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壽光的請進,帶女生約會,去哪裡比較好,壽光有哪些氣氛好又實惠的餐廳類的地方以及有哪些好玩的公園
肯德基麥當勞或者老城區肯德基北鄰的漢釜宮自助烤肉。金光街上的煎餅卷蔥,裡面的雅間不錯,飯菜味道也很好。
可以去沿河的濕地公園或者老城區渤海南路那邊的人民公園都可以。
2. 記壽光縣城的兩個電影院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間,壽光縣城有兩個電影院。分別是位於中心街南段、路西的「壽光影劇院」和位於城南的「壽光電影院」。在壽光人的口中就是「北影院」和「南影院」。關於壽光影劇院的建成年代,我沒有考證,大體的年代應該是七十年代初期吧?聽說為了建這個「壽光影劇院」以「缺乏建材」為由,拆了壽光文廟。(壽光文廟於一九七四年拆除,以此推測,壽光影劇院的建成年代不早於七四年)如果真如民間傳言,依現在的眼光來看,「建影劇院是假,拆文廟是真」,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耳」!
在我的印象中,壽光影劇院和壽光電影院的招牌是都有題字的,至於壽光影劇院的題字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已經無從查證,我只記得壽光電影院的題字出自書法家武中奇。
壽光影劇院位於壽光中心街(現渤海路)南段路西,封閉的院落,兩扇鐵門,大門朝東,大門兩側是售票窗口。一般是電影放映前開門,散場後關門。影劇院的兩扇鐵門下面預制了一個鐵制「∩」形的物件,關門時起到定位的作用。就是這個「∩」物件,好多人都吃過虧,由於這個物件位於大門中間,散場時人多,往往最擠的時候就是在大門口,如果腳掌一不注意進入這個「∩」形物件,加上後面的人源源不斷擠來,運氣好的、反應快的迅速抽腳能躲過一劫,稍一疏忽,輕則腳面挫傷,重則斷腿。這種情況我見過多次,見的多了也就「長見識」了,所以每次電影散場就不敢走大門中間了。
對於壽光影劇院的最深印象,還是在我在壽光工業職工子弟學校上學的時候,那年首映少林寺,萬人空巷,爭先恐後的目睹「覺遠」和「白無瑕」的銀幕風采。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半大小子」呢?當時學校也很「人性化」,組織去看少林寺。少林寺在壽光上映了差不多半月的時間吧?由於單位分票看,學校組織看,少林寺的上映對於當時的壽光人來說也算是「發放福利」了。那時的我們「可滋潤了」,中午放學去看,下午放學去看,甚至晚上接著看。一部少林寺,我記得看了二十五遍。於是,全班人都「走火入魔了」!男生剃了光頭,戴上了少林寺的胸章,買了「少林拳術秘傳」……彷彿一夜之間都成了「武林高手」,就差「仗劍走天涯」了。現在看來,少林寺就是由封閉到開放的分水嶺,引導著人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說完了「北影院」再說「南影院」,應該是八十年代中後期吧,在壽光城南建起了「壽光電影院」,當時的「壽光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也遷到了「南影院」,從這一刻起,壽光的「電影中心」也就轉移了。
壽光電影院運行的時候,我已在單位上班,那時正興「電影通宵」,於是,下夜班後我們就結伴去看電影,為了減少支出,「逃票」也就成了不二之選。「南影院」的前鄰是「壽光工業供銷公司」,一牆之隔就是南影院的廁所,於是我們先進工業供銷公司,然後翻牆進「南影院」廁所,甭管有沒有屎尿,先在茅坑蹲一番,等上廁所的人多了,我們就分批進入放映廳,以此來混擾查票。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那年我們就遭遇了一次,腚還沒坐穩就遇到查票,一次就逮住了四個,拉進辦公室(更像是訊問室)采著頭發(年輕時留長發)就是一頓胖揍,揍完以後再給個甜棗:「下不為例啊!看電影起吧」!唉!一頓胖揍之後電影也就接近尾聲了……這是看電影嗎?這是看了個職員表啊!
隨著舊城改造和城市開發,這兩個電影院已經消失了,「北影院」先是在影院廣場前建起了「春天購物城」的地下商場,然後拆了影劇院建起了商住樓,「南影院」關閉後「聖水源游泳館」進駐,最後拆除電影院,建起了金頓大廈。
前幾天看壽光老照片,見到了「南影院」和「北影院」的照片,於是乎,記憶涌來,感嘆唏噓……
雖說兩個老影院沒了,但壽光的電影業卻沒消失,相反還多了起來,而且還遍地開花之勢……比如新世紀電影城、壽光金典電影城、銀座魯信影城、壽光萬達影城、壽光喜滿客影城……
(以下照片取自網路,向拍攝者致敬)
3. 壽光電影院哪家好
壽光奧卡影城拆擾運。壽光是山東省濰坊市代管縣級市,壽光奧卡影城停車方便,出票快,影廳屏幕很大,座椅很舒服,前後排空間很充足,有爆米花、飲料等旅梁零食李則小吃,環境很乾凈,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地址位於聖城街道學院路建新街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