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電影《八佰》定檔11月日本上映,日本當地的觀眾反響如何呢
有一部電影叫《八佰》,這是根據當時的一個真實情況改編的。聽著名字可能覺得當時的戰士有800人,但實際上他們的人數少之又少,他們實際人數400人,對外號稱是八百壯士。
該部電影十一月份在日本上映,日本當地的觀眾反響還不錯。
B. 《八佰》觀後感9篇
《八佰》觀後感1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蔽源見我的微笑。——題記
有句話說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里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說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正早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衛,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里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為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為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著,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准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裡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里,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說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嘆,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舍己為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像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衛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後感2
觀看抗戰影片,追憶崢嶸歲月。近日,為重溫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業績,進一步激發員工的愛國熱情,便利大本營(北京)國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便利大本營”),組織全體員工觀看抗戰題材電影《八佰》,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紅色生涯。
當歷史赤裸裸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會有何感想?
作為一個80、90後,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是存在於初高中課本上的文字,而今天,當那段血淋淋的歷史擺在面前時,才發現,那些簡單的文字,記錄的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年那場劫難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頭再看依舊讓人感覺到悲痛。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場戰爭非常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
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原本註定是敗仗,但是那400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又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聽著普通卻又無比響亮的名字,如陳樹生、端午、謝晉元、老算盤之類,其“捨生取義,我宏清態所願也”的豪情壯志無不感動著每一個熱血兒郎。
觀影中,便利大本營的每一位家人無不被影片的劇情所感染,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當下擁有,才能為未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經屈辱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頑強、視死如歸,是屬於先輩們的革命記憶;
以史明智、繼往開來,是當代人身上應肩負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這么艱難,通過重溫波瀾起伏的抗戰往事,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在當前形勢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見言見行、勤勉工作,為公司的生存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人依舊是當年那個不畏生死,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曾經那個落後挨打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國力強盛的新中國。 這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國家在經歷著戰爭與苦難,我們只是足夠幸運的,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每一個中國人,請記住曾經前輩們為了祖國付出過的慘痛代價,時刻警醒著自己,只有中國強大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才能夠更強大。
無論電影拍得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話語權中占據越來越重的位置,是無數先烈英雄們用命換來的,就像電影當中,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留名的。
銘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
《八佰》觀後感3
前幾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都看了這部電影,拖到現在就只能一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從8月21號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達24.5億,光看預告片就
熱淚盈眶,激發出滿滿的愛國熱情,發自內心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大賣,眾望所歸,票房一直遙遙領先。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謝晉元率420人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廝殺4天,死傷38人,斃傷日軍200餘人。4天後,謝晉元奉蔣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國人掩護撤出上海。然而,英國人突然變卦,強行收繳了將士們的武器並將他們關在租界北部的一個戰俘營里。關押生活持續了近3年,期間謝晉元將軍被叛徒殺死。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向英宣戰並攻入了英租界,將剩餘將士俘虜後罰為苦役。至1945年抗戰結束後,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幾點感悟
1、和平是用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的環境極端惡劣,要忍飢挨餓,甚至飢寒交迫,睡不好覺,受傷了沒有好的醫療救助,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還要時常面對戰友在戰場中血肉模糊犧牲的畫面,但是為了祖國,再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哪怕恐懼死亡,也會迎難而上,拚死殺敵,捍衛祖國。有一段話令我非常感動,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光默念都會感動到哭。
終於明白格局創始人為何堅持援助抗戰老兵,敬重每一位戰士,有機會我也要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珍惜當下的溫飽和平
上一次觸動我有這種感受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無幾,今天被八佰再次激發出這種感受。相比起在惡劣環境下浴血奮戰的戰士,我們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涼,有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相親相愛的家人,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下的溫飽與和平全都是浴血奮戰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當代戰士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換來的,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溫飽與和平,也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現溫飽。
3、生命有限,乘風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溫飽解決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賺錢,努力學習,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然後去幫助他人。生命有限,敢於乘風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精進,不虛度光陰,先自立,再幫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後,用電影里我非常喜歡的兩段話結尾:
有膽怯,有顧忌,危難關頭仍義無反顧;
有嫌隙,有猜疑,大敵當前仍同仇敵愾;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
他們渺小而真實的活過。
寧願死,不退讓;
寧願死,不投降!
