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那些穿越恐怖世界的小說
推薦四本穿越恐怖世界的小說,高人氣高質量
第一本:《恐怖網文》 作者:純潔滴小龍
書評:驚悚向無限流爽文,男主趙鑄職業精神科醫生,看小說時,點開了《恐怖網文》從此開啟了恐怖小說之旅。主角的團隊是一群三觀超級不正的真人渣,為了贏得任務,無所不用其及,書中各個輪回世界的劇本均為原創!每一個劇本都有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之處,而且每一個輪回世界的故事都能很好地回歸和融入到本書的主線之中,推動主線的發展。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壞人和好人。黒和白,沒有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做事、去生存。前期的恐怖是鬼怪的詭異,後期的恐怖是超越人心理的詭異。一次次的鋪墊,一次次的起伏,讓結局撲朔迷離,用心讀到最後竟不敢去觀看結局,恐怖之斯,令人感慨。強烈推薦!
第二本:《恐怖郵差》 作者:過水看橋
書評:一本黑暗無限流,主角是個廚師(精神病),機緣巧合下成為了一個郵差,從此就混跡在各個靈異副本求生的故事。男主為一個專注美食的廚師,致力於做出美味的食物,並不斷變強,有著七重人格分裂,主角擅長各類騷操作。驅了個屍仙當老婆(霧)。主角的愛好是用各種材料(自己領悟)給人做飯然後告訴他們吃的是牛肉。開篇就帶著點懸疑色彩,又從不正面給你答案,讓你各種腦補。作者文筆流暢,很多劇情邏輯合理,集懸疑,驚悚與一身,起點點擊量2000萬,強烈推薦!
第三本:《地獄電影院》 作者:黑色火種
書評:黑暗無限流,地上的東西不要亂撿,主角撿到一張海報後就陷入了地獄電影院,不得不在一步步恐怖片中真實出演,但是出演了就得按劇本來。男主扮演著一部部恐怖電影的角色,必須積分足夠換贖死券才能脫離苦海,真實的恐怖,每一個副本都看得我頭皮發麻,主角即使擁有了超凡的力量,也始終生活在即死的威脅之下,毫無疑問的是,作者大大對人心理刻畫很到位,一幕幕,一節節,都驚心動魄,心隨劇轉,刺激的恐懼中,卻依舊不願把目光挪開,就是這種魅力!作者文筆不錯,對恐怖氣氛把握很好,強烈推薦!
第四本:《驚悚樂園》 作者:三天兩覺
書評: 三天兩覺的封神之作,數據無限流,男主的「恐懼」的情感被封印了,所以故意去玩這個恐怖游戲(劇本式)想嘗試恢復,男主智商超高,嚴重強迫症,輕微反社會人格,在貫穿全文的主線的同時加入了一個又一個高質量的副本文,懸疑,燒腦,數據,驚悚,智斗,日常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所有你能想像到的爽點,很少有作者能做到幾乎每個副本都精彩到讓你驚嘆的地步。本書最大的看點有二。一是就是燒腦邏輯,簡直欲罷不能。大膽創新又嚴謹慎密的推理思路,腦洞大開激動人心的劇情設計,都讓人慾罷不能。二是覺哥的神吐槽。各種新穎而惡意滿滿的原創吐槽,完虐網上各種所謂的段子手。而且還可以將吐槽和劇情完美融合(這筆力簡直可怕)。經典之作,強烈推薦!
