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票房是指觀影人數賣出的票數還是賣電影票的盈利
票房是指觀影人數乘以單位票價。要算盈利的話,一般影院能分到票房的30%,投資方(就是我們看到的出品公司)能分到票房的30%(也有說25%的),就是說一部電影的票房要達到投資額的2.5—3倍才能收回投資,當然一部電影投資的收回不止是票房這一塊,還有其他的如版權啊什麼的。
目前票房的統計一般水分不大,但是投資額的宣傳水分比較大,目前很多電影的投資動輒說投資了上億元,這個真有點扯。
目前電影票房的最高記錄是阿凡達(全球票房27億美元),中國電影的最高票房也是阿凡達(大陸票房13億人民幣)。
中國國產電影的最高票房是唐山大地震(大陸票房6.7億人民幣)
⑵ 請問我們買電影票時的票價和票房有直接聯系么
有間接關系。因為影響電影票房有兩個點:1.口碑。2.觀影人次。不過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觀影人次越多,說明這部電影的票房會越來越高。
舉例:《攀登者》目前該部影片已經48.4萬人想看,那麼上映時這些去看電影,按照一人一元的票價來看就有48.4萬元;如果按照每人10元票價來看就是484萬;隨著電影口碑的直接發酵觀看的人會越來越多。
《犯罪現場》目前想看的只有2.5萬人,同樣每人一元的票價只有2.5元,每人10元的票價就是25萬。
因此電影票房和票價是有關系的。而和觀影人數和口碑是直接關系。
⑶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計算的
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票價無論購買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價計算),引用下別人 對這兩者比較的回答吧:12年以前,《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的時候,票價是20元一張,有的地方10元一張,而《阿凡達》以濟南新世紀電影城的票價為例:普通票價: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價格還在不停的漲),再說《阿凡達》作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價票賣得多。於是可見,《阿凡達》的平均票價比當年泰坦尼克號高了一倍還多。這還是在經濟狀況較為穩定的濟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廣州,這種差距會更大。12年以前,統計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報數量存在很大誤差。統計的大多是「公辦」影院,而現在的統計制度比較完善了。在很多非發達國家,以前看一場電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費,而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看電影只是普通的一種消費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仍然有數量極其巨大的國人觀看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當年只有6歲的我),所以說硬用票房來比較《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的高低,對後者不夠公平。這樣計算下來,即使不計經濟發展,統計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價。《泰坦尼克號》當年的全球票房是18億美元。今天的《阿凡達》要想超越泰坦尼克號,則必須拿出30億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所有電影的好壞都不應以票房作為衡量標准,而只在電影本身的內涵中作出評判。)
⑷ 買了電影票不去看會影響票房嗎
不會影響的。
只要票務系統里這張票賣出去了,票房就出來了。
要不然當初的《捉X記》,為了超越《速7》博個「內地影史票房第一」的頭銜,排那麼多幽靈場做啥。
幽靈場簡單的說就是在午夜時候,大量排片,十來分鍾乃至半小時上映一場「滿座」的電影刷票房,真實的是異常都沒人看。
⑸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中國電影總票房才600多億,這個什麼概念,中國餐飲總規模4.7萬億,汽車1.4萬億,連洗浴行業都有5000多億。如果整個中國電影是一個公司,基本等於中國500強第276位淮北礦業的營業額。
票房計算是根據票價計算的。因為網上購票一般在30-40元之間,取均價35元計算,《戰狼2》觀影人次在1.6億,1.6億*35=56億,《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影人次在1.39億,1.39*35=48.65億,《美人魚》觀影人次在9200萬,9200*35=32.2億左右。
中國14億人口。只需要14個人中有一個人觀看就有1億。1億*35=35億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狀況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80%的影片只能靠剩下的20%勉強生存。
⑹ 電影票房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買出去幾張票
票房最早指的是電影院里的售票處,現在用來指一步電影的能賣出去多少錢。如果說票房一個億,是指賣出的的電影票的價格的總數,比如一部電影的一張電影票是25元,賣了10萬張票,那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25*100000=250萬元。
(6)上海電影票票房擴展閱讀:
「票房」來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⑺ 電影票房多少多少,是指的人花錢上電影院買票的那個錢么
目前很多電影票房都是真實的,因為這是真實反映的,其中部分明星或者有錢會包場去看,這樣就會把票房弄高。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普通觀眾是真的多,觀影人次達到1億票房就能達到幾十億;
⑻ 十年首次票房倒退,春節檔85億夢碎,是票價太貴惹的禍嗎
由於2021年疫情後的首個春節檔逆市大爆,今年春節檔原本備受看好——在巨無霸《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引領下,韓寒、開心麻花、張藝謀、「熊出沒」等院線常客紛紛出戰,不少機構高調預測今年票房將突破85億,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今年春節檔連續四天單日票房都顯著落後於去年同期,這樣一來總票房大概率會落在65-70億區間,低於去年的78億,破紀錄無望。排除2020年的特殊情況,這是過去十年來春節檔票房首次出現倒退。
資本市場顯然已經將今年票房倒退視為某種信號。2月4日港股復市,兩大票務平台背後的阿里影業、貓眼娛樂雙雙下跌,阿里影業收盤大跌7.95%,貓眼娛樂跌4.5%,IMAX China也以下跌收盤。A股要到7日才會復市。考慮到春節檔大局已定,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等A股院線股,節後迎來大漲的可能性已經很渺茫。
當然,今年春節檔也有為數不多的幾方贏家。《水門橋》最終票房大概率能進入影史前十,《熊出沒·重返地球》有望創下系列票房新高,《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稍超出預期,有望超越同團隊的《羞羞的鐵拳》。
但可惜的是,由於缺少往年《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與股市連接的情況,散戶節後基本也喝不到湯。如《水門橋》、《熊出沒·重返地球》背後的博納影業和華強方特,目前都沒上市。只有《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出品方新麗背後的閱文集團在4日港股復市首日上漲超5%。
⑼ 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電影票票房一直在下降,很多人都說中國的電影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境地,我覺得這句話沒有說錯,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的確不容樂觀,發生這種現狀的原因我覺得應該從多方面來討論。
國產電影和國外電影相比人們更加樂於選擇在電影院看國外電影,而不是國產電影,電影院消費人群主要是在年輕人,顯而易見的是國外的電影更加受到年輕人的吹捧。現在人們對於電影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對於電影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現在電影的內容已經不能夠適應人們精神生活上所發生的變化,人們更加需要的是那些有內涵的電影,可以反映出生活的電影,我覺得在這方面中國的電影做的還不是很好。
⑽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