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有一個什麼樓電影

台灣有一個什麼樓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04 16:02:41

㈠ 求台灣樓下的房客電影資源!

每天都有的

㈡ 求一部台灣電影的名字

幫幫我愛神

基本資料
幫幫我,愛神Help Me Eros(2007)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Taiwan:103 min (original release)

國家/地區:

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級別:

Taiwan:R-18

製作公司:

汯古霖電影有限公司 [台灣]

發行公司:

Fortissimo World Sales ..... (2007) (worldwide) (all media)

其它公司:

Fortissimo Film [荷蘭] ..... worldwide sales

演職員表
導演

李康生

編劇 :

李康生

演員

李康生

尹馨

廖慧珍

Dennis Nieh

製作人 :

蔡明亮 .....監制

王琮 .....procer

原創音樂

Yasuda Fumio .....(original music)

攝影 :

廖本榕

剪輯 :

雷震卿 .....(editor-in-chief)

藝術指導:

蔡明亮 .....executive procer

錄音 :

杜篤之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義大利

2007年9月4日 ..... (威尼斯電影節)

加拿大

2007年9月11日 ..... (多倫多電影節)

冰島

2007年9月29日 ..... (雷克雅未克國際電影節)

台灣

2008年1月11日

香港

2008年3月22日 ..... 第3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劇情簡介
阿傑因為金融風暴股市狂跌失去了所有財產。他躲在被查封的房子里,照顧他偷種在衣櫃里的大麻樹,同時抽他儲存的大麻。每回他絕望地想死時,就會打電話給生命線求救。義工琪琪溫柔甜美的聲音令他產生了好感和幻想。他想見她,卻屢遭拒絕。他只好將對琪琪的幻想投射在他家樓下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小欣身上。他接近小欣,兩人很快便陷入一個肉慾的迷幻世界盡情放縱……同時,他開始跟蹤琪琪……

故事圍繞三個都市人而展開:二十八歲的傑因亞洲金融風暴失業,從此沉淪毒海;三十五歲的琪琪曾被強暴,後來做了生命熱線的義工;二十歲的小楦則在傑家的樓下賣檳榔。三個人各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但姻緣巧合,又各自糾纏,他們內心空虛而焦灼,都渴望被愛、被了解、被幫助,但卻誰也沒能幫得了誰。

幕後製作
·《幫幫我,愛神》是李康生執導的第二部長片,編劇與主演全由他自己擔綱。本片劇本早在04年已獲釜山電影節肯定,PPP計劃出資2萬美金用於該片拍攝。李康生稱該片描述出一群漂浮在城市河流中的寂寞身影——他們希望藉由對方得到救贖卻又彼此牽制形成情感空洞。

·為了自己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幫幫我,愛神》,李康生一絲不掛全裸入鏡,重點部位都拍到,電影中會不會剪掉還沒決定。蔡明亮替李康生打氣說:「你已經是國際級演員,全裸算什麼?」

所獲獎項
阿根廷第10屆布宜諾斯艾利斯獨立電影節,李康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幫幫我愛神」一舉拿下最佳男主人公和攝影師協會獎特別獎。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由台灣影片《幫幫我愛神》的攝影廖本榕獲得。《幫幫我愛神》國際影展競賽再傳捷報,勇奪西班牙希洪影展最佳影片。電影《幫幫我愛神》拿下第5屆泰國曼谷影展評審團大獎。

導演自述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導演,感覺好像是被現實所逼。即使當上一名演員也是一個偶然,我在彷惶少年時在台北的街頭被蔡明亮找到,一演就15年。演員變成我的專業。大家都稱我為蔡明亮的御用演員,是幸也是不幸。這意味著我的表演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風格,也因此沒有多少導演願意找我合作。而事實上,近幾年,台灣也沒有多少電影在開拍。有時想到我的未來就會害怕。我害怕失去了演戲的舞台。如何製造更多的電影機會,我想唯有更換跑道吧。蔡明亮也鼓勵我從寫劇本開始。我發現我的劇本跟他的很不一樣。我會寫對白。他不會。最後我決定自己當導演。

2003年,我拍了我的第一部電影《不見》。但是《幫幫我愛神》其實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劇本。寫的是我人生至今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在我演戲的初期,我忽然得了一個怪病,脖子極嚴重地歪了9個月,甚至被醫生宣判終生殘廢。加上當時我把拍戲賺來的錢全部投入股票市場失利,輕生的念頭竟然在我腦海中盤旋。我多次打電話給生命線求助,卻沒有一次打通過。還好我沒有死掉。經過4年的資金籌措,我把當時的心境和整個台灣社會畸形的發展拍成了這部電影。

照理來說,演員似乎要比一般人來得更感性、更有感情;但說實話,我是一個不容易感動的人,就算看電影時也不曾狂笑或大哭過;所以我自私地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看完《幫幫我愛神》我掉下淚來,你呢?