Ⅱ 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感受是怎樣的
一個人去看電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劇情,大腦跟著劇中人物的感受,而不用去讓別的事物分心,特別是看恐怖片的時候,全電影院就自己一個人,空空盪盪的,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真的很刺激,現在想想還是感到後怕,那時候是咒怨,還是3d的,看到貞子從屏幕里爬出來那一瞬間,全身的血液僵住了,一股寒意自腳下升起,感覺貞子就在我眼前,修長的四肢,慘白的臉,長長的黑發遮住眼睛,死死地盯著自己,那種刺激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從來都是一個人去看電影,因為我是個影迷,我老婆不是,她對電影一般,所以我就養成了一個人看電影的習慣,可能是習慣了一個人觀看,我也不喜歡邊上有人,因為邊上有人,我會分散注意力,不管邊上的人幹嘛我可能都會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注意到,這樣會影響我的觀看,為了不被人家打擾,我一般都坐在前面三排的位置,因為那裡的人相對會少些。
電影是一個包含光影、音效、情節的綜合體,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在看國產故事片的時候還好,語言是中文的,特效不太多,所以看的會比較輕松,但是如果碰到國外的沒有翻譯的原版,而且特效又特別多的大片,那就會比較累,首先我承認我的英文不好,需要花費大量的眼力去看字幕,注意力如果完全集中到字幕上,那麼電影中的特效情節就沒法專心欣賞,所以我的眼力要分出兩部分,一部分字幕、一部分畫面,還有耳朵也要正常的聽音效。
如果兩個人看就不一樣了,看電影多少都會小聲說兩句話,首先我肯定要把耳朵讓給你,接收你的信息,然後我要把大腦思想騰出來,思考你說的問題,然後在把電影中的情節和你說的情節去對比,在聽取你說話的同時,我可能會稍微歪些頭,這樣我的眼鏡可能對焦會歪,影響我視覺對電影信息的接收,我的視覺、聽覺、思想所對應電影的光影、音效、情節,都受到了影響,雖然只是一剎那,在這里只是把這個過程給大家說清楚。
如果是一個人就不一樣了,我以全身心的去體驗電影帶來的信息,有時情到深處可能會落淚,但由於前三排,前左右都沒有,所以都不會被人看到,可以很好的釋放 情感 ,發泄喧囂,享受一個人的電影世界。
1一個人去看電影是什麼感覺。。。是寂寞!
2能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想必內心是非常強大的。
3感覺旁邊那對情侶整場的表現,就是一場電影。
4買了情侶套票,買了情侶爆米花套餐,然後一個人在電影院里吃著。
5兩個人看電影叫約會。一個人看電影,才是看電影。
6周圍都是情侶,躲在一群人里起碼不會太凄涼~
7一個人進電影院,旁邊的帥鍋也是一個人,心裡有點小慶幸,我們總是在同樣的點笑起來,怎麼會有這么相似的人啊,感覺我做了他一場電影時間的情人。
8看完電影大家都三三兩兩地離場了,只剩我一個人看完了片尾曲。感覺孤獨。
我是一名大學生,平時要是有想看的電影自己就去了
第一是覺得時間安排合理,不用問別人有沒有時間,不用太過考慮別人
第二是覺得觀影體驗比較好,和別人一起看電影,觀影前要問問對方要不要飲品和爆米花之類(我看電影是從來不需要這些的,我會覺得吃東西麻煩,影響注意力),會忍不住想和對方談論劇情
第三是看完電影很自由,學校離影院很近,附近也有很多好吃的,也有商場之類的,想吃飯、回學校、逛街都是一念之間的事,人又比較隨性。如果和別人一起出門看電影,幾乎是肯定會在校外吃飯,會打亂我的時間安排
所以,平時都願意自己去看電影啦
一個人去看電影有兩種體驗,一是認真看一部電影、二是去被虐。
1. 有時候一個人去電影院沒有人討論,就會自己認真的看一場電影,但是在電影院很可能是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如果真的是想認真的看一場電影,建議可以去私人電影院看,不會有人打擾到你,也可以感受電影院的觀影效果。
2. 其二一個人去電影院,特別是在去看愛情題材的電影或是節假日的話,基本上周圍都是一對一對,一個人就會顯得格外可憐,簡直是虐,這種情況最好也選擇私人電影院,反正一人一個包間,沒人知道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不會孤單的那麼明顯。
你想太多了。別太敏感好嗎。
上次我看絕殺慕尼黑上映了,然後我就訂了一張票,一下班就看去了,當時我雖然買了中間的位置,但是進去以後發現前後左右都坐滿了人,然後我就激動的看了起來,看完就回家睡覺了。
我覺得有些人老是覺得一個人做事很奇怪才是一種有問題的心理
我結婚前經常一個人去啊,我感覺爽呆了!想看啥片看啥片,想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看!叫人陪著去還要買兩張電影票,自己去買一張就可以,省下的錢可以買吃的!!看電影的時候沉浸在劇情和 美食 中哪有時間孤單!棒極了
老李上周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結果被莽娃兒曉得了,同情慘了
我就搞不醒豁了
「到底為啥子看電影就只能拉幫結派的去喃?」
一個人去看電影,買票的時候要被反復質疑
「我要一張票」「就一張?」「恩,就是,只要一張」
觀影的時候還要被情侶們鄙視,周圍的人同情
雖然結伴看電影挺好
但我真的覺得
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也很爽啊
是不是嘛?
