殺吳大郎的計劃。後是西門慶作為保險狀況的妾,潘金蓮開始配合西門慶嘗試各種不正常的性行為。

遇見了好友花子胥(田青飾)的妻子李瓶子(田妮飾),西門慶色心重又,最終用卑鄙的手段將李瓶子和花子胥的錢一舉兩得。多勝的對手李瓶子,不甘失去潘金蓮,欲奪西門慶更寵與她展開內訌。

2、《俏女性花開》:

關於張盛,一個外國人出了門,因為沒有錢住宿,在陰涼亭里恐怖地寄宿,陰涼亭的棺材上到處都是,到了晚上,那些已經死去的人都會醒來!小凡是女鬼,鬼王要修「7749陰才」,並命令小凡勾引男人做愛,順便把男陽氣給鬼王吸收!

晚上張盛因為餓睡了,起來找食物吃,突然聽到了笛聲,張盛跟著笛聲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原來那個女孩是女鬼小扇子,笛聲是用來吸引男人的,張盛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風扇也愛上了張盛,兩人只愛嫉妒鴛鴦不羨慕童話,整天沉浸在性愛的海洋,即使在瀑布下,他們也不害怕做愛,真的是放棄世界上頑固的麻煩,只會讓愛永遠!

3、《天仙配》:

在雲海深處,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七位仙子在仙宮里過著孤獨的生活。有一天,包括大姐在內的七姐妹去靈胥台玩。透過雲層,他們看到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婚姻生活和辛苦的工作,非常欽佩他們。當七個仙子看到賣了自己做奴隸來埋葬他父親的董永誠實無欺,就愛上了他。

大姐借七妹心意,但因天宮命令,不敢相助。七位仙女懇求了又懇求,大姐只好回答。臨別禮物七妹難香,問其死時燒香招妹營救。

七仙女下凡後迎娶董永為妻。為了贖回丈夫,他們一起去夫家打工。付外福擔心,如果他不做很多工作,仙女就不會免費吃東西,也不會先接待他,然後給他製造麻煩。

他想讓仙女在一夜之間織出十塊絲綢。據說,如果董永能在三年內完成他的工作,他將在100天內完成,但如果他不能完成,工期將延長兩倍。

七位仙子點燃了一根難燃的香,聽到姐妹們借織布梭子幫忙,織成了十片錦緞。由於事先答應,付外不得不縮短董永的期限。

丈夫和妻子工作結束後回到家裡。在路上,董永得知妻子懷孕了,十分驚訝,便到村裡討水給她解渴。

這時,風起了,天空暗了下來,天空就會出現在高空中,將玉皇大帝的遺願交到了天上:限制七位仙女在中午返回天空三分鍾,否則董永就會被摔成碎片。

七個仙女的心像一把刀,她不能忍受傷害董永,所以當董永回來了,她說她對他自己的歷史,和左寶塔樹中的「即將來臨的春天將是一個溫暖的日子裡,陰影下的兒子樹交出,不怕天地規則分開居住,天地之心」誓言,與悲傷回到皇宮。

4、《趕屍艷談》:

一道士趕僵屍途中姦淫一女屍,引起眾屍不滿。後行至一村子,道士未看緊眾屍便去風流快活,於是眾屍開始瘋狂殺人。

5、《倩女銷魂》:

有女性神韻,眾生有情,鬼世界難以分辨,朦朧朦朧引線。恨與愛,古與今,雪夜關上門念好。2005年特效童話電影!

影片投入巨資,大量頂級電腦特效和新穎的拍攝技術,營造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奇幻世界。更多的是聚集最受歡迎的大明星。

「賊女」李冰冰化身「小狐仙」,獻身「傻孩子赤英」林,演繹一段神幻愛情!本片以古老而神秘的神話為新,高度時尚的色彩詮釋。集懸疑、愛情、武打、搞笑、特效於一體,是神話與幻想主題的又一成功之作!

