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好多年前看在正大劇場看過的一個影片,好像是關於一戰的,一個士兵和一個女人押送一名被俘虜的敵軍將領
是影片《虎落平陽》
英文片名是《The Girl and the General 》是1967年出品的義大利反戰喜劇片
講述的是一戰期間、一個和部隊失散的小兵和一個姑娘抓住了一個奧匈帝國的將軍,兩人打算用將軍換取一千里拉的賞金,在押送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❷ 尋一部法國一戰時愛情電影,女的是奧匈帝國的,男的是法國人,失散多年後重逢,請教高人
不是漫長的婚約,漫長婚約中女主角和男主角青梅竹馬,女主腿有殘疾,而男主角失憶了,沒有孩子。
❸ 你人生中最愛的一部電影謝謝
《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的戲劇作品,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之後被改編成電影,其主題曲與電影同名。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廣東電台也均有一檔節目名為音樂之聲。
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 音樂之聲劇照
院里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女院長(Mother Abbess)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瑪麗亞)、Maria(修女們))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師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教師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瑪麗亞))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麗莎和羅夫)、My Favourite Things(瑪麗亞)、Do-Re-Mi(瑪麗亞和孩子們))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妻子去世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准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們、The Lonely Goatherd (瑪麗亞和孩子們)、Edelweiss(上校和麗莎))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又譯:蘭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瞭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陷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們))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長告訴她要鼓起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 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地,他們就結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長)、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們)、Something Good(瑪麗亞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們))
音樂之聲電影劇照(20張)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當他們還在度蜜月的時候,德國納粹佔領了奧地利。連大女兒麗莎深愛的小夥子羅夫也成了納粹。當他們趕回薩爾茨堡,發現到處已經是納粹旗幟橫行了。他們不在的時候,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麥克叔叔幫他們注冊參加了薩爾茨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裡,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道。一向痛恨納粹的上校決定帶領全家人離開奧地利。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准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瑪麗亞和麗莎)、Do-Re-Mi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Edelweiss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 演出之後,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們)) 影片清新有致,細膩感人,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 巨幅宣傳畫