一個人看電影有一個人的爽
幾個人有看電影有幾個人的好
像我6月份包場請大家看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不管別個是幾個人去看電影
我都不得笑人家
如果是純粹為了去看電影而看電影,那麼因電影院的環境以及其他觀眾素質而定。如果有心事而去看電影散心,那麼取決於電影質量能否帶你放空思想。說白了,其實在這個時代一個人看電影使很正常的事情。我也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我一般是前者,對電影了解也比較深,會選電影看,所以電影也能使我放空思想
Ⅲ 電影院一個人包場是什麼感覺
那滋味,倍兒爽。。。好吧其實稍微有點尷尬因為檢票的大嬸(因為她說我了(`⌒´メ))說「我的媽呀一個人看電影有什麼意思」哼約不到人怪我咯其實之前也總是一個人去看電影的但發現就我一個人包場還是第一次雖然我膽兒比較小幸好我不是去看恐怖片不然能把我嚇死提前兩小時買的票然後一個人沒事干也沒地方去就去了最近的奶茶店要了一杯奶茶和一份壽司在那裡坐到電影開場前15分鍾哦對了我還買了一袋炒板栗留著電影開始吃好了電影開始了(=^▽^=)對了我看的是乘風破浪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電影院標准英文名為Cinema或Movie Theater。
2020年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日開放營業。要求全部採取網路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監督進入影院區域的工作人員和觀眾必須全程佩戴口罩。[1][2]
2020年8月12日,北京市電影局下發本市影院通知,從8月14日起,全市影院上座率上限由30%調至50%。[3]
2020年9月25日起,實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發布的《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全部採取網路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原則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75%
Ⅳ 北京效果好的電影院
我周五要去中關村美嘉歡樂看2012,是VIP1號廳的,據說這個廳是效果最好的,座位落差大,音響效果超棒,至於數字電影應該是指清晰度,但是你看看美嘉歡樂網上訂票的情況就知道了,VIP1號廳永遠是提前兩天沒位子。IMAX是巨幕電影,指的是有5層樓那麼高的一個大屏幕,是橫的不是豎著的看大片會很爽,但是不幸的告訴你華星那個根本不是什麼IMAX,真的,你去過就知道,如果你有幸再去一次石景山的萬達,你就知道差別了,我沒法說的很明白,就是清晰度根本沒到IMAX那個等級,只能說是普通巨幕電影。等我看完回來如果還沒人告訴你,我就來告訴你哈。
Ⅳ 電影院里哪個位置最好,觀3D不宜坐太靠後
我買票的時候售票員都告訴我坐後面!可惜體驗了幾次效果差到爆…
後來買了一次第二排的,3D效果爽死了!
很多人都說坐前排脖子酸,也不盡然吧,我個人堅決反對後排,真心爛!
Ⅵ 在電影院里,你遇到過哪些難以忍受的奇葩事情
閑來無事,和朋友或者自己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再美好不過了。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要比在家裡過癮多了,感受震撼而且能夠帶來視覺沖擊。當然了,即便是在電影院這種公共場合,依舊有很多不文明的行為,看電影的時候難免會碰到一兩個“奇葩”。在電影院中,你有碰到過什麼難以接受的奇葩事情嗎?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些。
這篇文章並不是有意針對哪個人,這只是大多數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遇到的某些奇葩行為。大家都明白,去電影院無非是想圖個快樂和舒心,換個角度,如果我們是觀眾,看電影的時候自然不希望被某些奇葩行為打擾。在這里,小編誠心祝願大家,每次觀影都有良好的體驗,不會被這些行為打擾到!
