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雷曼》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雷曼》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8 彩色片 133分鍾
美國固伯—彼得斯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巴里·萊文森 編劇:羅納德·巴斯 巴里·莫羅 攝影:約翰·西爾 主要演員:達斯廷·霍夫曼(飾雷蒙·巴比特/雷曼)湯姆·克魯斯(飾查理·巴比特) 瓦萊麗亞·戈莉諾(飾蘇珊娜)
本片獲1988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四項奧斯卡金像獎,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劇情片、最佳男演員兩項金球獎;1989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劇情簡介】
查理·巴比特和女友蘇珊娜正驅車前往棕櫚泉。這可不是一次愉快的周末假日,而是苦中作樂。查理借了朋友20萬美元,又從銀行貸款,進口了六輛高級轎車,雖說車都有了買主,然而由於環保機構復雜的手續,四輛車至今仍無法交貨,而買主們急於用車,要收回預付款,轉而向別的汽車公司買車,銀行又催還款,急得查理只好以每輛降價五千美元來拉住這些買主。
查理滿心煩惱,駕著車,一言不發。這可氣壞了蘇珊娜。她抱怨查理冷落了她。查理卻煩躁地反唇相譏,眼看一場爭吵已不可避免,忽然查理接到他的助手萊尼打來的電話,說他的父親去世了,葬禮將於第二天在辛辛那提舉行。
蘇珊娜頓時消了怒氣,立即表示要陪同查理去參加葬禮。查理掉轉車頭,驅車前往辛辛那提。一路上,他第一次將自己和父親的矛盾細細告訴了蘇珊娜。查理兩歲時,母親得急症而死,他跟父親合不來。16歲那年,他考試成績得了全A,興沖沖地回家要求父親將他珍藏的那輛別克牌帶篷汽車借給他與同學去郊遊,遭到父親嚴辭拒絕。後來他自己偷了鑰匙,把車開走了。不料,同行的四輛車都因無照駕駛被扣留,三個同學都被家裡保釋,唯獨查理,因父親故意報警說車被偷而被拘留了兩天。從那以後,查理憤而出走,和父親再也不曾見過面。
宣讀遺囑那天,查理才知道,父親為懲罰他的冷酷無情,只留給他那輛別克牌汽車和一些上品玫瑰樹。而一位不知名的受益人卻得到了父親300萬美元的遺產。這受益人是誰?為什麼自己被剝奪了繼承權,而自己現在正迫切需要錢查理怒火中燒,決心要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
查理通過銀行,查出這受益人現在沃爾布魯克的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一個目光呆滯的中年男子跳進了別克牌敞篷車並不斷地說他總是在星期六開這輛車。查理大惑不解,從監護人布魯諾醫生那裡,他獲悉此人正是自己的同胞兄長雷蒙·巴比特。一個具有嚴重心理缺陷,但卻有驚人心算能力的自閉症病人。在雷蒙的心理世界裡,這個社會到處都有危險,他用傳統的方式來對付面臨的任何問題,那就是慣例、儀式。他行事、吃飯、睡覺、穿衣,甚至上廁所都有一定之規,所有打破這些慣例的做法都會導致他的煩躁不安。20多年來他一直住在沃爾布魯克精神病院,而查理竟對此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樣一位同胞哥哥。他只依稀記得孩提時似乎有個叫雷曼的人常來看他,還唱歌給他聽。
面對300萬美元的遺產,查理不僅分文得不到,甚至連監護權也沒有。他又氣又惱之下決定把雷蒙帶到洛杉磯他的住處,同時,通知布魯諾醫生,除非他得到一半遺產,否則決不把雷諾送回醫院。
在回洛杉磯的路上,雷蒙表現出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他歷數各家航空公司飛機失事年代、次數、傷亡人數,堅決拒絕乘坐飛機。查理拗不過,只得駕著別克牌汽車啟程。美麗、善良的蘇姍娜反對查理為了遺產對雷蒙採取粗暴的行動,她勸說查理無效,憤然離他而去,查理十分痛苦。
