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人的喪殯習俗與道家鼻祖老子有關嗎
一: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中國傳統中人死後的第七日 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緬,家人會為「他 」准備 其生前 最喜愛 的食物 及物件 以作 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 二: 喪葬禮儀習俗-燒七 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有7次,俗謂「燒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紙、燭。此中還有一個「回煞」儀式。舊俗以為人死後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具有時間由道士推算。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台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檐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去之後,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滿百日和周年時,還要燒紙祭奠。在人死後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場。 三:「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後,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札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燒七」若與夏歷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謂之「沖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沖七有難」。除認為「沖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遇到「沖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在「沖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避過災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藏於白旗下躲難。 各地農村還有一種極端迷信鬼神的「出煞」陋習。「出煞」又稱「回煞」,據說人死後陰魂還留在家裡,「出煞」就是閻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的某個時辰,要差鬼卒勾取魂魄去陰曹地府;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死者的亡魂要在某一時辰回家辭灶。「出煞」的日期和時辰,由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時間算定。此俗建國後已摒棄。 死後百日頭上叫「百期」,文稱「過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這天死者的一般親戚不來,但死者的親屬及近親中的晚輩如侄兒、外甥、已出嫁的女兒等必須上墳祭祀。在陝北的延長縣一帶,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墳上去請靈,去時頭頂木盤,內放一個大蒸饃,饃上插根高粱桿,桿的頂端夾一長方形的自紙,上寫「恭請顯考×公諱××府君之神位」(或顯妣×氏××孺人之神位),當地稱為「牌位子」,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仍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返回,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再到靈牌前哭祭,名曰「燒百日紙」。 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頭繩,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頂、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陝南的孝子在剃頭時,後腦勺上要留一撮頭發,以示守孝,因古人認為「發膚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養育的恩德。 父母死後,要過三個周年,三年內不得婚娶,不穿艷麗的衣服,春節喪主家門上只貼綠紙或黃紙對聯,字用白色顏料書寫,忌用紅紙。每遇歲節,要到靈前或墳上祭奠,每季新糧成熟,也要先收回一些做成熟食,供獻在靈前,讓父母的亡魂「嘗新」。死後滿一周年,稱為「頭周年」,這天也稱「忌日」,祭奠儀式較「燒七」和「百期」宏大,孝子要穿白戴孝,先在家祭奠,再到墳上燒紙,俗稱「燒周年」,古代稱「小祥」。兩周年是死者的第二個忌日,孝子只燒紙。不哭祭,俗稱「啞周年」,古稱「大祥」。三周年為「譚祭」,行釋服禮,俗稱「除服」。祭禮極為隆重,親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與下葬時相同,富裕人家要請吹鼓手,並請道士做齋醮、立墓碑,有的還舉行「三獻禮」。孝子家門上早晨貼白紙對聯,午飯前改貼紅紙對聯。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墳前燒紙祭奠,祭畢,當場脫掉孝服,換上常服,並將換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門口,從牆上扔至院內,以兆「服去福來」。 白天設宴待客,晚上張燈結綵,請自樂班唱地方戲,或放映電影。從此守孝期滿,孝子恢復正常生活,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節祭拜和清明掃墓外,不再舉行其他悼念活動。 現代人把燒七減化了.一般就是放大悲咒.念阿彌陀佛幫助超度. 道家思想哀悼日與道家鼻祖老子有關嗎? 