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新加坡邵氏電影院

新加坡邵氏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5-30 01:26:30

❶ 邵逸夫107歲去世時,四個兒女不願繼承他的遺產,這是為何

隨著網路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短視頻進入了人們的眼中,一些優秀的「老電影」也慢慢的回溫,被網友們所熟知。而在這些短視頻中,王祖賢、林青孝棚搏霞等著名港星借著短視頻的風頭又火了一把, 各種各樣剪輯她們美貌的短視頻入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或者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些港星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對於70、80年代的人來說, 王祖賢、林青霞等等港星可是他們的夢中情人呢。而培養出他們的邵氏影業更是鼎鼎大名。

邵氏影業由邵逸夫和他的哥哥創辦,十分的出名,曾主宰亞洲電影市場半個世紀。那個時候人人都知道邵氏影業的口號「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 而邵逸夫作為邵氏影業的總裁,也被人們稱為「華語影視大亨」。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的上海,但是他的祖籍卻是在浙江寧波。他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所以小時候的生活衣食無憂,而且邵逸夫有八個兄弟姐妹。因 為家教的原因,他們都比較優秀,邵逸夫的大哥邵仁傑自己創辦了天一電影公司。

邵逸夫十分的喜歡看電影,於是便加入了邵仁傑創辦的公司里。有了他的加入後,天一電影公司越辦越好,雖然中間也有挫折,但是好在他們及時的克服了。從1928年開始,邵逸夫和他的哥哥開始不斷的收購戲院和游樂場,讓那些戲院全都播放自己的電影。 慢慢的,他們的電影院發展到了100多家。

後來因為中國被列強侵略,內部動盪,他們便將天一影業遷往了香港。並在1938年將公司名稱改為「南洋影片公司」, 但是那個時候中國 社會 動盪不安,他們的產業也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影響,規模縮水了很多。

但是邵逸夫他們沒有放棄,而且堅持下來,後來中國將列強驅逐了出去,他們的公司也慢慢好了起來, 並且將公司名改為了「邵氏兄弟」。 那個時候,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發展迅速,邵逸夫瞅准了機會, 自己開辦了一家電影培訓班,旨在培養電影演員 。在這個時期,很多有名的電影明星就是從邵氏的電影培訓班中出來的,例如黃沾、鄭佩佩等。之後邵氏影業拍了很多部電影,反響都很不錯。

邵氏影業發展的越來越好,資產越來越豐厚。在1971年的時候,邵氏公司上市了,這段時間, 邵氏影業拍的電影十分的多,只1974年一年就拍攝了50部電影。

邵逸夫在電影行業混跡多年,看電影的眼光十分的准,他們在這段時間里也賺得盆滿缽滿。邵逸夫不但自己拍電影,也投資電影, 甚至還投資了國外電影《銀翼殺手》。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行業漸漸的沒落了,電視劇開始興起,邵逸夫減少了自家的電影院,輝煌一時,培養出無和茄數港星的邵氏影業就此沒落了,於1987年宣布停產。雖然邵氏公司停產了,但是身為公司老闆的邵逸夫已經通過這幾十年積攢了龐大的財產, 而這些財產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兒女竟然都沒有繼承。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從邵逸夫的婚姻說起了。他的原配妻子叫做黃美珍,說起來,他們兩個的相遇著實有些有趣。 黃美珍原本是余東璇的女朋友,余東璇和邵逸夫是好朋友,余東璇由此去見邵逸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女朋友去了。

沒想到緣分就是這么的奇妙。邵逸夫和黃美珍一見鍾情了,余東璇也是哭笑不得,但是愛情這東西真的是說不清楚。一面是自己女朋友,一面是自己的好朋友 ,余東璇最終還是決定原諒他們,和黃美珍分手成全了他們。

