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寧波市內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1、比較有代表寧波特點的地方好玩的,
可以去丹山赤水,很漂亮的地方,山下是個村落,空氣很清新的,那邊還有口許願井. 然後可以去下松嵐山,在寧波象山那,還可以在那邊吃點海鮮什麼的,來寧波一定要吃海鮮. 如果想吃小吃之類的可以去城隍廟.各類小吃都有的.城隍廟還有海鮮類的大排檔...
2、松蘭山度假從象山縣城丹城往東,走出平原就是沿海丘陵,穿過不長的山嶴,就到了海邊的松蘭山,山腳下即是一彎沙灘。
松蘭山沙灘環山面海,山海相連,動靜相得。對方海面上的孤島,離世脫俗,不但有千古神話,而今已是野豬出沒的狩獵場。到此旅遊,可在山中住、可去島上玩、也可到海上取樂……文武、動靜可各取所好。
象山海岸邊類似這樣的沙灘不少,島嶼眾多,而松蘭山是象山重點開發的第一個海洋旅遊景區,已建成省級海濱度假區。目前,海上活動中心、松蘭山城、省帆板船訓練基地、野生動物園等項目相繼完工。松蘭山至白沙灣沙灘、趙五娘廟的沿海觀光公路也已貫通……沙灘休閑、海上運動、海島狩獵等特色旅遊項目的推出,讓您領略一番海洋旅遊的情趣。AAAA旅遊區 交通路線: 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到象山,到象山爵溪車站轉車到松蘭山度假區
掛牌價10元
九峰山五小娘景區
九峰山旅遊區位於寧波市北侖區域南部大碶鎮和柴橋鎮內,該地距寧波市中心城區約35公里,北距寧波北侖新區城區行政、商業、居住區中心約6公里,其位於大碶鎮地界出口處連接329國道寧穿路段,對外交通方便。整個景區的南側與三山鄉毗鄰並緊靠象山港,西南側與天童森林公園山巒相連。根據北侖新區總體規劃,今後將從城區沿泰山路穿越整個景區的南北線,連通三山鄉沿海風景帶及梅山島休閑度假區,形成北侖區域整體風景旅遊優勢。
瑞岩寺創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唐會昌年間普化禪師在此立精舍,其 後幾經興衰。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因欽賜龍藏經而名聲大震,與隔山相臨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一起成為浙東名剎。
瑞岩寺以景取勝,寺後十二峰青黛翠碧,變換無窮,錯落逶迤;寺前芝水溪迂曲回環,溪石雜陳,溪橋縱橫,溪水長流,成為蘆江之源;四周古木參天,十二峰、靈芝山、石柱潭、滴水岩、綠筠屏、芝水橋、飛石坑、剪月亭、石菌亭、聚石堂等,號稱瑞岩十景,可見當年香火之旺盛、景色之秀美。現如今,瑞岩寺周圍大的環境沒有多少改變,只是瑞岩寺的主體建築大部分已不復存在,殘留的藏經樓、古香道、古石橋、放生池及部分碑刻還有保留,而原來的溪石雜陳也因茶園、果園的開墾種植變成了規則的石砌水渠。另外,由於水庫的興建,部分古香道也已沉沒在寂靜的水底。其它人文景點有網嶴村東南面的笑天龍寺和陳家村的佛岩寺等民間小型寺廟分布。
交通路線: 南站乘353、782、783、556路公交車在北侖中河路下,往前50米到北侖影劇院,轉乘游1、游2。 掛牌價50元
『貳』 爵溪是那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叄』 爵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肆』 爵溪有四門你知哪四門
首先不知你所說的爵溪指的是否是地名還是其他。
其他的話不清楚,如果是地名,那麼爵溪沒有四門,恰好我在爵溪呆過兩年。
爵溪鎮經濟相對於內地的鎮富饒了太多太多。下轄一個工業區,大型企業如甬南等。
爵溪鎮的晚上是比較美好的,大海邊興起的簡陋KTV,或許算不上。但生意比較好。
鎮裡面跳廣場舞的也比較火爆。人流很多。
以上回答或許與題無關,僅作懷念。希望還有再回爵溪的時候。以下內容為引用。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伍』 求寧波北侖附近一日遊方案[100積分]
寧波各景點指南
希望這個對大家自助游遍寧波帶來幫助
1:寧波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
市區南站783-1,550-1到終點站下車,搭乘783路到主題樂園下車。
北侖城區北侖影劇院搭乘716路公交車,到主題樂園站下車。
704,706,68路沿途增設主題樂園站。
自駕車同三高速北侖出口,右轉泰山路後直行,到長江路左轉。
開放時間:9:00—17:00
票價:節假日150元,平時99元(全園一票通玩)。
2:招寶山
公交南站541,寧波第三醫院341路。
自駕車從市區出發轉入鎮海區按公路指示牌走縣道即到景區。
票價50元
3:東錢湖旅遊風景區
市區汽車東站901路公交。
全天免費開放(景區內景點另外收費)。
湖心景區
門票價格:30元/人;
交通:901路(湖心景區方向)直達終點站下
福泉山景區
門票價格:25元/人;來回車票價格:15元/人。
岳鄂王廟
門票價格:10元/位,可乘901路(湖心景區方向)、906路至岳王廟站點下即可
沙孟海書學院(周堯昆蟲博物館)
陶公島風景區
門票價格:10元/位,乘901路(湖心景區方向)至國七寺下即可。
票價8元
4:五龍潭風景區
位於寧波市鄞州區龍觀鄉
交通:汽車南站有到五龍潭的中巴。
票價:龍潭飛瀑40元,青雲梯30元,聯票60元。
開放時間:夏季7:30--16:30 冬季:8:00—16:00
