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東游電影院

東游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7-06 12:43:05

『壹』 周星馳的電影真的水平很高嗎

周星馳的電影水平高不高?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這或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不能說水平低!至少我相信全國人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看過星爺電影,也從中感受到了歡樂!

特別是星爺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更准確的說是星爺自己出演的作品本人都是非常喜愛的!

唯一遺憾和感嘆的就是英雄遲暮,星爺已經華發叢生!

事實上,不單是星爺,像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那些俊男靚女,都曾經引領時代數十年,男如四大天王,女如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如今都已經老矣,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只能封存在一些人的記憶中,成為經典!

近幾年的作品,星爺都不獨自出演了,例如美人魚和新喜劇之王,從而也就缺少了星爺那獨具魅力,不可替代的無厘頭表演風格,而什麼是無厘頭?我也沒有去搜索。

我個人覺得就是不招四六,前言不搭後語天馬行空無規則可循的差異所產生的喜劇效果!

周星馳在中國華語影壇也絕對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之所以質疑周星馳的電影水平是否真的高?和我們自身有很大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等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像以前90年代人們精神食糧極度缺乏的時代。

總之不是周星馳電影水平不高,而是我們提高了!

90到92年間,周星馳一口氣拍了20多部喜劇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寶座,他和發哥、成龍輪流坐,其他人只能幹看著眼紅。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從300萬漲到800萬。那時,吳孟達單獨接戲只能拿50萬,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萬不帶砍價的。香港一年到頭有5個月都在放他的電影。

很快,星爺在片場有了個新外號,叫做「太上導演」。每部電影,他不僅作為演員參與,開始從幕後製作、台詞設計上全面介入。

星爺早年接受采訪時說,演《賭聖》的時候,基本上是順著劉鎮偉的思路來,劉鎮偉想讓他怎麼表現,他就怎麼表現。

到了《審死官》的時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設計。想必那時周星馳覺得自己剛走紅,還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各方面都還很「收斂」。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記》,創作欲已是按耐不住。畢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連金庸老爺子聽說他要演韋小寶,只回了六個字:不做第二人想!

實際上,早在1992年,星爺就開了家名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結果憋了半天,戲一直沒拍出來,公司只好先關掉。

第二年,香港、內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劇片。香港特意請來鞏俐。那時學院派出身的鞏俐對無厘頭沒啥認識。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萬的獎勵,而香港公司直接給她開100萬港幣片酬,鞏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張藝謀還在她身邊,叮囑她說:「放開一點,跟他們學點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唐伯虎點秋香》里,鞏俐始終放不開。她搞不清楚戲說 歷史 的笑點在哪兒,還覺得星爺的表演太鬧騰。「還我漂漂拳」那段讓她扮豬頭,她是堅決不從。多年以後,鞏俐成了鞏皇,再見星爺時才遺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時候我不懂,應該放開點跟你們一起鬧的。」

自己當導演,已是無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馳小試牛刀,監制並主演《破壞之王》,結果並不是很理想。但這並沒有阻止他變強的決心,在和幾個夥伴組建起彩星電影公司後,眾人一口氣掏出6000萬,准備拍一部惹人淚下的愛情片,用它幫彩星打響頭一炮。然而世事難料,它卻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這部電影,就是《大話西遊》。

為了拍《大話西遊》,周星馳在銀川外景地一紮就是三個月。一開始劇本根本不成熟,連至尊寶、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從另一個劇本直接遷移過來的。有了雛形之後拿給西影廠,西影廠領導一看頭都大了:「寫的是個什麼鬼玩意兒?」要不是看到星爺的票房號召力,西影廠才不願意拍在他們看來這么「跌份兒」的東西。尤其是負責藝術片的副廠長,覺得這簡直就是文化垃圾。

為了電影,周星馳真是下足了血本,配樂找的是給老謀子做《紅高粱》的趙季平。劇本拿給趙時,還叫《大話東游》,穿越劇情亂七八糟,看得趙老師一臉懵逼。趙就親自跑去片場,一看到處都掛著牛魔王的腸子,給惡心壞了,做完配樂後覺得太丟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兩岸三地票房慘敗,口碑也爛到極致。當時在北京一度被當成發行失敗的典型,整個寒假算下來才20萬票房。河北一些院線播完上集《月光寶盒》,根本沒播《大聖娶親》。最終,港台兩地票房加起來還不到5000萬,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產。