Ⅶ 求恐怖喪屍電影- -槍戰的。。最好殺的刺激。。有木有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導演:喬治·A·羅梅羅George A. Romero
經典指數:★★★★★
點評:《活死人之夜》既是喪屍片小成本的典範,預算僅一萬美元,又成功締造了各類形象可怖的喪屍,它不僅奠定了羅梅羅「僵屍教父」的地位,還為此後的僵屍片提供了極好的樣板,同時,也確立了喪屍的行為特性,譬如無意識,吃活人的肉,通常集體活動,被喪屍咬食的人也會變成僵屍等等。
《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
導演:喬治·A·羅梅羅George A. Romero
經典指數:★★★★★
點評:《活死人之夜》確立了喪屍片的基本模式,十年後的《活死人黎明》則是一次技術提升,羅梅羅的御用化妝師湯姆·薩維尼憑借精細的化妝術為喪屍片確立了新的行業標准,也徹底奠定了羅梅羅在喪屍片領域的老大地位。羅梅羅的喪屍片除了嚇唬人,也為喪屍的存在尋找意義,比如嘗試馴養喪屍、教育喪屍,使之成為能與人類和平相處的生物,類似的討論也一直貫穿在羅梅羅以後的喪屍片里,包括最近那部被批又爛又老氣的《死亡島》。後來也有不少喪屍片也嘗試做出類似的哲學和倫理討論。《活死人黎明》在2003年獲評史上最邪典電影的美譽,還被執導過《300勇士》和《預言者》的扎克·施奈德翻拍過。
《群屍玩過界》Braindead(1992)
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
經典指數:★★★★☆
點評:《群屍玩過界》打破了殺喪屍的常規法則,爆頭,火燒、擰下脖子都不頂事,必須得將這些活死人碎屍萬段才行,而這樣的突破則為當初還是個小成本B級片導演彼得·傑克遜提供了虐殺喪屍的N種創意,同時也讓片子的惡心指數空前升級。掉肉片,彈眼珠都是小兒科,結尾屠宰場大屠殺才將High點徹底引爆,有評論毫不過分地稱《群屍玩過界》連喪屍本身都能被惡心死。
《驚變28天》28 Days Later(2002)
演:丹尼·保爾Danny Boyle
經典指數:★★★★
點評:《驚變28天》是絕對的喪屍片,同時也與美國的B級喪屍片有著鮮明的氣質區別。同樣是展示劫難過後的首都空城,與《我是傳奇》中的紐約相比,《28後》里展現的英國倫敦因其紀錄片的風格而更為真實。慘烈、逃亡、互助、末世氣象、人性的陰暗、黑暗中那不滅的希望及對政治的拷問,都帶有丹尼·保爾的電影語言,令這部英倫出品的喪屍片能在眾多喪屍電影中佔有相對重要的地位。
《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導演:埃德加·賴特Edgar Wright
經典指數:★★★★
點評:一樣不缺血漿,不缺啃食人體,貪婪咀嚼心肝腸胃的飢渴喪屍,英倫的宅男肖恩帶來了應對突發性喪屍事件的兩大啟示——首先,靈活運用工具,就算沒有AK-47,點三八,甚至連鳥槍都沒一把,照樣可以操起花園里的鐵鏟、黑膠唱片,狠狠地拍向昨天還是鄰居,今天就變成異類的喪屍的大腦門;其次,不管撒時候都得有個好哥們,太平時跟你窩在沙發,喝啤酒,嗑瓜子,亂扯淡,一起宅,一起High,當你提著板球棒,跟著女友、同伴殺出喪屍包圍圈時,就算體重超標,他也會堅定地隨你走天涯,就算他不幸在戰斗中感染了屍毒,你還是不離不棄,雖然脖子上多了條鐵鏈子,但電玩照打,溫情不減。所以無厘頭未必不靠譜,它恰恰是種很強大的樂觀。
《東京喪波》Tokyo zonbi(2005)
導演:佐藤佐吉Sakichi Sato
經典指數:★★★
點評:東京終於有了喪屍,它無厘頭,惡搞,還多了點隨意和漫不經心,它用一種極度生活化的方式嘲弄著權貴和傳統的喪屍電影。你要是被一大幫子隨時可以結果性命的喪屍圍追堵截,鐵定沒心情在超市貨架前概嘆自己沒注意喜歡吃的薯片出了新品種,你也不會因為抵擋不了酸奶的誘惑而召集人馬轟掉了富人們為隔離喪屍而建立起的「玻璃金字塔」,可《東京喪波》都大膽地瘋玩了一把,當然它不只是玩鬧,它在惡搞中還有惆悵,還不忘談談練習柔道,奔向俄羅斯的理想,惆悵完了,還不忘朝動情的臉上踹兩腳,談完理想,繼續誇張,繼續瘋鬧。
