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電影票房摻水

電影票房摻水

發布時間:2021-07-19 01:28:14

『壹』 虹貓藍兔火鳳凰票房

虹貓藍兔火鳳凰貌似在湖南很火
但在其他城市則好聽點是票房平平,不好聽的是票房凄慘
而喜羊羊2在全國都挺好的
我想
票房是不會有喜羊羊2好的.

『貳』 網票統計和電影票房資料庫哪個更精確

電影票房資料庫,因為大多數網票都不合格.
1.可以重復投票
2.無法指定人群范圍
3.有很多槍版,反應不出真實數據.

『叄』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的,,更誇張的是連捉妖記二十四億都有,,我很不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這就是整個放映期為什麼無論你怎麼搜索,搜到的都是上映前幾天的好評論。因為他們花了錢的,你只能搜索到他們的發言結果。他們還有小團伙開馬甲狠狠地為這些言論轉發,點贊,etc。。。
目的是為了讓觀望的人甚至路人看到這些,才有可能在走進電影院時選擇他們的電影,從而維持他們的排片率。
你說水分有多大呢?
你們身邊有多少人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心裡沒點逼數嗎?有些單位甚至一個人都不會去看電影。幾十億票房摺合成人頭就算1億人次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平均16個人裡面有1個會去看的。這可能嗎?自己身邊找個小樣本算一下就知道可能不可能了。
還有那些演員陣容里沒偶像明星+口碑並不好的電影,有人還在網路上曬票說自己6刷7刷的,這些人的日常發言里甚至根本不帶影片里演員的姓名,說明不是腦殘粉,你覺得那可能嗎?腦子里裝的全是屎嗎?6刷7刷的。。。這些不算是刷票房又算什麼??然後主演再上綜藝,把這些事情說出來,搞得像真的一樣,觀眾看了又會覺得這電影可能真的不錯吧。就又會有一批唄忽悠著去看。總之是刷子的良性循環。
既然刷的良性循環那麼多,哪個製片方還會放著不用呢??最後你花錢看到了個啥,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

『肆』 張小斐因《你好,李煥英》爆紅,這是因為什麼呢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讓張小斐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有人預言85花格局要變天了。但是張小斐沒等到作品對打,先迎來了粉圈動盪。2月24日,張小斐後援會發出長文,開撕張小斐的經紀人與公司。



張小斐也算在娛樂圈摸爬滾打14年了,雖然這次爆紅有些出乎她意料,但是相信她和公司都知道走什麼道路什麼才是正確選擇。粉絲要真心為了她好,就相信她的選擇,而不是按自己的意願指點江山。

『伍』 2012年國產片有哪些電影票房過億了

1月: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魔術師、大偵探福爾摩斯、逆戰、碟中諜4
2月: 地心歷險記2、愛、戰馬
3 月:異形戰場、諸神之怒
4月:泰坦尼克號、超級戰艦、黃金大劫案
5月:復仇者聯盟、黑衣人3
6月:馬達加斯加3、飢餓游戲、畫皮2
7月: 搜索、四大名捕、冰川時代4
8月: 聽風者、消失的子彈、蝙蝠俠、超凡蜘蛛俠
9月:普羅米修斯、敢死隊2、白鹿原、銅雀台、太極1、環形使者、二次曝光
10月:大海嘯之鯊口逃生、全面回憶、諜影重重4、太極2
11月:寒戰、2012(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
12月: 人再囧途之泰囧、十二生肖

國產過億的有:

畫皮2 票房 72,639
人再囧途之泰囧 票房 68,400(有可能過十億,票房持續攀升中)
一九四二 票房 36,266
寒戰 票房 25,828
聽風者 票房 24,384
十二生肖 票房 22,500
四大名捕 票房 19,688
搜索 票房 17,630
大魔術師 票房 17,226
喜羊羊與灰太狼4 票房 16,280
消失的子彈 票房 16,051
黃金大劫案 票房 15,320
太極1從零開始 票房 14,666
愛 票房 13,591
白鹿原 票房 13,326
逆戰 票房 12,723
太極2英雄崛起 票房 12,260
龍門飛甲 票房 11,150
金陵十三釵 票房 11,110
二次曝光 票房 10,765
銅雀台 票房 10,138