從那天起,有人開始對周星馳說四個字:江郎才盡。

《大話西遊》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周星馳不行了。接下來的《回魂夜》和《百變星君》都被視為東拼西湊、毫無創意的敗筆。但周星馳並未因失敗而退卻,做一個演員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馳再次入局,與谷德昭聯合執導《大內密探零零發》後,再與楊國輝合組「星輝」公司。不久後,「星輝」便推出了《食神》。那時,一般的港片拍攝不過20個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個,連劇本都醞釀了將近半年。從創意到編劇再到拍攝,周星馳全面打造起自己的電影招牌。

票房穩了,差的,只是一個榮譽。

1999年,周星馳37歲。

回望走過來的路途,他開始有意識地從過往歲月中尋找靈感,將記憶嵌入到電影之中。從80年代入行算起,跑過整整8年龍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獨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電影來書寫。

懷揣著這樣的心境,周星馳開始拍攝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劇之王》。

那時在香港,有個叫「仙人求」的特約演員,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龍套。和當初的星仔一樣,再小的角色,都喜歡跟導演探討。周星馳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將他與曾經的自己合二為一。而電影里吳孟達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給萬梓良准備的。

在星爺心目中,從藝道路上,萬梓良對自己多有提攜,讓他來擔任這個重要角色,再合適不過。結果因為拍攝改期,工作人員沒能及時通知到,就把萬梓良給錯過了。情急之下,趕緊去找達叔。

吳孟達剛從內地拍完片回來,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趕去片場,結果完全不在狀態。當時星爺拍片的「重度完美主義」已落下病根,雖是老搭檔,一點不肯妥協。一場戲讓達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攝時,成龍在隔壁拍《玻璃樽》,於是兩位大咖跑到對方劇組客串。星爺在《玻璃樽》中被一條狗拖走,成龍演了個教尹天仇用心一點的龍套。兩人拍電影的時間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龍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鏡頭,而周星馳花90天,是為了要一個最好的張柏芝。

試鏡時,張柏芝已經表現出很高的表演天賦。李力持讓她演《悠長假期》中的一段戲,台詞多達9頁,居然沒NG就過了。但拍正片時,幾乎每句台詞的重音、每個橋段的演法,星爺都要「調教」一番。想必是星爺對這部戲有著別樣的感情,李力持後來回憶說:「本來只是部很簡單的電影,但拍起來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周星馳都要達到極致的完美才肯罷休。」

最終,《喜劇之王》奪得1999年票房桂冠。這是自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摘冠後,時隔六年,周星馳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寶座。

但周星馳想要的,不僅僅是票房。

還有來自榮譽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來香港金像獎不願意承認星爺的演技一樣,《喜劇之王》最後居然只拿到一個最佳新人獎的提名,令周星馳黯然神傷。

但這只是前頭,並不是故事的結局

世事的反轉,充滿了玄奧。

就在星爺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裡,內地盜版碟大量涌現。97年前後,北京大學校園里開始瘋傳《大話西遊》,一張盜版碟居然賣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賣上百張。隨著互聯網開始普及,《大話西遊》的劇情、台詞和悲劇內涵開始成為無數年輕人熱論的話題,和它有關的網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爺自己在《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人生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劇之王》在港台各大電影頒獎典禮上顆粒無收,而遠在內地學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為「後現代解構大師」。

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四處收集他參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劇,為他曾經不被金像獎肯定的表演風格著迷,將他一部又一部電影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願意為他的各種周邊商品買單。人們狂迷周星馳,迷戀他創造的每一個喜劇橋段,就像當初豬籠城寨里的那個窮小子,不遺餘力地迷戀著李小龍。

28年過去了,從《唐山大兄》到《喜劇之王》,命運彷彿一個奇妙的回環。

周星馳終於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李小龍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2001年,在香港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創下6300多萬港幣的票房,再次打破記錄。在那一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星馳終於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口氣拿下七個大獎,甚至包括一個非常特別的「青年導演獎」。可就實際情況而言,那時候,周星馳早也無需用這些獎項來證明自己。

