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1年春節,你們那的電影院漲價了嗎
在2021年春節檔接連破紀錄的同時,今年極高的票價,也成為了大多數觀眾抱怨的對象之一!
都說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大環境不好,處處面臨著消費降級。
但電影平均票價以及觀影人次的雙雙破紀錄,也助力電影票房大盤成績接連拔高。
據統計,北京不少非黃金地段電影院,竟然所有場次票價都是100元以上!
根據資料顯示北京地區的平均票價已經飆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價只有52元!
前北美的票價是逐年上漲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價在7.18美元,這十餘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長的幅度,好在於整體的價格仍然是穩定的,今年已經達到9.03美元,伴隨《復聯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價也會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經進入了中等發達地區,或許未來平均票價有向歐美發達國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趨勢。而三四線城市的票價,還是最好與各地的居民消費指數掛靠,盲目增長票價而不顧影片質量的提升,只會導致剛被開發出的觀影受眾,重新流回其他娛樂方式。未來中國不同城市之間,因為不同的消費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經不同的觀影受眾,或許會出現2倍以上的平均票價差。
在春節檔結束之後,我們或許又會重新回歸平均票價38-39元的時代,但平均票價的提升幅度大於CPI,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電影院是一個具備社交功能的場所,過低的價格會降低社交的檔次。甚至,我們可以將目前院線的電影徹底做全面的分離,夠檔次和質量上乘的才有機會到院線,但其要求有較高的入門門檻和較高的價格壁壘。低端和質量差的電影,則要退卻到網路和手機端,自己多找出路,因為你的質量是不足以進入到院線來全國公映,那是一種全方位的資源浪費。
另外,伴隨著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票價的精細程度或許也會進一步提高,一家電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場次或許也都能在一定范圍內智能化定價,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潤。
不過,電影平均價格急劇的提升,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反彈情緒,這是中國電影目前必須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一樣,總想去依靠低價競爭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利潤,才會讓中國和中國電影變得更好。
B. 一塊IMAX屏幕值多少錢曾有熊孩子踢壞影院巨幕,需賠償18萬
探索巨幕的秘密:IMAX屏幕價值解析
在電影院的世界裡,一塊看似普通的巨幕背後,隱藏著驚人的價值。2021年,一個熊孩子意外地讓世人關注到了這塊IMAX屏幕,當它被踢壞,賠償金額竟高達18萬人民幣,這不禁讓人好奇,IMAX屏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為何價值如此高昂?
IMAX,全稱IMAGIN MAXIMUM,其技術源於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世博會。當時的發明家們為了克服巨幕放映的技術難題,創新性地使用了「波狀環形」專利技術,將膠片尺寸提升到了驚人的70毫米,催生了IMAX 2D和3D放映機以及專用膠片。相較於普通35毫米膠片,IMAX的畫幅擴大了近三倍,每格孔數達到15片,圖像清晰度和信息承載量隨之飆升。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IMAX的激光放映技術採用光學處理,提供極致的色彩生動度和對比度,暗部細節豐富,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這些技術革新使得每塊IMAX屏幕的造價不菲,單是屏幕本身可能就高達幾十萬,加上運輸、安裝、維修等費用,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在國內,IMAX技術的引入始於2001年的上海科技館,主要用於科學展示和紀錄片放映。然而,真正讓IMAX在中國大放異彩的是2010年《阿凡達》的上映,它引發的觀影熱潮迅速推動了IMAX巨幕在中國的普及。如今,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國產電影,IMAX版本都成為觀影體驗的首選。
盡管如此,中國本土的巨幕技術也在逐步崛起,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和良好的效果開始挑戰IMAX的市場地位。這背後,既體現了科技的迭代,也反映出市場競爭的加劇。每一個家長在踏入影院時,都應意識到,那塊巨大的屏幕可能承載著不菲的價值,需要格外小心守護。
熊孩子的一次意外,讓IMAX屏幕的價格和背後技術故事浮出水面。無論是價值18萬的傳聞,還是國產巨幕的挑戰,都揭示了IMAX技術的獨步江湖以及它在中國市場上的重要地位。每一次觀影,都是一次體驗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旅程,但請記住,每一個細節都可能關乎一場視覺盛宴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