《八佰》觀後感4
很難想像,到了我這個年紀因為看一場電影還會熱淚盈眶。為了激發逆境中我們的企業如何肩負重任、凝聚成鋼,用我們最大的精神圖騰共度難關。應集團要求,我利用國慶、中秋雙節走進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熱播的電影,看後讓我震撼,寫本人觀後體會如下:
隨著死守四行倉庫的悲壯往事如颶風般撲入我的視野,四行倉庫前絡繹不絕的人群和擺滿的各種煙酒祭品,400餘人的虎賁之師紛紛壯烈捐軀,因為他們的“天佑山河,才有了今天不死的中國”,這樣的壯舉值得代代傳誦。當然,老天是不可能保護我們的,能讓國家脫離積貧積弱、走出山窮水盡依然活著的,全靠這些捨命救國的忠勇將士們,有句話說得好: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影片中戰況空前慘烈,儒雅的團長謝晉元帶領全體官兵數次擊退日軍瘋狂的進攻,陣地從未丟失。此刻我不禁想起定這段血性從容的話:“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也就戰死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後,你作為抗戰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故事雖已成歷史,但偉跡會讓我們沒齒不忘。
這部電影用了10年准備,4年製作,3次撤檔,才得以正式上映,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破2億元,成為了今年疫情後我國電影復甦後第一爆點片。其實真正吸引大眾紛紛觀看這部電影,不是電影本身火爆的打仗場面,而是400名將士通過浴血奮戰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影片中有句“捨生取義、兒所願意”台詞,振振有詞、氣壯山河,喚醒了隔岸相望的民眾,也點燃了電影觀眾們雙拳緊握的愛國情緒。“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青山處處埋忠骨,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仍做中國人”,這才是我們每個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該有的情結。
一部好的電影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一個好的企業會帶你越飛越高,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祥和的新中國,企業家用辛勞付出給廣大員工帶來了穩定收入,當他們面臨困窘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羊尚有跪乳之恩,鴉也有反哺之義,動物如此,人亦該如此。每一個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純粹依靠那一個人做到的,必須由我們集體的大環境共同鑄就而成,維護好企業的大環境,我們的日子也會好了,這才是我們對企業做出的最好感恩。“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行動少苟言笑,多勤勉少存浮誇,你未來才會征服世界。當下,我們每個人要做一名敢追求、有夢想的人,讓我們的企業好好的活下來,它就會不斷地向著陽光的方向前行。
《八佰》觀後感5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著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裡念叨著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著疑惑的想法隨著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裡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著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著鋼板陣沖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沖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著一個又一個戰士捆著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松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台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說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後感6
如果說《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借著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後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著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著無奈、有著失望,更有著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桿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桿下的水泥樁。
戰斗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沖過橋的對面,沖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里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發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八佰》觀後感7
今天,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屍體扔到樓房外的水裡。為了鍛煉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裡崩潰,但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著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戶,企圖強攻,然後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背著炸葯包,然後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著:“我叫xxx”,隨之與裝甲車同歸於盡。看到這個場面,觀眾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為了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只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知道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為了喚醒每一個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一邊卻歌舞昇平,當時的民眾,還沒有意識到戰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說的話:“雖然我這場戰斗註定是失敗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
英國租界同意說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己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著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麼恥辱!後來,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爭,但是隨著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後,我知道了,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於世界。
《八佰》觀後感8
電影開場就布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形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布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象徵著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希望。這也象徵著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後,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賓士,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希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為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蛻變。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當家國破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後,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著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盡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葯,只要有活著的士兵沖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八佰》觀後感9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獲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路上關於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著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麼?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跡,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里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並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系。很多人認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里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著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裡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捨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芸芸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獲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路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誇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於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並不了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么?
C. 精選三篇有關電影《八佰》實用觀後感範文
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看完電影《八佰》,你是不是靜思良久,感慨萬千,以下是我整理的精選三篇有關電影《八佰》實用觀後感範文,快來看看吧。
《八佰》實用觀後感範文
由於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已經很久沒踏入電影 院了,在前幾天,隨著八佰的上映,我也去電影 院觀看了這部電影。眾所周知,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10月26日晚,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燃慎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這是一項死亡任務。當時,大勢潰敗,為了保住大部隊撤退,留下了這400餘人,他們都是亂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後無名的英雄。指揮官謝晉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最後的陣地,便是後來的文具市場,曾經的皮族敬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始建於1931年,五層樓高,曾是4家銀行共用的倉庫,毗鄰蘇州河,河的另一邊是租界。站在處,可以看見國際飯店。
1936年3月初,卓別林攜帶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蜜月旅行,與梅蘭芳和電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藝界人士就在那座國際飯店談笑風生。沒成想,一年後的上海,已陷入硝煙之中。
1937年10月,上級對謝晉元說:你們是孤軍,沒有後援。這句話,等於間接的判了他們死刑。謝晉元帶著400多名士兵在四行倉庫里宣誓:此地就是我們埋骨之處!10月27日,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但毗鄰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瘋狂轟炸。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對岸的上海市民隔著蘇州河親眼目睹了這場戰爭,成群結隊的人站在那裡為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
有人舉著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當一個日本兵被擊斃後,岸那邊就會響起陣陣歡呼聲。
這是歷少有的一幕悲愴,多年後,每當聽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著淚花,還有一種堅定且無法言說的力量。
當然,電影穗哪的反響有好有壞,但是這場電影,至少讓我們知道了史時、知道了八百戰士、知道了在敵我雙方懸殊如此大的情況下,依舊有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知道了現在安穩和平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想,這就夠了。
《八佰》實用觀後感範文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後,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19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斗,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采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八佰》實用觀後感範文
哲人曾說:一個民族愈加經歷苦難,愈會變得頑強!