和他有關的許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關於電影,說實話,自《功夫》之後的作品,無論誠意還是水準,都一言難盡。尤其當他再也不做演員之後,更是覺得一言難盡…

據說私下裡,星爺是一個非常沉悶的人。沒有電影上映時,大家幾乎看不到跟他有關的新聞。連凌寶兒出來接受采訪,他也會不高興。一直以來,所有跟他相關的那些支離破碎的花邊,都不能讓觀眾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這里,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說,星爺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雖然做了他多年粉絲,刷了他無數的電影和訪談,但我總覺得,沒人知道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對唐牛說的:

「都讓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時光荏苒,20年彈指而過。沿著時間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確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個周星馳,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劇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天賦和才思,也不僅僅是因為熱愛。

叉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獨的時刻,他也沒滅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與柳飄飄的對話: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請將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問你一遍,我想暗戰,無間道這些電影大家應該都認可絕對是好片吧,怎麼誇都不過分吧。那好,這些大家公認的好電影我想請問你能看多少遍不膩,每看一遍能發現多少之前沒注意的新細節?我只知道星爺的電影看了這么多年,還是看不膩,而且每次都能發現新笑點,那星爺的電影怎麼就被過譽了,我認為怎麼贊譽都不過分,因為星爺以後沒人敢說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爺的好,更別談超越了

『貳』 求關於搖滾的電影……

先個人推薦一部:《九首歌》
搖滾與情色的結合,慎入。但是畫面十分唯美,看著人心裡暖暖的。

以下是拉的。。。。
1、《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搖滾電影,也是搖滾這個詞第一次被用到電影中,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其實和一部紀錄片差不多,因為片中的情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台詞也只是對音樂的鋪墊,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匯集了搖滾樂最早一批樂手歌手的現場演出,並用這些瘋狂在現實世界裡引出更多瘋狂,由於比爾·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實在瘋狂,而引起的騷亂又太多,所以在英國眾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賈木許電影作品,這部電影比貓王自己的一大堆電影更能反映其精神實質。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樂評人認定這是搖滾樂壇在十九世紀的最重要損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將個人靈氣與音樂結合得叫聽者動容,能夠將吉他弦變成如人類的舌頭,會講話,會令人開心,落淚。今之這張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製成一張Jimi Hendrix自傳式的影像紀錄,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樂製作時的認真態度,完全是沖破時空活現眼前。而且也訪問了不少樂壇中人,例如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錄音師),亦有Hendrix的經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從他們的說話中,皆對這位天才給予極高贊賞,更可看出他們是言出於心。VCD中,當然也少不了收入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這裡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見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飛在吉他弦線上勾劃出靈魂,當今之世,已沒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這張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個音樂圖監;就算你是初接觸這名字,也可從這VCD中對他了解更多。這就是一個音樂必修課,課題是:Jimi Hendrix。

4、《脂粉貓王》(Jaihouse Rock)1957

「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最典型的搖滾電影之一,描敘一個不安分的小子在監獄里迷上搖滾,出獄後成為搖滾紅星,後來又蛻變成一個利慾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親密的朋友雲雲。在「貓王」無數連歌帶演的爛片中,好歹這還算一部真正描述搖滾樂本身的電影,他的神采也還真的算得上叫人興奮。

5、《別回頭》(Dont Lookback)1967年

這部紀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導演彭內貝克用影像清晰地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披頭四」是多麼的不同,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現了英國華麗搖滾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時的景象。藝名為Maxwell Demon的華麗搖滾明星Brian Slade預言了自己將死於舞台上,當他的遇刺騙局被揭露後,他的星途就走到了盡頭。10年後,原來是Slade歌迷的英國記者Arthur Stuart要發表一篇名為《究竟發生了什麼?》的文章。影片馬上轉為多線索模式,從多個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業,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瘋狂的美國歌手Curt Wild之間的雙性戀經歷。很有趣的是,英國出身的伊萬·麥格雷戈在這部電影中竟然飾演一個美國本土搖滾歌手,他爆發力十足的演唱,啟發了片中的英國華麗搖滾歌手,兩人產生了一段同志情誼,而另一個主要演員,紐約時報記者年輕時對自身慾望的探索,也是經由他的改變。劇中伊萬·麥格雷戈不僅跟每個主角都有一段纏綿,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時三點全露的火辣情節,我想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於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記錄了嬉皮年代的音樂神話。如果你聽搖滾而不知道這個,那你……