邵逸夫和黃美珍於1937年結婚,生育了四個孩子。他們兩人可謂是婚姻美滿, 但是可以他們的婚姻只持續了50年,黃美珍85歲的時候因病去世。

邵逸夫的四個子女出生的時候,邵逸夫正打理著邵氏影業,十分的忙碌, 他的四個孩子就交由在新加坡的哥哥撫養,這也導致了四個子女和他的感情十分的淡薄。 隨著幾個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邵逸夫決定將自己的大兒子呆在身邊培養。

但是邵逸夫有了新歡就忘了兒子,他與當紅明星方逸華認識後,就將邵氏影業交給了方逸華來打理。 而他的大兒子感到十分的不開心,於是就離開邵逸夫回到了新加坡自己創業。

邵逸夫不想自己的孩子和新太太方逸華爭奪家產,於是早早的就立下了遺囑,沒給孩子留一點。 而也是因為這樣,四個孩巧祥子與他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但是幸好虎父無犬子,他的四個子女雖沒有他有錢,但是也是吃喝不愁的。

邵逸夫雖然在財產分配上有失偏頗,但是並不是說明他的人品不行,他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業,給學校捐了很多錢。 而且他不將邵氏影業交給自己的孩子,這也讓他的孩子自己去謀求生路, 最終成為了很成功的商人,沒有變成 社會 的蛀蟲。

邵逸夫的成功的基本來自於他的家庭,他的家庭就決定了他以後的出身不會低。 但是能夠創辦出邵氏影業這樣的公司,和他個人的能力也是掛鉤的。 邵逸夫本來是很吝嗇的,雖然很有錢,但是並不捐款。直到他的三哥去世了,他才明白錢財乃身外之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如多做做慈善事業掙一個好名聲。

而他的資產分配也引起了孩子的不滿,因為資產分配不均四個孩子都不願意和他見面。但是邵逸夫也有著自己的考慮, 一方面是因為方逸華是自己愛的人,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坐享其成。

但是站在親情這一層面來說,邵逸夫確實有些狠心了,也幸好四個子女爭氣,闖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不過他們都沒有涉足電影行業,兩個兒子做的工作都和房地產有關。

❷ 國內的銀聯卡在新加坡能用嗎

內地銀行發行的帶有「銀聯」標識的人民幣卡均可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使用。為實現人民幣卡境外使用,方便購物、餐飲等旅遊消費,沒螞猜有銀聯卡的持卡人應盡快到發卡行申請換領。

持卡人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使用銀聯卡時,提現和消費時的計價貨幣均為當地貨幣(韓元、泰銖或新加坡元)。在提現和消費完成後,中國銀聯將根據交易當日的市場匯率,轉換成人民幣金額提供給內地發卡銀行,由發卡銀行即時扣除持卡人的賬戶余額,持卡人不存在匯率風險。

持卡人在韓國、泰國及新加坡使用銀聯卡的手續和操作,與國內用卡時基本一致,在POS機刷卡消費時,持卡人需輸入卡片密碼,如無密碼,直接按確認;不論借記卡和信用卡,持卡人均需在卡片背面預留簽名,以便消費簽單時由收銀員進行核對等。卡片要妥善保管,ATM機上用卡時謹防密碼泄漏。

(2)新加坡邵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持卡人在韓國、泰國及新加坡銀聯卡特約商戶刷卡消費時,不需支付任何手續費用。只有通過ATM機提取現鈔時,持卡人才需要支付一定金額的手續費,具體收費標准將由發卡行決定,與其他品牌的卡片相比,銀聯卡使用成本將更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規定,人民幣銀聯卡在境外僅限於購物、餐飲、住宿、交通、醫療等經常項目下的消費支出和提取小額現鈔使用。銀聯卡境外ATM機提取現鈔時,每卡每日累計不得超過等值人民幣5000元。不能通過境外銀行櫃台轉賬和提現,也不得通過燃扒商戶皮物昌POS機提現。