E. 不能說的秘密是部挺好看的電影,為什麼很少有人知道呢

去年聽說周董把不能說的秘密改成音樂劇就很想去看,上周在星巴克自習看到了推送的廣告就買了一張窩在劇院小角落的票。以下內容長,含劇透第一次看中文音樂劇,也是第一次看這種點唱機式的。先說音樂,極其忠實於周傑倫的歌曲,多數曲子有做一些轉音轉調,因為有的是合唱也加了很多和聲。演員,演技水平都比較普通,歌唱水平男一女一女二(葉湘倫,路小雨,晴衣)算是不錯,其他演員沒留下很深印象。服裝,個人覺得有些場景比較雜(烏克麗麗,迷迭香那幾段)。道具相對簡單,舞台不大所以布景也不深。劇情,加了很多路小雨二十年前的情節,(路小雨的媽媽變成淡江中學的校長)解釋了整部劇穿越的規則設定,讓智商門檻降低了不少。結局也變成YXL穿越時空救回LXY帶回到現在,在畢業典禮上母女重聚。另外,晴衣完全變成心機綠茶也是很無語。台詞里也加了很多流行語,比如吐槽霧霾還有中國有嘻哈的梗。

F. 民國時期的電影,一個女孩在家裡辦生日舞會,被一名老人要求跳舞

《追凶50年》劇情簡介:1949年,解放軍某衛生隊隊長高慶祥,受生命垂危的徐團長之託,去小山村接徐團長的女兒小燕。誰知在橫嶺鎮,小燕突然失蹤,後被人殺害,死時手中攥著一個糖猴,高慶祥痛不欲生。回到衛生院後,他在死不瞑目的徐團長面前莊重發誓:一定要抓住殺害小燕的兇手,為孩子報仇。當晚,高慶祥的婚禮也不歡而散。兩年後的肅反中,橫嶺鎮抓獲了一名血債累累的反革命分子張金華,囂張地稱小燕也是她殺害的。高慶祥趕到並在他家中搜出了吹糖人的工具,讓他當面吹出糖猴。誰知在張金華被槍斃的第二天,又發生了和當年小燕一樣的慘案,又一個女孩被先奸後殺。在案發現場也發現了一個糖猴,這個糖猴比張金華吹的更復雜,肚子里有糖稀,孩子們都叫它「猴拉稀」,只有吹糖猴的高手才能吹得出來。張金華的老婆和兒子小山找上門來,要求把案情弄清楚。衛生隊就要進城了,高慶祥卻要求復員留在了橫嶺鎮派出所,他要實現自己的誓言,抓住兇手,保證這一方山村的平安。但事隔久遠,線索全無,二十年來破案無望,愛人無奈和他離了婚,高慶祥無怨無悔,始終盯著嫌疑人——瘋瘋傻傻的趙松林。1972年,自以為逃過法網的嫌疑犯趙松林再次作案,用糖猴把女孩荊花騙上山,正要下手,幸虧高慶祥及時趕來。案犯趙松林倉皇出逃,高慶祥全國各地追尋。轉眼高慶祥已年國古稀,被送進養老院,對五十年無結果的追凶歷程他百感交集,以為抓獲兇手已成泡影,誰知聽說養老院還有一個叫高慶祥的老人,他才發現這個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正是他找尋五十年的兇手趙松林。可此時已無人能證明趙松林的真實身份。高慶祥找來吹糖人的工具,引得趙松林吹出當年在犯罪現場多次出現的罪證——「猴拉稀」,高慶祥死死抓住趙松林的手腕,半個世紀的夙願終於實現。

G. 小時候常看到的一部電影'一個舞會出現好多蛇'還有大蟒蛇

可能是

人蛇大戰(1983)

導演:張旗 (William Chang)
編劇:蔡國榮/李康年
主演:向雲鵬/羅璧玲/魏平澳
類型:劇情/動作/懸疑/驚悚/恐怖/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台灣 / 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87分鍾(日本)
又名:Calamity of Snakes