『陸』 《唐探3》口碑差,後勁很足的《你好,李煥英》有望逆襲嗎

唐人街探案一二兩部得到了觀眾的廣泛喜歡,所以唐探三剛開始上映的時候,網友都是非常期待的,尤其是他從去年延遲到了今年,而且前兩部一直都很棒,所以這一部影院的排片也很多,觀眾對他也是給予了厚望。但是最近的票房還有口碑顯示,唐探三觀眾反響率比較一般 。

反而是賈玲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你好,李煥英》得到了觀眾的廣泛關注,目前小編覺得後勁很足的,《你好,李煥英》非常有望逆襲。因為現在看來兩部影片的票房不會差多少,尤其在自來水的宣傳下,相信去影院看《你好,李煥英》的人會越來越多。在此小編也去影院看了一下這部電影小編,個人覺得它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導致這部電影非常的叫好。


小編推薦還在糾結的小夥伴們真的非常的值得去影院看這部作品哦。

『柒』 《唐探3》票房狂飆,打破國產電影單周票房記錄,電影的劇情如何

唐人街探案3原本上映在2020年大年初一的一部搞笑偵破類電影,由於一些原因推遲上映,最後在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由於宣傳片做的足夠錢吸引人再加上電影經過一年的宣傳,引起了影迷們強烈的好奇心,票房狂飆,打破國產電影單周票房記錄。接下來有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個人覺得前期的電影處理再加上唐人的幽默風趣有著足夠吸引人的地方,電影主線講的是密室殺人案的事件,但由於另外加入的Q組織的考驗而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分不清楚電影講的重點是什麼,到最後證據的尋找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苦情劇的結尾也讓我腦子更加混亂,總而言之我覺得電影很一般,沒有唐人街探案2那麼吸引人。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捌』 如何計算一部好萊塢電影的凈利

大概成本得算上劇本 道具 場地演員,後期宣傳,等等等等
收入不好算 除票房還得版權(比如愛奇藝買播放權)電影下映後的cd
那麼怎樣計算盈利呢
一般來說,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是很不願意透露影片具體的製作成本的,就算透露了,也只是一個摻水的數字。因為一部電影的實際花銷可能遠遠超過了被披露的數字,除了製作費外,往往還有推廣和營銷費用。

