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永和豆漿是江南的特色小吃嗎
不是的。永和豆漿是一個中式快餐連鎖店的一個品牌。
永和豆漿品牌來自台. 灣新北市永一帶,由台. 灣老. 兵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後來發展為中式快餐知名品牌。相對來說更符合國人的習慣和口味。
改革開放後麥當勞、肯德基大舉進入大陸,永和豆漿比較遲才進入大陸,發展也很快,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已成為消費者信賴和喜愛的品牌。和其他品牌快餐品牌一樣,需要加盟,然後是標准化的生產。
希望採納。
❷ 現磨豆漿大批量的做法
一,全部設備清單:
大桶若干,用來浸泡黃豆用的;
雙口煤氣灶一個,用來煮豆子和燒糖水及開水用的;
高壓鍋一個,壓熟黃豆用的;
水壺一個,燒開水;
闖口鍋一個,燒糖水;
商用冰沙機一至兩台,磨豆漿用;建議先買一台好點的,再買一台便宜的備用。
備用大口杯若干,用來沖調豆漿;塑料,玻璃和不銹鋼均可。
小量杯一個,用來打糖水;
水電煤氣等家用設備不談了。
二,全部材料清單:
黃豆,最好用東北上品圓粒黃豆;
白糖,純白糖,杜絕加甜蜜素;
自來水,所有過程中的水都是燒開了的;
消泡劑,食用消泡劑跟黃豆一處買;
除腥劑,起增香作用,主要是綠豆和花生之類用,用量少,一個月才一斤。
用消泡劑或除腥劑的話有時比例拿捏不好做出來的反而相當難喝,所以買現成的豆漿伴侶也可以。
如果有興趣,可以備一些麥芽,煉乳,奶粉,紅糖之類,用處不大。
三,推薦購買方法:
1,冰沙機有好多牌子,都可以用,但功率要有八百瓦以上。轉速不能低於兩萬五千轉每鍾。常見的國內的牌子,海盤小太陽767,佳維767,試做時可以用,但生意好時,用起來不便,壽命有限。最好的牌子是台灣產的麥登牌冰沙機、進口台灣小太陽767跟瑟諾SJ-9508以上機型。你們從網上可查。可先買一台便宜點的如美佳,四百至五百的樣子。生意好了,再買台麥登或瑟諾的,一千至一千六。
2,消泡劑一般賣黃豆的地方都有賣,有的菜市場也有賣。十幾塊一斤。食用品,對人體絕對無害,不過別多用,會有苦澀味。
3,豆漿除腥劑,是一種特殊的香料,用得少,磨熱黃豆漿少用,可以不用。
4,豆漿伴侶,就是改良型的消泡劑跟除腥劑還有添加一些食用添加劑,可增香稠,一樣對人體絕對無害,讓你的現磨豆漿更好喝更好賣。豆漿伴侶用過最好的是瑞咖豆漿伴侶這個牌子,其他的口感一般。
四,現磨豆漿製作流程:
1,將買來的新黃豆浸泡五至七個小時,隨天氣而定,在壞境溫度三十度時可以降為四個小時,在冰天雪地里要十多個小時,常溫下六個小時吧。注意,用個大點的桶,水加多些,以免水完了,豆子還是乾的。
2,將浸泡充分的黃豆,濾去水,再沖洗一下。加入到高壓鍋里,百分之八十,可多可少,然後加入清水,高出豆子高個指頭,再加入一小指頭量的消泡劑。蓋上蓋大火燒。消泡劑起消泡沫用的,跟味道沒有任何關系,少量豆子壓時,不加也無妨。
3,當高壓鍋的鐵團開始響時,不要關火,接著壓五至十分鍾。再關火,讓它自然出氣,穩定後,打開鍋蓋,用有眼的盤子濾去水。這是熟黃豆,手一捏很軟。注意,接著壓的時間太短,黃豆磨出來有渣;時間太長,磨出來有焦味。取個中間數,七分鍾。
4,在壓黃豆的同時,可以燒開水,和燒糖水。糖水的糖和水的比例一比一,或二比一,濃稀無所謂,因為後期磨時,你可以自已控制量的多少。
5,到現在為止,現磨豆漿的所有前期准備工作做好了。(熟黃豆,濃糖水,和開水)
6,趁熱打鐵,將熟黃豆加入磨機的大杯子里,量在三分之至二分之一間。再加入適量糖水,可根據磨好後的口感試兩次確定,就是不甜,後期加入糖水用備用大口杯對沖一下也行。再加入開水,加入量以機子的說明書為准,不要太少,因為太少漿太稠,對機子不利;也不要太多,太多,在磨的過程中,漿會噴出來;最好是低於杯沿一兩個指頭。然後加入少量的豆漿伴侶。
7,蓋上機蓋,打開電源,開始磨,邊磨邊將功率或轉速調至最大。磨上一分鍾,根據機子的新舊,時間可加到兩分鍾。一般機子不能忍受連續三分鍾的工作。這是要提請注意的。
8,磨好的豆漿可能非常濃,請向備用的空的大口杯里倒入適量的開水,和磨機杯里的濃豆漿對沖。這里的開水和是否要加入糖水,根據你沖完後的口感來控制。最好形成一個固定的量,便於長期生產。
9,將沖好的豆漿倒入備用杯里,讓丫環送到門面外的檯子上叫賣。
10,總結,所謂現磨豆漿,就是黃豆糊。同理,把綠豆,紅豆,黑豆,花生或玉米用高壓鍋壓熟,再去磨製同樣的現磨豆漿和花生奶。名字你們隨便取好了,只要好喝,就叫它狗不理,也行。注意,綠豆,紅豆,花生和玉米這幾種,由於量少,不用浸泡,直接洗一洗放入高壓鍋里壓熟就行,壓的時間要長一些,鐵團響後,還要接著煮十五分鍾的樣子,成糊狀為佳。以後的磨製過程同上。
❸ 回復 @名為小魚兒 :磨豆漿 點豆腐……
略。
❹ 半夜送豆漿的小偷是什麼電影
電影是《夜半賣豆漿》。
故事講述:以伍迪.艾倫為首的四個笨賊計劃挖地道去搶劫銀行,並安排伍迪艾倫的老婆在附近開豆漿店。沒想到地道沒挖成,伍迪艾倫老婆開的餅干店卻大受人們歡迎做出了名氣。
一年之後,餅干店發展成為一個餅干王國,出身窮苦的伍迪艾倫之妻覺得自己不夠優雅,於是她找到休.格蘭特做她的形象設計老師。
❺ 永和豆漿是快餐店嗎
