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專門看日本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免費在線看的網站嗎
有的,在嗶哩嗶哩上可以觀看。
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現為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台,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B站」。
B站早期是一個ACG(動畫、漫畫、游戲)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 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圍繞用戶、創作者和內容,構建了一個源源不斷產生優質內容的生態系統,B站已經涵蓋7000多個興趣圈層的多元文化社區。
曾獲得QuestMobile研究院評選的「Z世代偏愛APP」和「Z世代偏愛泛娛樂APP」兩項榜單第一名並入選「BrandZ」報告2019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 。
內容生態
bilibili目前擁有動畫、番劇、國創、音樂、舞蹈、游戲、知識、生活、娛樂、鬼畜、時尚、放映廳等 15 個內容分區,生活、娛樂、游戲、動漫、科技是B站主要的內容品類並開設直播、游戲中心、周邊等業務板塊。
專業用戶
在內容構成上,B站視頻主要由專業用戶自製內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PUGV)組成,即 UP 主的原創視頻。
⑵ 日本動漫
目錄:
1《灌籃高手》 2《海賊王》 3《浪客劍心》
4《七龍珠》 5《鋼之煉金術士》 6《聖鬥士星矢》
7《銀河英雄傳說》 8《棋魂》 9《獵人》
10《火影忍者》 11《新世紀福音戰士EVA》 12《城市獵人》
13《名偵探柯南》 14《麻辣教師GTO》 15《蠟筆小新》
16《幽游白書》 17《北斗神拳》 18《機動戰士高達》
19《高達0080》 20《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 21《NANA》
22《水果籃子》 23《相聚一刻》 24《福星小子》
25《亂馬1/2》 26《犬夜叉》 27《十二國記》
28《全金屬狂潮》 29《羅德島戰記》 30《高達Z》
31《高達第08ms小隊》32《高達SEED》 33《死神》
34《通靈王》 35《怪物MONSTER》 36《網球王子》
37《阿滋漫畫大王》 38《蜂蜜與四葉草》 39《魔力女管家》
40《GS美神》 41《秀逗魔導士》 42《彼氏彼女的事情》
43《校園迷糊大王》 44《劍風傳奇/烙印戰士》 45《速寫者》
46《妖精的旋律》 47《婆娑羅》 48《不思議游戲》
49《X戰記/X》 50《東京巴比倫》 51《天使禁獵區》
52《傀儡師左近》 53《金田一少年的事件薄》54《星際牛仔》
55《混沌武士》 56《聖子到》 57《頭文字D》
58《最游記》 59《我的女神》 60《愛麗絲學園》
61《Keroro軍曹》 62《Fate stay night》 63《真月譚月姬》
64《Air》 65《涼宮春日的憂郁》 66《高達 星辰回憶》
67《高達ZZ》 68《高達G》 69《高達一年戰爭秘史》
70《現代視覺文化研究會》71《極道鮮師》 72《我是大哥大》
73《閃靈2人組》 74《黑貓》 75《槍神》
76《死亡代理人》 77《我愛你baby》 78《恐怖寵物店》
79《逮捕令》 80《純情房東俏房客》 81《人型電腦天使心》
82《魔卡少女櫻》 83《XXXHOLIC》 84《翼·年代記》
85《鬼眼狂刀》 86《聖魔之血》 87《暗之末裔》
88《狼雨》 89《電影少女》 90《心動的日子》
91《愛的魔法》 92《月詠》 93《金童卡修》
94《日式麵包王》 95《高達倒A》 96《仙界傳封神演義》
97《鴉 KARAS》 98《聖傳》 99《clamp學院偵探團》
100《一騎當千》
想要詳細的去動漫吧看,裡面有上面的全部簡介 參口資料中有地址
⑶ 推薦一些日本動漫劇場版吧!