一部電影的推廣費可能十分驚人。拿一部20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來講,其推廣費甚至可能比影片本身的成本還要高。這是因為小成本電影的題材一般都是浪漫喜劇或兒童電影之類的,其本身不需要龐大的製作經費,但要是涉及到推廣費用,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一部製作費為3500萬至7500萬美元的電影,其推廣費就很可能達到製作費的一半。2010年在北美上映的3D動畫電影《超級大壞蛋》(Megamind),全球票房3.2億美元,其製作成本為1.45億美元,而推廣費就達到了6500萬美元。要是電影是大製作的話,那推廣費就更高了,因為電影公司為了收回成本,往往會大量投放廣告。
但是,要是一部電影拍得太爛的話,電影公司也就不太願意下血本推廣宣傳了。惡搞電影《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上映後IMBD評分僅4.7,被不少人詬病為「虎頭蛇尾」。該片的製作費在1.3億美元左右,但最後只拿下了2億多一點的全球票房。當年電影的製片方20世紀福克斯可能早就預料到了《格列佛游記》不會太吸金,故而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不然按照最後的票房成績來看,八成得賠。
有時候,製片公司的經費少的可憐,根本不可能燒錢拍大片,這時候發行方就會選擇發行製片公司已經拍好的其他小成本電影,加上少量的推廣費用。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電影票房成績不佳,製片公司也一樣能夠獲利。
電影票房的分賬比例是什麼?
製片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並不像中國一樣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電影公司和院線達成的具體協議。當然這還要看電影公司本身有多強勢,比如前幾天迪士尼公司就獅子大開口,要影院把票房收入的65%都上交。
過去,電影公司相當強勢,一部電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落進了他們的口袋,院線的收入則主要來自爆米花和飲料的售賣利潤。但是隨後幾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會增加。一般而言,在電影上映第四周的時候,製片方的收入會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將上升至48%。
但是隨著21世紀初大批院線的破產倒閉,電影公司的霸王條款也繼而被棄用。如今,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講,無論是電影放映的第幾周,院線得到分成的比例都有標准可循,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都希望自家影片在首映周就能奪得頭籌,以最大程度賺取利潤,於是他們大大增加排片量,使得更多的觀眾能夠走進影院。一個典型的大製作,其首映周的排片一般會達到4000場,而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排片量只有區區幾百場。
與中國製片方分賬相對較少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一部電影票房高的話,電影公司所分得利潤的比例往往高於院線。比如說,一部票房3億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就可以分到高達60%的收入。但是對於一些票房成績不佳的影片來說,院線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比如說,一部票房僅1000萬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雖說現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很強勢,但也不能過分壓榨院線,否則要是遭到了院線的聯合抵制,就沒有那麼好玩了。
總的來說,對於一部美國電影的本土電影票房來說,電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好萊塢電影的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哪個更重要?
如果一部片子在美國本土票房失利,而在全球大賣,這對於電影公司來講,算是票房成功嗎?實際上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但是一般來講,好萊塢電影的本土市場相對還是比較重要,因為電影公司在本土票房取得的收入佔比往往都更大。對於一部好萊塢電影來說,製片公司從海外票房上拿到的分成僅有40%左右,並且由於美元的匯率不斷變化,使得收取海外票房分成變成了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事情。同時,政府徵收關稅也會削減電影公司的分成。所以,比起海外票房收入,電影公司真正獲得收益還是得靠國內票房。
但這並不是說海外票房就不值得關注了。尤其是當電影票房在本土失利的話,就格外需要仰仗海外票房了。另外,海外市場驚人的消費能力,也讓電影公司不得不重視起來。2010年的《阿凡達》創造了驚人的27億美元的票房神話,這一紀錄至今沒有電影能夠超越,但是其本土票房只佔到了總票房的27%,這足以說明海外票房的重要性了。還有就是,一些影星靠著出口大片在全球刷臉攢人氣,比起那些僅在美國本土有名的影星來說,電影公司更需要這樣的人來幫助其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電影公司從DVD、流媒體和視頻點播中能賺取多少受益?
對於一部大製作來說,從DVD租賃、流媒體轉播權和衍生品銷售業務中獲得的利潤可以達到6000萬至1億美元。而且電影公司從DVD等數字媒體業務中得到的分成要遠遠多於從影院票房收益中得到的。這是因為數字影像和衍生品零售商們的話語權不像影院那麼大,影院一方面運營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到底放映什麼電影,最終的決定權還是院線自己的手中。另外,通過DVD和衍生品渠道銷售毋需支付高額的推廣費用,這也有利於電影公司增加營收。
近幾年,DVD市場在流媒體的沖擊下逐漸萎縮,但是通過DVD發行依然有利可圖。一些特定題材的電影諸如恐怖片、獨立紀錄片、藝術片通過DVD銷售時,表現相當搶眼。當然,要是一部電影恰好擁有強大的IP和可觀的粉絲數量,那麼銷售預期就更加樂觀了。2012年的《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在其藍光DVD發行的第一周就拿下了380萬張的銷售量。因此,要是影片本身足夠吸引人,電影公司仍然能夠通過DVD發行賺上一筆。