㈢ 尋找一個台灣電影

樓一安導演拍的《一席之地》
你講的歌手是由莫子儀演的。
是一個多敘事線故事。

我個人覺得蠻有趣的。

我以下轉貼劇情內容給你看↓

莫子(莫子儀飾),一個狂放不羈的搖滾鬼才,卻難得知音。這憤世嫉俗的孤獨靈魂,似乎只有在面對凱西時(路嘉欣飾),柔情的另一面才偶然乍現。然而在凱西日漸走紅後,兩人的關系卻逐漸走向冰點。這是莫子第一次寫情歌給凱西,或許也是唯一的一次……

林師傅(高捷飾),專門為往生者蓋房子,家中堆滿了栩栩如生的紙人、紙手槍、紙麻將……,當然還有紙洋房,卻一輩子也掙不到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自己生病的開刀錢也湊不到。接二連三狗屁倒灶的鳥事,在妻子阿月嬸(陸弈靜飾)陰錯陽差竊得一筆鉅款後,似乎就要迎刃而解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原本不相乾的兩組人,因林師傅的寶貝兒子小剛(唐振剛飾)而出現了交集,並引發一連串出乎意料的連鎖效應……。於是,在這個喧囂的都市叢林里,不論是在世的人,還是死後的鬼,彷佛都已耗盡了所有生命的氣力,嘶喊著:還我一席之地!

㈣ 有沒有台灣拍的抗日戰爭電影或電視劇

1、《梅花》

電影介紹:

《梅花》是一部由劉家昌執導,張艾嘉,谷名倫,柯俊雄等主演的戰爭電影。影片於1976年上映發行。

講述了在中日戰爭末期的台灣,一個小混混(柯俊雄飾),在目睹全鎮人奮力協助中國政府對抗日軍後,大徹大悟,決心做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最後以身殉國。

㈤ 一個台灣關於鬼屋的恐怖片

中正大學寧靜湖 白色的身影以及一頭烏黑的長發,不時的對著在此談情說愛的人飛舞著秀發~
中橫夫妻樹 當夫妻樹出現尖嘯聲時,就是有人要〝離開〞的時候,已經有一台游覽車在此發生過意外……
文大鬼電梯 曾經有一位不信邪的教官從七樓搭電梯下一樓,結果電梯過一樓不但沒停下來,還繼續往地下樓沈下去……請注意,這里的一樓到地下樓是沒有電梯的,只能走樓梯……
文化大學大仁館 大仁館是陽明山地區中陰間與陽間的交界,採用「八卦式」設計,以便陣住此地的陰氣……但是當初因為校方與建商的恩怨,結果蓋成反八卦,不但不能鎮住陰氣反而會招引大量靈異世界的朋友……
文化大學曉園 曉園是為紀念文化大學創辦人而蓋的,同時也是創辦人的墓冢,深夜時分,會有慈祥老人家的聲音叮嚀你~早~點~回~家~
日月潭教師會館 夜半時分,強烈的拍打窗戶的聲音不曾停歇,淹死的往生者希望有人可以聽到來救他們……
木柵第七公墓 經過的人,都不敢往這個方向看,因為會有親切的好兄弟和你打親切的招呼~~~嗚~Give me five
世新大學涼亭 一根斑駁的柱子,是連接陰陽兩界的通道,過世的老校長時常在這里看學生的上課情形…
北宜公路 9彎18拐的彎曲道路,使得許多人在此喪失了性命,也因此,他們都在此尋找替死鬼…記得今年農歷七月初砂石車闖進路邊民宅的事件嗎?
台大醉月湖 有人晚上到醉月湖時會聽到有女子的聲音問到 "請問現在幾點鍾 ?" 問的時間多半是11點左右,但是卻看不到問時間的人…
台中第一廣場 還記得數年前的幽靈船嗎?還記得衛爾康大火嗎?就是這里……
民雄鬼屋 西班牙式建築,上吊的婢女時常在屋內走動,許多不信邪的人夜宿大宅之中,第二天被人發現,都呈現發瘋狀態…
白沙灣海邊巨石 在白沙灣的海邊,有一塊很大的巨石,某些時候,上面會出現一個白色的〝根〞字,再仔細一看,這個根就會慢慢地變成了〝恨〞!此時,一個沒有面孔的女子就會慢慢從你身後走過來……
白沙灣豪華別墅 在白沙灣一帶,鬧得最凶、最猛的鬼屋,曾經有一對母女淹死在別墅理的游泳池裡,凡是經過的人,都會感到一股不友善的壓迫感……
陽明山冷水坑吊橋 在這里拍照片,常常會有小孩或是面孔模糊的女子出現在你的相片中……
辛亥隧道 一個孤單的白衣女子常在隧道邊等待著一個開/騎車經過的人搭便車……
佳冬鄉示範公墓 親切的管理員會指引方向,好讓你找到自家的墳墓,當你要回頭答謝他時,管理員已消失無蹤…
東海古堡地下碉堡 入口處現在都已封閉,在此聯誼過的學生,親眼看到穿著日本軍裝的士兵們,從他們的眼前消失不見…
陽明山後山公園涼亭 距後山停車場約有15分鍾的路程,面色慘白的上吊女鬼時常在此出現…
烏日鬼屋 被拋棄的舞小姐,穿著紅衣,在他們的新居中自殺,此後,每天固定的時間,大宅的燈都會自動的亮起,並且傳來陣陣女子的哭聲…
基隆鬼屋 四層樓的古式建築,頂樓濃密的榕樹,以及毫無半點燈光的騎樓,在喧鬧的基隆夜市中,顯的格格不入,不時出現在窗口的人影,常使得遊客嚇的不知所措…
逢甲大學西屯路 一個透明灰藍色的人體,在路旁的草叢中漂浮,沒有頭、沒有手、只有一具身體…
陽明山第一公墓 喜歡夜遊的大膽學生,只敢來一次……
擎天崗 一隻小手常常對長頭發的女生惡作劇,除了拉頭發之外,還會抓你的褲腳…傳說中狐仙經常在此出沒,尤其在深夜的時候…你以為,廟都是乾凈的嗎?
松園別館 以前的鬼月旅遊,花蓮人絕對不會錯過松園別館。高聳的松樹、倒影、帶著鹹味的海風,外加整個遭到樹干枝葉掩蓋的日式建築與那神風特攻隊的傳說,松園別館的確讓人感覺很有鬼。