2013年6月王者天下第二季
2013年7月7日玉響第二季
2013年7月科學小飛俠Crowds
2013年7月brothers conflict
2013年7月美少女戰士新動畫
2013年7月薔薇少女新動畫
2013年7月小鎮有你
2013年7月蘿球社SS
2013年7月物語系列 2nd Season
2013年7月戰姬絕唱第二季
2013年7月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三季
2013年7月偵探歌劇:少女福爾摩斯第三季
2013年7月彈丸輪舞
2013年7月超次元游戲:海王星
2013年7月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2013年7月狗與剪刀的正確用法
2013年7月銀之匙 Silver Spoon
2013年7月穿透幻影的太陽
2013年7月特例措置團體斯特拉女子學院高等科C3部
2013年7月戀愛研究所
2013年7月黃金拼圖
2013年7月戰勇第二季
2013年7月網球並不可笑嘛第二季
2013年7月Servant×Service
2013年7月神不在的星期天
2013年7月FANTASISTA DOLL
2013年7月有頂天家族
2013年7月BLOOD LAD
2013年7月東方八犬異聞第二季
2013年7月High School D×D第二季
2013年7月豎笛與雙肩書包第三季
劇場版
2013年5月31日言葉之庭
2013年7月6日銀魂完結篇 劇場版第二彈
2013年7月下旬未來日記REDIAL
2013年7月20日風雪黃昏
2013年8月31日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
2013年秋季公開:女神異聞錄3劇場版
OAD
2013年7月學生會的一己之見TV未放送話
2013年7月問題兒童都來自異世界?OAD
2013年8月6日南家三姐妹OAD
2013年9月9日夜櫻四重奏月之泣
⑷ 求好看的日本動畫片!!~~~
《入侵》
《我和她的xxx》
《櫻丘天使》
《機動戰士——天空的學校》
《歐巴桑萬萬歲》
《謀略運河》
《頂尖淑女》
《S&M的世界》
《青春交叉點》
《圓盤皇女I》
《宇宙海賊夏羅古外傳》
《公主候補生》
《貝克拉》
《大聖王》
《野狼前鋒》
《阿波特戰記五九》
《7個娜娜》
《機動戰士高達TURNA-II月光蝶》
《機動戰士高達TURNA-I地球光》
《花田少年史》
《奇鋼仙女》
《銀河天使 A》
《寵物小精靈AG》
《炎之蜃氣樓》
《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 OVA》
《爆彈小新娘》
《萩萩公主》
《霸王愛人》
《草莓100%》
《天地無用 GXP》
《阿滋漫畫大王》
《貝克街的亡靈》(名偵探柯南劇場版)
《魔法護士小麥》ova
《最終兵器彼女》
《歡樂課程》
《橫濱出行購物記》
《東京喵喵》
《安倍橋魔法?商店街》
《歡樂世界》
《朝霧的巫女》
《貓的報恩》
《鏡子中的夢幻城(犬夜叉劇場版二)》
《千年女優》
《星之聲》
《.hack// Liminality》
《返鄉戰士》
《迷糊天使》
《藍青---青出於藍》
《蔬菜話約拿》
《GUNDAM ACE》
《3 X 3 eyes》
《尋找滿月》
《鬼眼狂刀》
《超時空要塞ZERO》
《寶瓶時代》
《星際女警》
《雪之少女》
《珍獸島索柏王國》(One Piece 劇場版第三彈)
《拜託了,老師》
《天使的生意氣》
《翼神傳說》
《灰羽聯盟》
《可可露圖書館》
《驅龍戰士》
《駭客時空》
《鋼琴》
《魔女獵人羅賓》
《妹妹公主Re Pure》
《閃靈二人組》
《戰斗妖精雪風OVA》
《高達SEED》
《全金屬狂潮》
《鋼鐵偵探》
《推理之絆》
《火影忍者》
《跨越時空的思念(犬夜叉劇場版第一部)》
《十二國記》
《盜賊王Jing》
《人形電腦天使心》
《東京地下城》
《貝克街的亡靈》
《東京暴走族2》
《魔法食堂》
《黑礁第二季》
《銀色的奧林西斯》