8、《迷牆》(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搖滾電影。1979年英國的傳奇搖滾樂隊Pink Floyd推出了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雙唱片專集《The Wall》,由樂隊的靈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半自傳性作品。這張唱片以「牆」的概念為基礎,抒發了對戰爭的恐懼(Roger Waters的父親死於二戰),對人性麻木的控訴和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唱片推出後,不僅在搖滾樂界,而且引起整個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響。兩年後,英國著名導演阿侖·派克決意把它搬上銀幕,他請來了英國樂隊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運用大量的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和動畫手段極好地傳達了唱片的主題(當然也有導演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影片的音響表現手法引起極大震動,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部採用Pink Floyd在雙唱片專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現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作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長篇music video。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直接引發music video的熱潮出現。另外影片的製作方法也引起後來電影人的紛紛仿效。不過如果你對西方戰後青年的概況和唱片本身的內容不夠了解的話,你大概不易看懂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侖·派克在十五年後,又拍攝了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Evita》(貝隆夫人,由麥當娜主演),全片仍然沒有一句對白。

9、《席德與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雖然「性手槍」不是最出色的朋克樂隊,但他們是最出名的朋克樂隊,《希德與南茜》是關於這支傳奇樂隊的吉他手希德·維舍斯與其美國女友南茜·斯龐根那反復無常的情愛關系和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悲劇結局,導演對這兩個社會食物鏈最底端的邊緣人進行了客觀的刻畫:他們的粗暴和痛苦,他們的敏感和自傷,他們走向自我毀滅卻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現了電影的憤怒、激動和真誠。經過那次危機四伏的美國巡演,「性手槍」終告解體,希德仍在viper毒癮的控制之下,他試圖開始個人發展,但人們在一個早上發現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為謀殺罪被捕,他們的悲劇正好印證了朋克樂隊「玩鬧大會」(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愛會殺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關系,經常被用來與南茜和希德的關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這部電影裡面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加里·歐德曼和克洛·韋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將希德與南茜關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傷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現在觀眾眼前,而他們那決意擺脫任何束縛的愛情又是那麼令人感傷,乃至啜泣。2000年的《骯臟與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關於「性手槍」樂隊的傑出紀錄片,真實、客觀、滿懷熱情,而又頗具觀賞性。

10、《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能拍出這樣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嘆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年夏天美國一個小鎮為背景,描寫幾個高中生畢業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戰前夕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的美國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國50年代的搖滾樂作為背景音樂,如:BillHaley(比爾·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晝夜搖滾)等等,應該說是恰如其分。這部影片是喬治·盧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為什麼美國人對《星戰》這樣的適合於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么津津樂道——《美國風情畫》比《星戰》強多了。

11、《猜火車》(Train Spotting)1996年

這部電影改編自艾文·威爾士1993年同名暢銷小說;成本僅二百五十萬美元,拍攝時間49天。從一出爐,它就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不僅因為在這部低成本影片中對viper吸食作極為細致的描寫,更由於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倫敦的影評人說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試毒」。當然影片的導演並不承認,他認為影片後部對毒癮來臨時的痛苦描寫是很客觀的。

事實上,整部影片的態度與其說是客觀不如說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敘述中展開情節,隱藏影片的立場;而在本來已十分鬆散的結構中隨意終止敘述加入評論、分析甚至跨時空的追憶;這種純主觀的手法不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貼切影片的基調,從而以後的同類型影片屢屢採用,幾乎成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頓的一段自序作為開場白:「……大電視、健身器、富特轎車、朝九晚五……選擇……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廣角鏡頭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樂。