永和豆漿是快餐店。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台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占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❻ 誰知道永和豆漿的起源與背景
「永和豆漿」是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於1982年創立的。隨著永和豆漿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公司於2009年12月正式成立--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以更高的平台為出發點,全面貫徹服務社會的企業宗旨。
「永和豆漿」進駐大陸的十幾年間,作出了極輝煌的成績,進步之快,讓人矚目。「永和豆漿」足跡遍布中國大江南北,「永和豆漿」的身影伴隨兩代人的成長。
現全國有近500家「永和豆漿」餐飲門店,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濟南、徐州等等大城市,「永和豆漿」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風景。
(6)台灣電影夜半磨豆漿擴展閱讀:
永和豆漿的品種特點:
1、甜豆漿粉:加入蔗糖與豆香配合,香甜可口.
2、低糖(無蔗糖)豆漿粉:無蔗糖,高蛋白,低熱量,生活新潮流,適合不宜食人群.
3、AD鈣多維低糖(無蔗糖)豆漿粉:現代人群普遍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在品種豆香同時,身體得到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補充.
4、冰鮮豆漿粉:豆粉中極品,工藝特殊,提取精華.
5、纖維豆漿粉:特殊設備,保留適量粗纖維,提高腸胃消化功能。
❼ 永和豆漿 和 永和大王 一樣嗎這兩個有什麼關系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不是一家公司,兩者沒有關系。
永和大王連鎖快餐企業,總部地點為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成立時間為1995年12月12日,經營的品種有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
永和豆漿泛指台灣新北市永和區中正橋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約1950年左右,由山東和河北的兩位老兵首先開始經營。「永和豆漿」品牌是1982年由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創立餐飲業知名品牌,1995年跨過台灣海峽,來到大陸發展。
(7)台灣電影夜半磨豆漿擴展閱讀
「永和」是中國台灣省新北市永和區的地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台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
因為這些老兵手藝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松軟酥脆,以致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盛名遠播,傳遍台灣全島。傳遍全島。至今,在台灣還有四海豆漿、世界豆漿等源自永和老兵的豆漿店。
❽ 永和大王是哪國的
永和大王是台灣的。永和大王品牌是快樂蜂餐飲集團在中國的最主要品牌。永和大王,是源自台灣中華快餐品牌。1995年,永和大王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餐廳。如今,永和大王已在上海、北京、深圳、武漢、杭州、南京等全國近50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60家餐廳。
一直以來,永和大王不斷致力於中華美味的開發,推出了現磨豆漿、鹵肉FUN(鹵肉飯)、酥嫩雞腿排和御品番茄牛肉麵等經典招牌產品。
以前與永和豆漿是同一品牌,創建人是台灣人.後因發展問題創始人間發生矛盾.後獨自出來創建永和大王.因品牌雙方還打過官司。現永和大王被菲律賓快樂蜂飲食集團收購.現中國140家店.北方地區有56家.近五年計劃是再開300家店。
拓展資料:永和豆漿 和 永和大王 一樣嗎?這兩個有什麼關系?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不是一家公司,兩者沒有關系。
1.永和大王連鎖快餐企業,總部地點為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成立時間為1995年12月12日,經營的品種有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 永和豆漿泛指台灣新北市永和區中正橋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約1950年左右,由山東和河北的兩位老兵首先開始經營。
2.「永和豆漿」品牌是1982年由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創立餐飲業知名品牌,1995年跨過台灣海峽,來到大陸發展。