《史上最強弟子兼一》
《地獄少女?二籠》
《蒼天之拳》
《初夏》
《魔法老師》第2季
《銀河天使2》
《奇幻貴公子》
《少年陰陽師》
《死亡筆記》
《金色的琴弦》
《逆轉裁判》
《彩虹的浪漫》
《奏光之Strain》
《結界師》
《酒吧侍者》
《工作狂》
《少女愛上了姐姐》
《家庭教師REBORN!》
《不公正抽簽》
《幕末機關說?伊呂波歌》
《地上最強新娘》
《後天的方向》
《Happiness》
《羈絆?叛逆的魯魯修》
《009-1》
《雪之少女2》
《賜予你女神的祝福》
《砂沙美?魔法少女俱樂部》
《銀河鐵道物語?向著永遠的分歧點》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偵探們的鎮魂歌》(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第10部)
《武裝煉金》
《完美小姐進化論》
《甜美偶像》
《南瓜剪刀》
《邊境王子~月桂樹的王子們》
《夜明前的琉璃色》
《紅色花園》
《口袋妖怪?鑽石和珍珠》
《百變之星》
《遠方城堡里的優娜》
《驅魔少年》
《心跳回憶?Only You》
《天保異聞 妖奇士》
《飛躍巔峰?合體劇場版》
《絲綢之路少年游特》
《莉莉和青蛙和弟弟》
《黑血兄弟》
《爆球HIT!》
《和?和?和 WAPPI妹妹》
《機動戰士高達 IGLOO 默示錄0079》
《圓盤皇女:時空與夢與銀河之宴》
《魔法老師~春~》
《攻殼機動隊 SSS》
《鬼公子炎魔》(Kikoushi-Enma)
《希良梨的革命》
《天翔乙女》
《遙遠的時空中?舞一夜》
《穿越時空的少女》
《火影忍者劇場版3?大興奮!三日月島的動物騷動》
《口袋妖怪劇場版?援助員與蒼海的王子》
《暗夜第六感》
《內閣權力犯罪強製取締官財前丈太郎》
《Pinky:st OVA》
《魔比斯環》
《戀之魔法波波糖》
《無罪的維納斯(新幕末機甲傳奇)》
《旗幟》
《brave story》
《地海傳奇》(劇場版)
《星空奇跡》
《銀發的阿吉多》
《我的裘可妹妹》
《戀愛天使-安琪莉可-蘇醒之時》
《歡迎加入N.H.K.!》
《藍色計劃-地球SOS》
《鄰家女孩》
《高達SEED C.E.73 觀星者》
《曾經的我們》
《無敵看板娘》
《星際海盜》
《騎士》
《零之使魔》
《童話槍手小紅帽》
《嬌蠻之吻》
《蜂蜜與三葉草II》
《貧乏姊妹物語》
《最終兵器彼女?真人劇場版》
《海賊王劇場版7?機關城的機械巨兵》
《魔塔大陸》
《今天的5年2班》
《全金屬狂潮?戰隊長比較悠閑的一日 OVA》
《神樣家族》
《機神咆哮》
《向日葵》
《圓盤皇女之星靈節的花嫁 OVA》
《格鬥美神武龍 重生》
《羽翼?年代記第二部》
《聲優白皮書》
《公主請小心》
《蜘蛛騎士》
《柴犬阿旺的和式生活》
《特公》
《獸王星》
《蒼之瞳的少女》
《魔界戰記》
《怪醫美女RAY》
《夢的使者》
《黑礁》
《西蒙》
《犬神》
《機器人》
《彩雲國物語》
《Witch Blade》
《我的女神2 - 繽紛之翼》
《四月一日靈異事件簿》
《玻璃艦隊》
《.hack//Roots》
《銀魂》
《煉金3級魔法少女》
《公主公主》
《櫻蘭高校男公關部》
《飛輪少年》
《寒蟬鳴泣之時》
《涼宮春日的憂郁》
《驚爆草莓》
《牙》
《永遠的艾塞莉婭》
《吉永家的犬石像》
《娜娜》
《水星領航員第二季》
《學園天堂》
《警察戰車隊 OVA》
《數碼獸拯救者》
《女子高中生》
《傳頌之物》
《魂鏈》
《喧囂學園-第二學期》
《大魔法卡》
《皇家國教騎士團 OVA》
《練馬蘿卜兄弟》
《死神的歌謠》
《落語天女》
《死亡代理人》
《備長炭》
《吟遊默示錄II~wieder》《怪》
《甜蜜聲優》
《沖吧!徹之進》
《戰吼》
《重生的天空》
《陰守忍者》
《仰望只有半月的夜空》
《檸檬天使計劃》
《女生愛女生》
《鍵姬物語 永恆愛莉絲輪舞曲》
《命運長夜》
《魔法美少女》
⑸ 日本動漫電影和美國動漫電影的異同道客巴巴
美國與日本動畫電影風格比較