❸ 邵氏集團的主要成就

1958年,邵氏電影公司成立,主要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同期不斷收縮電影業務並於1987年5月停止生產電影,主要精力投入到電視劇的製作上。2000年,邵氏宣布將所擁有的一千多部的電影永久版權售予由馬來西亞收費電視台。2003年,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於將軍澳工業村建設香港電影城,並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邵氏兄弟的父親邵玉軒在20世紀初活躍於上海工商界,主要經營顏料生意。但邵家的眾多兄弟無人繼承父業,幾乎都進入娛樂圈。邵氏兄弟大哥仁傑、二哥仁櫪、三哥仁枚,邵逸夫為最小,原名叫仁楞,由於做電影生意要出名,均另起外號,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叫逸夫。
1924年,邵醉翁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邵醉翁任製片兼導演,邵囤人擅長編劇,老三邵仁枚精於發行,老六邵逸夫則擅長攝影。
1925年,拍攝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後即深受上海市民歡迎。1931年拍攝的《歌場春色》,是中國最早的兩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之一。
1926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南下新加坡開拓南洋電影市場。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戰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東南亞各地已擁有電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樂場,並建立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稱雄東南亞影業市場。
1937年後,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打亂了邵氏影業的發展進程。邵氏艱難度日,後來更是難以為繼,被迫關門停業。
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仁枚先生、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從此,邵氏電影每年發行40多部影片,歷經數十年,一直是香港最大的影視拍攝製作基地。
進入六十年代後,邵氏公司,曾拍攝過一千多部電影,獲得過金馬獎、金像獎等幾十項大獎。邵氏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凌波、李翰祥、鄒玉懷、張徹等,其中《江山美人》、《貂蟬》、《傾國傾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大醉俠》、《獨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譽海外,在華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響。
邵氏家族對中國電影事業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中國電影的每一步變遷都有邵氏家人獻出的心血。 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之後,邵氏電影才得到蓬勃的發展。在50年代香港電影百花齊放的時代,邵氏電影並不十分搶眼,在邵氏公司羽翼豐滿之後,眾多豪華製作的面世,讓「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宣傳語深入人心,邵氏電影即代表了一部影片的品質。
邵氏雄霸香港影壇二十餘載,對香港電影產生了極其深邃的影響。在邵氏之前,香港電影以講求藝術內涵的文藝片在市場上佔有主導地位,《孤島天堂》、《清宮秘史》、《流亡之歌》都是香港早期的文藝經典。在邵氏公司一統江湖之後,香港影壇逐漸由文藝主打轉變為商業片成主流的局面。
邵逸夫認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夠賣座,必須懂得迎合觀眾的口味,他雖然給予手下導演們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這些導演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要拍出觀眾喜聞樂見的影片,而不是一味地孤芳自賞。在香港影壇曾經或是仍然在延續地類型片種中,比如黃梅調電影、武俠片、時裝動作片、鬼片、風月片、清宮片、甚至包括賀歲片,邵氏公司把每一種類型電影都拍到了極至,並且一直向好萊塢學習,懂得運用高投資和大明星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可以說,華語電影早期的商業運作模式,在邵氏公司這里得到了成熟和進一步發展。
邵氏的經營理念雖然沒有被香港影壇全面承襲,但是對商業片從製作到營銷的一整套理念,深刻影響著整個80年代的香港電影人。邵氏公司在1987年宣布停產之後,原來邵氏的工作人員紛紛另謀高就,這是一大批中堅的電影力量,其中包括鄒文懷、吳宇森、王晶、劉偉強、程小東、許鞍華等等,他們都是先後從邵氏走出來的電影精英,他們在邵氏所學到的電影經驗,使他們在日後的職業生涯中受益無窮。邵逸夫40年的苦心經營,把邵氏建立成一個龐大的電影王國,也讓香港影壇成為亞洲商業電影之都。 盡管邵氏電影於80年代停止製作影片,其電影城也轉到電視台下用作拍攝電視劇集之用,邵氏漸漸在華人的電影圈中隱去了昔日的鋒芒,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邵氏電影是華人影壇的一塊瑰寶。
1999年,馬來西亞的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隨後在藉助邵氏資源豐富的片庫在香港設立了天映娛樂公司。天映娛樂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恢復邵氏電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資通過數碼技術修復了電影的舊底片。對天映娛樂來說,他們在成立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些褪色的底片。天映娛樂用了最先進的數碼器材和技術來修復這些邵氏老片,具體的工作包括色彩調校、清除污跡、修補破損和刮痕等等。接著是把這些修復過的作品推向市場,經修復過的影片將可能重現大銀幕,讓人們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輝歲月;邵氏與中國星合資近10億港元將軍澳影城的竣工,也會促使邵氏會重新簽藝員投拍新片。 李翰祥
黃梅派電影
在邵氏電影中,中國古裝片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則是拍攝古裝風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這一成功,讓邵氏的老闆堅定了對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勵下,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60年代中之前,黃梅派都是邵氏電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當時邵氏的皇牌導演。
張徹 胡金銓
新派武俠電影
與李翰祥的風格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所拍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百萬導演」的名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贏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個陪襯的作用,張徹則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剛烈的俠客,他們個性獨立,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事的標准,他們最看重的是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卻往往退居二線,成為影片主線的一個陪襯。
胡金銓與張徹同屬於一個時期的導演,同樣是新派武俠片的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不過,他和張徹還是有些不同,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較含蓄,而張徹則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和真實,塑造的人物也較為強硬。
楚原: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超現實詭異武俠片
同樣是武俠影片,楚原的風格又獨樹一幟,屬於超現實主義,這和他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有關,《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風流倜儻、放盪不羈、他們浪跡天涯,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節,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特點。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以上資料來自 ) 男當家
王羽
原名王正權,江蘇無錫人,1944年出生,1963年,王羽考入邵氏公司。1967年王羽在《獨臂刀》中以精湛的武藝,塑造出俠者的經典形象,連帶更創下香港電影票房的新紀錄,突破百萬元的大關,邵氏也從此在香港武俠電影市場中執其牛耳。除了外形出眾,王羽同時生性刻苦耐勞,反應敏銳,使得他成為六十年代香港首席武俠小生,主演過的電影計有《鴛鴦劍俠》、《邊城三俠》、《神刀》、《金燕子》等。
羅烈
原名王立達,廣東人,6月29日在印尼出生。十多歲到香港,1962年投考武術訓練班,同年簽約邵氏,主要演出武俠片。 1969年,憑借張徹執導的《鐵手無情》成名,其後在《天下第一拳》中更首當主角。影片轟動美洲和歐洲,盛況不在李小龍電影之下。羅烈在邵氏十多年,所拍的電影有七十多部,其中《金燕子》、《毒龍潭》、《大盜歌王》等都是經典名作。八十年代初期,羅烈離開邵氏,隻身走到台灣闖天下。1988年他回港發展,並且簽約成為亞洲電視藝員。於2002年11月2日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狄龍
原名譚富榮,1946年出生,廣東新會人。狄龍於1968年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翌年張徹《死角》一片徵選主角,他從十個試鏡新人中脫穎而出,在劇中扮演一位反叛意識很強的青年張純。狄龍與張徹導演合作無間,在張徹導演的影片《保鏢》、《報仇》、《十三太保》等出任主角,扮演的大俠不僅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