影片的展開部分則完全是以瑞頓為首的一小撮頹廢青年的生活實景:他們終日無所事事,東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鐵道邊打賭猜測下一列火車的經過時間以打發時日,還共同養著一個不知誰是父親的嬰兒。他們滿足於這種糜爛的生活狀態,即不想也認為不能改變現狀,逃避一切規范和責任,並且全部是無go-vern-ment主義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暢快淋漓的集體吸毒後小嬰兒意外死亡,這強烈刺激了可能是父親的每一個人;促使瑞頓在無數次失敗後下定決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開始普通人生活時,暴力愛好者巴比帶著瑞頓的舊日夥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參與一次巨額販毒。最終瑞頓偷走了販毒所得的錢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頓過量吸食viper後精神恍惚,昏倒在街頭的段落以浪漫主義的高速攝影處理,背景配以LoudReed寧靜的《OnePerfectDay》,極寫吸毒後的快感;隨之而來的戒毒過程則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表現,以嘈雜的電子樂配合色彩極不和諧的畫面構成感官刺激;與上一段落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描寫怪誕而又真實,堪稱經典之筆。

瑞頓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聲說:「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車》以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現代感的聲畫處理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更因其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極大關注和爭論。以後一系列的另類影片中幾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無怪乎有人說:「整部《NOWHERE》(美國另類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車》的五分鍾。」

12、《大門》(THE DOORS)1991年

這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當然和導演有關,我是奧列佛·斯通的忠實影迷,同時也是The Doors樂隊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實樂迷。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間,斯通曾給吉姆讀過自己寫的劇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的事跡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願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後才得以實現,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運入選。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時,採取的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幾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如那個反復出現的死於車禍的老印第安人)來表現吉姆和大門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於電影大師的稱號,他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為了演好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他不但認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鑽研了吉姆和大門樂隊的詩作和歌曲,認真體會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舉一動,應該說,他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沒看過影片,只看過劇照的人相信也會同意我的說法)。方·基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毋容置疑。這部影片也向人們證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飾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會扮演諸如《壯志凌雲》中那樣傻傻的角色。

13、《歌聲淚痕》(THEROSE)1979年

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貝蒂·米德勒的表演應該說是比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搖滾夢》(Starstruck)1982年

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導演,也能夠隨之搖擺狂舞的搖滾電影!俗套的劇情:女孩懷著摘星夢,女孩的母親失業,家庭陷入危機,女孩參加歌唱比賽,女孩遇見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贏回女孩芳心。導演展現駕馭類型電影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搖滾氣息宛如歌舞劇版《舞國英雄》,喜愛搖滾樂的你不可錯過!

15、《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次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槍殺事件。這部電影就是記錄這次事件的。這支樂隊可以說是20世紀60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樂隊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party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紀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獄天使」的兇猛身影,本來是來維持秩序的他們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讓20世紀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正因為這些無比真實的鏡頭,這部電影在搖滾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最後還有一個網址,有海報。http://www.mtime.com/group/liyingping/discussion/81197

『叄』 為什麼香港人公認大話西遊是大爛片,內地卻一片叫好

當年在拍攝《大話西遊》時,幾乎劇組所有人都在罵周星馳和劉鎮偉是個瘋子,當時的劇組成員大都來自於西安電影製片廠,開工的時候一大堆人站得遠遠的,看著劉鎮偉和周星馳拍戲,跟看耍猴似的:「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而劉鎮偉那時是很傷心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寫了一個天才的劇本,結果全世界都在罵他,很多人覺得這種片子居然跟堂堂《西遊記》掛鉤是一件極其可恥的事情。

就比如說《仙履奇緣》開場時,朱茵劃船時的那段《蘆葦盪》,創作這首配樂的人叫趙季平,是圈裡數一數二的配樂大師,當年拍《大話西遊》時特意讓趙季平來譜曲。

結果趙季平一看劇本,腦袋就大了,當時電影還叫《大話東游》,沒有完全成型不說,而且邏輯寫得亂七八糟,於是趙季平就去片場探班,正巧碰上劇組拍攝牛魔王和春三十娘打架的那場戲,當時片場到處掛著五臟六腑腸子內臟什麼的,趙大師一看就惡心壞了,後來做了配樂,還到處找人請客送禮,請求片方不要在片尾出現他的名字,來敗壞他的名聲。

西安電影製片廠的群演更是罷工不想演這樣的垃圾劇,好不容易拍完了,6000萬港幣成本的《大話西遊》只收回了不到5000萬港幣,內地票房更受益慘淡,只有不到20萬的票房。

所以看到沒,從票房來看,《大話西遊》在大陸和香港沒任何區別。

為什麼內地票房也這么慘呢?

