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影史最恐怖的電影《咒》你看懂了嗎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有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看電影,因為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能夠將自己的情感代入到電影的主角當中,從而讓自己的大腦保持一個非常興奮的狀態。在2022年,有很多新上映的電影,這些電影在上映之後就獲得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評,其中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台灣恐怖片《咒》。這部恐怖片在上映之後,豆瓣評分高達八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評分直線下降。那麼,這部恐怖片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為什麼網友們在這個時候對於這部恐怖片的口碑下降的這么厲害呢?
這部恐怖片之所以在短短幾天就出現了口碑兩極分化的情況,就是因為很多人覺得這部恐怖片十分的晦氣。我們在觀看恐怖片的過程當中,可以接受裡面有非常多恐怖的情節,但是唯一不能接受的是讓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覺得自己在看了這部恐怖片之後覺得十分的倒霉,所以這就是這部恐怖片評分降低的原因。
2. 優秀海報作品賞析與分析是什麼
優秀海報作品賞析與分析是:
1、對比引:導視覺,製造焦點,把內容分出主次層級,可以有顏色、大小、粗細、冷暖、明暗的對比,一定要大膽,效果明顯一些。
2、對齊:讓版面產生秩序美,不要用多種對齊方式,只用一種才能體現畫面的整齊統一。
3、重復:可以達到統一,增強視覺效果,一般作為背景使用,要注意不要過多使用一個元素,其他元素應該與之產生反差對比,不然容易混淆重點。
4、親密性:相關的元素距離靠近,組成一個視覺單位,有助於組織信息,減少混亂,讓結構變得更清晰,但分組不宜過多。
海報種類:
1、商業海報
商業海報是指宣傳商品或商業服務的商業廣告性海報。商業海報的設計,要恰當地配合產品的格調和受眾對象。
2、文化海報
文化海報是指各種社會文娛活動及各類展覽的宣傳海報。展覽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展覽都有它各自的特點,設計師需要了解展覽和活動的內容才能運用恰當的方法表現其內容和風格。
3、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是海報的分支,電影海報主要是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刺激電影票房收入的作用,與戲劇海報、文化海報等有幾分類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術作品鑒賞
3. 你喜歡哪部電影的海報
最近我看了很多電影,也一直在想怎樣才算是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
看電影前,它能激發你的強烈興趣;
看電影後,它讓你對電影中某些情節產生「頓悟」之感;
電影之外,它是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電影海報是以畫家手工精心繪制的畫稿為母本印刷製作的,特別是那些由大師級畫家加盟的手繪電影海報畫稿,它不但提升了電影海報的藝術品位,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現今高科技的引入,帶來電影海報製作的革命,使得電影海報的製作變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對於以往傳統的工藝海報來說,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電視機不普及的年代,看電影是奢侈品。手機都能看電影的年代,看電影變成日用品。因此電影海報也變得更大眾化,商業化,由此弱化了電影海報的藝術性。
但不乏有一群設計師,他們憑自己的表達方式來敘述自己對電影的愛好。他們的作品風格多變,不強調明星效應,更注重電影本質的表達。這些海報作品,目的並非要如何將電影「賣」出去,而是作為從觀眾角度的對電影的更深層次的詮釋,更像是電影的觀後感。
因此我精選了一系列海報,從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與賞析:
一、給你一種頓悟的喜悅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04《逃出絕命鎮》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一部充斥著恐怖、種族問題、融入了細思極恐的科技元素的電影。
Jay Shaw的設計是90年代常見的海報設計風格,去掉色彩,側重圖形和版式表現,畫面定格在勺子從人頭杯子中「取出」一動作,有意形置換的意思,也將視覺重點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長。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驚嚇不會在你以為它要來的時候出現,而隱藏在背後的秘密,比你所能想像的都更加大膽。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樂和羅德的陰謀論讓電影充滿黑色幽默,也很有諷刺意味。
