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國的電影分級制度以及制定的標准
1.美國
(1)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
(2)PG級: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畫面可能讓兒童產生不適感。
(3)PG-13級: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
(4)R級: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類影片在部分國家上映時,會被評為15歲、16歲以下禁止觀賞的影片。
(5)NC-17級:17歲及以下觀眾禁止觀看,不適宜在影院播放。
2.英國
(1)「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
(2)「PG」級:家長指導級。
(3)「12A級」和「12」級:適合12歲以上青少年觀看。
(4)「15」級:適合15歲以上成熟級觀眾觀看。
(5)「18」級和「R18」級:適合18歲以上成人觀看。
3.中國
中國大陸不實行電影分級制,而採用審查制度。電影經省級廣電部門審查通過後,可領取《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即龍標)並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
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20條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首部因此規定須加觀影提示的電影是《金剛狼3》。
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都有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在部分國家,電影分級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業內部具有約束力,只對觀眾起提示的作用,由觀眾實行自我保護。
(1)台灣有電影分級嗎擴展閱讀:
中國內地的影片實行審查制度,按照電影檢查條例,並禁止載有下列內容:
(一)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
(四)泄露國家秘密的。
(五)宣揚不正當性關系,嚴重違反道德准則,或內容淫穢,具有強烈感官刺激,誘人墮落的。
(六)宣揚封建迷信,蠱惑人心,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
(七)渲染兇殺暴力,唆使人們蔑視法律尊嚴,誘發犯罪,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的。
(八)誹謗、侮辱他人的。
(九)有國家規定禁止的其它內容的。
B. 台灣有沒有電影分級制度能否介紹幾部不錯的台灣情一色一三一級電影…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不得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不得觀賞。
C. 限制級電影是什麼
限制級電影的分類是中國台灣電影的分級體系,限制級(簡稱「限」級)指的是未滿18歲之人不得觀賞。
中國台灣的其他電影分級為:
普遍級(簡稱「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簡稱「護」級):未滿6歲之兒童不得觀賞,6歲以上12歲未滿之兒童須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十二級(簡稱「輔十二」級):未滿12歲之兒童不得觀賞。
輔導十五級(簡稱「輔十五」級):未滿15歲之兒童不得觀賞。
(3)台灣有電影分級嗎擴展閱讀:
中國內地電影分級現狀
在2010年8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文化體制改革發布會上,廣電總局的領導鄭重表態:關於分級制的討論「可以停止了」,中國「不適宜推進電影分級制」,原因是「管理跟不上」、「不適合國情」等等。
廣電副局長趙實說,「從理論上講,電影的分級可以保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但在實踐中還沒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經驗,包括國外一些電影發達的國家,在管理的過程中,市場還存在很多難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觀眾等進入市場、進入影院、進入網路、進入網吧看電影的情況。
D. 香港、台灣分別從哪一年開始實施電影分級制度(可追加分數)
1.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是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依照香港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於1988年11月10日制定,分級主要依據觀眾年齡限制劃分為Ⅰ、Ⅱ、Ⅲ三級;自1995年起因《電影檢查條例》修訂,所以將第Ⅱ級再細分為ⅡA及ⅡB兩個級別,所以部份人會稱此電影分級制度為香港電影三級制。
在1985年12月1日,台灣首次實施「兩級制電影分級制度」,影片在「普遍級」的標准之外增加了一個「限制級」,之後又在「普遍級」和「限制級」之間增加「輔導級」,然後在「普遍級」和「輔導級」之間再增加「保護級」,成為四級制度。
2.分級制度是不論影片完成的時間,而是以影片首次上映的時間來決定是否要分級。換言之,若有部影片要在1988年在香港上映,那麼即使它完成於1978年,還是要根據法律進行分級。台灣也是如此。
E. 為什麼中國大陸電影是審查制度,台灣電影是分級制度
這個問題問的有深度,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審查制度,什麼是分級制度。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是依據國務院2001年12月25日頒發的《電影管理條例》的標准執行,條例嚴格規定電影所載有內容,並賦予電影審查委員會刪減電影片段的權力。而審查的主要內容——思想。
包括不能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不能煽動民族仇恨,不能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揚迷信和邪教等,立場不正確等。
分級制度依據影片對不同年齡階層的適宜性,將電影區分四類。美國的分級是由MPAA來制定的,MPAA的全稱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國電影協會",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中國實行了電影分級制度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對tg的宣傳具有不利影響,參考韓國電影分級後對政府的抨擊,言論自由到失控,分級意味著沒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民主黨派(外敵控制)通過電影容易對社會造成動盪,註:我國有一套完整的多黨協商制度。
2、當分級的條條框框都制定好了,那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人作用就小了,話語權就輕了,這等於要他們下放權利,利益相關,整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人都不會支持的。
3、電影審查通過了,但是分級電影在電影院怎麼實施呢?要知道中國掃黃力度也是很強的,色情擦邊球的電影不會和地下產業鏈聯動嗎?這個我是不信的。監管力度跟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正相關,實行分級後對電影院的監管將增加財務支出和出警次數,所以監管是個問題。