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家哲學首先擺脫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運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是解釋此原理的內涵,從而得以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此一世界運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基本上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道家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為而不爭、利而不害」,「修之於身,其德乃真」,「虛心實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法於陰陽,以朴應冗,以簡應繁。」等等。 道家從維護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在經濟理論、社會實踐方面創立了「人本」的思想觀點,主張通過維護每個人的個人利益來達到社會的和諧繁榮,道家尖銳批判了以天下為根本的政治觀點,認為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惡表現,在社會制度上主張以維護私有制的利益促進社會的「大同」,這跟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私有護私有有所不一樣,道家的觀點是以私有來促公有。道家主張不損害個人利益,也不能侵犯個人利益,只要每一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保障,每一個人的個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個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會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整個國家才能是真正的繁榮。道家的這種思想對今天的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代表作為《老子》,又名《道德經》。 燒七是由民間風俗與中國國教道教的結合體.應該與老子有間接關系.沒有直接關系. 來自李陽預測大師
㈡ 雞毛信的電影下面的文字是哪國語言
海娃巧送雞毛信
李晉華
兒童團長海娃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機智、勇敢地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他一份功勞。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給生活在21世紀的小朋友們講一講海娃巧送雞毛信的故事。
海娃那年14歲,是龍門村的兒童團長。他從8歲就給地主老財放羊,風里雨里,辛辛苦苦放了6年了。他特別痛恨地主,更恨日本鬼子。
兒童團長海娃每天到龍門山上一邊放羊,一邊放哨。山頂上立著一棵樹,一棵假樹,海娃就在這棵樹旁邊放羊。原來,這棵樹是「消息樹」,如果鬼子來了,就把這樹放倒,村裡人看到「消息樹」倒下了,就知道是鬼子來了。
這一天,海娃又趕著羊群來到「消息樹」下,幾十隻羊都散開吃草去了。
龍門山西邊是平川,站在「消息樹」下,可以看見平川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河,還能看到那平川上撒著不少芝麻粒大的黑點點,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樓。
羊群乖乖地去吃草了,海娃一個人沒有伴――後周庄的和平川里的放羊娃今天都沒來,海娃想,如果跟誰摔個跤、玩個「鷂子翻身」或者來個「倒豎蜻蜓」,該多有意思啊!
想著想著,海娃扔下紅纓槍,兩只手一搶,兩條腿已經豎起來了。他用兩只手撐著地走起來了,真叫好玩,忽然,一顆手榴彈從海娃懷里掉在了地上。這可了不得,這是海娃臨出村時,村長給他的,村長說:「鬼子又要來掃盪了,你在山上就是咱村的眼睛,給你顆手榴彈,別讓漢奸把你逮住!」
海娃拿起紅纓槍,兩眼望著平川。太陽照著,四處靜靜的。
海娃望啊,望啊,忽然他看到,平川上那個疙瘩里爬出一長溜黑點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看到,那黑點子像無數螞蟻,朝龍門山爬來了。不好,鬼子又出動了。
海娃趕緊把「消息樹」一拉,「消息樹」倒下了。只聽,龍門村裡響起了鍾聲,鍾聲越來越緊,人們背著糧食、包袱,趕著牛羊,都急忙往山溝里跑,民兵們也集合了,都拿著武器上了山。
海娃站在龍門山上,只聽有人爬上山來。這條路很少有人走的,莫非是漢奸?
海娃使勁甩了一下羊鞭,幾十隻羊很快都鑽進了草叢,海娃也急忙藏到了一塊大石頭後面,鑽到了酸棗樹叢里。他擰開了手榴彈的蓋子,從樹葉的縫隙里看著那來人到底是幹啥的!
那人爬到山頂就喊起來:「海娃!海娃!」
海娃一聽,這不是爸爸嗎?趕緊從大石頭後面跑了出來。
爸爸有點著急地說:「鬼子快來了,你在干什麼哪?」
看樣子爸爸有急事,顧不上多說。只見爸爸從懷里掏出一封信,海娃看見這是一封雞毛信,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海娃知道,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有緊急的事。
爸爸嚴肅地對海娃說:「你馬上把這封信送到三王村,交給張村長,一定要小心!」
海娃接過信,說:「知道了,我馬上就去!」說著,海娃把手含到嘴裡,吹了一聲口哨,只見幾十隻羊從草叢里向海娃奔跑過來。
海娃把羊鞭交給爸爸要走,可是,爸爸沒有接過羊鞭,說:「你趕著羊走吧!要是碰見鬼子,就說你是平川的放羊娃!」
海娃不只一次送過雞毛信,可是趕著羊去是第一次,他說:「趕著羊送得什麼時候送到啊!」
爸爸說:「明天送到就行,一定要小心,信可不能丟。趕快走,鬼子就要上山了。」
爸爸從懷里掏出一隻紅薯遞給海娃,說:「路上吃吧,一定小心啊!」
海娃趕著羊群走在山上的小路,想快點把雞毛信送到。從龍門村到三王村走大路有30里,從小路走只有20里。
轉過崖畔就是西山了。海娃遠遠看到西山頂上樹著一棵「消息樹」,知道沒有什麼情況,海娃甩著羊鞭放心地趕著羊,這時候,太陽快落山了。正在放心走的時候,海娃抬頭一看,西山頂上那棵「消息樹」倒下了。壞了,鬼子來了。
海娃心想,不能讓鬼子發現,雞毛信一定要送到。小路不能走,就走大路吧。
海娃趕著羊群下到溝里,轉了兩個彎,就到了大川口了。走著走著,海娃遠遠望見川口外邊有一隊人馬過來,莫非是八路軍?海娃眯縫著眼看了一會兒,發現牲口馱的都是空馱子,這不是來搶糧的鬼子嗎?