㈥ 求一電影:好幾年前看的,好像是港台片,中間有個情節是,在一個大樓頂層有個廟,裡面的人還都很厲害。

《雙、瞳》
梁家輝,劉若英主演
樓主說的這部分應該是警、察奉命到這棟大樓搜查
裡面的這個寺貌似叫「清、真、寺」,中間有一段就是警、察搜出了大量的刀具然後這裡面的人就暴、動了,幾乎把警、察殺光,後來是利用槍把暴、動鎮壓下去的(這一段比較血腥)、、、
(看的時候把頓號去掉)
http://ke..com/view/152900.htm

㈦ 求台灣的經典電影

歷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
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霑,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霑《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最佳導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於仁泰《白發魔女傳》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喜宴》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

㈧ 電影,《樓》講的是什麼沒看懂,

林克染是最後的贏家。克染也是大老闆,也想得到樓盤,他深知對手的方法,於是將計就計。他自己參與到活動中來先了解究竟並且安排裹頭巾男人演了第一幕,就是講了關於小紅的故事,讓心如男友心生疑惑,並藉此接觸心如。第二步就是安排一個女人在樓里嚇跑心如男友,因為他知道梁會來一探究竟。這部電影拍的可以說是非常爛,情節粗糙,偷工減料,和國外真正懸疑驚悚大片比真是相形見絀,我是不小心看了這部電影的,真是瞎了狗眼。推薦樓主還是看國外懸疑驚悚大片吧,內容緊湊情節關聯,能真正體驗到恍然大悟的感覺,至少拍的不偷工減料,交代的清楚,有讓你去探索的沖動和思路。反正就覺得這片好渣…

㈨ 台灣電影女主角叫樓筱

鄭靚歆
鄭靚(jìng)歆,台灣新生代女演員。1995年出生在台北,13歲參加綜藝節目 我愛黑澀會,2010年出演王小棣電影《酷馬》飾演糖果(女一號)

㈩ 有一部台灣電影,說偷盜鑽石的,裡面有個老頭叫「垃圾王」的。

鑽石怪盜

閱讀全文

與台灣有一個什麼樓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橘右京音樂電影 瀏覽:555
分手男女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833
電影節主持詞結束語 瀏覽:577
多聳聳電影視頻網站 瀏覽:625
虛擬實驚電影完整版 瀏覽:774
三少爺的劍電影天尊結局 瀏覽:964
未來電影手抄報圖片大全集 瀏覽:637
刮痧電影圖片 瀏覽:738
余文樂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363
快餐車的英文電影完整版 瀏覽:483
靈體電影圖片 瀏覽:833
微電影倫理大全視頻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175
許冠文電影全集粵語版網盤 瀏覽:124
巴啦啦小魔仙2大電影 瀏覽:8
台灣電影美食老頭 瀏覽:382
香港電影導演麥當雄經典作品 瀏覽:16
愛情無限牽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0
慶祝建黨97周年電影大全 瀏覽:756
愛情電影網站鏈接 瀏覽:272
上海國際電影節黃志忠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