H. 有個電影叫什麼街少年殺人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中文片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英文片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min
國家/地區
香港、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滬語 台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weden:11(未分級)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楊德昌 Edward Yang
編劇
賴銘堂 Lai Mingtang
楊德昌 Edward Yang
楊順清 Alex Yang
閻鴻亞(鴻鴻) Hung Hung
演員
張震 Zhen Zhang .....小四兒(張震) Xiao Si'r (Zhang Zhen) (as Zhen Zhang)
張國柱 Guozhu Zhang .....父親 Father
楊靜怡 Lisa Yang .....小明 Ming (Liu Zhiming)
金燕玲 Elaine Jin .....母親(金老師) Mother
王琄 Wang Juan .....大姐 Eldest Sister
張翰 Zhang Han .....老二 Elder Brother
姜秀瓊 Jiang Xiuqiong .....二姐(張瓊) Middle Sister
賴梵耘 Lai Fanyun .....小妹 Youngest Sister
楊順清 Alex Yang .....山東 Shandong
倪淑君 Suk Kwan Ni .....小神經 Crazy (Shenjing)
馮國強 Guoqiang Feng .....Piggy
徐明 Ming Xu .....Wang
陳湘琪 Xiangqi Chen .....Little Doctor's fiancé (as Xiangqi Chen)
吳庄 Zhuang Wu .....Officer
王啟贊 Wong Chi Zan .....小貓王(王茂) Cat (Wang Mao) (as Wang Qizan)
柯宇綸 Yue-Lin Ko .....飛機 Airplane (Ji Fei) (as Ke Yulun)
譚志剛 Tan Zhigang .....小馬 Ma
張明新 Zhang Mingxin .....三角褲 Underpants (Mingxin)
林鴻銘
製作人
詹宏志 Zhan Hong .....executive procer
Yu Weiyan Yang .....procer (as Yu Weiyan)
剪輯
陳博文
攝影 Cinematography:
Huigong Li
Longyu Zhang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出品
楊德昌電影有限公司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ICA
Jane Balfour Films Limited [英國]
Yang & His Gang Filmmakers
發行公司
Cine Qua Non Films [日本] ..... (Japan)
上映日期
台灣
1991年7月2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德國
Germany
1992年2月2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2年4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2月25日
英國
UK
1993年3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60年代初的台灣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
在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親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1949年從大陸遷來台北。家裡共有5個孩子,大姐為了幫父母承擔家庭重擔,放棄出國的願望;二哥和小四一樣,沉默寡言;三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謙卑忍耐;張震是家裡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裡最小的小妹是個發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與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小公園幫」的老大哈尼也傾心於小明。小明父親早逝,母親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她過早地成熟,同時周旋於幾個男生之間。數學考試,因滑頭抄襲,小四被記大過。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於幫派之間的紛爭,哈尼一個人去對抗「眷村幫」,結果被對方的老大山東推到了火車輪下。小四參與了圍剿「眷村幫」替哈尼復仇的行動,山東被殺。
小四父親涉嫌政治被迫寫交待材料並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經質;母親受牽連被免掉了教職。小四因為沖撞校方被勒令退學,轉學日間部。
小明的母親到馬司令家幫佣,馬司令的兒子小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個早熟但夠義氣的少年,小明因母親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學校所發生的事件讓小四難以承受,他覺得小明變了,而小明與小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愛情的矛盾中,他與小馬吵翻。在牯嶺街的舊書市上,小四看見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跡,而小明卻斷然拒絕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連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當場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審被判死刑,由於此是國民政府遷台後第一宗少年殺人案,各界紛爭後,高等法院更審為15年徒刑。
