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鐵山港區景點
白龍珍珠城、滴水丹屏、南康三婆廟、青山頭度假區、北海騎樓等。白龍珍珠城:城牆內外砌火磚,中心部分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殼,珍珠城因此得名。滴水丹逗陪屏:原名滴水岩,取丹屏滴水、如詩如夢之意。南康三婆廟:是北海市南康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年間。
白龍珍珠城、滴水丹屏、南康三婆廟、青山頭度假區、北海騎樓等。
1、白龍珍珠城:南北長320米,東南寬233米,周長1107米,總面積合14670平方米。城牆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殼,層層夯實,珍珠城因此得名。
2、滴水丹屏:原名滴水岩。取丹屏滴水、如詩如夢之意。岩石形虧租成的懸崖峭壁,是該島最山空蠢為醒目、最為壯觀的海蝕地貌。
3、南康三婆廟:是北海市南康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廟源淵遠,多次變遷,1993年重建,基本恢復了原來的面貌。1993年5月20日合浦縣人民政府以及2001年5月1日北海市人民政府立南康三婆廟為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青山頭度假區:青山頭旅遊度假區地理位置優越,西北方向系南康江,南面靠著北部灣海,還有茂密的叢林。
5、北海騎樓:騎樓發端於改善生活環境,進而成為商業謀生的場所,以商業活動為主,表現出開放意識和洋為中用的創造性思維。
『貳』 北海市鐵山港區南康鎮的歷史沿革
有關南康鎮發源發展,有記載的歷史長達2233年,古稱南康圩。史載最早見於公元前223年間,秦平定南越後,當時大批移民(主要是中原漢人)南遷到南康這一帶,成為這里最早的居民。這里水路交通便利,經歷朝代的演變,從公元972年起,南康就成為船貨交換的集散地並形成圩鎮。明朝裂芹在北部灣沿海設立的「珠場八寨」,南康寨居中,是珠場巡檢司駐地。清朝道光以後,屬珠江團南康局;民國時期南康先後屬合浦縣珠江區南康局、合浦縣第二區、第五區、第三區南康鎮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南康人民在中共黨組織領導下,為民族解放事業和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古以來,南康人靈地傑,人文薈萃。據不完全統計,科舉時代先後出了進士舉人等30多人。解放後更是英傑輩出,著名作家、詩人白原,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學館長陳建功,廣東省著名劇作家林驥,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姚克魯等都是南康人的驕傲。
清末、民國時期及解放初建成今解放、沿江、勝利、上新等街道,當時二街大巷(現朝陽路)為鬧市區;
1953年建成老市場,市場及緊靠市場的四街(現解放路)變為鬧市區;由於交通需要,
1956年從今友愛路至菜市場由北至南拆屋通街,拆除民房12間,建立一條長約500米,寬約15米的大街道頃源散(現港區人民醫院至舊菜市路段,即為現在的銀豐東路社區至老市場段)。
建國初成立 「南康中心小學」(現「南康鎮中心小學」,前身是「珠江社學」,始建於1817年,幾經變遷)。
1958年成立「合浦縣南康中學」(1995年定名為「鐵山港區南康中學」,前身是「珠江書院」, 1817年雀氏創建;1928年建為初中,名為「合浦縣立第三中學」;1946年建為高中,多有變遷)。1968年建造南康影劇院。
70年代,由圩鎮管委會規劃在鎮南面建設了新華居民住宅小區,共五條街巷;
80年代,由街委會規劃在鎮北面建設了南光小區,共五條街巷;
80年代至90年代,由南康鎮政府規劃在西南面建設了慶豐路、民主路、文明路住宅新區並建成朝陽大道和改建銀豐西路。1993年建成南康新市場。90年代至今新區面積正不斷擴大,增加了南珠、康樂、民生等五、六個小區。新居民住宅區民居多為新式樓房。現朝陽大道和銀豐東路兩旁店鋪林立,成為城區最繁華的商業大街。自20世紀90年代起,南康繁華中心由老區轉向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