4、中國知識分子其實佔比不多,愚昧的中國人還很多,現在的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藝術土壤,全民素質有待提高,再過個30年,等打工潮那一代的子女接受教育後,中國會有全民藝術土壤。
所以總結一下中國現有的電影是審查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國情所至。
F. 請問電影分級我還聽說過四級、五級、六級,是這樣嗎
應該沒有這種說法,有四級片的說法,但那不過是大家對於象日本所拍AV女優電影這類比港台的三級片電影還要』開放』的電影的戲稱罷了,不是正規分級。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G 適合所有年齡段
PG 不適合兒童觀看
PG-13 13歲以下慎看
R 17歲以下要有父母陪同
台灣分為四級:
普遍級(簡稱「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簡稱「護」級):未滿6歲之兒童不得觀賞,6歲以上12歲未滿之兒童須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簡稱「輔」級):未滿12歲之兒童不得觀賞,12歲以上18歲未滿之少年需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簡稱「限」級):未滿18歲之人不得觀賞。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是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依照香港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於1988年11月10日制定,分級主要依據觀眾年齡限制劃分為Ⅰ、Ⅱ、Ⅲ三級;自1995年起因《電影檢查條例》修訂,所以將第Ⅱ級再細分為ⅡA及ⅡB兩個級別,所以部份人會稱此電影分級制度為香港電影三級制。
G. 電影影片是怎麼分等級的
根據電影內容而分
亞洲等級劃分:
1.中國大陸一直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雖然已經多次有人提出應該建立這樣一套機制,但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動靜。中國對電影的審查實際上則是通過對電影中某些鏡頭的刪減達到讓所有年齡觀眾都可以觀賞的目的。
2.台灣 ,中華民國新聞局依據電影片分級處理辦法第二條將經檢查核定準演之電影片分為下列四級,有行政命令效力:
1.限制級(簡稱「限」級):未滿18歲之人不得觀賞。
2.輔導級(簡稱「輔」級):未滿12歲之兒童不得觀賞,12歲以上18歲未滿之少年需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3.保護級(簡稱「護」級):未滿6歲之兒童不得觀賞,6歲以上12歲未滿之兒童須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4.普遍級(簡稱「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早期電影不多時,僅分為限制級及普遍級,後來電影數量增加時,增加輔導級,而保護級是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4月最後增加的級別。1999年中華民國新聞局依據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實行的電視節目分級也是以此方式作為分級。2004年新聞局發布的出版品及錄影節目帶分級辦法也用類似方式分級。
3.香港電影分級制度將電影分成四級:
1.I級 適合所有年齡
2.II級 兒童不宜
3.IIA級 不適合兒童,建議有家長指導
4.IIB級 不適合青少年和兒童,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
5.III級 限18歲及以上人士 其中I、II級是勸告性質,但嚴格執行III級年齡限制。
H. 各個國家的電影是怎麼分級的每一級分別是什麼含義
中國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1)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xing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2)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xing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xing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中國台灣電影分級制度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須由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新加坡電影分級制度
G級為普通級,其中再分為適合所有年齡的電影和需要家長從旁指導的PG級電影。NC16級為16歲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語言而於1998年成為第一部列入這一級的電影。R(A)級為限制級(藝術)電影,只供21歲以上的成人觀賞。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韓國於1998年建立電影分級制度。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12歲以上、15歲以上、18歲以上可以觀看和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
日本電影分級制度
現行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一共分為四級: 一般:沒有任何限制
PG-12:12歲以下的人要有家長陪同才可觀看劇情包含xing、暴力、恐怖、以及兒童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5:15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xing、暴力、恐怖、集團排擠、以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8:18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xing、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電影。
以上資料摘自互聯網,希望對你有用。
I. 為什麼電影分級制在國內無法實行
在我國的話,還真的沒有一個電影的分級制,要了解這些的話,先來看一下其他地區的電影級別。為什麼我們國內沒有推行呢?而為什麼我們國內又無法去實行這個電影分級制呢?
發達國家的電影分級制
在美國的話,電影內衣攻勢分為七個類別。也算是分的比較細的。一般電影院上映的那種都是大眾級別的。再有就是普通級別的,兒童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再來說一下普通級別,但不適合13歲以下的兒童觀看的。
在國內為什麼無法實行?
或許是因為沒有這么一個契機吧。也或許是某些電影界的大咖不小分類別。如果真正細分起來的話,那些特別愛拍三級片兒的,就無法冠冕堂皇的出現在各大影院了。也就更加無法獲利。如果真正分級別的話,可能他們自己考慮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作品被閹割」
當然,這真的不能排除有我的這些猜想。這都是一些很現實的,必須要他們去面對的一些問題,所以沒有人敢去開這個口,也沒有人去挑這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