查理帶著雷蒙繼續前進,雷蒙堅持按自己的習慣吃飯、睡覺、看電視,攪得查理精疲力盡。他沿途找了心理醫生為他治療,也無濟於事,心理醫生在測試時,發現他心算極快極准,但對於金錢及其價值觀念,其智力還不如一個兒童。
當晚,查理無意中聽到雷蒙說起「雷曼」,並且發現一張照片,上面是他們的父親、雷蒙和兩歲的查理。「雷曼」即是查理小時候發音不清對雷蒙的稱呼。雷蒙居然清楚地記得他離家時查理在窗後向他揮手的情節,也清楚地記得他小時候為查理唱歌的歌詞。
兒時的回憶,使哥兒兩加深了感情,雷蒙嘴裡念念有詞,不時地念叨著查理·巴比特。兄長的深情打動了查理,他對雷蒙產生了親情,不再對他怒聲喝斥了。
查理發現雷蒙有驚人的點數能力後,買來一付撲克牌,讓雷蒙看完全副牌,又從中抽出七張,問他是什麼牌時,雷蒙回答得又快又准,屢試不爽之下,查理突發奇想,帶著雷蒙去冒險。他當掉了自己的高級手錶,給雷蒙和自己各做了一套衣服,上下打扮一新,駕車進了賭城拉斯維加斯。他們在牌桌邊坐下,賭起了二十一點。一個晚上,雷蒙贏了八萬六千元,這個數目已足夠查理償還欠款,他不禁欣喜若狂。正在這時,蘇姍娜覺得在查理困難之際離他而去於心不忍,又回到了他身邊,見他利用雷蒙賭錢,很不以為然。
雷蒙第一次接觸社會,好奇心大發。他試圖和一個 *** 約會、跳舞。 *** 見他神情呆滯,語無倫次,躲開了。好心的蘇姍娜為了使他享受一下正常人的生活,和他跳舞,教他接吻。對雷蒙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他開始理解幽默,學會了開玩笑。
和查理一起,雷蒙覺得快樂,兄弟親情及周圍色彩繽紛的世界給雷蒙的生活注入了活力,然而他生活仍不能自理。在一次使用微波爐時,差一點兒出事。
查理和雷蒙在旅途中感情得到了勾通,使查理不再自私地只為那150萬美元的遺產著想,而是開始考慮雷蒙今後的生活。布魯諾醫生告訴查理,他父親在遺囑中明確指定布魯諾負責管理遺產,他完全有權不給查理一文錢,但他仍願意給查理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只要他不再糾纏。查理沒有拿支票,只是動情地告訴布魯諾,他現在考慮的不再是錢,他只是想取得雷蒙的監護權,與哥哥生活在一起。
在心理學專家馬森醫生主持下,開始了對雷蒙的測試。沒有律師,沒有法官,只有關心雷蒙的查理、布魯諾醫生。雷蒙斷斷續續描述了一路上的經歷,並明確表達了對兄弟查理的親密與依戀。他表示既要回沃爾布魯克醫院,又要和查理在一起。
和雷蒙一起的六天,使查理感受到親情的重要超過了金錢。他不再怨恨父親,也不再上訴要回遺產。他深情地把雷蒙送上回沃爾布魯克的火車,並答應每隔兩周去看他一次。
列車即將啟程,查理依依不捨地和雷蒙道別。雷蒙進去了,一會兒又回到車廂口來看查理。口裡念念有詞:「一個不好,兩個好。」
【鑒賞】
《雷曼》是部深刻展示人性的 *** 。它通過兄弟兩相認相識、相怨相愛的一段經歷,生動地表現了世俗的金錢利害觀與天倫親情間的碰撞、沖盪及消長,同時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兩個性格迥異、各有特色的人物。
影片一開始,編導就為觀眾勾勒出一個當今美國社會中典型的青年人形象。查理精明強干、富有朝氣。他自組公司,向朋友借錢,經銷進口汽車。然而在事業上他處境維艱、活動餘地很少——資金捉襟見肘,調度困難,環保機構辦事不順,銀行催款,客戶退貨。面對重重壓力,他窮於應付。局面雖被他巧妙地控制住了,但卻危如累卵,如他籌措不到8萬現金,隨時可能破產。這樣影片在開端部分就向觀眾展示了查理機敏的個性和他在金錢上的窘境,這就為他後來爭奪遺產和拐走雷蒙提供了動因。這場戲還有兩個作用。一是建立了觀眾對查理的認同感,市場即戰場,查理白手起家,孤軍奮戰,觀眾對他寄予同情心,為了生存,即便他有些逾常行動,觀眾也會認為是情理之中;其次,查理的精明強干又使觀眾意識到他過於自信,甚至有些自以為是,這就為他隨後與父親的沖撞和決裂提供了注腳。
