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電影為什麼發達
在韓國電影產業振興的過程中,韓國政府尤其《電影法》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1999年,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的第二次修訂,是韓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政策,主要內容有4點:1、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2.、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3、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4、資金上支持,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配額製作為保護傘,對於90年代體制、投資、技術等各方面還非常脆弱的韓國電影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1999年徹底放開管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積累,本土電影逐漸具備了和好萊塢自由競爭的實力。
電影分級製取代電影審查制度改革成效十分顯著。如前所述的《生死諜變》創造了韓國商業片神話,與其說是好萊塢式間諜大片敘事模式的成功,不如說是取消了電影審查制度以後的效果。導演姜帝圭說:「因為這部影片除了動作,也刻畫了分裂的韓民族的痛苦,有國情、民情,也有愛情。」影片投資500萬美元,創下了660萬觀影人次的歷史紀錄,超越《泰坦尼克號》的417萬人次。在《生死諜變》之前,韓國人幾乎不看本土電影,韓國自己的電影市場在哪裡?就在人們普遍產生疑問的同時,韓國國產電影《生死諜變》誕生,振奮了疲軟的韓國國內電影市場,給韓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感動。該片描寫南北韓之間的諜海風雲,充滿血腥、火爆和奇情,影片不但在本土引起轟動,也引起西方傳媒爭相報道。該片吸引人之處在於寫情,同時以接吻魚來貫穿情節,寓意南北朝需相濡以沫。
因為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共同警備區》、《朋友》、《家族榮譽》、《殺人回憶》以及《實尾島》這些原來應該禁止的題材,紛紛問世,並且一再奪得票房冠軍。2003年的《實尾島》和2004年的《太極旗飄揚》開啟了1000萬觀影人次時代,這對全國人口只有4千多萬的韓國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成就。銀幕數量的增加和2000年開始的大規模放映模式,使電影能更容易的在短時期內吸引大量觀眾。
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1題材運用
看《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就知道,中國對於自己本土題材的運用上確實讓人失望,兩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卻美國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功夫熊貓》片中「蓋世五俠」,老虎、螳螂、蛇、鶴、猴子沿用中國武術里象形拳,連阿寶的絕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參考拈花指,還有建築、道具、生活場景,可謂將中國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部中國參與了拍攝,也將中國風推向了巔峰)。
《花木蘭》里人物與中國的水墨畫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卡通片從製作上來看,大部分顯得粗製濫造,而國外是精雕細琢。
㈢ 高分急求韓語翻譯,謝謝~!!!
樓上用機器
這里是自己翻譯給您的 請多指教
한국영화산업은 자아보호적인 특점을 가지고 있다. 그러나 보호행위주체는 정부가아니라 한국영화산업 자체인 것이다.역대로 한국정부는 할당제도를 적극적으로 이용하여 영화산업을 발전하지 않았다.비록 한국영화이익단체인 비정부조직이 법율을 이용하여 방영할당제도를 강화하였지만 정부측에서는 그래도 방영할당제도로 미국과 더 큰 이익교환을 꺼려하고있다.한국영화 할당재도에서 알다싶이 holly wood와 경쟁하려면 개방과 보호정책의 결합하여 제도구조가 행위주체의 발걸음을 격려하고、요약한 민족영화산업에게 공간을 확보하는것이 효과적이라고 본다.여기에서 관건은 민족영화상업이익단체의 자아관리하는 능력이다.글로벌 시대에서 민족영화가 꺽이지않고 비참한 경쟁속에서 날개를 펴려면 우선 영화인으로서 명확한 인식이 있어야한다.한국 영화산업은 본토 시장에서 미국영화를 배척하는 가운데서성숙되고 응대조치와 행동이 더 효과적으로 됨으로서 할당제를 유지하고 한국영화사업을 발전시키는 관건으로 되고있다. hollywood영화는 한국민족영화산업의 발전을 자극하였고 이에따라 한국영화인의 자아보안 의식과 강한 행동능력을 분발시켰으며 경쟁중에서 라이벌의 장점을 배울수가 있었다。
영화 방영할당제는 민족영화를 번영함에 있어서 없어서는 안될 필요한조건이다,왜냐면 방영할당제로 민족영화를 보호하지않으면 미국영화의 충격에 망해질수가 있다,이는 연구의 초보족인 결론이고 만약 이런 인과관계를 확정하려면 회귀 분석을 후 그들간 의 수량적인관계를 통하여 할당제가 확실이 민족영화발전에 대한 영향을 보아낼수 있다.