女頭牌
文:林黛
出生於1934年,廣西人,15歲的時候到香港定居,16歲開始進入演藝圈。她在邵氏期間拍攝的《貂蟬》《千嬌百媚》《不了情》都為她帶來的影後的殊榮(她另外一次當影後是因為在電懋拍的《金蓮花》)。1964年,她為情自殺身亡,留下《藍與黑》和《寶蓮燈》兩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裝扮相特別嫵媚,是邵氏風月片盛行時期的頭牌女星。
武:鄭佩佩
與林黛不同的是,鄭佩佩是邵氏的武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電影。她剛剛出道的時候,接拍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由此而以「俠女」之稱聞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國生活。當李安拍攝《卧虎藏龍》的時候,身手依舊了得的鄭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
(以上資料來自 ) 吳思遠
吳思遠素有「香港影壇教父」的稱號,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留在邵氏公司工作,曾任場記、副導演。在離開邵氏之後,繼續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吳思遠除了自己做導演,還發揮自己的社會威望,為整個香港電影的工作大環境而奔走。
吳宇森
1946年出生於廣東省,4歲時遷往香港居住。他25歲起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開始拍片,師從張徹,後來陸續加入了嘉禾和新藝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向好萊塢進軍之後,執導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風語者》,把東方的動作片風格帶到好萊塢。