《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導演:保羅·安德森Paul W.S. Anderson
經典指數:★★★☆
點評:在電玩迷中無比經典的喪屍系列游戲《生化危機》的電影版,「喪」的范圍不再只局限於人類,一切有生命的活物,譬如狗,都能成為攻擊性巨大的「喪屍」。喪屍的面目也有了全新的升級,真正有了一張類似食人花的血盆大口。此外,喪屍們也有了組織,商業財閥安格雷拉,這種帶有集權隱喻的故事設定,將該類型片中,通常隱藏在幕後的「政治力量」搬到了台前,帥酷性感的米拉·喬沃維奇不止要對付身為棋子的喪屍們,還有一個終極目標,幹掉安格雷拉的大Boss。
《僵屍人FIDO》Fido(2006)
導演:安德魯·柯里Andrew Currie
經典指數:★★★
點評:這次的喪屍源自宇宙塵暴的輻射,受害的是一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田園小城鎮。而頗具商業頭腦的公司則將危險的喪屍收編,馴養成供人僱傭的園丁、擠奶工等,小男孩和喪屍保姆之間還萌生了高尚的友誼。少了些傳統喪屍片的血腥暴力,多了些「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溫情,用戲謔調侃的方式呈現了一部喪屍喜劇片,在《僵屍肖恩》和《東京僵屍》之外,開啟了喪屍電影的另一種思路。
《我是傳奇》I Am Legend(2007)
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Francis Lawrence
經典指數:★★★☆
點評:片中的喪屍有了吸血鬼的特性,白天躲在暗處,害怕日光,一旦太陽西斜,就集體出動,圍剿活人。但這些因環境而生理異變的曾經的人類,以及B級喪屍片中肆虐的血漿和無邊的暴力並不是本片的主角。「唯一」的倖存者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主人公羅伯特·奈維爾,以及末世帶來的日復一日的空寂、孤獨,才是《我是傳奇》的核心。《我是傳奇》的敘事與探討的重點不再是如何在喪屍嘴下逃出生天,而是轉移到世界末日中最真實也最致命的心理狀態的呈現,於是當羅伯特抱著陪伴自己的愛犬痛苦流涕,當他對著音像店裡的塑料人偶自言自語時,喪屍片粉絲體驗到了另一種相對溫柔的快慰:感動。
《恐怖星球》Planet Terror(2007)
芝加哥打鬼,驚變28周,28周後,喪屍出籠一二部,+新版的喪屍出籠,
Ⅷ 八十年代初看過的一部彩色外國老電影,只記得影片結尾是一對男女站在遠去的列車尾部結束......求電影名字
鬼玩人 (1981)
五個年輕人艾什(布魯斯坎貝爾 Bruce Campbell 飾)、雪莉(Ellen Sandweiss 埃倫桑德維斯飾)等相約一起自駕游,他們預訂了一座坐落於深山裡房子作為野外落腳點,他們翻山越嶺終於找到了這間小木屋。晚上,他們發現了這間屋子主人留下來的一本封面嚇人的古怪的書和一部老式錄音機。屋子主人在錄音留言里說他在研究遠古流傳的喪禮和一些咒語,而那本古怪的書名字就叫「死亡之書」;根據書上說人死了其實只是保持睡眠狀態,並沒有真正死去,通過咒語可以重新活過來。接著錄音機里就播放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咒文。隨後,恐怖的事情開始陸續發生。
八十年代初的電影沒有很好的化妝技術沒有很好的後期特效,它只能靠聲音還有鏡頭角度的變化來恐嚇觀眾,其實還是很經典的電影。而且最後的定格動畫的方式真的還是很有心意,雖然所有道具都看著很假,但是作為B級片真的已經很成功了。作為一個邪典電影愛好者,我真的還是很推薦這部電影。