小貓王錄了他唱的英文歌《陽光燦爛的夏日》送給小四,卻被警員隨手丟進垃圾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青春是個無理數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創作緣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 而我已飛過 天是紅河岸
青春殘酷物語
自「台灣新電影」始,一些年輕的創作者可說是用影像註解了台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如此,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亦然。前者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敦厚舒緩地刻畫出台灣人歷史宿命的悲哀;而後者則是藉由一件社會案件,精確冷靜地呈現出蒼白壓抑的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從個人經驗的角度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時代,人人得以回到從前,並且深刻地咀嚼「光陰」和「記憶」的味道,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作為失敗成長的祭禮,正是獻給難以忘懷的殘酷青春。
早歲孤寂感影響其電影觀念
楊德昌生於1947年的上海,一歲多隨父母到台。楊德昌經常提到他父母親這一代外省人皆因戰亂而離開家鄉,毫無祖產,楊德昌認為他們「都有非常獨立的性格」。
楊德昌認為他們是「中國傳統社會中非常特殊的一代。」其實不單只歷經戰亂,性格獨立,更重要的是這些來台的家庭,「基本上是沒有親戚,完全沒有中國人最嚴密的組織,所以跟社會的關系一直很獨立,沒有中國傳統社會那些結構,當然也沒有那種束縛;所以我現在和別人交往,基本上保持著一種很簡單的關系;譬如應對,我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很熟練地和長輩應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因為家庭組織太簡單。」楊德昌的電影對於現代社會的疏離經驗,或許與其簡單得近乎孤寂的早歲人際關系有較大關系。
電影經驗源自漫畫經驗
楊德昌最初的電影經驗和靈感應該源自漫畫經驗。他曾表示「電影永遠是最花錢的,漫畫就省多了,打球是和呼吸空氣一樣免費。當時老師、父母總以為這是些打發時間的消遣,我到今天還是不能贊同這種看法,因為,這和打麻將之類的消遣最不同的是,這些行為里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一種嚮往,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存在的信心。」這段話印證於《指望》或《牯嶺街》的少年們,落寞與不被了解的私隱世界,夾雜著對某些嗜好的鍾情、入迷,有著同樣的單純夢想存在。他表示自己在後來創作漫畫時,「覺得對故事感動的地方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會以比較悲劇的角度去做,生活上碰到一些比較想不通的事情,會傾向於感傷,都是些較不公開的感情。」
用電影憑吊青春
楊德昌堅信「年輕是一種品質,而不是數量,一旦擁有就不會失去」。「小四」的故事根據楊德昌學生時代的校友茅武的真實事件改編,茅武是建國中學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因女友拒絕他,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與女友來到牯嶺街談判,談判不成,他將她連刺七刀,致使女友當場斃命。事件發生後,轟動台灣,報刊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殺」來概括這件事件。
與茅武同校的楊德昌對這一概括「耿耿於懷」,多年後當他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憑吊」那起案件時表示:「對我來講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為什麼殺人,而是那個環境很可能發生這種事,我的出發點基本上還是那段時間,它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非常重要。我們這一代在那個時候念初中,命中註定到現在就是社會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環境也許會增強你的個性,也許會削弱你的志氣,那個年代有很多線索可以讓我們看清楚現在這個時代,這是我做這個片子的最大動力。」在楊德昌看來1960年代的台灣是一個「奇異」的時候,也是一個「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時代」(引自該片宣傳資料),所以殺人事件不單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成為集體的悲劇了。
以虔誠心支撐巨片拍攝
從之前的《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恐怖分子》(1986)「現代都會三部曲」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楊德昌停了五年的時間,對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切身的素材,楊德昌有一層特殊的慎重,影片中烙印著比以前作品更復雜的情感關系,全片92個需要修改、重建的場景,片中定妝的演員有90人,資金預算從1300萬擴充到2700萬。
在楊德昌的創作生涯中,鮮有如此龐大的製作架構,尤其是對年代寫實性的努力加工,應該說沒有創作者們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虔誠的感情是無法完成的。
影片拍竣後參展28屆台灣「金馬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力克當年香港的兩部同樣優秀的影片《阮玲玉》和《阿飛正傳》脫穎而出,奪走最佳影片大獎。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經典評述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以青春為載體的影片,它所蘊涵的少年的罪惡是有邊緣性的,自覺的;裡面沒有毒品,沒有性,沒有體驗,但卻有著不成熟卻要做出成熟的樣子來的愛;裡面沒有足夠酷足夠性感的故事與鏡頭,它甚至不是一個關於「成長」或者「墮落」哪怕是「變化」的電影。導演楊德昌只是從少年小四的生活中拈出了一段,很是平滑,但就是在這不疾不徐的敘述中,一切都隨著他那刺向女友小明的刀而結束,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他的青春也結束在牯嶺街上。