❹ 邵氏兄弟有哪些藝人

包括梁朝偉、周潤發、周星馳、趙雅芝、袁詠儀、胡杏兒等明星。邵氏全產業鏈發展的動作之一是靠TVB建立造星工廠,全面培訓新人,壟斷明星資源,1971年開辦藝員訓練班。

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電影事業家 代表作:《獨臂刀》、《大醉俠》、《梁山伯與祝英台》。

邵氏幾乎是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家族,自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創立天一影片公司,到今天已有整整八十年的歷史。邵氏家族中投入電影發展的兄弟四人,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和邵逸夫,分工各自不同,管理職責明確,當屬於家族企業中的典範。

在邵逸夫的經營下,邵氏兄弟公司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時代,在二十年的時間內,幾乎獨霸香港影壇,網羅了李翰祥、張徹等電影人才,更創建了完備的現代製片工業體系,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4)新加坡邵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燈紅酒綠,霓虹林立,年輕的邵氏兄弟只是眾多電影淘金家中的一員。1925年,邵氏兄弟成立的天一影業公司既沒有黑幫靠山,也沒有左翼背景,有的只是精明的商業頭腦和「寧波幫」吃苦耐勞的天性。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有趣,一批批財大氣粗、激流勇進的電影公司都在歲月流逝中解體了,唯有不事旁騖專心拍片的天一公司最終存活下來。並在之後的顛沛流離中逐漸演變成「邵氏兄弟」,成就了一代「東方好萊塢」傳奇。

❺ 百年傳奇邵逸夫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的原因是什麼

lz你好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製片兼導演,老二邵邨人擅長編劇,老三邵仁枚精於發行,老六邵逸夫則擅長攝影。創業之初,他們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猶如家庭式作坊。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後,即深受上海市民歡迎。當時上海灘搶吃電影這碗飯的公司不止一家。「天一公司」遭到鐵壁合圍式的圍剿。為求一條生路,老三邵仁枚想到東南亞去發展。初到新加坡,浙江口音的邵仁枚被來自廣東、福建的新加坡華人拒之門外,幸得一位浙江老鄉的幫襯,邵仁枚帶去的幾部「天一公司」的片子才很快大受歡迎,一時爆棚。邵仁枚忙得不可開交。只得拍電報回國,要六弟邵逸夫來當幫手。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趕到了新加坡,協助三哥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創業的時日里,他們像苦力一樣,扛著電影機和影片,在烈日下長途跋涉,深入到華僑眾多的農場去放露天電影。那時的放映設備還很落後,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搖片子,一場電影放下來,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13] 1930年,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美芝路的新娛樂劇院和曼舞羅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公司的新電影。[13]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決定堅持下去。同時邵逸夫也意識到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狀態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瑞安上了有聲設備。[13]
1932年,他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了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有一次在泰國放映時,觀眾硬是把留聲機砸開,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裡面。邵逸夫以後每次放電影都要派專人保護留聲機。這部電影為邵逸夫大規模進行電影製作轟開了道路,影片成本1萬元,僅在廣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達60萬元。這一成功不僅使邵氏機構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二戰前,邵氏兄弟在東南亞一帶已經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然而,殘酷的戰爭徹底毀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經營20多年創立的龐大產業。1937年後,日寇的野蠻入侵打亂了邵氏影業的發展進程。邵氏慘淡經營,直至難以為繼,被迫關門了事。戰爭結束後,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美國,迫切地感到邵氏的電影事業不應該只是恢復舊業,而是要重新創立一個全新事業。他決心要尋找一個地方,實現他對電影事業的理想。他最後選中了香港。[1] [4]
邵氏影城