驟聞父親逝世,查理亦驚亦喜,他指望從父親那兒得到一筆遺產,以解燃眉之急。不料,狠心的父親把300萬美元全部給了雷蒙,只留給他那輛漂亮的老式高級別克牌敞篷轎車。原因是這么多年來兒子從未來看過他,甚至電話也不曾打過一個,這樣就自動斷絕了父子親情。圍繞著這輛別克車編導又生發出一系列戲劇性情節。查理小時為了向同學炫耀,不顧父親的反對而偷開了這輛父親極為珍愛的轎車。倔強的老頭以失竊報警,足足使查理蹲了兩天牢。血氣方剛的查理哪能咽下這口氣,就此離家出走。兩個寧折不撓的人因轎車問題對撞,導致父子關系的決裂。父親的感情創傷至死都不能痊癒,查理為車而棄家出走,於是父親便把車遺贈給他。這看似是遂兒子之願,實際上卻是對查理的又一次羞辱與嘲弄,因為在贈車的同時還剝奪了他的財產繼承權。後來在精神病院,查理又是通過這輛車才知道自己有個同胞兄弟並認識了他。而更使查理憤懣難平的是他同時發現,父親拒絕讓他開這輛車,但卻主動讓雷蒙每星期六都開這同一輛車。父親對查理的報復、對雷蒙的偏愛都通過這輛車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出來,編導一再把這輛車作為強化戲劇沖突的催化劑。父親的不近情理,編導一直是從查理的視角來加以表現的,這就使觀眾更加認同查理,他們不僅不痛恨他,反而在潛意識里希望查理能得到那份遺產。畢竟,一個「 *** 」何必要這么多錢呢?!這同時也為男主角的謀財動機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基礎,使觀眾的道德判斷步入誤區,這正是好萊塢影片的特色之一,而編導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牢牢把握了觀眾的情感,左右著他們的愛憎。
查理把雷蒙從精神病院拐走後,開著別克牌汽車從辛辛那提前往洛杉磯。在這三天的行程中,編導對雷蒙的個性及查理的心理轉折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展示。
雷蒙雖然患有自閉症,沉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活動之中,卻有驚人的心算能力。他可以按照字母順序背出電話本上的人名和電話號碼。對航空公司的客機失事事件如數家珍。牙簽散落在地上,他只要掃上一眼就能說出數量。但是他對於金錢卻毫無價值觀念。在他看來一輛普通汽車和一輛高級新賽車沒有什麼兩樣。他沒有奢求,沒有慾望,他只要穩定的環境和一成不變的生活規律,一旦生活規律被打亂,他就立即變得煩燥不安,神經錯亂。他把自己關在熟悉的環境里,對外界充滿莫名的恐懼,像兔子一樣膽怯,像孩子一樣純真。
查理拐走雷蒙之初對兄長滿懷怨恨與厭惡之情,尤其是當他與蘇珊娜在旅館 *** 時雷蒙竟懵懵懂懂地循聲進入室內,還跟著哼哼。此外雷蒙還不肯坐飛機,吃飯、穿衣、看電視、睡覺都要堅持一定之規,而不管當時當地條件是否允許。害得查理成天為他張羅,牢騷滿腹。然而隨著行程的繼續,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次雷蒙刷牙時查理要跟他說話,拿走了雷蒙的牙刷。雷蒙想起了查理小時常說的話:「滑稽的牙齒,滑稽的雷曼。」這「雷曼」(英文原文為Rain man,意即「雨人」,國內不少傳媒採用意譯稱呼本片,其實用音譯更准確)是小查理念不準雷蒙(Raymond)的訛音,但又不僅僅如此。它還有豐富的感情內涵,即它是查理回憶起兒時與哥哥相處的「索引」,也是表明哥兒倆曾經融洽相處的符碼。這「雷曼」勾起了查理溫馨的回憶,編導又巧妙地用查理、雷蒙與父親合影的照片,用雷蒙離家入院時小查理向「雷曼」揮手告別以及查理與雷蒙合唱兒時的歌曲等情節來強化這種感情的復萌。溫馨的回憶使兄弟倆的感情靠攏了一大步。
影片接著安排了雷蒙賭場大勝。查理利用雷蒙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在拉斯維加斯賭城一舉贏得86000美元,獲得了輝煌的戰果。查理用這筆錢還清了汽車欠款,挽救了他的公司。查理擺脫了債務,精神大振,對哥哥十分感激。以後,他遵守諾言讓雷蒙在跑道上開車,教他跳舞,和他開玩笑。通過一系列活動,鞏固了兄弟倆的親情。逐漸地查理有了轉變,金錢利害的考慮逐步讓位於手足情的眷注,他也從感情上接納了哥哥,開始希望和親哥哥生活在一起,願意幫助他。同時他也原諒了父親,意識到自己也有過錯:由於過於憎恨父親,多年來信也不曾寫過一封,這極大地傷害了老人的心。擺脫了金錢的桎梏,查理精神上得到了升華,他不再成天只考慮自己了。這一點可以從編導安排他和蘇珊娜的重歸於好得到佐證。