猶記得年少時,歷史課本上曾有過這樣一段描寫:1937年,蘇滬會戰最後一役,國民革命軍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抵抗數萬強敵四天四夜,殲敵數百,擊退日軍數次進攻,聲震海內外。
彼時的我,連同一眾懵懂的同學,都深深的被這一段簡短的話語所震撼。
我華夏兒郎自果然英勇,列強只能匍匐而行,終步於我方陣地之前。
轉眼三十餘載,再看八佰壯士之事跡,除了無以復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銘心的悲痛,以及一份無以倫比的沉重。
一座殘破的倉庫,被一群軍人鑄就成不倒的長城,一條染血的蘇州河,見證了生命在最後時刻的怒吼與不甘。
硝煙彌漫,血肉橫飛!故來征戰幾人回,尚可馬革裹屍還!
明知必死,雖死無悔!我以我血鑄長城,生為人傑死鬼雄!
殘酷的畫面,我熱血沸騰,咬緊了牙關卻依然淚流滿面。
這是滲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壓在了靈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盧溝橋,而那些英勇犧牲的將士,更不知數十天後,便是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再向前,鴉片戰爭、甲午海戰……
生靈塗炭、國破家亡!這是百年浩劫,這是亡國滅種!
我不禁想問,這一場浩劫,為何要降臨我泱泱華夏?這一群虎狼,為何偏要分食我炎黃子孫之血肉?
偉人曾說:落後就要挨打!
曾經創造了強漢盛唐的我們,曾經萬國來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們,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為「東亞病夫」,便成了列強分食的蛋糕。
這一場浩劫,用億萬同胞的鮮血將我們從沉睡中潑醒,這一場苦難,似燒紅的烙鐵烙印在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靈魂之上。
然而,就在當下,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有人覺得,劫難已在昨日,國恥恍如隔世,該到了放鬆的時候,該到了享樂的時候。
我想說,劫難雖過,國恥猶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興之路猶長。
在這民族振興的關鍵時刻,忘記苦難,忘記國恥,忘記初心,貪圖享樂,只會再一次被列強超越,再一次萬劫不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華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輩,那些遠去的英烈,他們在最後時刻的吶喊,要讓列強滾出去,要讓誰都不能小看中國人,要讓家中的親人再不收到欺辱,歸結起來,便是要讓中華民族振興富強,要讓中華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們,唯有銘記那一份沉重的苦難,深知當今的幸福乃是先輩英烈的鮮血造就,唯有不忘傳承至今的初心,牢記人民幸福民族振興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才能無愧先烈,無愧後人。
看著屏幕最後那一個個英烈的簡介,回想著他們在炮火中的英勇與悲壯,我的心中雖沉重,身體卻更加充滿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
只要銘記苦難, 不忘初心 !
終能人民幸福,民族振興!
D. 抗戰電影將在日本上映,《八佰》走出國門,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這部電影
《八佰》公布將於今年11.12日在日本公映。消息一出,我震驚到了。這可是我們拍攝的抗日電影,滿滿的愛國元素和對抗戰必勝的決心,對於日本侵華歷史的審判。這樣一部電影要在日本上映,日本人會看嗎?電影又能否達到宣傳歷史、弘揚民族自信的作用呢?
電影、電視劇都不是紀錄片無疑《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拿下了31.3億元的票房,收獲了大量好評。導演管虎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物。而他這部作品在整體畫面的呈現上是無可挑剔的,每一幀都經得起考驗。這是我們國產電影的一大成功。
除此這外,這部作品在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上也是下了功夫。其中戲曲的穿插和動物的映射都做到了藝術作品的高水準。利用戲曲元素表示對國家文化歷史的認同,通過他所呈現的歷史角色,來反應第一營的英雄行為。利用動物的穿插表示出高級的比喻,一群老鼠表示的是逃兵,白馬則是美好的未來。這些呈現將電影中原本不足的地方,進行了拔高,也讓管虎的導演地位更上一層樓。
我們期待走出國門的《八佰》,能夠在日本創造票房奇跡的同時,能夠將歷史真相帶給世人,也希望日本人能夠正視歷史,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