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票房與泡沫齊飛的年代,如何看待中國影視行
如果只看總票房這個數據的話,美國的情況似乎也未見得太好。根據票房網站Box OfficeMojo的數據,2016 年北美的總票房為113.72 億美元,比 2015 年高出了 2.2%,這個數字甚至低於中國總票房的增幅。
然而僅僅比較總票房這一個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單銀幕產出這個數據更能反映出電影行業中影院和觀影人群之間的供求關系,而從這個數據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的泡沫化程度顯然要比美國更高。
目前,中國的銀幕數 41179 塊已經超過了美國的 40759 塊,如果按照中位數來計算 2016 年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的話,那麼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為 125 萬元,與 2015 年的單銀幕票房 159 萬元相比,下跌超過 20%。
反觀美國,2016 年美國電影市場的單銀幕產出為 28.2 萬美元,而 2015 年的這個數字則是 27.8 萬美元,還略有上升。
將這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的話,一個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電影市場上,銀幕的供應量與需求大致匹配,而在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
由於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張速度非常快,導致出現了一波建設電影院的浪潮。但隨著電影市場擴張速度減慢,這些新的建設項目沒有辦法這么快地做出針對性的改變,所以導致銀幕增速遠超票房增速。2016 年中國銀幕增速達到 30%,是票房增速的十倍以上。
這對於影院的經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畢竟每一塊銀幕的運營成本並不會因為票房的減少而減少。影院需要在票房以外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來彌補票房降低造成的虧空。
一般說來,影院的非票房收入大多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食品、飲料、貼片廣告、衍生品收入等等,但對於中國的電影院來說,這些似乎都還沒有形成一個足夠的規模。
萬達一直為自己的「非票房收入」而自豪,根據萬達院線在 2016 年 6 月發布的半年報,商品銷售、貼片廣告、影院廣告、電影投資營銷這些收入大約為票房收入的 46% 左右。相比之下,被萬達收購的AMC院線的非票房收入(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食品和飲料的銷售)大約是票房收入的 58% 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比較並不十分精確,因為萬達院線的財報中計入了AMC院線、Hoyts院線等海外電影院的財務數據,因此 46% 這個數據是海外院線和國內院線平均下來的結果。不過,這反而意味著國內的這些電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佔比要比 46% 更低,也就是說萬達的非票房收入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美國電影院較為成熟的會員制度也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非票房收入。Regal 通過建立核心會員項目、開展特色活動、提升觀影舒適度等吸引會員的方式,會員收入佔到了收入來源的三分之一;而AMC 則通過社交媒體積攢人氣,建立網站與開發移動應用,成立同行業第一個會員項目 AMC Stubs,自 2012 年來,AMC 的銀幕數下降了 0.5%,但觀影人次和單銀幕產出都增長了近 3 倍。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院賺錢的辦法也就這么一些。再怎麼跟美國人看齊,目力可及的前景就擺在那兒。這個行業要真繁榮,歸根到底還是上游內容端的事情。別的咱不提,2016 年的電影都拍成這樣了,要指望電影院能賺錢,也實在是太為難人家了。
㈡ 電影《張之洞》上映首日票房僅90元,這部影片為何沒人看
電影《張之洞》上映首日票房僅90元,這部影片為何沒人看?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談起票房奇低,這名工作員回復,不但她們很難買到電影票,曾有好朋友購買到電影票以後被電影院退票費解決,這讓她們十分傷心,「要看電影的粉絲壓根很難買到票,排片真是太低了」。這一觀點與貓眼專業版的數據信息符合,首播日當日有5人次退票費,退票緣故不為人知。
有網友擔憂電影《張之洞》票房太低沒法盈利,這名工作員表露,主創人員們帶上情結資金投入工作中,投入許多辛勤,可是成本低,實際的成本費「過意不去表露」,「大家勤奮復原張之洞這一角色,發揚中華中華民族中華傳統文化,大家有責任、有義務來做這件事情」。談起網友提議將來上大量互聯網平台播放,工作員回復「也會(往這一方位試著),每一個領域有運行的規律性,大家也不願意產生這樣的事情」。
㈢ 為什麼有人說九七之後香港電影就衰落了