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音樂之聲》幕後花絮(13張)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瑪麗亞和孩子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亞也去世了,她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美國劇作家勒曼。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50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1965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推薦理由:
我很佩服Maria對音樂的熱忠,陶醉於音樂與自然。喜歡她待人處事的方式,與人友善的性格。
這部電影十分經典,演員的演技精湛,影片中的音樂也十分精彩。
❹ 求《奧匈情史(2006)》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羅伯特·多恩海姆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S4UqjOGgBfCkuW5rC3FY4g
❺ 在奧匈帝國的歷史里真實的茜茜公主和約瑟夫皇帝的愛情真像電影里那麼刻骨銘心嗎
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
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被刺身亡),但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昵稱為茜茜(Sisi),是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後兼匈牙利王後。1898年9月10日在日內瓦被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殺身亡。
茜茜是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公爵(威滕斯巴赫家族的一個旁支)與威滕斯巴赫家族的路多維卡·維廉米娜(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女兒)的次女。她在施塔恩貝格湖畔帕薩霍森她父母的宮廷里長大,她的童年是相當無憂無慮的,因為她父母在王宮里沒有任何職務和義務。
1853年茜茜隨她母親與姐姐海倫赴奧地利伊舍,計劃的是海倫應當在那裡受到其表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注意。出乎意外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愛上了茜茜。兩人於1854年4月24日在維也納結婚。作為結婚禮物弗蘭茨·約瑟夫將伊舍的行宮送給了茜茜。此後這座行宮被改建成了一個E字形。
從一開始茜茜就很難接受哈布斯堡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因此她在皇宮里非常孤立。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而這些又是維也納宮廷無法理解的。婚後她很快生了三個孩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1889年)。但皇太後索菲不準對她的孩子的教育施加任何影響,她與弗蘭茨·約瑟夫之間的關系開始惡化。她在兒子出生後不久她就離開了奧地利長期旅行,其中去了馬德拉、英國和匈牙利。
茜茜始終對匈牙利民族持同情心,1867年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達成後她與她的丈夫一起在布達被加冕為匈牙利女王。
此後不久她生了她的第四個孩子,瑪麗·凡內芮(1868年—1924年),她是茜茜與她丈夫弗蘭茨·約瑟夫在這段短暫的重新和好時期里的孩子,據說她是茜茜的愛女。但此後不久茜茜就又開始了她的旅行生活。1890年她開始在希臘的科福島上建一座宮殿。她稱這座宮殿為阿喀琉斯宮,並在宮前樹立了一座阿喀琉斯的像。茜茜非常喜歡阿喀琉斯,因為兩人同樣的倔強。但後來她對這座宮殿又喪失了興趣,1907年這座宮殿被賣給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❻ 你怎看待《音樂之聲》中的愛情觀
我覺得非常的浪漫非常幸福!小時候我第一次看《音樂之聲》是外公給買的VCD(暴露年齡了)。當時被電影里的歌和風景迷住了,專門買來磁帶並跟著學會了我人生第一首英文歌——雪絨花( Edelweiss,中文譯名應該是 高山火絨草)。
那本文就八一八《音樂之聲》發生的時候,奧地利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音樂之聲》中,2/3的篇幅敘述家教Maria和Captain Von Trapp 及他的7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後1/3講述在奧地利被納粹接管後,全家人如何逃離那兒。在歷史上,這段時期應該是兩次大戰之間的1938年3月前後。電影開始時有字幕介紹故事背景:30年代最後的黃金時期(the last Golden Days of theThirties)。實際上,這黃金時期也僅是與奧地利被德國接管而亡國的悲慘命運相比。若和一戰前的奧匈帝國時期比,遠遠談不上「黃金」。
❼ 電影《茜茜公主》中,茜茜公主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是誰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茜茜公主並非完全像影片中表現的那樣。特別是她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的愛情,更是沒有影片中描述的那麼完美。1848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加冕時只有18歲。在他68年的統治生涯中,經歷的實際上是一個強大帝國漫長而痛苦的衰落及崩潰過程。