怎麼辦?跑吧!溝兩邊都是峭壁,根本上不去,把信扔了,那可不行,那可是一封雞毛信啊!海娃蹲到地上把信埋在亂石子底下,又想,這也不行,一會兒上哪兒去找呢?
日本鬼子越來越近了,海娃也越來越著急。幾十隻羊只管往前跑,這只羊的頭抵住那隻羊的屁股,那隻羊的角磨著另一隻的肚皮,一點也不著急,忽然,海娃看到頭羊兒的大尾巴,又肥又大,在屁股後面,一晃一晃的,海娃有了辦法了。
海娃跑到羊群里,把那隻頭羊――那隻領頭的綿羊――抓住,掀開它的大尾巴,將尾巴根那長長的絨毛搓了兩根細長的毛繩,把雞毛信綁在了羊尾巴下面。那頭羊從海娃懷里掙開撒腿就跑,越跑越快,那尾巴卷得越緊,把雞毛信嚴嚴實實地蓋住了。
海娃的一顆心放下了,使勁地甩起了羊鞭。羊跑得那叫歡,差點沒把鬼子撞了。
一個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把海娃提溜到一個鬼子跟著,那鬼子挎著洋刀,鼻子像一個蒜頭,還留著一撮小鬍子。那鬼子呲著兩顆大金牙,對海娃吼道:「你的――八路的探子?」
海娃有意歪起腦袋,張大嘴巴,好像在說:「你說什麼啊?我聽不懂!」
那個黑狗用槍托撞了一下海娃的屁股,兇狠地說:「太君問你是不是八路,快說!」
海娃本想罵他一聲「黑狗」唾他一臉,可一想雞毛信就忍住了,說:「不是八路,我是放羊的!」
小鬍子日本軍官讓歪嘴黑狗搜海娃身上,搜了半天,什麼也沒搜出來,只搜到一塊烤紅薯。歪嘴黑狗拿著烤紅薯剛塞到嘴裡,被小鬍子日本軍官搶了過去,一邊吃一邊說:「大大的好!大大的好!」
吃完了烤紅薯,小鬍子日本軍官又問海娃:「你的,什麼的幹活!」
海娃說:「放羊的幹活!」
「你的,良民證的有?」
「我才14歲,哪有良民證呀!」
「你的紅薯,太君的送禮,開路開路的!」
海娃趕緊趕著羊走了,心裡鬆了一口氣。可是沒有走多遠,幾個黑狗又追了上來。
歪嘴黑狗把海娃的羊鞭奪過去,要把羊趕走。原來,他們看天黑了,沒地方吃晚飯,要宰了羊吃肉。
海娃抱住歪嘴黑狗哭著喊道:「這可不行啊,沒了羊我就活不成了!」黑狗們不管海娃多傷心,把鞭子一甩,把羊趕著就走。
海娃心想,這怎麼成呢?雞毛信怎麼辦呢?海娃想到雞毛信不哭了,遠遠地跟在鬼子後面――不能讓毛信落在鬼子手裡。
海娃忽然吹了一聲口哨,只見幾十隻羊四散跑開,黑狗們抓了這只跑了那隻,累得他們滿頭大汗,歪嘴黑狗跑了過來,打了海娃幾巴掌,吼道:「快!給老子趕羊去!」
海娃假裝不願意去,歪嘴黑狗又打了海娃幾下,海娃才趕上羊群跟著鬼子進山了。他想,這正好,瞅機會把雞毛信想法拿到手,一定要送到。
到了一個小山村,天要黑下來了。小鬍子日本軍官嚷道:「米西米西!」――要吃飯了。可是,村裡的百姓早跑光了,糧食都藏起來了,吃什麼?只見黑狗們跑進羊群,你逮一隻,他捉一隻,要宰羊吃,海娃心裡多難過啊!這幾十隻羊是海娃親手養大的啊!