5:溪口雪竇山
交通:汽車南站中巴車5分一班。
自駕車從市區出發上高速公路--寧波奉化,按公路指示牌走縣道即到溪口。
票價:統票門票價格130元/人。(包括蔣氏故居景區,蔣母陵園景區,雪山景區和徐鳧岩景區)。
景區票價格:1:蔣氏故居門票價格:70元
2:蔣母陵園門票價格:30元
3:雪山景區門票價格:55元
4:徐鳧岩景區門票價格:15元
開放時間:8:00—17:00
6:奉化滕頭村
交通:南站乘到奉化的中巴車途徑滕頭村時下車。
自駕車:寧波出發轉入奉化,按公路指示牌走縣道即可至滕頭村。
票價:40元。
7:它山堰
交通:汽車南站乘坐中巴到鄞江鎮。
8:寧海前童古鎮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寧海,到寧海西站轉乘到前童即可。
票價:40元。
9:天河生態風景區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寧海客運中心(23元),到寧海西站轉乘至白溪(8元)。
票價:大松溪峽谷65元(包括門票與船票),雙峰森林公園60元(包括門票與船票)。
開放時間:8:00—17:00
10:寧海南溪溫泉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乘往寧海的長途班車,在梅林下車後轉往南溪林場的中巴車前往。
票價:120元(含溫泉浴池)
11:梁皇山景區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寧海,寧海汽車西站專乘到梁皇山即可。
票價:50元
12:野鶴湫風景區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寧海客運中心,轉乘108到西站,轉黃壇鎮即可。
票價:30元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平時:8:00—16:30,節假日:7:00—17:00
13:伍山石窟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直達寧海,轉108路公交車到汽車東站,轉乘到長街,再到伍山即可
票價:50元
開放時間:8:00--16:30
14:河姆渡遺址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乘車,至河姆渡村下車向北再擺渡即到。
寧波333路(起點:雙東路,萊茵堡大酒店門前),自6:00-17:00,每隔20分鍾一班。
票價:成人25元,學生13元
開放時間:4-9月,8:00-17:30; 10-3月,8:00-17:00
15:天童寺
交通:乘坐市公交第三醫院站362路直達、黃鸝站365路
票價:5元
開放時間:6∶00—16∶00
16:阿育王寺
交通:寧波汽車東站中巴車直達。公交車82路,356路。
票價:5元
開放時間:6:00—16:00
17:慈城
交通:公交江夏公園331,汽車東站335,第三醫院337可到達。
票價:慈城的慈溪縣衙門景點門票10元
開放時間:全天
18:丹山赤水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上午7:30專線,下午1:00大巴直達。
票價:30
開放時間:8∶30—16∶30
19:雅戈爾動物園
公交望春站902路、火車南站106路、途徑體育館388路終點站下,乘黃鸝新村
365路至動物園北門站下即可。
票價:80,兒童半票
開放時間:8:30—16:30
20:四明山
交通:乘坐往餘姚班車轉往四明山即可。
票價:35 元(如有變動,請以景區報價為准)
開放時間:8:30—17:00
21:松蘭山海濱度假區
交通:汽車:寧波汽車南站
乘寧波——象山快客,象山爵溪車站——松蘭山度假區。另外寧波南站到象山幾乎每30分鍾一趟車,象山縣城到松蘭山有許多小巴,(15元)至景區。
自駕車:從寧波出發轉入象山按公路指示牌即可到達景區。
票價:10元
開放時間:8:00
22:梁祝文化公園
交通:汽車:公交開明街(新街)238路。
自駕車:從寧波出發入鄞州區城西5公里處的高橋鄉邵家渡至景區。
票價:20
開放時間:7∶30—16∶30
23:中國漁村
交通:汽車:寧波—象山,象山客運總站—石浦,石浦—中國漁村。
票價:60元
24:象山影視城
交通:寧波直達象山客運總站,到旁邊新橋車站轉乘
票價:50元
25:宋皇城海灘
交通:寧波汽車南站乘到石浦的快客
票價:60元
26:九峰山
交通:中巴南站乘353、82、83、556路公交車到北侖中河路下車,往前50米到北侖影劇院,轉乘游1線或游2線。也可以去體育館乘車。
票價:
1.網嶴景區:30元整
2.瑞岩景區:30元整
27:桃花島
交通:(1)乘快艇:你需要到輪船碼頭買票,早上6:30,這里有專車把你送到穿山碼頭,乘快艇抵達。全程票價66元(包括車費及快艇費用),時間約2小時。
(2)乘汽車:每天早上7:15,汽車北站有班車直達桃花島射鵰影視基地,路程約2小時;下午3:30返程,一天一班。單程票價33.50元。
票價:桃花峪35元,安期峰38元,射鵰城38元,塔灣金沙18元。
28:五磊山風景區
交通:汽車北站至五里下車轉乘滸山至東方埠頭的車
票價:15元
開放時間:8:00—16:30
29:天下玉苑
交通:寧波南站至天下玉苑(中巴車或旅遊巴士07:00--17:00,每隔半小時一班)
票價:60元
開放時間: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