在影片里,楊德昌設計的是一種現實的殘酷,一種針刺破氣球的瞬間的停頓,一種把懸在半空的理想剝個一絲不掛的血淋淋。所以當他把這幅60年代台灣的社會圖卷以另一種方式展開的時候,人人都震驚於那灰暗絕望的年代。
楊德昌也許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但那畢竟是他成長過的年代和他深受影響的氛圍,於是透過光影的魔術,他重新去檢視回顧,那政治的、文化的、兩性的、同儕之間的各種壓抑與亟欲突破的掙扎,都在片中重構的世界裡彷彿活了過來。
媒體評論
影片中的小四多少有著楊德昌本人的投影。小四對60年代的台灣社會的觀點正好代表了楊德昌本人的觀點,小四父親所經歷的白色恐怖,也就是楊德昌本人要傳達的一點政治訊息。本片中不時出現的坦克車,就正有上述的暗喻,電影里的美國流行曲,少年幫派舉辦的舞會,顯示了60年代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之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在夜間發生,主角好比身處於一個蒙昧不明的黑暗時代,身處於一個黑暗的社會。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本片的話,導演的用心也許更見明顯吧。
——香港《明報周刊》
楊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離處理全面物化社會下的人際冷漠感,但在這部影片中卻出現一大批純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著逝去的60年代,楊德昌投射出對過往不可復見的純潔性的追懷,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與純真夢想都一再為邁向利益世故的社會所摧毀,成為時代的祭品。「少年殺人」此時已演變為「時代殺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題於是再現,小四隻是被推向暴力極端的犧牲品而已。
——著名影評人 焦雄屏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敘述手法嚴峻而含蓄,電影語言豐富深邃,以復雜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展現了濃烈的心理分析色彩和表現強度。導演楊德昌以熟練巧妙、似散實密的技法把性格各異、來自不同社會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聯在影片中,縱橫交錯而達到內容和結構上的平衡。影片疏離而壓抑,深入都市文化心態的內核,與之前幾部影片相比更加老辣成熟。
——網友 黃小邪
楊德昌的「青春」是也許一種哲學,似乎其也不隨著60年代的遠去而消失,在楊其後的電影《一一》中,雖是成年的故事,但又有少年為女友刺人入獄的橋段。也許楊是想說六十年代一些純真的孩子已經長大,但成熟過後,在今天的世界,青春的故事仍總是會不斷上演。作為少年,到底是身體入世而靈魂自省,還是
完全全與不合理的世俗世界抗爭,是楊德昌的命題,無論時代抑或個人也許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評論人 於哈雷
[編輯本段]人物解構
不是偶然
「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主體框架。小四作為故事的主要敘述對象,一開始徘徊在各種爭斗的邊緣,基本上處於旁觀狀態,在各種力量的左右下,他一步步被動地捲入了矛盾的核心,直至成為最後的殺人者。這個故事講起來其實也就幾句話:建中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小四愛上了「小公園」老大Honey的女友小明,而Honey並不阻止,反而與他單獨暢談,甚為投機。不久Honey被「217」眷村幫老大山東暗算,喪生於車輪下。小四因頂撞校醫被開除,其父也由於所謂的「政治問題」遭隔離審查之苦。而唯一能帶給小四以希望的小明卻又轉與他的鐵哥們兒小馬相好,憤怒的小四一時沖動用刀殺死了小明。但楊德昌是位極有野心的藝術家,他並不滿足於線性地描寫一起青少年犯罪的偶然事件,而是以此為借口一刀捅入社會的心臟,鮮血淋漓地刻劃六十年代台灣轉型期的社會風貌,由此構成了影片的另一主體框架,即以小四一家為代表的自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上一代和土生土長的下一代台灣人。有能力表現這一母題的台灣影人不止楊德昌一人,但大概只有楊德昌能拍出既熱血奔涌又犀利冷酷的慘烈味道,放到侯孝賢的鏡頭下肯定深沉有餘而血腥不足,因為侯孝賢的電影是鄉土化和成人化的,一如楊德昌「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即使是小四父親這樣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也流露出近乎孩子氣的執拗與率真。
小四的兄弟姐妹
總覺得楊德昌不是在用膠片拍電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鏡冷靜觀察,所有細節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卻仍舊躲在暗處不動聲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寫和背景音樂,對少年人的愛情和青春也幾乎沒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靜靜填在一個個零碎的鏡頭里。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長裙,流利的英語,戴手錶的姿勢,還有教訓弟妹的家長口氣,就像是她媽媽留在上海的韶華。二哥的青春混沌而壓抑,在家裡永遠處於被忽視被責罰的位置,流連於彈子房也可解釋為內心中被接納被承認的渴望。三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獻給了上帝,她的聲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靜的,但最後得知小四殺人時歇斯底里的尖叫卻充滿了對神的憤怒和絕望。小妹衣服上的鈕扣總是掉,裙子總是嫌短,那是她迅速成長的青春。
小四
對於小四來講,周圍的一切都是殘酷的。家庭,本來奉公守法的父親卻突遭橫禍,一個完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學校,官僚的訓導處長(那個最讓人惡心的老頭)不公正的對待;朋友,最鐵桿的朋友之一小馬居然同自己的女友小明好。這一切不是哪個少年人承受得了的,於是他想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對抗這個世界。小明很聰明,她死之前最後一句話說得很
