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票房能到20億,他能分到多少錢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2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1億
營業稅0.66億
院線10-12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6.34—8.34億(這些錢6-8億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4-6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3、如果這個人是主要製作者,而且有公司作為製作商,那麼可以分較高的份額,例如戰狼2的吳京,由於是主要投資人,所以分了13億多!
如果是導演,一般分總票房0.5%,即1000萬!(當然一般導演都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參與製作,可以分成)
如果是演員,則拿定額,即拿幾十萬到幾千萬不等,不參與分成!
㈡ 20億票房能賺多少
電影的票房就像是一個大蛋糕,無論票房的好壞,背後分蛋糕的人都不會少。
因為一部電影從開始的劇本、演員、拍攝、特效、成片製作、宣傳,到最後的上
映,都需要巨大的投資。
按照國內電影市場的分成,首先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
營業稅,剩下的票房按照下面的比例分成:影院加院線分賬57%,而製作方和發
行方分賬43%。
簡單點說,就是電影院要拿走一大半,投資方拿走一小半。
舉個例子,就拿賈玲爆火的這部《你好,李煥英》來說,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達
到了52億,扣除電影院分走的30億,投資方到手的也只有20億,但是在這剩下的
20億背後,有7個出品公司和18個聯合出品方,其中就包括華誼,阿里,北京文
化,中影等眾多資本方,他們的盈利可想而知。這些主投公司肯定是吃肉方,其
他參投公司只能是跟著喝湯,但是如果參投了像《你好,李煥英》這樣的爆款電
影來說,就算是跟著喝湯,也能賺的盆滿缽滿了。
賈玲自己的「大碗娛樂文化傳媒公司」也是投資方其中之一,就賈玲的個人總盈利來說,「大碗娛樂」的票房分成加上她自己導演和參與演出的工資,以及票房超過了15億得到的相應分紅,有圈子內比較權威的人士說,賈玲憑借這部電影可能分賬有兩億之多。
不少網友感慨,總票房50多億,賈玲只能賺2億也太少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兩億是做夢都不敢想像的數字,當然了,一部電影肯定需要這些資本方大力投資的,所以他們分賬多也是理所當然。
㈢ 票房20億的電影主演會分多少錢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㈣ 票房20億能賺多少錢
電影票房分成: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20億票房,電影發展基金1億,營業稅0.66億,院線10-12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6.34—8.34億。
一、電影票房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2016年1月,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電影局出重拳整頓市場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瞞報票房,院線要承擔連帶責任,影院放映質量差等問題也會被集中治理。
二、發展歷程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01.4億元,占總票房的53.84%,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票友大多數是為自唱自娛,如清朝的皇帝愛新覺羅·載_、貝勒愛新覺羅·載濤、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經紀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銀行老闆馮耿光、張伯駒、生理學家劉曾復都是造詣很深的名票,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㈤ 一部電影 如果票房20億的話,男主角能拿多少片酬
1、在中國,男女主角一般拿的都是定額,並非分成。
最多是參與大片(20億在中國票房就算是排名前五的大片了)後,男主角的名氣比以前大了,畢竟這是中國票房前五的電影。
2、在美國演員參與分成很正常,但是中國由於不 誠 信的原因,所以很少有演員參與分成的。
㈥ 到底電影在內地達到多少票房才算不撲街
也要看誰來導,小導演小製作票房一億就算不錯,如果是徐崢的話不管投資多少票房低於五億算撲,周星馳吳京的話不管投資多少票房低於十億算撲。像新喜劇之王就算撲街,吳京的攀登者和美人魚2如果票房不過十億就算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