弗蘭茨皇帝威嚴勤政,受過嚴格的宮廷教育,而茜茜從小在巴伐利亞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長。這兩種不同的氣質最初可以相互吸引,漸漸地卻顯得格格不入。成為了伊麗莎白皇後的茜茜雖然榮耀富貴,卻鬱郁寡歡。
伊麗莎白皇後特立獨行,感情脆弱。從內心裡,她一直拒絕扮演傳統的妻子、母親、皇後以至一個大帝國形象代表的角色。
晚年的茜茜心灰意冷,帶著幾個隨從周遊列國,足跡遍及亞洲及非洲大陸。1898年,她在日內瓦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殺害。盡管如此,這位皇後仍然以其美貌、魅力和浪漫的憂郁氣質而受到臣民的愛戴。
懷舊的民族
在奧地利,已經無法分清人們喜歡的到底是羅密還是茜茜。漫步維也納街頭,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店裡擺滿了畫有茜茜圖像的各種紀念品:印刷精美的陶瓷盤、做工考究的錫盤、小巧的裝飾性銀匙,還有各色的明信片。歷史畫片中的茜茜端莊秀麗,含蓄憂郁。然而提起茜茜,人們更願意談到的仍然是電影中的茜茜———充滿青春活力,靈氣逼人的羅密。最近,如果您來到奧地利的旅遊勝地薩爾斯堡,會在附近的伏舍爾宮看到一個以羅密為主題的展覽,那裡將展出多幅羅密的照片及其他文字資料和實物。在歐洲各地,還有一些紀念羅密的電影展活動和新書出版。
二戰後的奧地利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然而由於在二戰中與德國納粹法西斯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戰後的10年中,奧地利被4個戰勝國分片佔領,直到1955年才真正實現獨立,成為中立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龐大的奧匈帝國分崩離析,版圖面積急劇縮水,國民情緒低落。戰後的重建急需一些有效的方法來鼓舞國民的士氣,回想昔日帝國的輝煌,茜茜公主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成了極好的素材。今天我們在電影里還能看到,除了茜茜和弗蘭茨浪漫的愛情故事,電影還大量表現了奧地利綺麗的湖光山色、19世紀中葉奧匈帝國王公貴族的精緻生活、雖小有波瀾卻也最終風平浪靜的帝國繁榮景象。奧地利人以這種獨特的懷舊方式,重塑了戰後一代人的新生,而羅密青春迷人的微笑,更成了人們醫治創傷的一劑良葯。不論是50年代對昔日帝國的懷念,還是至今不息的對羅密的懷念,確實讓人看到,奧地利是一個略帶憂郁的、容易懷舊的民族
❽ 奧匈帝國解散後,傳奇公主茜茜公主的孩子們結局怎樣了
茜茜公主的子女,長女早夭,次女和三女長大成人,並有後嗣,傳於戰後,其長子成年後,所困於愛情,殉情自殺。於此帝國嗣君轉系。
❾ 【求助】《茜茜公主》的官方網站地址
茜茜公主
主演:羅密·施奈德
導演:未知
國家/地區:歐美
美麗的巴伐利亞公主朱利;英俊的奧地利皇帝朱利;在優美的華爾茲、豪華的服飾以及秀麗的歐洲風光交織成的浪漫氛圍中發生的美妙童話。《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與《皇後的命運》三部曲以宏大的歷史敘事和細膩婉轉的心理刻畫朱利;生動再現了茜茜公主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被譽為「戰後歐洲第一美人」的保密·施耐德朱利;以其獨具一格的畢貴氣質和純真自然的表演朱利;將茜茜公主這一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朱利;不但成功征服了全球上億萬觀眾朱利;更使《茜茜公主》三部曲順理成章地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永不褪色的不朽經典。
下載地址:
http://202.204.24.45/englishonline/ysdh/rmvedio/film2_princess.rm
2006-07-04 20:23:43 開始連接......
2006-07-04 20:23:43 開始搜索候選資源......
2006-07-04 20:23:53 搜索到40個候選資源
2006-07-04 20:23:53 使用候選資源進行連接......
2006-07-04 20:23:53 開始創建文件......
2006-07-04 20:23:53 文件創建成功朱利;開始下載數據......
2006-07-04 20:23:58 用戶取消下載
❿ 有誰看過《茜茜公主》這部電影
我看過,一部老電影,但是她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愛情直至現在看來仍是讓人羨慕,而且我喜歡飾演茜茜公主的羅密-施奈德,非常的漂亮。
但是實際上她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愛情,更是沒有影片中描述的那麼完美。1848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加冕時只有18歲。在他68年的統治生涯中,經歷的實際上是一個強大帝國漫長而痛苦的衰落及崩潰過程。
弗蘭茨皇帝威嚴勤政,受過嚴格的宮廷教育,而茜茜從小在巴伐利亞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長。這兩種不同的氣質最初可以相互吸引,漸漸地卻顯得格格不入。成為了伊麗莎白皇後的茜茜雖然榮耀富貴,卻鬱郁寡歡。
伊麗莎白皇後特立獨行,感情脆弱。從內心裡,她一直拒絕扮演傳統的妻子、母親、皇後以至一個大帝國形象代表的角色。
晚年的茜茜心灰意冷,帶著幾個隨從周遊列國,足跡遍及亞洲及非洲大陸。1898年,她在日內瓦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殺害。盡管如此,這位皇後仍然以其美貌、魅力和浪漫的憂郁氣質而受到臣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