不可否認,日本與美國,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稱作動畫電影「大國」的國家——不僅因為它們生產動畫電影數量之多,而且因為動畫電影在其各自電影產業中的地位.在開始比較兩國異同時,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本文的比較對象——動畫電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動畫電影」特指那些以上電影院線發行為目的、且與電視動畫沒有直接關聯的動畫片.這樣一來,本文中的動畫電影就不包括電視動畫系列劇、OVA(直接面對錄像帶或DVD市場)以及電視動畫系列的劇場版.
這樣的限制主要是針對日本動畫而言的,相對於美國動畫,他們有著多得多的電視系列、OVA和劇場版.如果將所有這些都拿來和美國動畫比較,那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之,如果按本文設定的「動畫電影」類別,兩國作品之間無論在量還是質上都比較對等,從而更易於比較風格方面的異同.首先,就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而言,兩國的做法還是比較類似的.由於動畫電影比其他動畫產品要求更精細,因而花費的製作時間、製作經費都遠非一般動畫產品可比;因此,兩國的動畫電影從製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國的頂級水準.日本就不用說了,其真人電影的平均製作費本來就不高,而像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動畫大師製作的動畫電影,投入動輒以數十億日圓計,耗時經年.即使在上億美圓大製作風行的好萊塢,一部動畫電影的投入也是要讓各大製片廠老闆肉緊的.不過還算幸運的是,高投入的動畫電影一般也帶來高回報,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會進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幾次還占據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宮崎駿的作品更是屢破影史票房記錄.
對普通觀眾而言,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並不重要,關鍵是最後的「成品」看起來怎麼樣.相信只要看過美國和日本動畫電影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感覺到二者不同的風格.僅就視覺效果而言,好萊塢製作的動畫電影近來有逐漸向立體動畫傾斜的趨勢,雖說傳統的二維動畫並沒有退出市場,但從票房收入來看,不論是看動畫片的整體市場,還是看所在單個製作發行公司所有類型動畫片票房分布,3D動畫都要比二維動畫更受歡迎.而在日本,二維動畫仍是市場的主流.這並非說日本動畫製作過程中不用電腦動畫(CG)進行修飾,像宮崎駿後期幾部作品,都採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到了《千與千尋》時已經用CG來做一些淚水的3D效果了.至於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應用方面就走得更遠,他們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電腦特效進行了潤色,從而使得背景看來分外真實.這一點觀眾能從《AKIRA》、《大都會》、《攻殼機動隊》、《最後一個吸血鬼》等作品中強烈地感受得到.在他們的有些畫面中,如果光看背景,會有強烈的以假亂真的感覺,如《攻殼機動隊》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後一個吸血鬼》當中的美軍基地.
