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兩者的名字之間就可以明白,網大主要是以網路作為播放平台,而院線電影是以電影院作為主要播放平台的。其次兩者的審查機構以及審查標准也有所不同,因為院線電影的發展及正規程度更高,所以審查會更嚴格,要求更多。另外網大作為一個新興的項目,沒有特別好的成功模式及盈利模式。所以目前大部分網大都是以小演員以及傍大IP為主。而院線電影雖然目前也是有編劇創新危機,但總體來說因為投資還是比較可觀的,而且還能夠獲得很多藝術類的獎項,所以規模開封比網大要高很多。
2. 說說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的區別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視頻平台的崛起,網路大電影逐漸嶄露頭角,成為當代娛樂領域的一大亮點。網路大電影,起源於2014年愛奇藝的定義,其定義為時長超過60分鍾,製作精良,以互聯網為首發平台,結構完整,容量豐富的影片。 2018年,網路大電影的影響力顯著提升,如《靈魂擺渡 黃泉》在豆瓣收獲7.1分,近6萬人評分,其票房分賬收益高達45478204元,首次突破4000萬大關,一舉成為口碑與收益雙料冠軍。據視聽發展報告,2018年網路大電影備案數量達到2141部,其中1030部上線,然而也有一部分項目未能順利落地,反映出市場活力與挑戰並存的特性。 網路大電影的興起,順應了用戶碎片化娛樂需求,觀影成本低且時間靈活,但觀影體驗相較於院線電影的震撼大銀幕有所遜色。它們通常與院線電影形成互補,各自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兩者在題材內容、投入產出、審查流程和分賬模式上的區別。 院線電影嚴格遵循《電影管理條例》的審查標准,對題材有諸多限制,如禁止穿越、動物成精等。相比之下,網路大電影題材廣泛,包括奇幻、穿越等,但這也導致其質量參差不齊,易出「雷劇」。 院線電影的製作周期長,如《大魚海棠》耗時12年,投入資本高,而網路大電影製作周期短,新人演員得到更多機會。在資本投入上,院線電影動輒千萬,網路大電影則以小預算為主。 院線電影的排片受多種因素影響,而網路大電影則能快速上線,回報周期短。 院線電影需經歷劇本備案、兩階段審查,而網路大電影的備案制度升級,需經過兩次備案和公示,特別是大投資的網路劇和電影,需在製作前和完成後分別進行信息登記。 院線電影的分賬主要依賴票房,而網路大電影則依賴於流量,如愛奇藝的評級分賬體系,優酷的會員觀看時長分賬,兩者分賬模式各有特色,且網路大電影市場在不斷刷新記錄。 盡管網路大電影市場存在分化,但整體上,高質量作品的涌現和審查機制的改革,預示著網路大電影正在從粗放走向精品化。未來,隨著審查政策的調整,我們期待網路大電影市場將更加規范,精品內容將更加豐富。
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一場觀影體驗的對比</
1. 題材與內容的差異</
2. 成本與回報的對比</
3. 審查與備案流程</
4. 分賬模式的差異</
3. 網路大電影發展迅速,與傳統電影相比有什麼區別
網路大電影與傳統電影的差別,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播出平台不同。
網路大電影主要的播出平台是各大視頻網站,而傳統電影的播出平台主要是線下的各大影院,當然了,當一些傳統電影播出很久之後,也會陸續的在各個視頻網站播出。
二、盈利方式不同。
網路大電影主要是通過廣告和付費觀看來盈利、回收資本的,而傳統電影,主要是靠票價來盈利,去電影院觀看的人越多,票房越高,票價越高,傳統電影的盈利能力、吸金能力也就越高,當然了,傳統電影也有廣告植入的現象,也會通過廣告來獲得一部分的利潤。
三、成本的投入量不相同。
一般而言,拍攝傳統電影的成本要比較高,主要是人員的費用、服裝、道具等的費用占的比例比較高,特別是請某些大腕的費用較高。而網路大電影一般都是一些「小演員」、或者只請一兩個名角出演。不過現在由於網路大電影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網路大電影的演員等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我想隨著網路大電影時代的到來,以後它的成本也會逐漸增加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的。
網路大電影雖然現在越來越火了,看得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它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盈利能力、推廣能力都是有限的。傳統電影往往會通過發布會等方式來做推廣,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網路大電影還是比較欠缺的,有待提高。不過網路大電影的數據比較公平、透明,這一點是傳統電影沒法比較的,傳統電影虛假票房的事情太多了。對於投資者來說,信息透明是一大優勢。
網路大電影發展迅速,如果傳統電影也是如此就好了 ,如果兩大形式的電影齊頭並進是不是會更好呢?期待我國電影行業發生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