驅魔人 (1973)
愁雲慘淡的華盛頓市,一幢普通公寓內,單身媽媽克莉絲(艾倫·鮑斯汀 Ellen Burstyn 飾)和女兒芮根生活於此。然而近一段時間,克莉絲卻被女兒種種怪異的舉止折磨得煩躁不堪。芮根的行為舉止怪異,迥異常人。克莉絲帶她求醫問卜,終無所獲,甚至精神科醫生也束手無策。萬般無 奈之下,幾近絕望的母親求助於莫林神父(馬克斯·馮·西多 Max von Sydow 飾),一個有著豐富驅魔經驗的老者。恐怖的夜晚,神父與藏身少女體內的惡魔展開連番較量。這是一個註定讓無數人永生難忘的惡魔之夜…… 本片由William Batty根據1949年一起真實的驅魔事件創作的小說改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混音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1973年的各項奧斯卡獲得者的電影啊,四十年後看還是覺得很經典!那個被一點點折磨到不成人形的小姑娘確實讓人震驚吖!電影的敘事手法很簡單直白,一步一個腳印帶領觀眾走向高潮,真是越看到後來越精彩!讓我不停的驚訝到稱贊!難怪後來有那麼多恐怖電影向這部電影致敬,骨灰元老級恐怖片,非常屌~
鬼作秀 (1982)
全片分六段描述、恐怖的事,有鬼屋、殺人斷頭....等,集恐怖之大成、飲血吸髓、包您大呼過癮。
斯蒂芬金小說改編,片子由六個經典短小的鬼故事組成。其中包括墓地復活鬼,怪物殺人,因果報應,外來力量等等現代恐怖片均呈現過的恐怖形式。他是恐怖電影改編的先驅,現在的恐怖片很多都是他作品的影子。電影血漿噴發,內心戲也不示弱,現在看它依然好看。
群屍屠城 (1985)
西柏林,一家新落成的電影院正在派發電影票,招攬觀眾。影院首映的是一部名為《魔鬼》的恐怖影片。年輕女孩綺麗兒(Natasha Hovey 納塔莎霍維 飾)對影片頗感興趣,她邀請好友凱茜(Paola Cozzo 飾)一同逃課前往電影院。 途中她們遇到另一夥年輕人,其中一個女人將影片宣傳用的面具戴在臉上,卻不慎割傷了皮膚。這個不慎的閃失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大災難,該女子變成全身發綠的恐怖惡魔,凡是被她抓傷或咬到的也會產生同樣的變化。人們四散逃命,恐怖迅速蔓延。綺麗兒她們該如何逃出生天呢?
電影院的設定很棒,很早就進入主題但是一直到最後高潮不斷,一點也不拖沓,老式義大利喪屍的化妝特效都很好,干凈利索,血漿一點也不油膩,沾到喪屍的血液和傷痕都會變成喪屍,結合更爽快的背景音樂,中間換牙和小惡魔從女孩身體爬出的鏡頭,還有喪屍電影院大屠殺的鏡頭,男主角騎著摩托車拿武士刀殺喪屍的鏡頭。
活跳屍 (1985)
瑞典密斯科湯尼克醫學院,年輕的學生肯恩(Bruce Abbott 飾)和院長的女兒梅根(Barbara Crampton 飾)暗中相戀,兩人相約在肯恩畢業後正式結婚。 不久,天才醫師赫伯特韋斯特(Jeffrey Combs 飾)自澳大利亞歸來。在澳期間,他曾與另一位科學家研究一種令死者復活的葯物,但該葯物的副作用是復活後的人皆喪失心智,失性狂亂,他的研究夥伴即在一場事故中喪生。韋斯特找到肯恩的公寓,希望與之合租。他始終不忘復活葯物的研究,並爭取到肯恩的幫助。然醫學院院長卻因韋斯特在澳洲的事故而禁止相關研究,最終釀成一起慘案。 另一方面,與韋斯特針鋒相對希爾教授(David Gale 飾)也覬覦著這項驚世研究……
要是以現在的觀點看,這部醫學類的恐怖電影確實挺乏味。但是在那個年代,這種醫學科幻恐怖片確實挺有新意,,劇情緊湊,特別是配樂特別給力! 1981年的經典恐怖喪屍電影《鬼玩人》以及這部85年的《活跳屍》確實在羅梅羅的喪屍電影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經典就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