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電影票房是如何造假的? 就幾個套路。以近日水分最多的某妖記為例,眾所周知一部電影的上映時間,與它本身是否賣座有很大關系,而賣座的電影一般能上映30-50天,而某妖記在這基礎上,以公益放映為噱頭,把放映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套路),某群體進場看電影免費,但是還可以算進票房。這樣還算是輕的,更重的是,某妖記電影製作方有眾多影院,這樣一個便利條件就讓他們能在午夜場做手腳,午夜場場場爆滿(套路,這個套路需要自身有眾多影院,成本低效率高,如果沒有這個條件,要花很多很多錢,一點都不劃算,畢竟票房再高也是虛名),而且還是15分鍾一部。兩個條件,某妖記問鼎當年票房冠軍。
問題二:電影票房造假,有啥用? 最近,新聞經常報道哪些電影出現票房造假,其中《捉妖記》,《葉問3》也被爆放映前兩天出現刷票房現象。那麼,為什麼要巨資刷票房呢?有什麼作用?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由於話題太多,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而且,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
問題三:為何票房造假屢禁不止? 1、行業制度有待規范
我國院線並不是每家電影院都會上報票房數據,所以有時候得到的統計結果不太理想,於是就索性不進行大范圍的公開了,不滿意乾脆就作假吧,反正別人也發現不了
2、法律界定概念模糊
「偷票房」和「買票房」算不算違法行為?目前尚沒有法律文獻做出相關規范。還有「包場」這種行為,不但會在業內發生,還有粉絲也通過這種方式支持偶像,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作摻假?
3、有利的誘惑難抗拒
一是為錢,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撇去從投資、植入廣告以及電影周邊所得的部分收入不談,票房可以說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全指著它賺錢了。二是為名,票房高了,知名度自然會有,到時候再拍個續集,肯定有市場,說不定還能吸引來原本沒有觀影慾望的人來貢獻票房,最終名利雙豐收。
4、太多規則的執行都不嚴謹
我國制定的很多規則制度往往都停留在說說而已。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執行力度不夠,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想管理起來,是難上加難。
問題四:為什麼票房要造假 廣告性質,吹噓誇大,人們心裡覺這么多人去看,那一定好看,所引誘觀眾,就做了這些虛假。
問題五:現在的電影票房怎麼都造假 中國電影票房造假已成公開秘密 首周票房只有1700萬元,卻被發行方誇大成4000萬。在眾媒體和網民不依不饒的輪番「轟炸」之下,動畫片《阿童木》的發行方終於站出來公開道歉了。 因虛報票房而道歉,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中國電影變成了只需要數字不需要質量和口碑的怪胎」
問題六:電影為什麼要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5分 這個太簡單了――――
這就是好比虛假宣傳,人為製造該電影火爆的假象,讓很多不買賬的人覺得片子可能還不錯,吸引人觀看。
問題七:捉妖記票房真的造假嗎 為什麼票房那麼高那麼火啊 求解答 是不是造假,這裡面水太深,除了當事人自己,你說的再有道理也只是猜測。不過遭人嫉妒是絕對會的,同樣是一部電影別人的人氣那麼高,賺了那麼多錢誰都會眼紅,只不過表現心態不一樣罷了。而且即使人家票房造假了,那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你能夠造假來個21億票房嗎?你能夠造假一個多月到現在才被曝光嗎?你能在票房造假的情況下還保持高人氣嗎?……
它之所以那麼火,個人感覺除了國內普遍容易接受搞笑類視頻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宣傳方面,除去各種媒體大肆宣傳,你看看那些參與拍攝的,井柏然每天跑著跑那從不忘帶著胡巴,上《快樂大本營》是這樣,真人秀《花兒與少年》是這樣,接受各種訪談節目也是這樣,就連吳莫愁都跑《中國好聲音》唱了首片尾曲(這點我就不贊同了,怎麼能為了宣傳故意跑上台呢?而且節目製作組居然還同意了,也不知給了他們多少錢)總之是宣傳無處不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在如此力度的宣傳下,即使大家都說不好看,也會有大量的人想著去確認一下怎麼個不好看法啊,更何況網上的好評一片了!至少我身邊有好幾個人,就是因為看到網上各種相關話題,才想著跑電影院去看的,我也因此被拉了過去,至於好不好看我就不做評價了,反正票房就是這樣上來的……
