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增加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的正相關系。另外體現了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主要是電影技術的創新,獲得的青年的喜愛。
❷ 中國影史票房前10國產占的9部,這是否意味著國產電影正在崛起
中國影史票房前十,國產佔了九部,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也意味著國產電影的崛起,原因如下。
最後,國產電影票房增加更體現著國人的文化自信在不斷提高,著是國產電影崛起的助力。大家不再將目光集中在好萊塢大片,而是將目光轉向在努力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國產電影。大家不再過度崇拜西方創造出的英雄人物,而是更加喜愛國產電影中的小溫情和家國大愛。這種文化自信的提高,讓國產電影的票房不斷提高,這是大家對國產電影的支持,也是國產電影崛起的表現。
❸ 現在的電影只追求票房而不求品質
你好!
所謂票房不是中國電影的全部,並不是說中國電影可以輕視票房。某種意義上講,票房是電影產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是衡量當下電影產業市場化程度的主要參照物,也是考量特定國家電影產業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尺。世界電影大國都注重票房,甚至以票房對GDP的貢獻最大化為榮。就中國電影而言,電影產業是文化產業進程中市場化的馬前卒,雖然產業化之路僅有十餘年,但票房業績的迅猛增長已經證實了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正確選擇。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應當重視票房的重要性,應當正視電影產業的經濟屬性,換句話說,電影產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常識。
其實,市場經濟體制註定了票房是電影產業發展的主要內驅力,追求商業利潤和資本增值是電影產業的分內之事。再往深處說,無論電影作品思想多麼深刻,藝術價值何等非凡,如果沒有電影資本的豐厚積累和良性循環,就無法保證電影作品的再生產,拒絕票房的電影多半會在「窮困潦倒」中銷聲匿跡。如此,電影的「大眾化」歸宿和「化大眾」使命就是一句空話,電影服務人民和時代的藝術承諾恐怕也難以兌現,電影領先於傳統媒體的獨特優勢更難以找到用武之地。總之,無法進入市場被大眾所接納和認可的電影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之作。所以,我們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實現中國電影的可持續繁榮發展,必須正確看待票房在電影產業坐標體系中的獨特存在。
擔當藝術功能
市場化不該損失文化精神
票房固然重要,但是票房並非中國電影的唯一。健康的中國電影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商業性的票房利潤指標,一方面是藝術性的文化精神指標。在這里,商業性是藝術性的基石和保障,藝術性是商業性的引領和升華。
誤以為高票房就等於電影的成功,瘋狂炒作和造勢去忽悠票房,而不是用口碑和品質去贏得尊嚴,甚至時常出現「票房注水」和「挖牆腳」等諸多不雅鬧劇,這讓中國電影多少有些迷失了健康良性的發展方向。
只要票房利潤指標,電影作為審美意識形態化世導俗的獨特功能可能會被低俗和惡俗的生活沉渣所淹沒,在資本邏輯的助推下「黑黃賭毒暴」就會壟斷銀幕,污穢低俗的價值觀念就會大行其道,絕對的市場化必將掏空中國電影的文化品質與精神內涵,絕對的票房指標也讓中國電影留給人的思考空間和文化內容甚為干癟。長此以往,觀眾中間出現「淺思維」和「淺文化」的現象難以避免,只相信現象、不相信本質,只相信印象、不相信思考,只相信傳言、不相信事實,貿然質疑一切,武斷懷疑一切,患上難以治癒的浮躁病和狂躁病,這對於社會健康發展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內傷。
當然,倘若只尊崇文化精神指標,忽視電影「高起低落」的大眾化旨歸,一味地追求「高起高落」和「雲山霧罩」的深奧性,把大眾藝術硬生生地拍成了小眾藝術,如此高蹈務虛、不接地氣的電影也很難深入人心。從常識上看,無法走進觀眾的藝術通常不會獲得觀眾的接受,無法讓觀眾接受就談不上影響觀眾,無法影響觀眾就難以培育大眾的審美趣味和陶冶國民的文化情操。
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
構建中國電影的文化體系
中國電影的發展之路,既不能極端追求票房的商業性,也不該無度尊崇藝術性,重要的是在創作中掌控和拿捏好商業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度」,做到「有商業的藝術」與「有藝術的商業」之間的和諧一致,從而達到鹽溶於水,有味而無痕的境界。因此,扭轉票房與藝術之間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是當務之急。
一方面,要堅守並繼續拓展中國電影的市場化成果,雖然票房整體的蛋糕做得很大,但票房前三名依舊沒有烙上中國印記,說中國電影市場化已經成功還為時尚早。另一方面,要下決心著手構建中國電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體系,旗幟鮮明地弘揚中國文化精神,勇敢地表達當代的文化訴求和文化理想,勇於參與中國文化的整體提升和國際傳播。
就此,不妨從三個角度去尋求突破:首先,要創作一批敢於面向過去的回望歷史的電影作品。當代中國電影文化的構建離不開對過往社會歷史、文化遺產與民族精神的審視,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是中國電影文化建設的本分和職責。像早年的《紅高粱》等電影,通過對歷史文化精神的思考,來照亮和引領現實人生的征程,具有中國文化的深度和民族精神的厚度,時隔多少年都讓人難以忘卻。
其次,要創作一批敢於面向現實的觀照時代的電影作品。一時代有一時代的苦難和艱辛,房價、醫療和教育的高成本即是當今社會繞不過的話題,中國電影應在此處用良知去表現普羅大眾的現實煩惱和內心情愫,藝術性地表達對現實人生的人文關懷和撫慰。倘若說藝術是時代的良心,那麼沒有現實關懷的電影藝術就是時代的不孝之子。早年以現實關懷為使命的《鄰居》、《人到中年》等作品,讓人由衷懷念它們為人民大眾而生的品質,相比之下,今天許多過目即忘的電影多半隻是為名利而生的商品罷了。
再次,要創作一批敢於面向未來展示想像力的電影作品。藝術是民族前進的引路明燈,不僅應當為民族發展指點迷津,而且應該為社會進步提供希望與信念。面向未來的想像性藝術不是天馬行空般的烏托邦,而是基於現實困境和現實訴求的合理想像和理性預言,譬如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好萊塢電影《阿凡達》、《2012》都屬於面向未來的想像性藝術創作典範,它們為人生與社會超拔苦難點燃希望之火。當然,這些作品想像的根基多立足於現實境況,因為任何脫離現實的理想都不會具有恆久的生命力。
毫無疑問,中國電影文化模式和文化體系的建立不該也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出現,電影文化只有融入中國文化整體提升和整體轉換的大格局中方可大有作為。沒有成熟的當代中國文化,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當代電影文明,對此,我們應在清醒中努力探索,走出一條文化自覺和文化先覺的特色之路。
❹ 中國電影票房成全球第一,意味著什麼