『玖』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的對話華誼

【疑問1】《西遊》的投資是怎麼構成?5家出品方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為了把整件事情說得更清楚透徹,胡明反復用到「種麥子」的比喻,新浪娛樂整合了胡明所舉的例子,結合事件經過,將整個投資過程還原如下——
比高開墾了一塊地,找了2個夥伴(威秀、安樂),一共出了1.06億,一起種麥子,比高佔60%,威秀佔30%,安樂佔10%。華誼一看,這長勢不錯,心想「我們一定能給你們賣個好價錢!」,就說,「我來幫你賣吧,我先給你8800萬,如果賣的利潤少於這個數,算我倒霉,虧的是我自己的錢,如果賣出多的錢了,我就跟你們分,但我拿大頭。」這三家就同意了,也收了這筆錢。麥子快種熟了,文化中國又想進來了,但這時候麥子的賣相也能看到了,華誼也給保底了,文化中國基本上風險很小了,所以比高將自己一半的股份溢價20%(等於多掏了600萬左右),賣給了文化中國,於是文化中國也佔30%。
還原到電影上,對應的情況就是——
《西遊》總製作成本:1.06億(註:比高此前公告已披露)比高投資:3180萬,佔30%威秀投資:3180萬,佔30%安樂投資:1060萬,10%文化中國投資:3800萬,佔30%(註:比高本來有60%股權,文化中國是最後加入的投資方,比高溢價20%將一半股權賣給了文化中國)華誼投資:8800萬,這部分並不直接投到製作中,而是付給比高、文化中國、威秀、安樂,作為四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獲得的最低回報,即保底。折算下來,即當總票房超過3億時,華誼才能有分成入賬。
【疑問2】華誼的身份到底是發行方還是投資方?
華誼回應:既是發行方,也是合約規定的投資方
華誼的身份質疑源於比高在公告中將比高及其他投資方合稱「投資方」,而將「華誼兄弟[微博]」表述為「負責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運營和發行」,導致公眾產生疑問——華誼兄弟其實是發行方嗎?隨之而來的疑問是,華誼兄弟在公告中稱自己以9.9億票房計,能獲得1.96億利潤,那麼為什麼一個發行方能有這么高的利潤?這個利潤裡面是否有摻水?繼而有人懷疑華誼兄弟有借機哄抬股之嫌。
而事實上,華誼作為投資人的身份確實可疑。關鍵就在於華誼投的這8800萬,從屬性和功能上看,和別的投資方的投資都不一樣,是保底,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投資。華誼在26日晚的公告中也表示「發行凈收益」要扣除「公司的投資額」再跟幾家製片方分賬,而這里並沒有扣除其他幾家製片方的投資額,而且根據華誼董秘的「發行凈收益」計算公式,裡面也只有扣除保底一項而無扣除製片成本一項,充分說明8800萬就是保底。
華誼董秘胡明對新浪娛樂也承認了這8800萬確實是保底。不過,胡明指出,根據協議的約定,這8800萬也可以稱為「投資額」。華誼確鑿無疑是《西遊》的發行方,但根據協議,華誼享有《西遊》「『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出品人』、『製片人』等的署名權」,而華誼確實也投了錢,所以華誼自稱為投資方,具有法律效力。
「我們是中國大陸的投資方,也是中國大陸的發行方,但不是大陸以外的投資方,也不經營大陸以外地區。電影按地區劃分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我們從金額上也可以看,電影上片前,華誼需要承擔的風險是8800萬,從其他投資方已經公告的內容看,整部電影的成本是1.06億,等於他們需要承擔的風險只是1800萬。不管名字叫什麼,再怎麼說,數字能說明一些問題的。」胡明也進一步表示,截止到目前,對於華誼出品的所有電影來說,華誼都是投資方和發行方。
至於為何比高為何在公告將華誼列在投資方之外,胡明認為只是大眾在理解比高的表述時出現問題,「『其他方』是比高在發公告的時候用了這個簡稱,但大眾理解的可能比較狹隘一點,因為他們那幾方所扮演的角色是比較相似的,所以統稱投資方,而稱華誼為發行方。人家也沒否認華誼是《西遊》的投資方。華誼兩個身份都是。」
至於比高的公告使得外界對華誼產生疑問,並使華誼股價下挫,胡明表示華誼方面對合作方予以理解和信任:「我堅信我們的合作方發這個公告是依據香港聯交所的要求來發的,畢竟兩地的上市公司的規則會有一定的差別,我們對合作方還是信任的態度。他按照他的規則來工作的時候,對我們的股東造成了一定的誤解,所以我們就要把這件事講得更清晰一些,我們兩方沒有實質的矛盾。」
【疑問3】為何比高說4家投資方可獲的凈收益70%,華誼卻說自己是最大收益方?
新浪分析:以10億推算,華誼凈利潤可達2.09億,其他4家投資方分1.57億收益
(華誼部分的分賬過程得到胡明的認可)
如圖所示,為便於計算,當《西遊》票房為10億時,分賬情況如下——
首先,刨除5%國家專項基金和3.3%稅費,剩餘毛票房9.17億。
然後,中影數字要先收6億以下部分凈票房1%-3%的代理費,約875萬,之後院線、影院和片方按57%:43%分賬(註:有疑問指出華誼從去年賀歲檔開始是否已經調高分賬比到45%,但經核實,華誼在《西遊》上的實際分賬比例仍為43%)這時,發行方和製片方回收的票房總收入為3.91億元,這部分金額叫做發行毛收益。
