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線行業真的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嗎
(1)行業准入壁壘
電影業屬於國家管制較為嚴格的行業,國家在資格准入、發行及放映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嚴格且具體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加強對該行業的行政性管理,特別是在電影發行及放映環節均明確規定實行許可經營制度。
2002 年《電影管理條例》頒布後,允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改造電影院,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組建電影院線,民營企業涉足電影領域基本不存在障礙。對於投資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領域的國有文化企業,則仍需保持 51%以上的控股地位;此外,外資企業允許以中外合資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設、改造電影院,投資比例不得高於 49%,外資企業不得參與電影發行業務。一定程度上,外資企業投資國內電影產業仍存在明顯的政策壁壘。在進口影片的引入方面,目前只有中影股份和華夏電影具有全國發行資質。
(2)資金壁壘
對於院線經營環節而言,根據《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以參股形式投資現有院線公司的,參股單位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 3,000 萬元人民幣,用於現有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以控股形式投資現有院線公司的,控股單位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 4,000 萬元人民幣,用於現有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單獨組建省內或全國電影院線公司的,組建單位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 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現有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
對於影院經營環節而言,電影放映技術的發展、觀眾對觀影感受要求的提高以及與其他文化消費方式競爭等因素共同推動影院的建設及運營成本逐漸增長。現代化多廳影院往往需要投入較多資金用於建設良好的觀影環境以及購置現代化的影院設備,而隨著 4K、3D、IMAX 等形式的影片成為吸引觀眾觀看電影的重要因素之一,4K、3D、IMAX 等價格較高的放映設備更是成為影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影院投資提出較高的資金要求。
(3)市場的壁壘
對於院線經營環節,在目前的院線經營模式下,影院只能加入一家院線,並且簽約期限原則上不得少於 3 年,因此院線經營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擁有較強市場拓展能力並且能夠得到產業鏈上下游支持的院線往往能夠長期占據較高的票房市場份額。對於影院投資和經營環節,能否吸引足夠多的電影觀眾直接影響影院的成功與否,因此商圈和選址對影院的經營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當下,大中城市的成熟核心商圈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這些區域都有數家老牌影院或者近年來新進入的影院把持著最優的地理位置。在這些地段,飲食、娛樂、購物一應俱全,交通便利,因此這些影院自然就成為了當地市民觀影的首選之處。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新老商圈的更替又會給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新進入者帶來商機。
(4)人才壁壘
在院線經營管理方面,院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旗下影院的經營效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電影院線市場,一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優秀的院線管理團隊將保證整條院線的高效運作,並吸引新的影院不斷加盟。
在影院經營管理方面,專業的影院投資開發及日常經營團隊會帶來影院選址、商業洽談以及日常運營、盈利模式多元化等方面的專業化經營優勢。
在電影發行與放映方面,熟知電影市場情況及觀眾觀影需求的優秀發行放映人員對於制定合理的影片發行策略、上映檔期以及排片策略可以直接為影院爭取到更高的票房收入。
目前,國內在電影發行與放映等方面的專業化人才非常稀缺,這也對行業的新進院線管理數量龐大的影院造成了很大的挑戰。在人才儲備方面,國營的影院由於歷史較為悠久,在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方面已經有所儲備,而近年來崛起的民營院線則依靠著更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招募了一批專業化的人才。
Ⅱ 私人影院,是電影院線互補還是競爭
我覺得是互補,傳統影院根本不夠,很多好的影片排不上檔,可惜了
Ⅲ 如何擺脫電影院惡性競爭,增加電影院附加產品利潤值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不是一二句能夠概括,個人在深圳也是才從事電影行業不久,對其中也是深有體會,電影行業在一線城市已經基本上沒有空白點,不過二三線乃至四五線城市還是非常有潛力的,前景還是很好,不過隨之而來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像私營性質的影院財力沒有大型集團院線雄厚,想要擺脫這種競爭,無非從差異化和多元化著手,現在放映的影片基本上都是一樣,同質化較嚴重,一個影片在附近多家電影院都能看,觀眾有很大的選擇性。現在影院上團購的也比較多,基本上當地的影院都上了,你也不得不上,不然客流量被分化,上座率更低,這也是當前的一個困境,影院的收入無非就是票房,附加產品利潤點像零食廣告位這些,這些附加值也是要建立在客流量的基礎之上,怎麼增加客流量,再將這些客流量轉化第二次利潤來源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問題。