邵氏公司全體人員合影(4張)
20世紀50年代,香港得歷史機遇,百業興盛,電影業也不例外。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辟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想搶佔香港這個制高點,還要建立自己的影院和出品自己的影片,而後者難度更大,關鍵要有製作優質電影的攝影廠。建廠就得買地。香港地少供不應求,他只買得清水灣一塊地皮。那是一座荒山,夷去60英尺為平地,在上面建製片場,這便是後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這項工程僅地價和土方就花費近50萬港元。此後,從這里拍攝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遠遠超過香港其它電影公司的影片產量。[13]

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到香港之前,香港的電影院實行分級制,本土出品的電影只能在低級電影院放映。邵逸夫在報紙上大登廣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萬蒼、岳楓、羅臻、何夢華、嚴俊等名導演來了;林黛、李麗華、樂蒂、張仲文、丁紅、丁寧、陳厚、趙雷、關山等名演員也來了。此外,邵氏公司還物色到一大批攝影、製片、化妝、剪輯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劇作家也前來應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鄒文懷當他的《電影周刊》主編。《電影周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特別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國際影壇消息」等欄目,吸引了大批年輕人。[13]
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為了打響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親自挑選劇本,從幾十部劇本中,最後選中了描寫貂蟬故事的《江山美人》。然而預算費用至少要花100萬港幣,便勸邵逸夫放棄這部片子。但邵逸夫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擔任導演,《江山美人》一炮打響,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且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這部電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穩了腳跟,也使李翰祥一舉成名。緊接著,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銀幕。《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台灣上映時,有位老太太居然連看了100多場。各種報刊爭相評論邵氏出品的電影,歐美人也紛紛前來訂購邵氏的影片。[13]
進入六十年代後,邵氏公司攝過一千多部電影,獲得過金馬獎、金像獎等幾十項大獎。最盛時,每天有100萬觀眾光顧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文懷、張徹等。[1] [4]

詳情請見連接希望可以幫到你哈~!http://ke..com/view/16414.htm#3_1

❻ 邵氏電影公司的產品特點

「邵氏兄弟」遵循的則是一條更為純粹的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經營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觀眾至上」論是其中心內容。邵逸夫很了解一般市民觀眾的心理,以及觀賞習慣和興趣,他審閱編導提供的故事劇本,以是否具有票房為取捨,因此「邵氏兄弟」在選材時都切准了市民觀眾的喜愛和情趣,選擇通俗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題材。「邵氏兄弟」的導演與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依據。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然後,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的美麗的記憶。