到了這個階段,投資方和發行方就可以分錢了——除華誼外其他4家投資方獲得8800萬保底收益,而華誼獲得12%的發行代理費,為4700萬,扣除這兩部分之後,再扣除宣發費3000萬,剩下的就是發行凈收益2.26億。(發行凈收益=發行毛收益-發行代理費-宣發成本-保底-其他相關費用)
發行凈收益的部分就可以開始分賬了,根據華誼公告,華誼在3個凈收益區間享受從70%-90%的分賬,實際收益情況對應區間的分賬比為70%,即1.58億。其他四家投資方則相應享受30%的收益,獲得6800萬分賬。
所以,
華誼的總收益為:4700萬+1.58億=2.05億,由於後期需要刨除的8800萬保底華誼之前已經墊付,2.05億即是華誼的稅前凈收益。我們推算的這一數值,和華誼公布的1.96億(以票房9.9億計算),基本吻合。
其他四家投資方的總收益為:8800萬+6800萬=1.56億。1.56億約為發行凈收益2.26億的69%,所以比高稱自己將獲得大陸地區發行凈收益的約70%,雖然從分賬比例上看並非如此,但從發行凈收益加上保底之後的總數值上看,這個說法也並不錯誤。所以雙方在分賬上其實並未有實質性分歧。
胡明也證實了這一分析,「到上周末為止,我們預計給華誼的利潤是2個億,我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扣25%的所得說還掙1億5。不過最終的分配要看最後票房的總額以及獎勵的協議的情況。」
雖然華誼和其他投資方在關於獎勵的部分只達成了意向,而未簽訂協議,公告也披露了這一點,如今出現「分賬疑雲」,華誼也「不計前嫌」地表示仍然會考慮給其他投資方進行獎勵,「《西遊》之所以到今天還能在不斷挑戰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無論中間有多少插曲和波折,我們堅信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都會被寫進中國電影的歷史。我們覺得不論怎樣,還是秉持有收益應該分享的理念。」
【疑問4】華誼一月內連發4個公告,最後才公布協議細節?
華誼回應:按照交易所的規則,所有重大事項要公告,還有如果是股價敏感信息,也一定要及時公告。電影在做了試片以後,有2萬觀眾看了,反響非常好,第二天股價就有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及時主動公告了這些信息。為什麼把協議內容分了幾次公告?也有當時的背景。首先我們還是希望公眾的注意力在電影上,而不是還沒上映就在說怎麼分錢。第二,我們覺得這個電影畢竟是由各方合作的,有這么多合作方,票房出來後,畢竟有一個誰賺多誰賺少的問題,擔心中間產生誤解。所以我們在前面3個公告里都沒有講的這么具體。為什麼26號又覺得能說了?是因為公眾對於算賬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的判斷是,無論電影觀眾,還是二級市場股東,都希望了解到這個情況,那麼我們就有義務披露,還是要保持一個恰當的透明度,所以把我們所有合約細節都披露了出來。
【疑問5】華誼相比其他4家有保底的投資方,有很大的虧本的風險,且票房過3億才能開始分賬,為何當初願意參與這個項目?
華誼回應:華誼早於2004年就與星爺合作了《功夫》,但星爺之前的戲在大陸最高的票房是1.6億,但我們敢於以3億保底,一是基於今天的市場情況的判斷,第二我們非常信任周星馳的電影品質,第三我們對自己的經營能力有信心,所以華誼在一天之內就做了合作的決定。最終在2012年2月21號,簽了合作協議,約定了華誼兄弟要投資多少錢,當時簽的還是8100萬,是中國大陸的保底,對於後面階梯式的分賬也做了約定,基本上合作的主要條款都已經在這個協議里約定完了。影片定檔後,去年年底大家看了完成片子都覺得不錯,對方提出如果賣得特別好,可不可以有獎勵?我們也覺得沒問題。我們一直沒有完成任何書面文件,所以現在獎勵方案也沒有定案。

閱讀全文

與電影票房摻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擼波波電影院 瀏覽:516
李行導演電影音樂會 瀏覽:266
日照市蘇寧電影票 瀏覽:458
這部電影真搞笑英文 瀏覽:333
葉問4電影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1000
英文電影觀看網站大全 瀏覽:46
色即是空韓國電影大全 瀏覽:705
電影院的混響時間 瀏覽:882
嫌疑人電影完整劇情 瀏覽:493
南門電影院排片表 瀏覽:490
國外一部用電鑽去呀吃的電影 瀏覽:251
泰迪熊電影觀後感50字 瀏覽:47
香港越戰類電影大全 瀏覽:632
成龍和史泰龍的電影 瀏覽:675
泰國電影毒蛇免費觀看 瀏覽:182
美國電影反派演員 瀏覽:30
成人學院電影圖片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882
重慶山城電影院什麼時候重建 瀏覽:416
沒有美人魚大電影 瀏覽:211
丑角兒院線電影演員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