키 월드:정부,영화문화,결론
㈣ 誰有電影《新少林寺》全集的觀看地址,能看的加分。
http://bt.csze.com/list.php?BoardID=1
DVD版 看著肯定沒有高清的好
㈤ 電影行業有哪些優勢
電影娛樂已經成為全民消費的新模式,中國觀影人次和觀眾數量增長率在顯著提升,就連五線小縣城的影院在春節期間也是場場爆滿。觀眾選擇觀影的影院數增多,消費主導權也隨之提升。另外,電影導演、新製作公司紛紛加強與主流互聯網平台的合作,推動電影新勢力的崛起。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導向,也讓電影投資成為未來5-10年最火熱的投資方式!它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優勢一:國家政策上的扶持
2016年頒布的政策,出台「一帶一路」文化發展產業規劃;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振興法」;以及在2018年又成立了「國家電影局」,其目的就是扶植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部等支持鼓勵個人,企業參與電影,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繁榮發展,更使得整個電影行業勃發新的光彩。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㈥ 韓國電影從什麼時候開始風生水起
政策的變化促進了韓國電影的發展,1999年是一個起始點。
在韓國電影產業振興的過程中,韓國政府尤其《電影法》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1999年,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的第二次修訂,是韓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政策,主要內容有4點:1、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2.、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3、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4、資金上支持,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
在1999年徹底放開管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積累,本土電影逐漸具備了和好萊塢自由競爭的實力。
1999年的《生死諜變》創造了韓國商業片神話,與其說是好萊塢式間諜大片敘事模式的成功,不如說是取消了電影審查制度以後的效果。導演姜帝圭說:「因為這部影片除了動作,也刻畫了分裂的韓民族的痛苦,有國情、民情,也有愛情。」影片投資500萬美元,創下了660萬觀影人次的歷史紀錄,超越《泰坦尼克號》的417萬人次。
在《生死諜變》之前,韓國人幾乎不看本土電影,韓國自己的電影市場在哪裡?就在人們普遍產生疑問的同時,韓國國產電影《生死諜變》誕生,振奮了疲軟的韓國國內電影市場,給韓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感動。該片描寫南北韓之間的諜海風雲,充滿血腥、火爆和奇情,影片不但在本土引起轟動,也引起西方傳媒爭相報道。該片吸引人之處在於寫情,同時以接吻魚來貫穿情節,寓意南北朝需相濡以沫。
因為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共同警備區》、《朋友》、《家族榮譽》、《殺人回憶》以及《實尾島》這些原來應該禁止的題材,紛紛問世,並且一再奪得票房冠軍。2003年的《實尾島》和2004年的《太極旗飄揚》開啟了1000萬觀影人次時代,這對全國人口只有4千多萬的韓國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成就。銀幕數量的增加和2000年開始的大規模放映模式,使電影能更容易的在短時期內吸引大量觀眾。
文章來自豆瓣@雲飛揚 2014-09-30
《韓國電影為什麼發達 韓國政府愛電影,韓國人民愛電影》
望樓主滿意
㈦ 中國經濟十大支柱行業是什麼
十大:有色金屬產業、汽車產業、鋼鐵產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紡織業、船舶製造業、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輕工業。
七大: 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葯、生物育種、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
其中,七大新興產業的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因為幾大部委的領銜介入,此後的政府大規模投資也被市場普遍期待,所以這也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
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從時間上來講,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國家發改委也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製作為重點。
在圈定七大產業的同時,還確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並特別指出要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不但要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國家定調為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對此,趙剛表示,這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引進來」是鼓勵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希望引導其將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在合作中把握主導權,在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吸引外資;「走出去」則是希望國內企業在國外建立工廠和研發中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自主品牌,擴大市場。
此外,在扶持政策方面,會議要求要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制定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綜合考察各戰略性新興行業自身發展規律和未來產業政策的可能走向,節能環保可能是受產業規劃的政策推動最強行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三網融合也將獲得較大的推動。新材料、生物產業、高端製造業產業雖然也將受到顯著的影響,但相對於其他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可能更多取決於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
預計,未來十年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十年,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可望達到20%以上。
新興產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就是新技術產業化形成的產業。新技術一開始,屬於一種知識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其成果逐步產業化,最後形成一種產業。比如說生物工程技術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說在更早的時候,它只是一項技術,那麼現在成為生物工程產業,讓這些成果服務於社會。在美國,生物工程產業被譽為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新興產業。同樣,IT產業,由於數字技術的發展,也被認為是一個新的朝陽行業。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產業。比如說,幾百年前,當時用蒸汽機技術改造手工紡機,形成紡織行業,使得整個紡織行業產生了飛速發展。紡織行業相對來講,在當時就是新興產業。現在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比如改造鋼鐵行業,就成了新材料產業,生產復合材料以及抗酸、抗鹼、耐磨、柔韌性好的新興材料。同樣,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商業,變成現在的物流產業。這些產業改造的核心,使經濟效益比傳統產業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對人們原來認為是社會公益事業的行業進行產業化運作。在這個方面,人們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國外,傳媒業是一個重要的行業,是近二十年來產生百萬富翁最多的一個行業。而人們把傳媒當作事業來看待,是貼錢的。如我們的電影產業,我們有幾十家電影廠,我們在不斷地貼錢、不斷地撥款。而美國,就一個好萊塢,通過幾個大的傳媒公司來做,每年是賺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利潤。教育產業,我們一直也是不斷撥款的,正是由於事業化的運作使得本來非常有潛力的產業沒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們沒有把教育產業,特別是高等教育——非義務教育這一塊當作產業來運作,因而我們非但不能使教育產業作為國家創造財富的一個來源,反而使其成為一個需要不斷撥款、不斷消耗寶貴財富的單位。這種運作方式實際上是在消耗社會的財富,而不能創造社會財富,使學校出現很多問題,腦體倒掛,使許多人上不了大學,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會主義經濟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說,當前發展新興產業是有重要意義的。
㈧ 目前我國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哪些並對此做出評價
自「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支柱性產業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舉措。去年新聞出版總署出台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今年年初國辦又出台《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今年2月,文化部發布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被列為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之一,文化產業會繼續受到各方關注,年內多項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有望出台。
據了解,國務院法制辦正在抓緊進行博物館條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工作,爭取年內出台。另外,《文化產業振興法》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已經開始研究論證。
去年12月,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電影產業;強調通過採取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措施支持電影產業發展。
此外,《文化產業振興法》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出台。該法將輔以各文化產業門類的部門促進法,將文化領域相關條例上升到法律層面,有望規範文化產業發展秩序,促進廣播影視、動漫、新媒體、出版發行、文化演藝等重點文化行業的快速發展。
我的評價 若《電影產業促進法》年內能發布實施,將促進我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對相關上市公司構成持續性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