蘇珊娜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是查理的女友。在影片中她也是公正和人道的化身。她愛查理,卻強烈遣責他為得到遺產而拐走、利用雷蒙的行為。她兩次憤而離去,但每當查理遇到困難時,總是及時出現在他的身邊。當雷蒙第一次「約會」失敗時,她甘願自行充當那位女郎,和他跳舞、接吻,讓雷蒙嘗試生活的樂趣。她就像一位天使,在查理人格淪落時離去,因為他喪失了良知;在他恢復人性時又及時回來。她的離去與歸來可說是查理性格轉變的證明。這個人物不僅在影片中充當了揭露、鞭笞世俗觀念和社會異端的角色,而且豐富了影片的情調。
本片故事情節單薄,然而它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並獲得198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這一切都是和演員的優秀表演分不開的。
雷蒙這一人物脆弱、矮小、拘謹,熱衷於數字游戲和棒球比賽,從不傷害別人,完完全全生活在一個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他語言不多,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話,他的動作更少,斜著肩,挺著僵硬的頸項。邁著一成不變的步子,喜歡不停地搖晃身子。著名影星達斯廷·霍夫曼憑著他高超的表演技巧和驚人的理解力把一個僵化卻不失可愛的人演得栩栩如生。他扮演的是一個有精神缺陷的人,卻賦予他詼諧、幽默的情調,使觀眾看後不僅不會感到枯燥、沉悶,反而會時不時為雷蒙的某些動作和語言捧腹大笑。特別是在拉斯維加斯賭城的那兩場戲中他的表現令人拍手叫絕。第一場戲,雷蒙好奇地走進賭場,對周圍的一切並無任何感覺,但當他一旦坐在賭桌邊時,便開始運用心算技能。看著這個呆頭呆腦的人竟一次次大獲全勝,不僅令劇中人目瞪口呆,就是觀眾也開懷大笑。第二場戲,霍夫曼讓觀眾看到一個有精神缺陷的人忽發奇想,突然和一個女人約會、跳舞、接吻,從而使觀眾看到了雷蒙其實和普通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從而更同情這個人物。霍夫曼的表演維妙維肖,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霍夫曼沉靜、嫻熟的表演配上湯姆·克魯斯火爆、誇張的演技,一張一馳,對比鮮明,把一部故事情節平淡的電影演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
② 洛杉磯必去的十大景點
1. 好萊塢星光大道:漫步在星徽璀璨的人行道上,親手觸摸那些著名的星星。
2. 格里菲斯天文台:登高望遠,於夜幕下欣賞洛杉磯璀璨的城市天際線。
3. 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沉浸在世界級藝術品的海洋中,感受文化與藝術的魅力。
4. 環球影城好萊塢:探索電影的奧秘,享受充滿刺激的游樂體驗。
5. 洛杉磯縣動物園:與大自然的使者們近距離接觸,觀賞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
6. 聖塔莫尼卡海灘:沐浴在陽光之下,在海浪中盡情沖浪,享受海灘的無限樂趣。
7. 海德公園:漫步於綠意盎然的花園之中,觀賞海德廣場上那些引人注目的藝術作品。
8. 洛杉磯市政廳:探索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欣賞其典雅的建築風格。
9. 洛杉磯市中心藝術區:漫步於藝術畫廊之間,感受現代藝術的氣息。
10. 格雷曼劇院: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欣賞頂級音樂會、歌劇或舞蹈表演。
③ 《竊聽風暴》:諜報特工天羅地網的監聽高壓下,人性選擇與救贖,你怎麼看
2006年最成功的德國電影《竊聽風暴》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並在被譽為「德國奧斯卡」的金洛拉獎中獲得十一項提名,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藝術設計等七項大獎。