有的黑狗一刀把羊腿割下來,有的把羊肚子開了膛,歪嘴黑狗把那隻頭羊抓住要殺,可是,他拽著頭羊的猗角,怎麼拽也拽不動,老綿羊的四條腿像釘在地上一樣,歪嘴黑狗累得滿頭汗,別的黑狗看了哈哈大笑。歪嘴黑狗生氣地說:「笑什麼?這只羊能有30斤肉,比你們3隻還沉!」別的黑狗聽了,說:「那麼老的羊,誰吃啊,給你做媽媽吧!」
海娃正在擔心頭羊的尾巴底下的雞毛信,只見歪嘴黑狗狠狠踢了兩下頭羊去捉小羊羔去了。
黑狗們要煮羊肉吃了,把門板和窗戶都拆下來燒起了火。可是沒有鍋,也沒有水,鍋都藏起來了,水井都蓋起來了,石板上面蓋上了糞土。歪嘴黑狗問海娃水井在哪兒,海娃知道也不告訴他們。
黑狗和鬼子就架起火烤羊肉吃。
鬼子和黑狗們都吃飽了烤羊肉,個個滿嘴流油,有的還把吃剩下的羊骨頭插在腰裡。
海娃眼看著自己的羊被鬼子和黑狗宰殺、燒烤,只剩下了30幾只老羯羊,海娃倚偎著頭羊暗暗落淚,心想,雞毛信想什麼辦法送給張連長呢?
海娃把羊趕進了村後的羊圈,抱來一些乾草堆在羊圈門,准備睡覺。這時,歪嘴黑狗跑了來,對海娃嚷道 :「你要干什麼?是不是還想逃走啊!」
海娃說:「我要睡覺啊!我在這兒看著羊,夜裡有狼啊!」
歪嘴黑狗說:「哪有什麼狼!快走,跟我去屋裡睡!」
海娃只得隨著歪嘴黑狗來到一間大房子里,有不少鬼子和黑狗已經東倒西歪地睡在那裡,門口還有一個放哨的。歪嘴黑狗把海娃推到盡里邊――怕他逃走,就睡覺去了。
海娃躺下半天也睡不著,心想,海娃、海娃呀,這回你可闖了禍了,雞毛信送不到,讓鬼子得到了,那還了得!怎麼辦呢?