3.永和」是中國台灣省新北市永和區的地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台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
因為這些老兵手藝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松軟酥脆,以致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盛名遠播,傳遍台灣全島。傳遍全島。至今,在台灣還有四海豆漿、世界豆漿等源自永和老兵的豆漿店。
❾ 頗負盛名的台灣小吃文化
寶島台灣這是一個美麗的島嶼,當地土生土長的客家人熱情好客,加上隨著歷史推進不斷移民過來的人們,台灣的文化具有了多元性,而台灣的同胞們似乎對小吃有著不解之緣,人們喜歡吃,更喜歡研究吃,為 小吃文化大全 作出突出的貢獻。
有人說,對於台灣人而言,吃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尤其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得飲食文化更加多元化。不僅各地的中華菜餚在此發揚光大,更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精緻飲食,包括美、歐、亞熱帶地區、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灣吃到。
兩岸同源,在小吃上也可以找到蹤跡。台灣很多傳統小吃的根源都在福建,可以說是「源在海西,流在海東」,在台灣的一些史料上均有明確記載。台灣菜是閩菜的自然延伸,吸收了潮州菜、日本菜的元素,也接收了歐美系菜風的影響,但仍保留了閩菜樸素清淡、以海鮮為主的特色。
相傳鄭成功為驅趕荷蘭人領軍來到台南時,因軍餉不夠便派人尋找當地食材充實軍糧。在海邊,鄭成功看見一位婦人擔著大筐的海蠣,於是上前打聽,得知當地盛產海蠣,便讓士兵收購了一些回來。士兵望著大堆的海蠣犯了難,不知道該怎麼做成菜。鄭成功不慌不忙,讓士兵拿來一些剩下的地瓜粉,和蠣做成了蚵仔煎,而蚵仔煎也因此留在了台灣。
說起台灣小吃,很多人馬上就聯想到「度小月」擔仔面。一點不錯,它幾乎是台南最有名的一道小吃。可為什麼叫「度小月」呢?原來90多年前,一位漳州籍洪姓漁人移民府城,靠打魚為生。每年從清明到中秋,是打魚的淡季,當地叫「小月」。為養家糊口,度過「小月」,洪姓漁人就賣起面來,因此得名。
擔仔面的最大特色,在於它的肉臊。早期,老闆挑著碗筷與鍋仔到處叫賣,買者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食用。如今,賣者仍用一個小爐燒著木炭來煮肉臊,再加上一隻味道鮮美的蝦,雖然就小小一碗,但風味獨特,回味無窮。
棺材板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說在三四十年前,台灣有一位姓許的師傅,他品嘗了一種「雞肝板」的點心後,覺得口味很特別,於是回家研究改良,終於製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但如何給這種點心取個新的名字呢?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新的點心怎麼看怎麼像棺材,於是就決定命名為「棺材板」。
包子、饅頭、燒餅、油條這些台灣人原本沒在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外省人的移入才開始出現在台灣社會。現在台灣社會上有所謂「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當作懷舊料理來操作。眷村菜其實也不是多高明精緻的菜,它是指那個年代眷村裡的居民,這些老兵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台灣本地的食材湊合著,想辦法做出家鄉口味的食物。
在大陸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漿」也是一樣,與台北市一橋之隔的永和,一向是許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選擇定居之所。約在20世紀50年代,一群大陸北方人士搬來永和,為了謀生便賣起了豆漿,每天凌晨兩三點鍾開始辛勤工作,磨豆漿、煮豆漿。
一開始,台灣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漿這種東西,就跟現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覺得豆汁味道惡心一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經營慘淡。現在,「永和豆漿」在大陸有較高的知名度,當年的退伍老兵,或許也會比較欣慰了。
❿ 有磨豆漿片段的電影或電視劇
舌尖上的中國 3 轉化的靈感
裡面有一段講做豆腐的,有磨豆漿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