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在97年以後,大陸電影跟香港電影學了很多,不僅僅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出來,還有一些大製作的電影上映了,馮小剛的、張藝謀的都是很好的。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導演,還有陳凱歌等人。大陸電影的百花齊放,讓很多人更多的關注大陸的電影,而不是香港的電影,所以才有人覺得香港的電影已經不行了。
香港喜劇片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壇最高的成就。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在香港,明星資源異常豐富,絕大多數影星都參與過喜劇片的製作。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能稱得上喜劇天王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平民喜劇天王許冠文,另一個是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香港喜劇電影30年來的喜劇最高成就,都體現在這兩個人身上了。除了兩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會在喜劇片中一展身手。
汗牛充棟的經典喜劇作品,就是他們付出汗水的最好結晶。喜劇片有像《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樣的普通喜劇,也有《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一類的多類型喜劇片,後者融合了功夫片、賭片等各類元素,使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不僅有功夫喜劇,也有喜劇鬼片、愛情喜劇等多種類型。香港影人這樣天才的創造力,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資源。香港喜劇片進入21世紀,也和香港電影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人才的大量匱乏,導致喜劇片變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馳的一支獨秀,香港近幾年都沒有堪稱經典的喜劇問世。
㈣ 八佰票房破20億,是否能奪回票房冠軍的寶座
八佰票房破20億,是否能奪回票房冠軍的寶座?我們知道八佰是被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超越,主要原因還是是因為七夕檔,大部分的情侶都選擇了看一些愛情片,而不是去看戰爭片,但是在九一八之前,戰爭題材片還應該是主流,相信奪回票房冠軍寶座指日可待。
院線的支持:我們知道資本是逐利的,院線是會根據口碑和售票情況進行動態排片的,再好的電影,如果沒有地方放映,也是沒有機會的,這就是為什麼前文說「好的票房不一定是好作品」的原因,但是好作品加上好的拍片,再加上好的影迷,票房大賣是無需置疑的。
電影還在上映,票房還在一直增長,在下線之前,我們只能祝福它繼續大賣。
㈤ 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有哪些
檸檬從小就喜歡看香港電影,因為個人比較喜歡看警匪片、動作片。《英雄本色》《古惑仔》《我是誰》這些電影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佳作,但從92年開始港片的影響力已經被國外影片替代。
香港電影之所以沒落,很重要的原因是傳統的警匪片和動作片沒有大突破,沒有更加新穎的東西,所以很多觀眾都被國外警匪片和動作片中的特效所吸引。
另外,很多大牌明星都在隱退或者轉到幕後,沒有能夠真正在熒屏上獨當一面的新人演員,時間一長,製作方只能轉方向。
其次,製作方不想投入更多的技術力量改變香港電影的落後狀態只能被淘汰。
㈥ 劉德華的影響力那麼大,為什麼有很多他主演的電影票房不是很高
在華語娛樂圈,劉德華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說他是傳奇也不為過。不過對於如今的年輕觀眾來說,劉德華這個名字肯定是聽說過,而且有一定人氣,但如果說到作品尤其是電影,這些年卻沒有什麼值得關注,尤其有些還口碑票房撲街。
那麼,為什麼人氣一直居高不下的劉德華,這些年所拍的電影卻總是差強人意,至少與他的個人名氣不相匹配?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票房差,一般都是指這十幾年,而如果論九十年代和21世紀初,劉德華還是很有票房保證的,很多電影都非常賣座。
比起那些年輕的當紅演員,劉德華的很多電影確實票房不高,但不要忘記劉德華也曾經創造過那麼多經典之作,而現在這個市場沒有為他准備好足夠多的好作品,他也只能勉為其難。期待劉德華能夠拿到更多適合他的電影,好讓他的魅力持續在大銀幕上展現出來。
㈦ 當年票房「慘敗」如今卻被視為經典的電影,有哪些呢你看過幾部
事實上,很多現在被譽為神級電影的作品,當年的票房成績都不好,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以下四部作品:1、《東邪西毒》;2、《青蛇》;3、《大話西遊》系列;4、《阿飛正傳》。
首先要說的就是張國榮和林青霞主演的《東邪西毒》,這部影片本身的陣容很強大,而且是王家衛導演拍攝的少有的古裝片,但是當年大家好像不是很喜歡看王家衛的古裝片,所以《東邪西毒》當時的票房成績很差,當時很多觀眾都不喜歡這部作品,但是這部作品如今在豆瓣上拿到了8.6分的好成績。
最後,張國榮、張曼玉和劉嘉玲主演的《阿飛正傳》也是一部票房慘淡的電影,而且張國榮和劉嘉玲都提名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最佳男女主角,但是最後只有張國榮拿到了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