❼ 邵氏集團的邵氏大事記

年份 邵氏大事記
1896 邵醉翁出生。
1898 邵人出生。 (注 1: 根據《中國電影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邵人生於1898年5月10日。黃仁、梁海強等合編的《中國電影電視名人錄》[台北,今日電影雜志社,1982] 則說邵生於1899。)
1901 邵仁枚出生。
1907 邵逸夫出生。
1924 邵仁枚到新加坡、馬來亞籌備電影發行公司。 (注 2: 年份根據邵仁枚為新加坡國家電影資料館所做的口述歷史訪問所言。)
1925 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創業作為《立地成佛》。
1928 上海明星、大中華、民新、友聯、上海及華劇公司聯合組成六合影業公司,與天一展開激烈的競爭,被稱為「六合圍剿」。 邵醉翁派遣六弟逸夫長期在南洋協助邵仁枚,建立發行及放映網路。 (注 3: 邵氏機構網頁稱邵逸夫於1926年往南洋,但一般的研究資料都認為邵逸夫是在「六合圍剿」以後才往南洋的,由於還沒有找到更充分的理據去支持前者,因此在這里採納後一個說法。)
1931 天一拍攝首部片上發聲影片《歌場春色》,為中國有聲電影技術帶來突破。
1933 天一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在上海拍攝首部有聲粵語電影《白金龍》。
1934 邵醉翁來港建立「天一港廠」,廠址位於九龍土瓜灣北帝街42號,在港公映的第一部作品為粵劇電影《泣荊花》。 1937 天一港廠改名南洋影片公司,由邵人代替邵醉翁主持業務。
1946 邵人加入大中華影業公司成為股東之一,並租出南洋片場予大中華作拍片之用。
1950 南洋影片公司改名邵氏父子公司,由拍攝粵語片改為拍攝國語片,屬下南洋片場亦改為邵氏製片廠。
1952 邵氏父子公司官方雜志《電影圈》(港版)出版。
1955 邵氏粵語片組成立。 在星洲攝制第一部以邵氏名義出品的粵語片《星島紅船》。
1957 邵氏父子公司首次與韓國合作,攝制《異國情鴛》,由日籍的西本正(賀蘭山)擔任攝影。 邵逸夫赴港接掌製片事務。 邵氏官方電影雜志《南國電影》在港出版。
195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擔任總裁,同時在九龍清水灣買地籌建邵氏影城。邵氏父子公司改為在香港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業務。 《貂蟬》於第五屆亞洲影展中獲最佳女主角(林黛)及最佳導演(李翰祥)等五個主要獎項。 1959 《江山美人》於第六屆亞洲影展中獲最佳影片。 與日本東寶株式會社合作,在港拍攝《香港三小姐》。 鄒文懷加入邵氏兄弟為宣傳主任。
1961 南國實驗劇團成立,由顧文宗任團長,為邵氏培訓演員。 。
1962 李翰祥導演的《楊貴妃》於康城影展獲優秀技術大獎 ,以表揚其內景彩色攝影的成就。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港、台兩地屢創賣座紀錄,掀起黃梅調電影熱潮。 李翰祥離開邵氏兄弟,往台灣自組國聯公司。
1966 由胡金銓執導的《大醉俠》,標志新派武俠潮流的形成。 邵氏兄弟另一官方雜志《香港影畫》出版。 美國《生活雜志》(Life)大幅報導邵氏影城風貌。
1967 張徹導演、王羽主演的《獨臂刀》上映,票房超過一百萬港元,從此開創以男演員為主導的陽剛路線。
1969 方逸華加入邵氏兄弟,初在采購部工作。
1970 鄒文懷離開邵氏兄弟。
1971 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演員訓練中心,由孫家雯主持,取代南國實驗劇團,全面培訓新人,並於同年11月發行股票,正式成為上市公司。
1972 李翰祥重返邵氏兄弟,首部作品為《大軍閥》。許冠文擔任片中男主角。
1973 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打入美國電影市場,深受西方觀眾歡迎。 楚原導演的《七十二家房客》叫好又叫座,令已衰落的粵語電影重新興起。 與英國咸馬公司(Hammer Film Proctions)合作恐怖片《七金屍》(Dracula and the 7 Golden Vampires),由姜大衛、施思、彼得古城(Peter Cushing)主演。 香港邵氏基金會成立,以資助醫院、教育機構、設立獎學金及師資培訓為主。 張徹代表邵氏兄弟,組織長弓公司。
1974 許冠文離開邵氏兄弟。 呂奇創辦金禾影業公司,包拍邵氏兄弟影片。 長弓公司開始在台灣拍片。 邵逸夫獲英女皇頒發CBE勛銜,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勛。
1975 邵逸夫宣布投資六千萬港元拍攝詹士克維爾(James Clavell)的暢銷小說《大班》(Taipan),並於翌年在邵氏影城開拍。 邵醉翁於2月17日逝世。
1978 邵氏兄弟在荷里活投資一千六百萬美元拍攝《地球浩劫》(Meteor, 1979),主演者包括辛康納利(Sean Connery)、妮妲莉活(Natalie Wood)、亨利方達(Henry Fonda) 等。 1980 邵逸夫成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最大股東,並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1982 邵逸夫投資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導演,夏里遜 (Harrison Ford) 主演的科幻經典《2020》(Blade Runner)。
1985 邵氏兄弟基本停產,院線則出租予潘迪生的德寶電影公司。
1986 邵氏兄弟將影城出租給無線電視。
1988 邵氏兄弟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組大都會電影公司,由方逸華負責,創業作為《撞邪先生》。
1999 以六億元將七百多部電影版權售予馬來西亞財團Usaha Tegas Sdn Bhd(該財團稍後在香港成立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2001 邵逸夫與方逸華成立電影動力有限公司,創業作為《絕色神偷》。
2002 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用以表揚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每年獎金金額達一百萬美元,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
2003 與中國星合作投資十一億港元,於將軍澳工業村興建「香港電影城」。(以上資料來自 )