05《007:幽靈黨》
不管你有沒有看這部電影,都一定要看《007:幽靈黨》的片頭,其表現手法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影片來欣賞,甚至有人給出片頭比影片還精彩的評價。
片頭中所出現的戒指,是該片的主題:幽靈黨,戒指上的圖案正是一個八爪魚和幽靈結合體圖形。《007:幽靈黨》原版海報的表現都在帥哥美女丹尼爾·克雷格和莫妮卡·貝魯奇身上了。
由此來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報,和《007:幽靈黨》片頭一樣,更偏向於用八爪魚、幽靈、骷髏頭等元素來表達影片的主題。
《007:幽靈黨》片頭
題外話:《007:幽靈黨》片頭配樂是由英國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軍刀男》
星爺說得對,演死屍是個技術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飾演者,在《瑞士軍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屍體,這具「屍體」會做鬼臉、噴口水,幾乎「無所不能」,甚至展現出驚人的功能——劇烈的「屁流」可以成為噴氣式劃艇,帶另一位主角漢克離開荒島。
這是一部被網路歸為劇情、喜劇、冒險類的影片。正確來說,這是一部黑色喜劇。Pedro B. Maia版的《瑞士軍刀男》海報,採用一個特別的視覺角度來設計,細看這特別的構圖、荒誕的行為,就如觀看這部電影一樣,笑著笑著就哭了。
07《超能陸戰隊》
無疑,「大白」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電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靈感來自於日式鈴鐺,角色設計師Shiyoon Kim發現鈴鐺的上部有一個細長豁口連接兩個孔,這啟發了一條線連接兩隻眼睛的設計。
這種沒有嘴巴的極簡的設計概念讓「大白」用眨眼和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反而給大家對「大白」豐富肢體的語言有更多的解讀。Berkay Daglar這張海報可謂詮釋得非常到位了。
二、讓一場電影變成靜止的畫面
拋開情節,許多電影都擁有優質的畫面。其中要數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中的色調、道具、布景,高飽和度的色彩,每一幀畫面的注重細節到達了偏執狂的水準。
這種畫面構圖及色彩運用給觀看電影的人帶來視覺盛宴。
下面推薦的海報作品,並非從影片中截取畫面創作那麼簡單,而是設計師通過個人風格,用自
08《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報,干凈的背景,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體美感一覽無遺。
09《蝙蝠俠》
黑色的美。蝙蝠俠作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劇情本身和場景風格都是在黑暗的整體氛圍中活動,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畫,奠定黑暗的畫面情感基調。
10《水形物語》
啞巴姑娘愛上魚人,雖然時代定格在壓抑的冷戰背景,涉及到了當今社會中種族歧視、同性戀、弱勢性別等這種現實社會問題。但故事將情慾與近乎神聖的愛情融入到了「水」這意象里,完成了一個美麗奇幻的成人童話。
11《剪刀手愛德華》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從不下雪的,只有當愛德華出現後潔白的雪花才開始飛揚在那片土地上空。作為一個機器,愛德華幾乎沒有表情,一雙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於表達感情,冰冷的色調襯托在他慘白的臉上反而更加令人難忘。
12《銀翼殺手2049》
在凸顯色彩的同時而不失去反烏托邦的感覺,此片攝影指導為羅傑·狄金斯之作,畫面中不是煙霧和粉塵的沙漠,就是陰冷潮濕的雨夜,成功地讓你人感到未來的不適,隨便一幀畫面都是一件藝術品。
而下面這張海報,Chris Skinner通過他個人的風格,將賽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曖昧的霓虹燈管重現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國》
20年前的經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來描繪場景,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細,可以作為一部獨立的作品來欣賞。
4. 求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額~(賞析評論)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因為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也是個人認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青春片或愛情片。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
5. 《六弄咖啡館》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關注《六弄咖啡館》自然是因為戴立忍事件。真正看了成片後,竟然發現,雖然刪去了戴立忍的所有客串戲份,卻怎麼也刪不掉對青春的記憶,對人生的N弄,甚至還找回了諸多青春的印痕與足跡。