我們中國電影已經很多年在凜冬期止步不前,誰都沒想到今年我們中國電影會得到全球第一,這意味著我們電影在發展,變得越來越好了,國慶檔也是上映了好幾檔電影,都非常值得一看。
往年電影票房全球第一都是美國,美國電影行業確實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中國電影今年雖然得到了全球第一這個榮譽,但是其中原因卻有很多,要說我們中國電影已經可以超越美國了,可能還有點早。
這次得到票房全球第一隻是個開始,相信未來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第一,我們中國電影行業也會越來越強大,當之無愧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
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
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
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
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
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
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
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
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
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❻ 如何從電影票房辯證看待中西文化
西方文化特點: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競爭意識等。希望那個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❼ 2021中國電影的年票房是472.58億,這在全球處於什麼地位
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有屬於他們的輝煌時刻,然而對於中國的影迷朋友們來說,國內的影視市場已經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的影迷朋友們都只認為國內的導演只能夠拍攝一些劇情片,然而2021年卻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在過去的一年裡面,國產電影的票房達到了472.58億元人民幣。以此數據霸佔了全世界票房排行榜的第1名,這足以說明我們在2021年所做出來的電影成就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辦法可以比擬。
當然,雖然在過去一年裡面,我國的電影行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發展,但是在很多的方面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我們已經開啟了工業化電影的進程,但是在一些科幻片的打造和製作上面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這個差距一定會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慢慢的被抹平。也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電影新人頻繁出現。
❽ 從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國產影片取得票房高的原因
主要有幾點,1)在於電影院線與綜合性商場綁定,漸漸培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你試想,無論在幾線城市,對於城市男女的約會與娛樂來說,電影自然是不錯的選擇。
消費習慣反補綜合娛樂的形式,發行和宣傳的方法自然會和基礎院線的建設共進,你會看到滴滴專車、大眾點評等等衣食住行都在和電影發行合作;
2)智能手機使得網上售票和APP售票成為了主流購票渠道,這樣非常容易形成科學的排片和價格調比,空座率下降,
另外,也很適合片方和從業者研究數據,比如貓眼電影專業版就是我每天都會關注一下的APP,大數據不是完全有道理,但還是有一定道理,
這些銷售和最直接的市場調研對於市場消費引導有好處,因此售票、排片更科學化、互聯網化,空座率更低。
3)也跟智能手機有關系,我們離網路更近,明星藝人,流行IP,以及相關話題會被迅速討論消化,熱度關注度和票房也是有關系的。
4)商業電影(特指類型片)的製作成為影視公司核心業務,討好觀眾,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討好觀眾,從題材就開始分析,對票房的貢獻亦有幫助。
5)製作周期縮短,海外合作增多,市場擴大。要知道產品線如果成熟,那麼中國電影一定要突破內地市場,走向國際院線,
這樣票房將會繼續增大,製作成本也會大幅增加,單筆收入增多
❾ 請從文化生活角度,說明為什麼會出現某些電影票房的成功
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應該是面向廣大人民,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呼聲,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要,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
某些電影票房的成功,體現了兩為方向,即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兩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三個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群眾的原則
堅持將社會效益擺在首位。
❿ 我國2021年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觀影人次、2021年中國觀影人年齡分布
2021年,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基本完成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的普及,電影行業也逐漸從2020年的寒冬中恢復過來。全年累計實現票房470.3億元,較2020 年同比上升231.6%,復甦跡象已逐漸浮現。但從觀影人次的區域以及時間分布來看,後疫情時期,電影消費者的需求結構依舊因為疫情的原因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電影觀影人次大幅度回升
2016-2019年,國內觀影人次不斷增長,但增速逐漸放緩。2019年全國電影觀影人次為17.3億人,與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中國觀影人次出現斷崖式下跌,僅為5.5億人,較2019年下降近68.21%。而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信息,2021年全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達到了11.67億人次,同比上漲112.2%。
整體來說,受益於我國強有力的疫情管控,電影行業在2021年迎來「觸底反彈」,各項指標均繼續延疫情前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