據說當年《大話西遊》上映時,一場就沒超過10個觀眾,唯一一次超過10個的,還是一群小夥伴相約喊著退票,結果剛上映兩天就被撤下來了,劉鎮偉一氣之下去了美國做了家庭煮夫,星爺更是賠了個底兒朝天,剛成立的星彩公司也倒閉了,劇組碰頭開會,也把失敗原因歸功於周星馳和劉鎮偉,劉鎮偉沒有成行的本子,邊拍邊改,星爺更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主。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成為反面典型的一部電影,票房還慘敗,咋後來就變成經典了呢?它的轉折點到底在哪裡又歸功於誰呢?

其實周星馳和劉鎮偉最要感謝的是一群人,而這群人就是大學生。

1996年,片方將《大話西遊》的拷貝送給了北京電影學院,沒成想,電影在學校一放映,大學生們瞬間就瘋了,立刻把這部電影當做自己的寶,大學老師一看這架勢,也立刻把它當做一部偉大的學術作品來研究,說裡麵包含了大量的後現代主義,而事實上周星馳和劉鎮偉聽到這個詞後就蒙圈了,啥玩意兒?後現代主義?我們根本沒聽說過好嘛!!

後現代主義是啥呢?

簡單來講,就是對給定的一個文本、表徵和符號,可以有無限多層面的解釋可能性。放在電影里,就是假如導演放了一隻襪子,觀眾可以解讀為孤獨,可以解讀為整蠱,它不再是導演的單一指向性思想,而倡導觀眾自由解讀。

自此,《大話西遊》就因為「後現代主義」,成為了經典流傳在了中華大地上??

『肆』 求一部比較老的電影

是《光豬六壯士》吧
光豬六壯士
開放分類: 電影、英國、喜劇、黑色幽默、脫衣舞
電影名:光豬六壯士/一脫到底/脫線舞男 The Full Monty

導演 彼得·卡坦紐 Peter Cattaneo
主演 羅伯特·卡萊爾 Robert Carlyle 馬克·愛迪 Mark Addy 威廉·史乃普 William Snape
史提夫·惠森 Steve Huison
類型 喜劇
發行 二十世紀福克斯
上映日期 1997-8-13

電影介紹:

英國電影THE FULL MONTY(譯作《脫衣舞男》,《一脫到底》或《光豬六壯士》)講述在一度作為鋼鐵工業中心的謝非爾德由於經濟蕭條,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陰郁的氣氛之中。失業工人吉斯和齊齊整日無所事事,東游西盪以消磨時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發現俱樂部中專為女士表演的脫衣舞行情火爆,受到啟發,不禁躍躍欲試。無奈和那些海報上面的健美男士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大受嘲笑。不過他們並不氣餒,說服曾作為鋼廠高級主管的傑羅擔任舞蹈教練並且招兵買馬,網羅了一幫潦倒的志同道合者。經過努力這群七拼八湊的艷舞男郎一招一式也頗象模象樣。於是邀請了幾位女士在廢棄的廠房中舉行綵排。不料正當舞至酣處,卻驚動了警察。一時間洋相百出,尷尬萬分。這令他們心灰意懶,萌生退意。沒想到他們卻因此成為新聞人物,登上報紙頭條。,令他們騎虎難下。在此進退維谷之際,吉斯和同伴戰勝自我,最終一脫到底。
影片上映之後大受歡迎,在很短的時間內登上英國電影排行榜的冠軍寶座。在大西洋的另一邊也好評如潮,獲得今年的奧斯卡獎四項提名(影片,導演,原著劇本,音樂)。更獲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十一項提名,比《泰坦尼克》還多出一項。影片選擇一群失業工人為生活所迫而投身女性俱樂碰胡部艷舞表演的題材,令人咋舌。影片並無光怪陸離的場景同時一掃類似題材影片的頹廢氣息而代之以諸多笑料。影片中多次表現的男性窘境引人注目。吉斯雖然窮困潦倒,但前妻卻頻頻催逼兒子的撫養費,處處阻撓吉斯和兒子見面。幾令吉斯心力交瘁。傑羅雖然早已失業, 但卻每日煞有介事的假裝去上班,以免妻子發覺。自己偷偷去當舞蹈教練苦苦支撐,不料妻子卻還提議傑羅去滑雪,令傑羅苦不堪言。如此等等,都與吉斯等人不顧體面為博紅顏一笑甘當艷舞男郎互為表裡。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的紳士們竟然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這不免有點誇大但至少代表了部分的實情。
英國近年以來經濟持續衰退,影片中謝非爾德的蕭條景象正是英國經濟狀況的真實寫照。英國一貫不乏優秀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永遠有漂攜芹亮的理論和華麗的言辭,無論何時總是講究氣派和優雅,標榜紳士風度,自我優越感強烈。這在經濟低落的時期更為人詬病。THE FULL MONTY 這部大揭傷疤的作品可以說是一部自我解嘲的影片。它雖然帶出很多英國社會的陰暗面但無意發掘其深層原因,而將其筆觸停留在描述這些英國經濟蕭條的受害者面對生活困境如何獨辟蹊徑想出匪夷所思的一招,又如何將男性尊嚴放辯吵畢在一邊,極盡搞笑之能事。全無一點辛酸沉痛之意。好像在說「經濟蕭條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照樣有辦法」。這大概就是英國式的自嘲吧。