他開始醞釀關於東德自殺現狀的文章,用西德的微型打字機寫作,並在朋友的幫助下,寫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東德自殺人數報告》,通過秘密渠道送到西德《明鏡周刊》在東德成立40周年前發表,向世界宣布另一種聲音的存在,暗示黎明即將來臨。
德雷曼通過他非凡的反抗為自己打開了一扇人類空間的光明之窗。
柏林牆倒了。
在劇院里,德雷曼和前文藝部長亨夫不期而遇。在不愉快的談話中,德瑞曼得知自己被嚴密監視。
他急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活了下來。在檔案中,他找到了那個號碼為「HGW XX/7」的特工。
當他找到維茲勒時,德雷曼沒有上前認出他。兩年後,德雷曼給了維茲勒一個溫暖的驚喜。
他寫了一部小說《好人奏鳴曲》,裡面記錄了只知道數字的特工,默默幫助別人卻沒有回報的故事。
德雷曼用一本書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維茲勒把這本書看作是對他良心的獎賞。兩人都得到了良知和人性的凈化和升華。
愛情的堅持和背叛
克里斯塔既是著名的東德舞台演員,也是著名劇作家的妻子,但即使這樣的身份也像一條蠕蟲一樣在國家機器的巨輪下生存。
她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量的社會存在,背負著告密者的惡名。
從肉體的背叛到心靈的出軌,她只能選擇自殺,因為她失去了世界上最後一絲溫暖的希望。
專制制度褻瀆並粉碎了克麗絲塔原本純潔堅韌的靈魂。死亡是最無望的告別。但在那碰撞和迷茫的瞬間,也是對靈魂和自我的一種洗滌和救贖。
在克麗絲塔選擇背叛自己身體的那一刻,她願意背叛自己的原因是赫爾穆特的脅迫和誘導:
「你要明白什麼對你最好,所以你最好想清楚,權衡一下。」
對克麗斯塔來說,卓依曼的愛情和舞台藝術是她的精神支撐和心理寄託,她自身的安全被忽視了。
當克麗斯塔再次計劃履行與赫爾姆夫的協議時,德雷曼也徹底理解了克麗斯塔的初衷:「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和你的藝術才這么做的。」
克麗絲塔能做的就是犧牲自己來換取丈夫的生存權和繼續藝術生活的權利。
「你會離開一個比你的生命更重要的人嗎?你會為了藝術出賣自己的身體嗎?」殘酷的現實生活讓她不知所措。
與維茲勒交談後,她堅定了自己的價值和藝術信仰,也捍衛和保留了自己珍貴的愛情。克麗絲塔對自己內心的終極背叛,在當時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面對老闆的懷疑,維茲勒不得不審問克里斯塔。當克麗絲塔看到維茲勒時,她看起來又悶又累。當然,克麗絲塔沒有辦法知道維茲勒是被史黛西強迫審問自己的故事。她不情願地選擇背叛卓伊曼的靈魂。
當國家安全局的特工們根據地圖找到了卓伊曼藏打字機的位置時,面對卓伊曼憤怒指責的眼神,克麗斯塔既羞愧又深思。
失去了卓伊曼的愛,她失去了生存的根本理由。這時,她徹底崩潰了,於是她向疾馳的卡車跑去。
克麗斯塔通過自殺清洗並拯救了自己的靈魂。事實上,克麗絲塔一直在努力保持身體和靈魂的純凈。
我們可以從耐人尋味的克里斯塔巴斯鏡頭中證實這一點。
這種鏡頭一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被赫爾姆夫羞辱之後,克麗斯塔第一次在肉體上背叛了德雷曼;在第二次出現放棄打字機位置後,克麗斯塔在精神上再次背叛了德雷曼。
兩次背叛後,她選擇了洗澡去除污垢,這是在被玷污後保持內心平衡和純潔的一種嘗試。
克里斯塔的背叛和自殺是時代的悲劇,與脆弱和懦弱無關,是一種在強大壓力下對愛情的扭曲和喪失。
在影片的最後一幕,從開信刀變成送信人的維茲勒,在路過書店的時候,發現了德雷曼的新作《好人奏鳴曲》。扉頁上寫著「只有這本書獻給HGW XX/7」。
他買了一本書,書店的人問他:「要不要送人?」他說沒有,這本書是給他自己的。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送給他的禮物,也是他自己在那個寒冷的年份留下的溫暖慰藉!充滿人性光輝和愛的美好禮物!
正是這份愛,讓維茲勒從一台冰冷的機器,恢復成一個溫暖的個體。愛不僅是希望,也是找回人性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