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商業電影沒發展起來

台灣商業電影沒發展起來

發布時間:2022-08-14 11:32:11

① 20年前風靡全國到現在的沒落,台灣影視劇究竟經歷了什麼

台灣影視劇走向沒落,主要是因為劇情過於幼稚。而隨著其他地區的影視作品質量越來越出色後,台灣影視劇自然會被觀眾所拋棄。

② 找個明白人問問,台灣的電影為什麼不如香港強

其實台灣有很好的人才
但最後都在國外發光發熱 如李安
觀眾不捧場是主因
台灣不少電影在很多國外影展表現都很好 但在實際票房都不理想
這是藝術片跟商業片難並存的問題
香港在商業片的行銷製作確是強過台灣

③ 如何評價近幾年台灣電影的發展

灣電影正在復甦,不過全球看來還是好萊塢電影的天下,電影產業就是工業,要專業化,細致化,內地電影現在很難國內開花國外也香。

④ 近幾年來台灣的影視業不是很景氣,張震這樣的電影大咖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

近幾年,台灣的影視業,因為種種的原因,非常的不景氣,整個行業死氣沉沉,毫無活力。這個情況,對於張震等少數的電影大咖,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事業中心,不在台灣。這個情況,只是苦了台灣本土的電影人,他們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甚至無工可開,處於失業的狀態。

真正苦逼的,是那些本土的從業人員。以前有大把的戲拍,有大把的影片要製作,有大把的影片要宣傳發行,有工開有飯吃,生活穩定而幸福。現在想開工沒工開,隨時有可能失業,有的已經失業。

⑤ 台灣電影真的比內地差么

大型商業電影比台灣強,可是大陸商業電影的一大缺陷就是敘述方式,電影內容,價值觀甚至邏輯承接方面存在較大問題。所以我們看國產大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一種尷尬的感覺。而台灣商業電影不拿手。很多電影是藝術電影。所以台灣電影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得獎數量在陸港台地區是最多的。有點偏科嚴重,而香港主要拍商業片。中國大陸則因為電影產業開發比較晚,所以也吸收了港台兩地的風格。比如張藝謀,賈樟柯就表示過以前看台灣電影對他們的影響,所以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高粱有台灣新電影浪潮的影子,紅高粱甚至還請侯孝賢當監制。後來的十面埋伏也有李安導演卧虎藏龍和徐克功夫片的感覺。其實中國電影,尤其內地電影可以做大做強。就是請香港的影人指導商業片,讓台灣影人指導藝術片。大陸作為製片方投資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放開一切言論,思想,畫面等方面的限制。以前整個東亞東南亞看華語電影,可是現在大多數亞洲人更選擇日韓或者印度電影來看。從這種對比來看,中國電影的確是沒落了,就算拍出戰狼這種只有雞血沒有思想的電影,就算國內票房破幾十億,在國外院線的表現甚至不如蠟筆小新大電影的票房高。

⑥ 台灣電影徹底絕跡的原因沒有任何台灣電影的消息,怎麼回事台灣人不拍電影了

台灣的電影市場是對外開放的,然後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給佔領了,老美是佔大頭,而且院線大頭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風格傾向於文藝片,跟市場脫節,全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看的人不多。

⑦ 台灣電影的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⑧ 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好電影和電視劇

在問「為什麼」之前,應該先問「是不是」。

台灣有好看的電影、電視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角七號》《藍色大門》

《七俠五義》《王子變青蛙》《還珠格格》《惡作劇之吻》

⑨ 香港和台灣演藝圈曾經那麼火,為何現在卻逐漸沒落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當時港劇還有台劇真的很火,但是如今香港和台灣的演藝圈都大不如前,我想這其中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近年來內地劇逐漸興起,其中正午陽光就出品了不少有口碑的電視劇,裡面不管是電視劇的題材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很好,所以內地的電視劇才會比以前更好。甚至有的電視劇還被引入到了台灣還有香港。

其實我覺得台劇和港劇也許是因為上個世紀太過於輝煌了,那個是他們當時最巔峰的狀態,所以不管後人做的再如何好都大不如前。有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比較,因為你一比較就會發現有的事情還是以前的好。

⑩ 2000年至今台灣電影的發展

2000年以後的台灣電影年產量已降至19部(2000年)/10部(2001年)/16部(2002年)/15部(2003年)的窘境,主要原因是延續2000年以前的衰頹(例如信息發達,娛樂多元,電影不再是唯一)。其他原因則是產銷關系崩解,早期投資電影輔導金的片商,即使無法賺錢,尚能贏得聲譽,如今幾乎完全喪失市場機能,片商已經毫無投資報酬率可言,於是形成不斷壓縮投資,製作淪於粗糙,賣座更形慘淡的惡質循環,最後只有靠極少數打代跑的獨立製片奮力而為,造就了目前的年產量。賣座紀錄更是慘烈,居然會有賣座破百萬,登上年度冠軍因而「含淚慶祝」的荒謬場面。年產量太少的情況下,必然會衍生出兩個問題:一是按照常態分配原則,量少則不易質優。二是樣貌窄化,無法開發出千姿百態的素材/形式/風格。

閱讀全文

與台灣商業電影沒發展起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用流量下載電影網站源碼 瀏覽:605
印度著名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767
銀河奧特曼格鬥中文版大電影 瀏覽:921
我和我的主國電影小學生觀後感 瀏覽:398
口袋音樂電影沙龍是什麼 瀏覽:879
邊境毒品電影大全 瀏覽:30
2018法國電影野性下載 瀏覽:282
有一部外國越獄的電影好看 瀏覽:395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 瀏覽:377
搞笑電影純音樂素材 瀏覽:500
粵語電影罵人經典語句 瀏覽:418
始動電影演員表 瀏覽:954
搜索成龍的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721
災難大電影荷蘭男孩 瀏覽:907
南極二哈電影音樂 瀏覽:437
電影院一氧化碳怎麼來的 瀏覽:293
百度網盤中英字幕電影網站 瀏覽:172
美國電影中的鳥圖片 瀏覽:250
粵語真人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427
法國電影愛3d圖解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