『伍』 主演電影評分3.1,當配角評分翻倍,於小彤的6部電影你看過嗎

作為80後的我來說,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在娛樂圈於小彤那麼火,我是個電影迷,看看他參演的一些電影,真心表示不怎麼樣。他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梅蘭芳》,從此,正式進入演藝圈。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於小彤主演電影時豆瓣評分3.1分,當配角時評分卻翻倍還要多,6部電影已經安排的明明白白!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戲是好戲,角兒是好角兒。看到近一半的時候覺出味兒來了,真的不能拿《梅蘭芳》和《霸王別姬》相比。程蝶衣是伶人,梅蘭芳就是梅蘭芳。梅蘭芳把我感動了。黎明的氣質還是挺合的。孫紅雷的演技還是最出彩的。陳紅,敗筆。雖然整體上來看仍然難以超越《霸王別姬》,但作為一部傳記片,通過截取梅蘭芳一生中的幾個閃光點來塑造人物,拿捏得還算到位。

不管於小彤是不是小鮮肉,他的眼睛很乾凈,沒有雜質,就像扮演的童年梅蘭芳一樣,只是一個弱弱的孩童,並沒有經歷那麼多的紛雜人情世故,單純無邪。他的五官有一種童稚之氣,那是一種簡單又有古典韻味的活力,初看的時候會覺得他在清秀的外表下有一種獨立於外的氣質。

『陸』 請推薦一些優秀英國電影

我暈,太多了吧。

貴在真誠,第三個人,海濱周末,莎翁情史,英國病人,滑動的門,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伊麗莎白女王,女王,日歷女孩,陽光下的罪惡,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傲慢與偏見,愛瑪,若桑覺寺,理智與情感,簡愛,曼斯菲爾德庄園,高斯福德庄園,破鏡謀殺案,勸導……其實沒必要分得很清楚,在美國上映的許多電影都是英國的,英國演員在美國的也多得跟米一樣,反正都是英語片。

閱讀全文

與東游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都不能少的愛情電影網 瀏覽:498
電影靈與欲完整版舒淇 瀏覽:628
法律電影的觀後感600字作文 瀏覽:241
有關朋友和媽媽的英文電影 瀏覽:937
美國電影主角是個掃把星 瀏覽:158
電影風格類型英文翻譯 瀏覽:140
韓國胖女人變瘦女人的愛情電影 瀏覽:149
柳岩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425
電影男主名字巴維爾 瀏覽:349
適合初中生看的勵志電影英語 瀏覽:816
都有什麼英語動畫電影 瀏覽:406
反戰音樂劇電影 瀏覽:185
大廠男孩一部電影 瀏覽:936
電影中分手流淚的圖片大全 瀏覽:793
整蠱專家電影動態圖片 瀏覽:95
奶奶電影泰國完整版 瀏覽:958
愛情公寓電影版電腦版 瀏覽:5
紅湖赤衛隊電影圖片 瀏覽:477
電影原聲純音樂推薦 瀏覽:97
2歲的要電影票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