然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採用傳統的二維構圖——不管背景是否採用3D技術.與好萊塢各3D動畫中著力刻畫主角的立體真實性相反,日本動畫電影仍然堅持用相對簡單的筆劃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兩者各有千秋.日本動畫電影中角色形象雖然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作人員一般通過出色的觀察力賦予角色以鮮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是那麼的有生命力,以至於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其視覺上「立體」與否;好萊塢的3D動畫電影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也並沒有喪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細節無限追求「逼真」的同時,整體形象設計上又具有傳神的誇張性,往往能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至少就筆者而言,從觀看的整體效果來說,優秀的日本二維動畫和美國3D動畫在角色的傳神性上是旗鼓相當的.舉個有趣的例子: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歲多的小女孩.這兩個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級頑皮+初生牛犢不怕虎型,在視覺呈現上一個是簡單的二維圖像,另一個是精細的3D模型,可觀眾卻能從她們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樣無限快樂的童趣,並且在心裡留下同樣深刻的美好回憶.
日、美動畫電影對於不同視覺風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國民迥異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徵,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中國人還更講究簡練與寫意的風采.他們對動畫角色的二維處理,多少反映了對於國畫技巧的承襲:要的就是那樣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和整個畫面相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而美國人向來比較直接,最喜歡「開門見山」,在表達意圖的時候,他們總是選擇最簡便迅捷的方式.同時,美國人又是推崇並善於幽默的,這就難怪他們喜愛創造造型怪趣而細膩的3D動畫了.
相應的,日、美動畫電影創作群、對象觀眾的不同,也影響了二者對於動畫故事及其敘事方式的選擇.雖然不論年齡大小,觀眾一般都能從日、美動畫中感受到自己喜歡的情感與意義.但相對而言,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具有更純粹地「為小朋友服務」的目的.歐美的小孩都有「夜讀」的習慣,即在睡覺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書,其中念得最多的,無疑是那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話、傳說和經典歷史故事.綜觀美國的動畫電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動畫故事創作的一直是佔大多數,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為甚.從其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起,它就開始了「經典故事動畫化」的歷程,直到2002年的《星銀島》都還是這個模式.這倒不是說好萊塢的動畫編劇們就是圖省事,實際上,把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得那麼富與趣味性與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還真是值得東方同行們好好學習.
日本是漫畫之國,動漫在日本出版業、娛樂業所佔的份額要遠大於美國的情形.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動漫歷史上就有強大的成人讀者和觀眾群,並非只是為小朋友提供娛樂.因此,作為動漫文化一部分的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很多成人的視角和思考.總的看來,日本動畫電影一般都有個比較成人化的主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動畫電影創作的初衷便是承載那個先行的主題.即使是「成人味」最輕微的宮崎駿作品,其中對於人與自然關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認識范圍.至於宮氏之外的其他動畫電影大家就更不用說了,充滿暴力、末世情節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題材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其中有許多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嚴重兒童不宜」的.也許是由於島國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像力反而特別容易走極端.在動畫電影的創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國人更側重於關於人類的終極關系和關於世界的終極命題的探討,而且他們思考的結果還往往是悲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宣揚溫情脈脈的人倫、家庭觀念的美國動畫電影相比,日本的動畫作品在意識上是不那麼積極樂觀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動畫電影又顯得比美國動畫「深刻」,日本人在動畫中觸及了一些非常嚴肅而深奧的問題,並且對於這些問題的闡釋和解決方式,恐怕是「貪玩」的美國小朋友們所不愛看的.據說,與同齡人相比,日本兒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們的動畫電影推動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
選擇不同的題材以及對故事不同的演繹方法,使得日、美動畫電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萊塢的作品更側重於娛樂性,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更看中敘事性.與其功能相適應,美國動畫電影看起來更加鬼馬跳脫,而日本作品看起來更加厚重深沉.其實二者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是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民族的品位與性格;更進一步地說,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賞需求.美國動畫的怪趣新奇與寓教於樂,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小朋友們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學到
了親情、友情的可貴.不過,那些童真消失殆盡以及心腸堅硬的傢伙不適合看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對他們而言,一味逗樂和鼓吹家庭價值觀看多了就挺膩歪的.日本動畫電影的清新寫意和終極思考,很是適合那部分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喜歡沒事瞎琢磨的哥們,有助於進一步豐富他們那已經是刁鑽古怪的想像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較薄弱人士還是少看日本動畫電影——特別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製作的作品為妙,因為那通常會讓你質疑存在的意義與真實性,並對未來產生悲觀的預期.