好:「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你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你不改變你自己,好了,你去死吧。於是,小四一頭撞向了這個世界充滿各種游戲規則的銅牆鐵壁,或者說這些銅牆鐵壁擠掉了他每一寸生存空間,把他活活地壓死了。
十年前的張震還沒長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龍》里的帥哥模樣,但那張純凈的臉龐在我看來更加飽滿,富於表現力。他用不多的語言把小四沉默、倔強、在現實中不斷碰壁直至絕望的性格發展特徵展現得含蓄而深刻。小四這一形象並不因其寡言而顯懦弱,相反是堅強有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我的信念,寧願被學校記大過、開除也不認錯,寧願毀了自己也不允許小明這樣「沒出息」。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他殺小明這個中心情節上,但不應忽視的還有另外兩個人物對他的影響——父親和Honey。同小四一樣,父親在大環境中的性格發展也是非常飽滿的,在幾乎相同的學校訓導處場景中,觀眾清晰地看到了導演刻意安排的強對比,由影片開始的據理力爭到後來的唯唯諾諾,這個保有年輕人朝氣的知識分子終於被殘酷的現實徹底擊垮。曾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由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父親在小四的精神世界裡倒下了,他就只剩下Honey的精神支持。我常常在想,小四心目中真正愛的究竟是小明還是Honey?這聽起來有點兒荒謬,他遠在認識Honey之前就喜歡上了小明,但是Honey在他生命里的曇花一現無疑給了他巨大的沖擊。整部片子的基調是非常寫實的,唯獨對戲分不多的Honey調入了理想主義的色彩。藍色海軍服下的「小公園」老大英俊而孤獨,他近乎傻氣地單槍匹馬去談判,結果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只是為了像《戰爭與和平》里那個「獨自去堵拿破崙的老頭」一樣去抗爭那些不能抗爭的事。正是這看似不值得的死激發了小四強烈的生機,他第一次勇敢地向心愛的姑娘表白,「我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而到了影片的最高潮,他甚至發出了「現在,我就是Honey」的聲音。在他拔刀捅向小明的時候,他感到自己是在和Honey一起同醜陋的現實世界爭奪小明。
小明
被殺者小明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楊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遠遠超出十幾歲少女的負荷。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對殘酷現實的體會遠比小四透徹,貧窮、動盪、寄人籬下,時刻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不穩定狀態中,這使得小明身上體現著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純羞澀,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你可以罵她水性楊花,跟身邊每一個追她的男孩子相好,但在看完第二遍後,我為她難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小四。如果說,在小四由明轉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後的亮色;那麼,在小明早已暗淡無光的青春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亮色,而這唯一一星光亮,還是被她自己掐滅的。同小四家熱鬧溫馨而相對穩定的氣氛相比,小明和母親總是在為明天的落腳點擔心。她母親曾憂傷地說,「你一定要快快長大。」這沉重的期待和嚴酷的生存環境剝奪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權利,她在最單純的年紀就迅速地被這個世界同化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甚至比小四父親還要成熟和衰老。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間還閃爍著純真的光芒,她其實是那樣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靈上最貼近她也最溫暖她的人。但是最終,她還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為強大的現實世界妥協了。
青春?青春!
小四終於用匕首殺了小明,被判入獄十五年。小貓拿了自己錄制的音帶去看他,卻被看守隨手丟進垃圾箱。空氣中傳來小貓細聲細氣模仿貓王的歌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Do you miss me tonight? 」歌聲稚嫩,是他們單純而認真的青春。我怎能不為青春的死去痛哭?在楊德昌鮮血淋漓的青春里,有誰能夠不失聲痛哭?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獎
·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三十八屆《電影旬報》電影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第四屆《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映演類評審團大獎

閱讀全文

與90年代台灣電影舞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驢得水女演員電影 瀏覽:729
濟公周星馳完整版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
教育微電影的觀後感600字作文怎麼寫 瀏覽:952
韓國華爾街電影女主名字 瀏覽:392
80s電影為什麼 瀏覽:714
餐廳出現大章魚電影 瀏覽:323
金手指粵語版電影 瀏覽:335
與海嘯有關的電影大全 瀏覽:447
十大經典恐怖片電影 瀏覽:483
銀河電影院時間表 瀏覽:552
看電影先看導演 瀏覽:749
白雪公主電影大全真人版 瀏覽:271
關於泰國監獄的一個電影 瀏覽:376
蛇視頻電影完整版 瀏覽:119
大戰異形蠍子怪是什麼電影 瀏覽:57
好用的電影app下載網站有哪些 瀏覽:914
法國鬥犬電影 瀏覽:565
恐怖電影解說美國大全集 瀏覽:633
戈達爾法國詩意電影 瀏覽:339
十大惡心日本電影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