鬼子和黑狗們跑了一天,吃飽了烤羊肉,都睡得香香的。有的使勁打著呼嚕,有的流著口水,有的還在夢中笑著。可是,滿地都是鬼子和黑狗,要想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夜深了,海娃還是沒睡著,他心裡著急啊!忽聽院子里有一個鬼子喊道 :「誰?干什麼的?」緊接著有一個人回答道:「喂牲口的!」
海娃腦子一轉,想出了一個逃的辦法。
海娃身旁,一個鬼子睡得正香,嘴裡還直吹氣。海娃輕輕地從地上捏起一點土,又往鬼子的鼻子眼輕輕一吹,只見鬼子「啊啾」一聲,美美地打了一個噴嚏。壞了,鬼了要醒了。可是那鬼子連眼都沒睜,把蒜頭鼻子揉兩下,翻了個身又呼嚕呼嚕睡死了,正好給海娃騰出往外走的一條路。
海娃高興起來,輕輕地從鬼子身上邁了過去,又慢慢地從死睡的鬼子和黑狗的身上輕輕地跳過去,就來到了門口。
守門的哨兵也睡得死死的,海娃奔到了院子里,突然,一聲吆喝:「哪一個?」
海娃一點也不驚慌,說:「喂牲口的!」
海娃順利地跑到羊圈,羊見海娃來了,都咩咩的叫了起來。海娃顧不上這些羊了,趕快從頭羊尾巴底下把雞毛信解下來,揣到口袋裡,朝庄後的山樑上跑。
海娃使勁的跑啊,跑啊,恨不得一口氣把雞毛信交到張連長手裡。可是,海娃轉過一個山嘴就聽有人喊:「嗚嚕,嗚嚕」聽不清喊的什麼,往遠處一看,只見一個鬼子搖著小白旗,一會舉到頭上,一會兒搖到兩邊,原來是放哨的鬼子。過了一會兒,那鬼子不搖小白旗了,海娃看見鬼子舉起了槍。海娃心想,打槍我不怕,可是驚動了鬼子可了不得。他靈機一動,迅速地把小白褂脫了下來,使勁朝鬼子搖晃起來。還真管事,鬼子把槍放下了,朝海娃擺擺手,好像是說:「走吧,走吧!」
海娃趕緊順著盤山路跑起來,轉過一個山樑又轉赤一個山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跑著跑著,海娃一屁股蹲在地上,他累得跑不動了。他朝山的對面一望,那不是三王峁了嘛!過了三王峁就是三王村呀!
海娃真高興啊,雞毛信就要送到了。可是海娃摸了摸身上,急出一頭汗:雞毛信沒有了,雞毛信怎麼沒有了?這還了得!
海娃清楚地記得,雞毛信確實放在小白褂的口袋裡了,可翻了半天不見雞毛信的影,沒辦法,海娃順著來路往回走,去找那封萬分火急的雞毛信。
找啊,找啊,一路上那兒也沒有雞毛信。海娃遠遠的都看到那些鬼子和黑狗了,他們又要出發了。就在這時候,海娃來到他搖晃小白褂的地方,他看見那封雞毛信還躺在地上。
海娃拾起雞毛信,心裡落下一塊石頭,他剛把雞毛信裝進口袋,就聽見身後有人喊,不是別人,是歪嘴黑狗。
歪嘴黑狗跑過來,用槍托狠狠揍了一下海娃,說:「你想開小差啊?」
「我去找羊了,這不是又回來了!「
「找什麼羊,羊在哪?」
這時,鬼子和黑狗們已經集合好,歪嘴黑狗把海娃抓到羊圈跟前,說道:「快去把羊趕出來,給太君帶路!」說完,歪嘴黑狗走了。
海娃趕緊跑到羊圈裡邊,掏出雞毛信又拴到了頭羊的尾巴底下。
海娃趕著羊來到打穀場上,鬼子和黑狗們已經整整齊齊排好了隊。
小鬍子日本軍官瞪著眼睛走到海娃跟前命令道:「三王村的,帶路,快快的!」
海娃趕著羊群,日本兵在他後面,前面走著一群黑狗。小鬍子軍官一個勁兒催海娃快走,海娃舉起鞭子使勁抽了兩下。可是羊兒們不管你著急不著急。偏偏在這時候翹起大尾巴拉屎了。羊糞蛋像一粒粒黑豆似的,撒滿一地。讓海娃擔心的是,那隻頭羊也撅起尾巴了。這還了得,雞毛信馬上就要露出來了。
海娃急忙拾起一塊土疙瘩,准準的投向了頭羊的大尾巴,像一朵黃土花炸開。頭羊一驚,後腿一蹦,夾著尾巴跑起來。
海娃在半空中甩了一鞭子,羊群使勁跑起來,樂得小鬍子軍官直喊:「大大的好,快快的!」