說了這么多,必須承認的是,日、美兩國的動畫電影各自包含多樣化的風格,值得另外撰文詳述;但同樣不容置疑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兩國的動畫電影還是有各自鮮明的特色.總的來說,如果以飲料來比喻,日本動畫電影就像茶,而美國動畫電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雋永,咖啡濃香醉人.
不可否認,日本與美國,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稱作動畫電影「大國」的國家——不僅因為它們生產動畫電影數量之多,而且因為動畫電影在其各自電影產業中的地位.在開始比較兩國異同時,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本文的比較對象——動畫電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動畫電影」特指那些以上電影院線發行為目的、且與電視動畫沒有直接關聯的動畫片.這樣一來,本文中的動畫電影就不包括電視動畫系列劇、OVA(直接面對錄像帶或DVD市場)以及電視動畫系列的劇場版.
這樣的限制主要是針對日本動畫而言的,相對於美國動畫,他們有著多得多的電視系列、OVA和劇場版.如果將所有這些都拿來和美國動畫比較,那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之,如果按本文設定的「動畫電影」類別,兩國作品之間無論在量還是質上都比較對等,從而更易於比較風格方面的異同.
首先,就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而言,兩國的做法還是比較類似的.由於動畫電影比其他動畫產品要求更精細,因而花費的製作時間、製作經費都遠非一般動畫產品可比;因此,兩國的動畫電影從製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國的頂級水準.日本就不用說了,其真人電影的平均製作費本來就不高,而像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動畫大師製作的動畫電影,投入動輒以數十億日圓計,耗時經年.即使在上億美圓大製作風行的好萊塢,一部動畫電影的投入也是要讓各大製片廠老闆肉緊的.不過還算幸運的是,高投入的動畫電影一般也帶來高回報,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會進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幾次還占據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宮崎駿的作品更是屢破影史票房記錄.
對普通觀眾而言,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並不重要,關鍵是最後的「成品」看起來怎麼樣.相信只要看過美國和日本動畫電影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感覺到二者不同的風格.僅就視覺效果而言,好萊塢製作的動畫電影近來有逐漸向立體動畫傾斜的趨勢,雖說傳統的二維動畫並沒有退出市場,但從票房收入來看,不論是看動畫片的整體市場,還是看所在單個製作發行公司所有類型動畫片票房分布,3D動畫都要比二維動畫更受歡迎.而在日本,二維動畫仍是市場的主流.這並非說日本動畫製作過程中不用電腦動畫(CG)進行修飾,像宮崎駿後期幾部作品,都採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到了《千與千尋》時已經用CG來做一些淚水的3D效果了.至於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應用方面就走得更遠,他們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電腦特效進行了潤色,從而使得背景看來分外真實.這一點觀眾能從《AKIRA》、《大都會》、《攻殼機動隊》、《最後一個吸血鬼》等作品中強烈地感受得到.在他們的有些畫面中,如果光看背景,會有強烈的以假亂真的感覺,如《攻殼機動隊》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後一個吸血鬼》當中的美軍基地.
然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採用傳統的二維構圖——不管背景是否採用3D技術.與好萊塢各3D動畫中著力刻畫主角的立體真實性相反,日本動畫電影仍然堅持用相對簡單的筆劃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兩者各有千秋.日本動畫電影中角色形象雖然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作人員一般通過出色的觀察力賦予角色以鮮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是那麼的有生命力,以至於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其視覺上「立體」與否;好萊塢的3D動畫電影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也並沒有喪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細節無限追求「逼真」的同時,整體形象設計上又具有傳神的誇張性,往往能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至少就筆者而言,從觀看的整體效果來說,優秀的日本二維動畫和美國3D動畫在角色的傳神性上是旗鼓相當的.舉個有趣的例子: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歲多的小女孩.這兩個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級頑皮+初生牛犢不怕虎型,在視覺呈現上一個是簡單的二維圖像,另一個是精細的3D模型,可觀眾卻能從她們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樣無限快樂的童趣,並且在心裡留下同樣深刻的美好回憶.