Ⅳ 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漸升溫,有些電影院座位分區加價,你如何看待此現象
其實我覺得這種行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是在一些大片上映的黃金場次裡面,或者說是在電影的首映見面會,那麼這種方法確實是可以試一下的,畢竟在這種大場合下好位置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是在日常的上映當中,我覺得這種行為就沒有必要了,因為現在很多影院是有很多影廳的,平時的上座率不算特別的高,我覺得這種行為確實是有一些多此一舉了。就算是某些影院的上座率比較高,那我覺得這種行為也是不提倡的,因為這種行為其實是有一些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了。
實際上電影院這么做無非就是想要多掙錢,想要增加自己的利潤空間,畢竟現在的租金上漲,而且影院的競爭也是越來越厲害,這種方式其實也是一個增值手段。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影院這么做其實只會讓更多的人反感,這樣一來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Ⅳ 電影院的運營模式,跪求建議。
先回答關於會員卡的問題:一般會員卡可以分為:六折七折八折,可以進行充值辦理,充值金額越高,折扣越低,會員可以提前電話或網路訂票,但是要看你使用的售票系統而定,開業第一天需要媒體的宣傳,是否可以先舉辦一次媒體觀影會,用一部新片來首映觀影,也可以請一些二線演員來炒作,將當地政府相關人員,媒體主要人員辦理開業紀念卡,可以長期打折看電影。半價問題,建議在早場,或是午夜場,價格進行半價對待,兒童專場:要看你所在的院線是否呢長期提出動畫電影拷貝,如果可以倒是很不錯的想法,但是我們考慮到1米2以下兒童免票問題上很難做到周全,10元觀影問題:建議與當地知名商家合作,給予他們的會員進行一定的優惠,這樣他們的客服很快成為你的客戶,你的會員也可以去他們那裡進行優惠打折,這樣就做到了雙贏,不知道這些回答對你有用嗎?
Ⅵ 五大片商和八大院線之爭怎麼解決的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 ,英文全稱「theater chain」,是指以影院為依託,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 由一個電影發行主體和若干電影院組合形成的一種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機制。 院線對旗下影院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電影放映業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的行業。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路,藉以壟斷某國或某一電影製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中國最早出現的電影院線,是20世紀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電影商人雷瑪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維多利亞等七家電影院組成的電影院線;其後中國影戲院公司在平、津、滬等地也建成相當規模的電影院線;20年代初中國電影資本家羅明佑在華北、東北建立電影院線;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業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組建南洋電影院線。現在港台等地仍有些電影發行放映商採用電影院線體制。
Ⅶ 電影院一般採取什麼樣的促銷手段
聲音時大時小
如果確保系統音效卡驅動安裝正常
系統使用正常
那隻有說明耳機有問題了
以前碰到過耳機有問題導致聲音時大時小的問題
你可以安裝在mp3
或者隨身聽上面測試一段時間看看
部分耳機長時間使用以後有接觸不良的現象
就是聲音時大時小
Ⅷ 中國電影發行制度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發行方對院線可以這么強勢
中國電影的發行體制,正走在從計劃時代的統一指令統一發放向市場經濟下的自由售賣逐步轉變,但目前尚未實現(渠道)產品的多元化,即無論你在哪家(院線)影院,
以此格局反觀電影市場,梳理五大,這就是一個競爭太不充分的市場,而且略有封閉不自信,游戲規則不透明,玩的還是上個世紀的古董倒爺招,還處在工業化初期的圈地格局(電影名snatch)。如果問我如何增強發行方的話語權或是說提高發行業水平質素,最簡單的方法,開門做生意,向傳統學習,那些被充分驗證的sales channel strategy就是階段性的靈丹妙葯。
Ⅸ 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在影院上映,那靠什麼方法來收回成本
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在影院上映,可以轉戰網路電影市場,在視頻平台上通過視頻點播的方式收回成本。
在過去的4年多時間里,「網路大電影」以近乎野蠻生長的方式經歷了從無到有,並在前兩者的夾縫中,發展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中,不但誕生了以28萬成本賺回2400萬的傳奇例子,同時也暗藏了互聯網巨頭縱橫捭闔的野心。
2016年,網路電影發展勢頭迅猛,點擊量不斷躥升,各種資本不斷湧入,但是隨著廣電總局的各項監管接踵而來,僵屍鬼片校園暴力情色賭片等刺激性影片統統下線,這果然驗證了馮小剛說的那番話,是垃圾觀眾導致了垃圾電影,如今網路電影干凈了,網路電影市場也清靜了。
Ⅹ 電影院有什麼創意營銷手段
首先要確定好電影院的消費市場在哪裡,可以有針對情侶單開的情侶場,票價打折促銷,當然需要前期充足的宣傳,市場定位在大學生群體或者公司白領比較好,另外影院應該有眼光看好哪個大片會賣座,然後在大片首映上做足文章,還是把廣告資金花在細分市場上,比如寫字樓里的電梯就是不錯的選擇。最後是個附加選擇,就是在飲料和爆米花什麼的要跟票價搭配出新意來~
目前想到這些,再有靈感再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