看一遍就會喜歡上《六弄咖啡館》。這不僅因為它有源自台灣的清純青春風,更在於影片一眾主演無論男一號董子健還是女一號顏卓靈都堪稱90後演技派代表。
與以往青春片刷臉刷顏值的俗套模式相比,拼演技所展示出來的青春顯然更加真實也更溫暖。因此,也更具存在感、代入感。情感的共鳴,心理的共振,也就水到渠成地接踵而至了。總的說來,《六弄咖啡館》是一部情感豐沛,情緒飽滿的,頗具台灣調調的小清新,青春愛情片。
近幾年在內地大銀幕上,類似的台灣電影看過不少,比如在內地大熱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再比如不怎麼見聲響的由任賢齊、賈靜雯領銜的那部《17歲》,甚至包括那部由楊祐寧、郭采潔、郭碧婷等聯袂的戰爭青春愛情片《對風說愛你》。每一次看都有一種感動,也都有一次情緒的釋放。所以,對這類影片顯得喜歡異常。有了這樣的積累和認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瞬間喜歡上《六弄咖啡館》了。
《六弄咖啡館》改編自台灣知名作家藤井樹的同名小說。小說作者本人親任編劇、導演,內地著名導演劉傑出任監制,劉傑的御用男星董子健領銜主演(董子健主演過劉傑執導的《青春派》《德蘭》,獲多項大獎、提名)。這樣的編劇、導演、監制、明星組合,看著就讓人踏實、放心。他們聯手打造出來的影片質量自然也不會差。
影片以幾個青春男女的愛情、親情、友情為主線,記錄了他們的真實成長狀態和歷程。與以往大家看到的熱鬧非凡的青春片不同的是,《六弄咖啡館》中的青春是甜美的,也是苦澀的,但濃淡相宜,非常貼合普常人的青春常態。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青春愛情,因為中間夾雜著太多的親情、友情,兄弟情、姐妹情。
如何保持與愛情的距離,調合愛情的濃度,處理好愛情與親情、友情之間的關系,是每個有過青春的人都所經歷過的快樂與煩惱。因為曾經有過,所以,看《六弄咖啡館》才會感到如此溫暖、感動,即便憂傷,也是淡淡的,隱隱的,暖暖的。
對青春的追憶,電影不應該只是一次還原或再現,更應該有一種態度,就好像《六弄咖啡館》。影片在呈現美好、清純、朴實、無華的愛情片段的同時,又綴滿了親情、友情的花蕊,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與此同時,影片又提出了問題,即對青春的思考,對人生的探求,對生命的態度。
講真,這些都是作為個體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是不可迴避,難以免去的。那麼,該如何面對,又將如何少走彎路。《六弄咖啡館》用影像語言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參考。而這樣的借鑒,由於載體於青春的過往,從而讓對青春的追憶更有意義和內涵。
人生一世,世事弄人,青春亦如此。欣慰的是,通過《六弄咖啡館》,觀眾不僅找到了自己的青春印記,也尋訪到了人生的足跡和印痕。那一抹別樣的感動與溫暖,都因為花漾的青春,而綻放出別樣的光影、茲彩來。
6. 電影海報中的字體設計你覺得怎麼樣
海報又稱招貼或宣傳畫,是一種平面形式的宣傳廣告。具有畫面大、內容廣泛、藝術表現力豐富、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多用於電影、戲劇、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電影海報是海報的分支,作為電影藝術的宣傳品,往往濃縮了一部電影的精華,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能讓觀眾得到除了電影本身以外的另一種平面藝術的享受。一幅優秀的電影海報,往往具有很高的設計水準,對圖形、文字、色彩等設計元素運用相得益彰,提升視覺表現力的同時又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在電影海報設計中,除了對畫面、色彩的表現之外,以電影名稱為主體的字體設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傳達電影信息的重要載體,經過藝術化設計以後,可使文字形象變得情境化、視覺化,強化了語言效果,對提升海報設計品質和視覺表現力發揮了極大作用。優秀電影海報的字體設計,對我們在品牌設計或頁面設計時面對字體的處理,有著很好借鑒與參考意義。下面就針對電影海報中的字體設計進行探討,分析優秀的字體設計如何在海報設計中扮演重要角色。
既然是關於字體設計,那麼就得從文字的歷史說起。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文字種類很多,漢字是其中應用最廣泛的,也是中國的官方文字。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 下圖展示的就是漢字的演變歷史。
字體原型:宋體
《歲月神偷》的這張海報,應用的字體是宋體。宋體是雕版印刷出現後和產物,是一種印刷字體,相比之前的書法字體就更為規范和拘謹了,但也是著其獨特的韻味。海報中的標題字經過藝術化的處理設計,使其具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首先做了斑駁的效果,像是拓印的痕跡,然後採用米字格來做背景修飾,填充上顏色變化,排版上採用豎排文字撐起海報主幹,經過這一系列契合電影風格的變化,就使得文字也具有了感染力,與電影氣質結合得相當出色。
大概就說這么多了,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請私信我,麻煩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