日、美動畫電影對於不同視覺風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國民迥異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徵,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中國人還更講究簡練與寫意的風采.他們對動畫角色的二維處理,多少反映了對於國畫技巧的承襲:要的就是那樣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和整個畫面相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而美國人向來比較直接,最喜歡「開門見山」,在表達意圖的時候,他們總是選擇最簡便迅捷的方式.同時,美國人又是推崇並善於幽默的,這就難怪他們喜愛創造造型怪趣而細膩的3D動畫了.
相應的,日、美動畫電影創作群、對象觀眾的不同,也影響了二者對於動畫故事及其敘事方式的選擇.雖然不論年齡大小,觀眾一般都能從日、美動畫中感受到自己喜歡的情感與意義.但相對而言,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具有更純粹地「為小朋友服務」的目的.歐美的小孩都有「夜讀」的習慣,即在睡覺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書,其中念得最多的,無疑是那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話、傳說和經典歷史故事.綜觀美國的動畫電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動畫故事創作的一直是佔大多數,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為甚.從其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起,它就開始了「經典故事動畫化」的歷程,直到2002年的《星銀島》都還是這個模式.這倒不是說好萊塢的動畫編劇們就是圖省事,實際上,把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得那麼富與趣味性與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還真是值得東方同行們好好學習.
日本是漫畫之國,動漫在日本出版業、娛樂業所佔的份額要遠大於美國的情形.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動漫歷史上就有強大的成人讀者和觀眾群,並非只是為小朋友提供娛樂.因此,作為動漫文化一部分的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很多成人的視角和思考.總的看來,日本動畫電影一般都有個比較成人化的主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動畫電影創作的初衷便是承載那個先行的主題.即使是「成人味」最輕微的宮崎駿作品,其中對於人與自然關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認識范圍.至於宮氏之外的其他動畫電影大家就更不用說了,充滿暴力、末世情節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題材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其中有許多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嚴重兒童不宜」的.也許是由於島國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像力反而特別容易走極端.在動畫電影的創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國人更側重於關於人類的終極關系和關於世界的終極命題的探討,而且他們思考的結果還往往是悲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宣揚溫情脈脈的人倫、家庭觀念的美國動畫電影相比,日本的動畫作品在意識上是不那麼積極樂觀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動畫電影又顯得比美國動畫「深刻」,日本人在動畫中觸及了一些非常嚴肅而深奧的問題,並且對於這些問題的闡釋和解決方式,恐怕是「貪玩」的美國小朋友們所不愛看的.據說,與同齡人相比,日本兒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們的動畫電影推動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
選擇不同的題材以及對故事不同的演繹方法,使得日、美動畫電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萊塢的作品更側重於娛樂性,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更看中敘事性.與其功能相適應,美國動畫電影看起來更加鬼馬跳脫,而日本作品看起來更加厚重深沉.其實二者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是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民族的品位與性格;更進一步地說,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賞需求.美國動畫的怪趣新奇與寓教於樂,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小朋友們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學到
了親情、友情的可貴.不過,那些童真消失殆盡以及心腸堅硬的傢伙不適合看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對他們而言,一味逗樂和鼓吹家庭價值觀看多了就挺膩歪的.日本動畫電影的清新寫意和終極思考,很是適合那部分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喜歡沒事瞎琢磨的哥們,有助於進一步豐富他們那已經是刁鑽古怪的想像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較薄弱人士還是少看日本動畫電影——特別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製作的作品為妙,因為那通常會讓你質疑存在的意義與真實性,並對未來產生悲觀的預期.
說了這么多,必須承認的是,日、美兩國的動畫電影各自包含多樣化的風格,值得另外撰文詳述;但同樣不容置疑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兩國的動畫電影還是有各自鮮明的特色.總的來說,如果以飲料來比喻,日本動畫電影就像茶,而美國動畫電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雋永,咖啡濃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