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大陸市場

台灣電影大陸市場

發布時間:2021-06-29 17:58:21

① 大陸有哪些電影打入台灣市場

張藝謀的所有古裝商業大片
在大陸遭禁的影片《活著》《鬼子來了》《天浴》等

② 台灣有關大陸的電影

你是指有關大陸劇情的台灣片嗎??
能補充一下嗎??
>>>不太懂你的題意的台灣同胞
-----------------------------------------
台灣片一般有敘述到大陸劇情的都是講述歷史多~
而~ 台灣電影業並不像香港那麼發達
所以~ 朋友 我無法具體的回答你的問題
希望能有高手幫你解題
祝好運~

③ 台灣電影產業有哪些值得大陸借鑒的地方

雖然不太懂,隨便說兩句嫌話,台灣每年產不了幾部電影,勉強活著而已,說成「產業」有點不夠格。

④ 大陸電影市場是台年輕電影人的機會嗎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金獎得主、台灣青年導演邱奕仁25日在台北表示,台灣電影市場較小,大陸電影市場很大,將來會找機會和大陸電影人合作開拓大陸電影市場。




邱奕仁表示,作為剛走出校門的年輕導演,與大陸年輕電影人的交流擴展了他的視野,讓他從中看到了商機。

影展主辦單位、台灣華聯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國梁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兩岸的電影交流有助於商業、文化、友誼的聯系,希望通過短片大賽的活動,幫助更多優秀的電影人發光發亮。

⑤ 華語電影的大中華市場

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兩岸三地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大中華電影隨之出現各種整合、融合、調整和轉變。
一方面中國大陸的進一步開放,讓華語電影工作者找到了新開辟的市場,紛紛北上觀望,大批合拍片應運而生;另一方面,伴隨著香港回歸中國,華語電影的題材和氣氛也大大改變。
很多大陸出品的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得到觀眾的喜愛。香港導演吳宇森,台灣導演李安在美國好萊塢執導的電影得到好評。例如:諜中諜,卧虎藏龍等。隨著,大陸,香港,台灣的日益溝通,合資片成為大型電影製作的主流。一來以當地熟悉的演員較易吸引各地觀眾,如香港演員與大陸演員合作的的《無極》便獲得兩地的觀眾收看,二來受限制於中國大陸的須以合資形式營運。與此同時,亦有港台、陸台、港韓、港泰等多種合作關系的合資電影製作。
香港(1996~2000年)——風浪沖擊
踏入九十年代中期,科技的普及化,讓盜版猖獗,電影收看方式隨手可得,非電影院專利,情況大大沖擊傳統電影業的製作發售等盈利模式。使香港電影工業蒙受巨大損失,電影製作規模全面收縮,年均產量從八十年代黃金期的300部電影,下滑到年均只有60部。回歸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社會氣氛,導致了大移民潮,更讓香港電影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種種因素,讓香港電影業跌入低谷。
1997年,香港遭受亞洲金融風暴的直面吹襲,經濟全面倒退,投放電影的資金減半。在種種的逆境和不利氣氛下,香港電影人依然不斷堅持,努力轉型。新銳的都市導演開始闖出名堂,如谷德眧、馬榮成、岸西、唐季禮、鄭保瑞等,一大批小成本的新銳類型片也應運而生,如描寫黑社會的《古惑仔》系列、折射現代男女情感的小品式喜劇如《瘦身男女》、《夏日么么茶》等;與傳統類型電影,如警匪片、靈異鬼片、傳統喜劇、動作片等一道烘托出九十年代末香港電影的斑斕彩虹。這些貼近小市民生活情感的作品,大大拉近了電影和社會大眾的距離,讓處於經濟低糜的黎民百姓再次感受到電影的魔力。再次誕生一大批明星如鄭秀文、鄭伊健、許志安、周華健、袁詠儀、張智霖、梁詠琪、舒淇、金城武、陳曉東、楊恭如、林嘉欣、謝霆鋒、陳奕迅、陳慧琳、楊千嬅、任賢齊、吳彥祖、馮德倫、莫文蔚、李心潔等紛紛從銀幕上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觀眾的忠實好友和夥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成為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尋覓新生的市場。九十年代末,香港電影人開始大舉北上,與大陸的電影精英不斷互動交流,大批合拍電影出品,如《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蜀山傳》等。廣泛的大陸市場一方面讓香港電影重新獲得新的資金和市場,但另一方面礙於內地的政策規矩、保護主義、審查制度等因素,大大制約傳統港產片的自由創作,靈活多變、活力十足的香港電影出現了失本土化和內地化。香港電影人也在市場和電影質量上不斷取捨,香港電影特色如何發揮成為九十年代末的反思潮流。
台灣 (1996~2000)——消失映畫
1980年代末期開始,錄像帶開始在台灣盛行,導致盜版的電影作品開始在台灣泛濫,而1990年代以後,台灣政府對外國電影的管制解禁,以及有線電視的興起,讓台灣電影產業日漸萎縮;而新浪潮電影後大量出現的小眾電影,使台灣電影作品的種類日趨狹隘,而台灣民眾對所謂「大製作」電影的需求,便被美國電影所替補。在作品不受青睞、連帶使票房不佳的惡性循環之下,台灣電影的產量銳減,到1990年代末,台灣電影年產不足20部。電影產業出現史無前例的空洞化,不僅資金鏈條形成缺口,電影投資更無人問津,電影製作團隊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到1990年代末期,活躍於台灣影壇的電影製作人都是七八十年代台灣新浪潮的導演。而解嚴以來民主轉型期的政治與社會不安,也加速了台灣電影業的衰退。
迫於現實,大批懷有電影夢想的台灣導演紛紛離國,把電影製作轉移到香港、中國大陸、甚至國外,尋求外國資金和資源。如李安、蔡明亮、林正盛等紛紛到國外招攬資金,國外資金的藝術導向,也讓台灣電影產生出傳世佳作,如《卧虎藏龍》、《喜宴》等,偶爾的佳作依然無法刺激台灣電影產業,直至2000年代末期。
大陸 (1996~2000)——中國特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的完成,大陸的電影工業開始從宣傳工具的角色轉變成大眾媒體,雖然傳統政宣式的功能依舊,不過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一大批充滿商業氣息的大片開始活躍,賀歲片、動作片、喜劇片、戰爭片等香港電影成功的商業概念開始進軍大陸電影市場。
大陸電影市場一片興旺,九十年代末期,伴隨著馮小剛導演的作品《大腕》,中國大陸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電影誕生。
此後,大陸電影工作者一直在探尋如何將傳統政宣式電影、主旋律電影改革為適合普羅大眾的商業電影。以韓三平為首的大陸電影工作者,身先士卒,提出電影的商業化改革戰略。中國大陸的商業電影市場正式開啟。