問題八: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票房這么高,肯定很好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但是話題太多啊,大家都在說某某片子太爛了,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多雇一些水軍各種微博論壇發帖,「安利」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不然你見過剛開始票房很低,後面一下子變特好的電影么,好吧,除了《大聖歸來》。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拿《葉問3》來說,跟「娛樂寶」類似,採取眾籌形式,根據票房情況承諾收益,票房若大於等於10億,預期年化收益為11%,11%已經算很高很高了!銀行理財的收益4%不到,大家自己體會一下!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咯。
問題九:電影票房為什麼要造假?這中間的存在怎樣的利益關系?票房的高低跟誰有直接關系?導演和製片方怎麼獲利? 導演藝術創作,製片人都是給投資方賺錢的,選擇劇本,演員比較票房重要因素
問題十:票房造假事件,你知多少? 2012年 中視豐德影視公司董事長王建峰公開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數據,某機構承諾一年只需5000萬便可幫他邁進全國收視十強。
2013年9月 湖南衛視部分地區收視為0,被疑因其他電視台購買收視而受牽連,喧囂一時。
2014年4月 北京地區收視出現異常表現,北京衛視被擠出本地前十,北京電視台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跟蹤數據分析,內部「認定」北京地區樣本戶疑似遭受污染。
2016年12月 浙江衛視收視率遭遇斷崖式下跌,從常年全國前五名,一下子跌至20名開外,創下了浙江衛視建台50周年來的最低收視紀錄,原因是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的製作方未購買收視率。
2. 電影院為什麼要瞞報票房
首先要確定大方向,電影院瞞票房是為什麼?電影院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答案毫無疑問是錢。
然後咱說為什麼瞞票房就可以賺到錢
我們知道一部院線大片所有的票房是要分成的。假如這部電影在你的影院一共拿到了100萬的票房,那麼最終落到電影院手裡的大概還有45萬左右,剩下的要交稅還有製片方等等。票房的分賬系統很麻煩的,我就不詳細說了。反正如果瞞票房的話,那瞞的那部分錢自然就不用參加分成了,票房就可以占為己有。
不過這個很危險的,被查住的話可不是簡單讓你把瞞的錢交上了那麼簡單了。
3. 電影院的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每天統計,通過影城的售票系統直接在結束當日營業後上報當日票房數據到中影,再由中影的數據處理系統算出結果,全部數字化。
比如a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建黨偉業,有學生票:30元,共10人,標准票:60元,共10人,團體票:20元,共10人,會員票價:15元,一共10人,那一天的總票房是:30*10+60*10+20*10+15*10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影院也不讓,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在發行前會給影院一個發行通知,每部電影都會規定一個最低售票價:比如變形金剛三的最低售票價15元,任何形式的團體、優惠會員卡均不得低於15元,也就是只要進一個人看電影,就最少要出一張15元的票。
4. 影院瞞報收入被罰是怎麼回事
中國各地的300餘家電影院因瞞報票房而受到懲處,這似乎是整治電影產業的第一波浪潮。
3月24日,63家影院被控在2016年欺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被責令停止營業至少90天。尚不清楚調查人員是如何收集影院作假的證據的,這些影院被勒令將侵吞的收入歸還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
電影製片人對中國媒體監管機構發起的打擊行動感到滿意。博納創始人於冬表示,中國票房的大約20%因為影院隱瞞收入而沒有報告,「這只是冰山一角,偷漏瞞報票房是行業毒瘤。」就像中國的電影院試圖人為降低銷售數字一樣,據悉製片企業會通過大量購買打折票和製造「幽靈場」來誇大銷售。《人民日報》稱,此次規范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法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