❽ 有關於邵逸夫簡介和生平事跡

邵逸夫(1907.11.19-2014.01.07)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

早年時候,為了謀生,他從大陸隻身來到香港,當時可謂是歷經磨難,摸爬滾打,才成就了如今的偉業。他是中國電影業的開拓者,娛樂教父身份,當之無愧。

從無聲到有色,從裂鏈辯黑白到彩色,從白手起家到稱霸一方的影視帝國,開辟了華語影視的新紀元。在他的公司,更是捧紅了大家至今耳熟能詳的超級巨星。

如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趙雅芝、張曼玉、李嘉欣等等,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可謂當時真正的『造星工廠』,這些超級巨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美好的成長記憶。

(8)新加坡邵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雖然邵逸夫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但是他是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不忘本,不忘根,生於中國大陸,在慈善公益事業上卻是一出手便是大手筆。

據統計,二十多年來,他共向內地捐贈了34億港元,興建了5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目前,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布中國各地。

2002年,六叔還捐資創立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的『邵逸夫獎』,用以資助全球造福人類的傑出科學家進行研究,目前基金總額已高達50億元。這些貢獻惠及數億國人,令世人崇敬。

2014年1月7日,一代偉人邵逸夫與世長辭,享年107歲,低調的追肆缺悼會明星名人多不勝數,以致敬這位給予很多人生命中最寶貴的喚鉛財富,或物質財富,或精神上的鼓舞。

❾ 邵氏電影是怎麼回事,現在還有嗎

沒有了,邵氏電影已經於2011年11月28日結束了。

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


(9)新加坡邵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製片業務。

❿ 娶恩師三姨太,建立邵氏電影帝國,邵逸夫的前半生到底有多傳奇

香港影視圈,除開向華強向華勝兄弟二人的永盛,也有一家電影公司也是繞不動的影象熱血傳奇,那便是由邵逸夫掌管的邵氏。早已有61年歷史時間的邵氏,一共拍攝過1000好幾部電影,在其中有許多 廣為人知的經典。例如,新嫁進何鴻燊大家族的最頂勢新娘子翁靜晶,當初和張國榮拍攝的《楊過與小龍女》,恰好是邵氏拍的。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邵氏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買電影票用哪個網站好 瀏覽:641
韓國電影懷孕妻子被害叫什麼名字 瀏覽:578
梅西小時候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328
電影院圖片長圖 瀏覽:662
國產蛇電影大全電影 瀏覽:930
探險電影的英文主題曲 瀏覽:850
oddball電影中文名 瀏覽:322
40年前的公共愛情電影 瀏覽:307
成龍2006電影 瀏覽:62
法國電影冬眠 瀏覽:653
ipad好的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346
日劇愛情電影第一次 瀏覽:726
蚌埠電影院年卡 瀏覽:897
七十七天電影經典圖片 瀏覽:969
3d動漫電影海報圖片 瀏覽:275
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圖片 瀏覽:293
成都財富又一城電影院 瀏覽:632
房車之旅電影英文名字 瀏覽:186
孫越財神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15
阿水拜金女泰國電影 瀏覽:1000