⑥ 為什麼電影講求台灣市場

因為台灣地區電影與大陸和香港有很大區別,給台灣本土電影烙上第一個地域色彩符號的是歌仔戲。還有六十年代初期的瓊瑤(blog)片風行, 可惜的是,這段歲月並沒有延續下去。到1970年,台灣地區電影院的數量、觀影人數和票房數字達到峰值,之後由於電視的普及和香港電影的湧入,台灣地區的電影業緩慢下坡路。
翻看台灣地區近年來的電影市場,不難發現兩個怪現象:一個是紀錄片比劇情片多得多,只有不到20部劇情片的年份,卻有一兩百部紀錄片,這是因為紀錄片成本低、拍攝容易;此外,近年來少有能持平甚至略有盈餘的影片只有兩類,一類是青春同志片,一類則是懸疑鬼怪片,前者從《藍色大門》到《盛夏光年》,後者則有《宅變》、《詭絲》等,這些邊緣題材已經成為當下台灣電影的票房「遮羞布」了。
總而言之,台灣電影市場正在走下坡路。

⑦ 為什麼台灣電影在大陸票房都不好

台灣的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也不怎麼樣啊~
這個是市場機制,片子不好看或叫好不叫座,很正常的.
何況台灣的電影真的很少.(電影產業很沒落,畢竟大多數投資人不喜投入這方面.)

⑧ 大陸和台灣電影的比較

台灣的好像有點民國時期的樣子耶~~
大陸的就是最普通的 一看就能看出來啦~
通常看起來不對勁的那就是台灣的啦~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聽聲音或者看口型啊~

⑨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大陸不上映

網路找不到是因為還沒有上傳到網路,時間長了就能找到了,望樓主大哥哥採納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大陸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瀘州的電影院地址 瀏覽:72
一部韓國電影男主是收債的 瀏覽:651
醉生夢死電影圖解台灣 瀏覽:590
鏡仙大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886
愛情公寓看電影是第幾集 瀏覽:76
周星馳的電影如何 瀏覽:381
電影院在哪裡用英語咋說 瀏覽:296
有一部掛在屋檐邊抽煙的電影 瀏覽:463
太平橋百盛電影院招聘 瀏覽:421
經典老電影大全中國版 瀏覽:871
小品電影大全播放 瀏覽:46
賽羅奧特曼了的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5
女生宿舍電影情節圖片 瀏覽:405
電影外星人駕到大結局 瀏覽:700
寫了浪漫的愛情的電影 瀏覽:308
現代歷史電影大全下載 瀏覽:801
海綿寶寶大電影之出水大冒險 瀏覽:312
一部狙擊手偽裝在雪地的電影 瀏覽:661
姜家大院電影完整版 瀏覽:546
有大腥猩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