海娃一會兒朝羊群扔一塊土疙瘩,一會兒甩一下羊鞭,羊越跑越快,翻過一座山樑,就來到了三王峁跟前――再往前走,就是三王村了。
三王村那邊的山頭上立著一棵「消息樹」,可是,海娃領著鬼子剛剛下溝,那「消息樹」就倒下了。海娃明白,張連長他們已經發現鬼子來了。
鬼子們走的滿頭大汗,蹲在溝里休息起來。海娃沒有停下來,趕著羊繼續往前走。他想,離鬼子遠遠的,要不然,張連長他們一打槍,自己和鬼子會一塊被打死。可是半天也沒動靜,張連長他們也沒打槍。
正在海娃納悶,著急的時候,只聽轟隆一聲響,原來走在前邊的黑狗踩上了地雷,轟隆轟隆,地雷連著爆炸了。黑狗們被黑煙蓋住了,被地雷炸得東倒西歪,滋里哇拉亂叫。
小鬍子軍官急得催海娃:「快快的,開路!」
在海娃面前出現兩條路,一條小路和一條羊道。羊道就是羊走的路,更窄更陡,比那小路還難走。
海娃回頭看了看,鬼子已經落在後面被石岩擋住,看不見了。
海娃把羊趕到了羊道上,他想,這羊道上不會有地雷的。這時,幾個黑狗嚷道:「怎麼走到這兒了,走正道!」
海娃大聲喊道:「這條道我走過,比那邊近!」說著,甩了幾鞭子,羊群繼續往前跑。
鬼子和黑狗們趕著牲口吃力地往上走,又喊道:「牲口上不去啦!」海娃也喊道:「上了這個坎就好走了!」說著,又甩了幾鞭子。
小鬍子軍官好像覺察出什麼,也大聲喊:「慢慢的開路!」
海娃不聽小鬍子軍官的,頭也不回地朝前走,一邊走一邊甩著羊鞭子。他想,馬上就能見到張連長他們了。
小鬍子軍官見海娃不停步,知道是上了當,就「啪、啪」地開了槍,而海娃跑得更快了。海娃攀上石岩,撥開草叢,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鬼子來了!快開槍呀!」
鬼子和黑狗朝海娃不停地放槍,海娃拚命地朝前跑。海娃一下子跌倒了,他累得實在爬不起來了,這時,只聽山上響起了一陣排子槍。海娃一聽,高興了。這是八路軍的槍。他拼著命爬起來朝山上跑去。可沒跑多遠,又栽倒在地。一個八路軍戰士迅速跑過來,把海娃抱了起來。八路軍一邊跑一邊喊著:「是個放羊娃,掛彩了!」
張連長過來一看,驚奇地說道:「這不是海娃嗎?龍門村的兒童團長,常給咱們送信的。」
海娃睜開眼睛看到張連長蹲在他身邊,眼裡流出了眼淚。海娃心想,真丟人,見了張連長為啥要哭呀!他想擦掉眼淚,可是,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只輕聲說道:「羊,……老綿羊……雞毛信……」
張連長一邊給海娃包紮傷口,一邊問道:「什麼羊呀?」「信在哪裡呀!」
海娃斷斷續續地說:「老綿羊……頭羊……信在尾巴下……不,尾巴在信下……」說著說著又昏迷過去了。
等海娃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海娃發現自己睡在暖炕上,鋪著紅艷艷的大花絨毯,蓋著的也是軟綿的毯子,熱得混身都有些難受。再一看炕沿上堆滿了方合合、圓罐罐,都是些好吃的。這是怎麼回事呀!
張連長坐在炕沿上,見海娃醒來,笑著問道:「好些嗎?還疼嗎?」
海娃問道:「這是哪兒啊?這么多東西是誰的?」
張連長笑著說:「是你的呀!」
海娃說:「不是我的。」他沒見過這些好東西。
張連長告訴海娃,他送來的那封雞毛信可重要了,就是根據那信上的情報,八路軍趁著鬼子到山裡去掃盪,和川里的民兵一起端掉了鬼子的老窩。
張邊長摸著海娃的頭說:「你真是咱們的小英雄,這些東西就是指揮部送給你的。」
海娃臉紅了,說:「我不要這些東西,我要一支槍!」
張連長指著牆角說:「那不是槍嗎!」
海娃一看,果然有不少槍,都是繳獲鬼子的。海娃剛想伸手跟張連長要一支槍,可胳臂疼得抬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